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社坤等编著的《环境利用权研究》试图从权利理论出发构建环境法的基础理论,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想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侧重从人利用环境的角度,探讨环境权的内涵,研究视角比较独特。本书用环境利用权代替环境权,使环境权的概念更为实用,也更能为实践所接受;本书将环境利用权分为本能性环境利用权和开发性环境利用权,解决了环境权类别划分上的混乱;本书深入地分析了环境权能,弥补了从前研究的不足;本书提出了一些解决环境利用权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为现实立法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导言
第一章 环境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环境权的提出
二、环境权理论的发展
(一)美国的环境权理论
(二)日本的环境权理论
(三)环境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三、环境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一)环境权的立法实践
(二)环境权的司法实践
四、小结
第二章 从环境权到环境利用权:环境权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一、我们需要环境权吗
(一)否定环境权的观点
(二)对环境权必要性的再论证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权
(一)谁拥有环境权
(二)环境权的内容是什么
三、环境权研究的方法论重构
(一)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扬弃
(二)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的结合
(三)环境多重价值的认知
(四)体系化方法的引入
四、小结
第三章 环境利用权的构建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回顾
(二)环境利用权研究成果评述
二、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关系基础
(一)环境法调整对象研究的历史考察
(二)环境利用关系: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基础
三、环境利用权的体系
(一)环境利用权词源考
(二)环境利用权体系的构建
四、小结
第四章 本能性环境利用权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是新的、独立的权利类型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体系定位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利构造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主体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客体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能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一)通过程序权利保障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必要性
(二)与环境相关的程序性权利的法律属性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四、小结
第五章 开发性环境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制度理念与法律属性
(二)自然资源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自然资源利用权的权能:基于类型化的分析
(四)资源载体使用权的权能
(五)资源产品取得权的权能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
(一)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权能
三、小结
第六章 环境利用权冲突及其协调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概念辨析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的概念
(三)环境权利用权冲突协调的方法
二、环境纠纷解决的静态方法:权利边界的划定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二)开发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三、环境纠纷解决的动态方法:利益衡量的适用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利益衡量的适用条件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的利益衡量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