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梦(世纪曙光)/复兴之路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范晓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冷战——大国对抗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友好结盟,而中美两国的关系并不融洽。由于国际形势的多变以及国内各种因素的作用,中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也不断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以1969年珍宝岛事件为标志,中苏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转变为武装冲突“热战”。就在中苏对抗升级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转变。

纵观冷战时期,中苏、中美关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戏剧性演变,并对整个世界局势,包括中欧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微妙互动效应

20世纪60年代,苏美军备竞赛激烈,东西方关系对峙紧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在这种特定局势下,中苏、苏美、美中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又相互借助,甚至联手遏制、对付第三方。

当时尼克松认为,中苏边境流血冲突是打开中国大门的“机会”。就在中国担忧苏联进行“先发制人袭击”的时候,美国向中国表示有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而中方内部也很清楚,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又大于中苏矛盾,应从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来应对来自北方的主要威胁。

1969年9月,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举行紧急而短暂的会晤,达成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协议,两国之间紧张的气氛也因此缓和下来。很具有戏剧性的是,中苏之间一宣布举行边界谈判,这时美方也着急想要与中国恢复已经中断的两国大使级谈判。

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中美两国在中国举行谈判会议。会谈中,美方正式声明愿意改善中美关系,并准备派代表前往北京进行“进一步的访问”。对此,中方表示欢迎。美中双方不约而同地提出举行“更高级别会谈”的提议。

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中国,会见结束时,尼克松握毛泽东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此次尼克松访中国不仅轰动整个世界,而且也改变了那时的国际力量对比。1973年,毛泽东提出“一条线”战略,即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北极熊”。

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中苏结盟联合反美,到中苏分裂、中美和解,以至中美化敌为友、联手对付苏联霸权主义,整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中,存在深刻的意识形态原因,最重要的是每个国家对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权衡。

冷战时期东西欧国家的被动抉择.

不用质疑,中国和欧洲各国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双方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可是,中美之间的敌对状态直接影响到西欧国家对中国的态度,阻碍了中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建交进程;中美关系的缓和调整间接推动中国和欧洲各国之间外交关系的改善和走向正常化。

至于广大中东欧国家,深受中苏关系波折的影响。在原社会主义阵营中并非铁板一块,有些国家紧跟苏联反对中国,被我们称为追随“苏修”的“小修”;部分虽有保留,但地缘政治现实决定其必须与苏共“对表”一致;少数国家与中国站在一起反对修正主义,成为我国“最亲密的战友”;其中也有个别国家居中调停,希望中苏两党停止论战,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双方的论战、敌对不断升温,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及东欧一些“兄弟党”的党政关系完全破裂。中国宣布不会再参加社会主义阵营的任何级别的会议,中国的驻外使节也不再出席驻在国带有集团性质的任何活动。除贸易外,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均中断,这对双方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20世纪60、70十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奉行“反对两霸”、“反帝必反修”以及“区别对待”的政策,即所谓“以.苏划限”,以意识形态异同论亲疏。这在客观上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选边站队”,因此给中苏关系蒙上了阴影。而东欧自身不仅是勃列日涅夫“有限主权论”的受害者,现在又不得不听从苏共的“指挥棒”。

值得重视的是,1964年1月,毛泽东主席曾明确指出,“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儿的“豺狼”是指苏美两家,“狐狸”代表一些小国家。其主要内涵是,要将东欧与苏联区分开来,可既往不咎,集中力量批判打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当时中国外交上也受到“左”的干扰,但总体上依然奉行独立自主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还特别强调不干涉内政,反对“老子党”控制,谴责苏联出兵占领“兄弟”国家。这对继续维持中国与东欧的传统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20世纪80年代初修正对东欧国家的政策,重新承认对方为社会主义国家铺垫了基础。

结盟与对抗

在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对抗中,美苏两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结构都长期处于“临战状态”。苏联的解体彻底瓦解了两极力量格局,比较幸运的是新的力量格局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自然形成。当新的力量天平上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时,力量存在的惯性迫使其处于寻找现实(或潜在)对手的状态之中。

非友即敌,过于追求自身安全是冷战思维的典型表现。西方军事理论一直认为,要保证绝对安全,必须缩小对手的“战略边疆”,使自身的“战略边疆”大于“地理边疆”;西方的遏制理论认为,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战略安全,不仅要击败现实中存在的对手,还要遏制潜在对手,使其永远成不了现实对手。在冷战时期,美苏对中东欧国家及一大批“中间地带”国家或地区进行争夺,是基于前一理论。而如今,美国加强日美军事联合、推动北约不断向东扩展,通过加强对欧亚大陆所谓“中间地带”的控制,达到遏制潜在地缘政治对手的企图,是基于后一理论。

从某些意义上看,日本以及美国在北约中的伙伴,不过是美国全球战略这盘“大棋局”中的一个“棋子”罢了。甘为“棋子”的原因各不相同,美国的欧洲盟国暂时不得不仰仗美国提供安全保证,而日本则力图在美国帮助下冲破亚洲邻国的猜忌,实现其“正常国家”的梦想。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洪水,虽然洪峰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如今还在。在冷战之后,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一直影响着这些地区局势的发展;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这段过渡时期内,这些地区战乱和冲突连续不断;存留于现今社会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为了遏制冷战这场“洪水”,人们构筑起的“堤坝”有的已经溃塌,而另外一些则被进一步拓展加固。北约作为一个政治磋商与集体防御的联盟,也因此没有了防御目标。可是北约不仅没有被解散,其战略版图还实现了空前的扩张,历经两次东扩之后,其成员国总数由冷战结束后的16个增加到了如今的26个。

P3-5

目录

第一章 收拾旧河山,建设新中国

 第一节 冷战——大国对抗

 第二节 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

 第四节 实现军事现代化——苏联老大哥来帮忙

 第五节 建设美丽新中国

第二章 十年大动荡,调整新思路

 第一节 “两弹一星”——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二节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三节 “上山下乡”——满怀豪情下农村

 第四节 “建设兵团”——不与民争利

 第五节 “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第三章 改革迎开放,摸索新道路

 第一节 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富起来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五节 建设幸福中国

第四章 建设从头越,特色新发展

 第一节 凤阳大包干,敢为天下先

 第二节 深圳、珠海——富有特色的经济特区

 第三节 刘氏兄弟,共创“希望”集团

 第四节 民营经济的探索说

 第五节 步入小康社会

第五章 风破万里浪,世纪新崛起

 第一节 港澳回归,百年圆梦

 第二节 金融风暴,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三节 九八抗洪,万众一心

 第四节 人世十年的中国

 第五节 中国外交新形象

第六章 民族共发展,谱写新纪元

 第一节 三个代表——在实践中与时俱进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共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第四节 教育,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

 第五节 医疗,越做越好

序言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一个梦想从它的形成到它的实现,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展现。纵观我们的民族发展史,每一次的发展,无论大小与否,都是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协助的结果;每一步的前进,无论快慢与否,都是中华儿女相互团结的成就。

中国梦的实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考验同在。我们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确实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广大青少年如今是国家的后备军,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稳固的基础,将来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青少年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对于青少年来说,中国梦是成才之梦、报国之梦、创新之梦、世界之梦。

青少年从小拥有“中国梦”,是激发我们爱国情感的可靠保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我们要通过“中国梦”明白,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兴盛过的民族,才有条件提出复兴的目标。如果过去不曾辉煌过,何来复兴可言?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伟大民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明白的是,在过去的100年里,鲜有国家的历史像中国这样跌宕起伏、悲喜交加。梦想,记录着这个国家的屈辱,也记录着这个国家的荣光,更满载着一个大国复兴的期望。在过去的30年里,鲜有国家的国民像中国人这样,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着如此纷繁复杂的命运变迁,那种骨子里的勤劳跟坚韧,成为最直白、最朴素的温饱梦想、脱贫梦想、创业梦想的底色,成为创造奇迹、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

大家知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国的封建社会画上了句号,也截断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战争的炮火和硝烟中,变得满目疮痍。屈辱和疼痛的记忆,激起了一代代中国人拼搏的信念,给整个中华民族注入了崛起的血液。战争以血和泪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不断汇聚自身的实力,才能成为世界东方永不暗淡的明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无论从政治到经济,还是从科技到文化,都谱写了中国前进中的灿烂篇章。这一个个篇章,串联出了中国力量的厚重,唱响了中国梦的恢宏乐章!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就是每一个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凝聚而成的力量;中国力量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朝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奋进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磅礴的,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有这种力量在,就一定可以无坚不摧。这种力量是壮阔的,不管在发展的路途中遇到什么样的艰险和风浪,只要有这种力量在,就一定可以无往不胜。

中国梦的实现,靠中国力量的支撑;中国梦的腾飞,靠中国力量的托举。中国力量是有形的,它是我国每一颗发射成功的卫星,它是我国展示给全世界的武装力量,它是我国推出的每一个创新成果,它是我们国家珍贵的高科技技术人才,它是我们不断上升的GDP数字……中国力量又是无形的,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智慧,它是我们彼此伸出的援助之手,它是隐藏着的知识力量,它是我们拥有着的慈善之心,它是我们执着坚定的精神……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中国力量的不断崛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只大鹏,那么中国力量就是它的一双翅膀,而有形的力量和无形的力量就分属于这双翅膀的左右。要想使中国腾飞,要想使这只雄踞于世界东方的大鹏鸟飞得更高,这双翅膀必不可少。

但是,中国力量是为了和平而存在的,正如同中国梦不是一个称霸世界的梦一样。中国力量和中国梦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透明刚正而不怕窥视,它温婉和蔼而不露锋芒。这种力量的存在,是在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这种梦想的存在,是在为世界的和平提供一份力量。那些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那些对中国力量的错误解读,那些对中国梦的不正当分析,都是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力量的和平崛起,随着中国梦的和平实现,事实必将会驳倒这些错误的言论,历史也必将会铭记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为世界人民做出的贡献。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这种不同使得我们各自努力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千差万别使得我们努力的程度也存在着千差万别;而中国梦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这种共同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种共同性则需要我们汇聚力量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中国有旬古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使名叫“中国梦”的这把火越烧越高、越烧越旺,势必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去添一把柴。

中国梦的实现,不但要靠党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付出。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幅图画,那么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把画笔,中国梦的完成和实现,需要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一起涂写。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座大厦,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建筑工人,中国梦的完成和实现,需要我们共同去增砖添瓦。滴水穿石,中国梦是每一个人梦想的叠加和汇聚;众志成城,中国梦靠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实现。这一个辉煌的中国梦,这一个民族复兴的征途,唯有靠中国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内容推荐

范晓编著的《中国梦(世纪曙光)》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大地的焕然一新。从这本《中国梦(世纪曙光)》中,我们能够见证着祖国母亲的一点点壮大,看到了祖国发展的艰辛历程,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勇往直前的正能量。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们一定明白自己当下应该做好的事情,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推荐

范晓编著的《中国梦(世纪曙光)》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建立至今,中国大地的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人翁精神,重新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只要是路,就总会出现坑坑洼洼的地方,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反思自己,不断进取的伟大民族,及时调整新思路。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探索出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道路,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一份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林,伟大的中华民族变得强大繁荣起来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