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400日单车迁寻万里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周子迁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单车环游边境丈量中国梦:行程约29300公里,穿越18个省份、3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走访28个民族,遇见2011张笑脸!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首棒火炬手单车丈量中国梦!

  在旅程中,周子迁被梯田的日出所震撼,沉醉于瞬息万变的圣湖夕阳,亲手触摸了演义历史的宗教石窟……最后发现,路上最美的风景是一个藏族孩子的微笑。这本《400日单车迁寻万里》是他一路上搜集的快乐和感伤,它们会变成回忆,在生命中慢慢延续,永远闪亮且感动。

内容推荐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首棒火炬手周子迁单车丈量中国梦!

活着……为了什么?为体验高原阳光?为尝试新发型?为去首都北京?为认识哥们?为攀登高峰?为看绝色美景?为体验-20℃?为在草原啃肉?这本《400日单车迁寻万里》仅仅为一次旅行,但人生的旅途没有终点。

一个人的旅程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关于生活的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不断的思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一次旅程收获到的,早已远远超出旅行本身。如果一个人崇尚的人生价值在于经历和创造,那么他就会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本《400日单车迁寻万里》带你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旅途,不一样的世界!

目录

自序:有梦想,全世界都会帮你

广东—海南—广西  2523千米 31天

梦寐以求的旅程开始了 深圳——开平

骑改装车的农民带我找Heng Yi 恩平

香港来的老狗 电白——海口

博鳌开会没赶上反遭盗窃 海口——龙滚

三亚 寻找最南角

收集笑脸分享快乐 北海——防城港

骑行在广西延边公路 东兴——那坡

云南  2786千米 37天

牵牛的农民找我要钱 富宁

孤独的壮族老奶奶 老寨

帮苗族老乡种玉米 蒙自

梯田上有个国际驿站 元阳多依树梯田

失约的旅程 绿春

寻找基诺族 基诺山

向曼短寺的小和尚学傣文 西双版纳

城楼下卖冰粉的老奶奶 巍山

我只是个过客 大理——丽江

借宿藏族人家 丽江——德钦

西藏  4679千米 66天

千年盐井 盐井

天地间的升降梯 盐井——八宿

磕长头的女孩 波密

雨中穿越排龙天险 鲁朗

思绪随尼洋河荡漾 林芝

神湖拉姆拉错 八一——加查

丹增卓嘎和索朗美朵 泽当

桑耶寺跳神节 桑耶镇

属于我的拉萨故事 拉萨

泽玛不是藏族姑娘 拉萨

进入后藏 拉萨—江孜

得到珠峰的眷顾 拉孜-巴松

因为梦想在这里 珠峰大本营

走出荒野 岗嘎

公珠措天浴 公珠措

霍尔乡遇亲戚 霍尔

塔尔钦 转山

世界屋檐上的公路 狮泉河—叶城

新疆  5817千米 61天

初识南疆 莎车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喀什

摩托的维吾尔族大叔 阿图什

在戈壁中爆胎了 阿图什—阿克苏

龟兹古国 库车

沙漠中的秘密 库尔勒

天山草原深处 巴音布鲁克

偶遇阿兰姐 新源

阳光碧湖伊犁州 新源—赛里木湖

与黄总的喀纳斯之旅 喀纳斯

石油城 克拉玛依

新疆博物馆 乌鲁木齐

这里是国际单车俱乐部 乌鲁木齐

穿越三十里风区 达坂城

吐鲁番是个好地方 吐鲁番

与贩羊小伙的交谈 星星峡

甘肃—青海—宁夏—内蒙  3748千米 49天

我眼中的莫高窟 敦煌

鸣沙山日出 敦煌

跑步环游世界的人 酒泉

祁连山的难忘生日 青石嘴

一辈子在路上 西宁

西部文化集散地 西宁

从青海到甘肃 兰州

西夏王朝 银川

走进成吉思汗的地盘 鄂尔多斯

生死间距十米 商都

天降大雪 浩来呼热

更改行程 阿鲁科尔沁

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  2680千米 40天

陌生小伙子的心事 福安

温州的陈姐 温州

夜探林坑村 林坑村

年轻的代价 杭州

风中送走2010 连云港

与大爷赛车 日照

有大雨相伴 青岛—北京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  6799千米 85天

搓澡记 凌海

冰天雪地过新年 丹东

在冰雪中骑行 桓仁

在低温中崩溃了 二道白河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

在路上的问与答 牡丹江

铁道口大叔 虎林

虎头要塞 虎头

我是东方第一人 抚远

老田 同江

路上的声音 鹤岗

化雪的苦难 五大连池

痛苦地坚持还是无奈地放弃? 加格达奇

北极之旅 北极村

呼伦贝尔大草原 新巴尔虎右旗

捡到宝贝 阿尔山

不醉不归 阿鲁科尔沁

福建—广东  970千米 10天

并非完结 福州——深圳

不靠谱的新开始 深圳

大运会开幕式首棒火炬手 春茧体育场

像旅行一样生活?像生活一样旅行? 未知的出发

试读章节

敦煌

我眼中的莫高窟

28岁这年,我正在用88岁的阔达,68岁的眼界,48岁的成熟,8岁的好奇,做着18岁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旅行。

去敦煌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气温降到只有几度,还一会侧风,一会顶风。一直到天黑了,才骑了137公里。不得已,只能在敦煌市区南郊的月泉山庄青年旅舍住下。青旅的旅客跟气温一样冷清,只住了3个人。一个英国小伙、一个法国小伙、一个中国小伙。聊了一会就混熟了,我们相约第二天一同去莫高窟。

记忆中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莫高窟的科教片。被莫高窟的故事深深吸引。可以说,一直以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想象和向往。终于,我骑着单车来了。想着马上就要来到莫高窟的面前。在近200天的旅途后,我的心依然充满热情和激动。

莫高窟在敦煌市区以东25公里处,和克孜尔千佛洞一样,也开凿在戈壁深处的河谷中。传说一个和尚穿越沙漠,一道圣光照向河谷边的岩壁。受神灵的指示,他开始在岩壁上开凿洞窟。谁知这开凿过程竟历经了千年。莫高窟所在的岩壁为砂砾岩,非常适合开凿。加上敦煌干燥少雨,石窟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

市区去莫高窟的车很多,我和几位外国朋友轻而易举就找了辆商务车,往莫高窟开去。车出市区后转向一片戈壁滩。当车驶入戈壁深处时,眼前出现了好多大树。想必这就是莫高窟所在了。来到景区门口,我从来没有这么自觉地掏出160大元,没有一点怨言地买了门票。来莫高窟就没想过要逃票,就算莫高窟门票多高,我也会掏钱买。这是因为莫高窟在一个旅行者心中就是一块圣地,内心的圣地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不过后来发现莫高窟确实无法逃票,想在莫高窟逃票,那是有盗窃文物的嫌疑。万万不能。

通过售票口,再走过一个广场和景观长廊,就来到了片岩壁下。岩壁上高低错落布满了小门,有四五层之多。每道门就是一个洞窟。莫高窟有700多个洞,能参观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和资料中看到的不太一样,为了更好的维护洞穴和方便游客参观,每个洞口都筑起了厚实的水泥门框,还修上了崭新的栈道。改造后确实能更好的保护洞窟,但看上去少了那份历史的沧桑感。闸口就设在岩壁前。从这里验票进入,然后景区导游会发给游客每人一个耳机。参观前,导游一再提醒,洞窟中不能拍照。

游览一次只能参观8-10个洞窟。每个洞窟大门上都有锁。只有导游才能打开,参观完后再锁上。可想而知莫高窟的保护有多严格。莫高窟洞穴中有两大看点,一是丰富的泥塑的佛像,还有就是震惊世界的壁画了。洞穴里灯光昏暗,众人的目光都随着导游的手电筒移动。虽大多游客对佛教文化研究不多,但都静静的听导游的讲解,用心去感受。  在一个洞穴中的壁画上,能看到划刻上去的名字和“到此一游”等字样。导游说,这是莫高窟刚开放,保护措施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游客刻上去的。听完后,我极度愤怒。莫高窟的历史本就是中国的耻辱史。造成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低。如果新中国的人在这些方面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他们就造成了莫高窟新的耻辱。

藏经洞是参观莫高窟必看的一个洞窟。洞内的佛像和壁画不是最精彩的,但这里发生的发故事往往是人们了解莫高窟的开篇。人们可以不懂佛教文化,但都知道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知道他把经书分几批卖给了外国人。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遭世人唾骂。如今在墙上,还能清晰看到王道士在清理洞内沙土时,留下的痕迹。我甚至看到了王道士怎么在沙土掉落后发现了墙上那扇门。看到了斯坦因怎么点着蜡烛在洞里清点文物,怎么把一万件文物打包带走。

历史对于王道士的争论没有停止过。王道士做了错事,但他是不是千古罪人?是不是莫高窟耻辱史的缔造者?我看未必。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对王道士的评判上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王道士并不是不识货只贪图小便宜的愚昧之人。在意外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倍感震惊,曾给慈禧写过信,向清朝朝廷汇报过他的发现,但朝廷反应冷淡,只组织过一次文物的运送。在运送过程中,负责的官吏私吞了不少物,有些文物还受到破坏。对此王道士深感痛心,对朝廷也失去了信心。

斯坦因在说服王道士,带走文物的过程中,也不是那么顺利。除了金钱的劝诱,更重要的一点是斯坦因告诉王道士他崇拜唐玄奘。王道士认为,虽然斯坦因是外国人,但在信仰上和理想上,他们能达成一致。和没落无知的清政府相比,王道士选择相信斯坦因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王道士信仰的是道教不是佛教。在他看守莫高窟期间,他正努力把莫高窟改造成一个道观。后来他把老外给他的钱也用在了寺庙的整修上,自己并没有拿来享用。如此看来王道士卖文物是有原因的。这件事其实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换成别人,也许是同样的结果。让一个道士去承担一个国家的耻辱,未免有点太严重了。

换一个角度想,我们大可不必把莫高窟的历史和耻辱联系起来。何不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看事情。假设当初,文物留在了中国。在当时清政府的乱局下,这批文物极有可能遭到破坏或私吞。老外拿走了文物,至少现在大部分都保存得不错。历史和文化是属于整个世界的。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人对莫高窟的破坏是不可弥补的。例如张大千在临摹壁画期间,意外发现了壁画有很多层。为看清底层未知的壁画,他直接把外层剥落下来。张大千破坏的壁画有30多处。当然,可以说张大千的破坏并非恶意。他的文化水平,和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决定了他的行为。但造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更应受到谴责。

莫高窟的故事太多,仅我知道的就可以说好久。参观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允许的话,真想像考古学家般驻扎下来,好好看看每一个洞窟,了解每一面壁画上的故事。以前有个说法,说莫高窟在中国,但对莫高窟研究最透的却是日本人。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日本人,请私人导游,手拿笔记本,细心地临摹壁画上的内容。也许在他们眼里,历史是没有国界的。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历史学家。但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去了解。

出景区的路上,我看到了王道士的灵塔。它在景区入口最显眼的位置,但又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王道士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有这么多争议。想想,在旅途中,听到、看到的只是书写的历史。思考,感受过的才是自己掌握的历史。这不单是一次梦想的旅程,追逐梦想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追逐历史的脚步。有时我真的感觉近得可以触摸到他。

离开莫高窟的时候,我的眼中一直饱含泪水。我忽然想:今天,我们通过仅有壁画、卷轴等历史文物去想象上一个千年或上上个千年,很神秘,很有学问,很有意思。但是,随着科技日渐发达,信息日渐庞大。未来的人会如何看我们?历史是否会变得如此无趣?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了。P152-156

序言

400日,一年零一个月。时间不长不短,想成就一番伟业似乎短了点,想得过且过又太漫长。400日可以做些什么呢?

在百度搜四百天,搜出的第一条竟然是一篇叫《我在看守所的四百天》的帖子。可见,就算在看守所待上400日,好好沉淀,也能干出许多有意义的事。

如果来一次400日不间断的旅行会怎样呢?而且是一个人的单车旅行,穿越都市、驰骋戈壁、翻越雪山、放歌草原……到达中国陆地东、南、西、北四面的边境线。又将是怎样一种经历?

400日的骑行,生理和心理是否能够承受暂时不得而知。仅从数字来看就已经让我心潮澎湃。在未知的挑战面前,我总会用一颗好奇和乐观的心去面对。这也许是我持续几年的旅行后,仍不厌倦的原因之一吧。

我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妈妈是导游,爸爸是美工。他们经常不在家,我也因此养成了比较独立的生活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一个人走路去两条街外上学。午饭和晚饭则自己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

有时候,妈妈接团,几天都不在家。回家的时候,她常给我带回一些小玩意,有德国的明信片、奥地利的冰箱贴等新奇的小玩意。看着明信片中的城堡和森林,我开始在脑子里构想那个世界的人和风景。

小时候学习不好,成绩一直排在班里中下游。但我拥有一些其他人没有的开赋,除了受爸爸的影响,我具有画画的天赋外,另一个开赋就是认路。重庆是座山城,交通复杂混乱,很多外地老司机来到重庆都找不着北。虽然我坐在副驾位上,需要探起头才看得到窗外,但是我依然可以指挥车子行驶一个小时后准确到达终点。在我看来,路旁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画,我可以清晰地记住。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随家人南下,来到深圳生活。随着家庭的搬迁,从小学到大学,我辗转了4个城市,读过9所学校。我名字中的这个“迁”字,无意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使我具备了迅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能力,我也因此学会了很多地方的方言,交到了很多朋友。

我对课本上读到的地名有着强烈的好奇。记得小学读过一篇关于海底世界的课文。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此痴迷,做梦都在大海里畅游;初二的时候,在报纸上见到一则旅行社的广告,“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我被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深深吸引。我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去那些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的地方看看。

大四的第一学期,我开始了第一次一个人的长途旅行。我从深圳坐火车到昆明,接着是大理,之后是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整个旅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事,认识了很多朋友。在虎跳峡徒步时,我遇到了正在环游世界的德国大学生,他告诉我,在德国,旅行是一个少年的成人礼。当我看到梅里雪山的神话般的日照金山奇观时,我觉得,旅行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上班后,我开始登山,尽可能地参与各种户外运动。知道单车旅行是在工作的第二年。我利用假期,与朋友相约徒步穿越四川的贡嘎雪山无人区。行程第五天,我累得半死,徒步攀登上了海拔4500米的一个垭口。当贡嘎雪山连绵的雪峰出现在眼前时,我为自己完成这么不可思议的攀登而骄傲。正当我的自满达到顶点的时候,远处出现两个小黑点,竟然是一男一女两人骑着单车从碎石小路上来了。我太惊讶了,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把单车骑到这么高的山上来的。后来,才知道这两人从成都开始骑行,5天后骑到了这里。得知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骑到西藏时,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骑着单车旅行,就像古代骑骏马的游侠,浪漫而潇洒!

25岁生日,我狠狠心花了1000多大元,买了第一辆运动自行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并开始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参加骑行活动和自行车比赛。

2008年,我结束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在辞职信中说:“谁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我要去实现自己梦想。”

看到这样的辞职信,领导没有过多阻扰。于是,我的第一次自行车超长途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我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用了1个月时间骑到了拉萨。

休整后,我再次一个人出发,10天后到了珠峰大本营。

之后我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山地小国尼泊尔,到达加德满都谷地。  26岁生日这天,我徒步来到了尼泊尔西部海拔4500多米的安娜普尔纳雪山大本营。

这一天,正好是我开始单车旅行一周年的时间。没想到,仅仅是一年,我就已经把车骑到了这么远的地方。这次旅程历时3个月,途中遇到各种危险和困难,在康定时甚至所有贵重物品失窃。这些经历和考验,后来成了我继续骑下去的动力。3500多公里的旅程,我发现,骑单车的旅行方式带给我更多特别的经历。我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风景,与遇见的人聊天,走进他们的生活,成为朋友。在路上,我也认识了很多行者,他们打破了社会上惯有的生存规则,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活着。这次旅程后,我已经为单车旅行深深折服。

2009年,一次关于深圳大运会的骑行活动召集骑行志愿者。我果断报名,因为有了2008年的长途骑行经历,加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绘画方面的特长,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当选了主力队员。我和各高校的同学在国内的主要城市间骑行了5500公里,并在各地高校演讲,宣传大运会、单车运动和环保的生活理念。结束了国内的骑行后,我们飞赴塞尔维亚,参加了贝尔格莱德大运会闭幕式。之后我们骑单车畅游了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没想到,在骑单车不到两年后,我已经把单车骑到了欧洲。

这些年,不管在旅途中,还是在生活中,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从未停止过一一人活着为了什么?

带着思考,一路走来,我对人生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这并不属于一种宗教思维,我认为应该是一种人生态度: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就是我的信仰。同时,对未知的好奇心一直没有减弱,继续出发的想法依然强烈。我开始计划进行新的一次超长时间、超长距离的单车旅行,400日单人单车环中国陆地的计划油然而生。

出发前4个月,我开始在网上查找攻略,制定单车环中国陆地的路线。我一直认为,人在路上,不是游玩,是游学;学天文、学地理、学人文,更是学做人。

阅读各地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宗教情况。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用谷歌地球在中国各地神游了一遍。中国的边境线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我深信这必定是一条精彩的骑行线路。但制定线路的同时又要衡量路线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和气候的问题,这并不容易。我把路线制定好后,用网上地图测量,得到了大约30000公里的里程。30000公里,按照每日平均骑行100公里计算,加上大约100日的休息时间,400日刚刚好。

经费是旅行者走出第一步的最大阻碍,同样也是出发前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单车旅行每日的花费并不多,但按每日平均花费100元准备的话,400日也需要准备40000元。这不是个小数目,我当时的存款只够一部分。这时,我的朋友老严得知我的骑行计划,表示愿意私人赞助我一部分经费。理由很简单,他觉得这次旅程很有意思。虽然还未出发,他已经被这个庞大的计划打动。老严说,可惜无法抽出这么多时间与我一起出发,只能让我代替他去完成这个梦想。如果没有他的资助,我的计划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实施。

单车是本次旅程必不可少的装备。虽然我已有自行车,但它不适合进行如此长距离的骑行。依然是朋友出手,为我联系了几个自行车公司和户外用品公司,让我顺利拉到了自行车和户外装备的赞助。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困难让这个世界变得真实,而克服困难让梦想变得真实。表面看是一次光辉的旅程,但做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选择开始一场人生的革命,必然会放弃既有的工作,告别稳定和安逸的生活。前路是一片空白,所有都是未知的,但至少我心存梦想,并正在努力实现中。

当所有出发前的装备和物资都解决掉时,真有点受宠若惊。可以说,我是幸运的,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帮助。我真切地感受到,有梦想不怕说出来,因为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400日,30000公里,单人单车环骑中国。”当我把这个计划公布到论坛上后,支持和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鼓励的声音占了大多数,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我的路线规划和应对当地环境气候问题的能力。

很快,朋友们也知道了我的计划。他们最担心的是我在路上的安全:“遇到抢劫怎么办?”“遇到野兽怎么办?”“遇到下雨怎么办?”“车坏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其实我一直认为风险哪里都存在,没有科学能证明家里比户外更安全。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坏人都聚集在繁华的大城市,越繁华的地方坏人越多。我认为,风险是旅行的因素,不是旅行的条件。我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准备去降低危险的可能性,对危险和困难有一定的预估。记得看过一个访谈节目,采访嘉宾是王石,主持人问,爬雪山不怕危险吗?王石说,如果遇到了也就遇到了。他的回答很诚恳,也很真实。我觉得热爱探险的人都有一样的特质,即不是他们不看重生命,而是他们更看重生命的价值。

我计划在400日的时间里拍摄收集2011张各地人的笑脸,这是对深圳2011大运会的行动支持,也是这次旅程的一个主题。向陌生人收集笑脸,也许会很困难,所以我决定在出发前,先尝试着在深圳收集一些笑脸。我骑行在深圳的街头,用旅行的眼光看这座城市,并向路边的陌生人收集笑脸。我发现,在这里,也有不一样的风景,有形形色色的人。只要用自己的笑脸真诚相待,他们也会用笑脸回应。

很快,亲戚都知道了我快要出发的决定,表姐牵头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表弟、表姐、表妹、舅舅、小姨、姐夫都来了。长辈虽然赞扬我勇气可嘉,但对这样的举动还是不太赞同。他们担心我的安危,也担心我骑车旅行太累,身体吃不消。于是舅舅开始给我出主意:“你在你的单车上装一个小马达。我见过,有充电的,有烧油的,一捏油门就跑起来了。你还真全程骑下来呀?”我很想对舅舅解释。但一直没插上嘴。最后舅舅一挥手说:“明天过来找我,舅舅出钱给你装啦!”当然,我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感谢亲人的建议和怜惜,他们的爱是无私的。

如今400日的旅程已经完成。在旅程中,我遭遇了各种危险和意外的阻挠;也经历了严酷自然环境的洗礼——我被梯田的日出所震撼,我沉醉于瞬息万变的圣湖夕阳,我亲手触摸了演义历史的宗教石窟……最后,我发现,路上最美的风景是一个藏族孩子的微笑。

我用相机记录了2011个当地人的笑脸,他们是来自28个民族的男女老少。与他们相见相识,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成为朋友,与每个人交谈,让我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当地的风俗文化,也从另外的角度认识了自己。

一个人的旅程,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枯燥的骑行。孤独比艰苦更能摧毁人的意志,但孤独也能使人变得坚强。400日里,每天睁开眼睛,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只能把孤独默默收起,收拾包袱继续上路。

一个人的旅程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关于生活的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不断的思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我渐渐发现,一次旅程收获到的,早已远远超出旅行本身。如果一个人崇尚的人生价值在于经历和创造,那么他就会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胡野秋(著名文化学者):周子迁始终在路上,他像个独行侠,没有终点,甚至没有目标,有的只是不停前行。这本书呈现给读者的,除了瑰丽的风景、隐秘的故事,还有一种久违的冲动、充盈的激情。它唤起年轻人蠢蠢欲动的梦想,当你翻开这本书会心一笑时,他又继续上路了。也许你们会在未来的某个路口不期而遇。

晓昱(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跨届文化人):喜欢子迁充满理想、渴望挑战、向往自由。这些品质是对青春最好的注解,也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让我们跟他一起在路上。

向媛芬(2010年亚太区青年领袖代表、主持人、资深公益人):周子迁的“骑迹”是现代青年人心中蠢蠢欲动的渴望和徘徊不定的向往,唯有他选择摆脱桎梏,放下踌躇,毫不犹豫地让梦想照进了现实。那些走在路上的日子不仅烙入他的生命,也撞击着同为80后的我们。充满正能量的周子迁,用他的400天,带你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旅途,不一样的世界!

纳赛尔(2011年大运会火炬手,摩洛哥人):我建议每一个追求梦想、拥有伟大理想的朋友,通过这本书进一步认识周子迁,并从中得到启示。

李云(来自青海,在路上遇见的朋友):这本书是勇敢行者的自白。他影响了旅途中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人,并让我们学会审视自己作为渺小的个体在万物中的位置,从而在生活中升华自己。

大雨(来自北京,在路上遇到的朋友):周子迁是个懂得享受生活和分享快乐的人,为了梦想和自由独自上路。随意走,随心停。一切都是空白,可以随便画上什么。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情在旅行中才会完全展现。这本书是他一路上搜集的快乐和感伤,它们会变成回忆,在生命中慢慢延续,永远闪亮且感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