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邦的这本《津门十八街》反映了天津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初期的巨大历史变迁和浓郁的津门风土人情,描写了两代人从故宫的逃离奔走,两代人的际遇萍逢。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作者通过几个典型人物的设置,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那个年代,津门十八街生动地重现在世人面前,在让读者心生感慨的同时,更多的了解著名的津门十八街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津门十八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治邦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治邦的这本《津门十八街》反映了天津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初期的巨大历史变迁和浓郁的津门风土人情,描写了两代人从故宫的逃离奔走,两代人的际遇萍逢。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作者通过几个典型人物的设置,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那个年代,津门十八街生动地重现在世人面前,在让读者心生感慨的同时,更多的了解著名的津门十八街的历史。 内容推荐 《津门十八街》由李治邦所著。 《津门十八街》讲述了: 1924年深冬, 趁着浓浓的夜色,从北平故宫里偷偷跑出一个人,他是大内的“高厨”,叫种玉杰。 他逃出来的时候,不但带出了两个儿子,同时带出了宫内几样宝贝…… 他不敢在京成落脚,便逃到天津,由此在津门十八街上演了一段惊心动魄“夺宝大战”。 试读章节 1924年的深冬,清风凛冽。 趁着浓浓的夜色,从北平故宫里偷偷跑出一个人,此人姓种,种庄稼的种,叫种玉杰。他跑出来的时候带走了两个儿子,大的叫种高粱十九岁,小的叫种大麦十八岁。两个人名字都跟粮食有关系。种玉杰对别人说起这名字好记。 种玉杰是故宫御膳房里的鼎鼎有名的副庖长,故宫内的御膳房有两处,一处是在景运门外叫御菜膳房,主要是给群臣制作满汉全席的地方,有时也为值班的大臣备膳。另一处在养心殿侧,称养心殿御膳房,无数珍馐异馔都出于这里,当然是给皇帝享受的。仅仅养心殿御膳房就有几百人。设置也很复杂,设有庖长副庖长庖人,然后是领班拜唐阿承应长承应人催长领催三旗厨役招募厨役夫役,庖长自然是大拿,可庖长就是个幌子,很少到厨房。恰恰副庖长是厨房的领班。帝王一餐谱,百人数年粮。平日皇帝最普通的一顿饭也要上三十多道菜肴,种玉杰每道菜都得把关。慈禧太后当政时,吃饭更是十分讲究。正是种玉杰每天为她搜罗山珍海味,飞潜动植,精心烹制,花样无穷。慈禧每顿正膳所用的菜肴至少要摆满三张拼起来的膳桌,菜点常常在百种以上,冷盘热馐炉食小菜应有尽有,种玉杰可算费尽心机。当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持枪实弹包围,仓皇逃走以后,没落的故宫跑的跑,投奔新主子的也走了,剩余的两三百人死心塌地留在宫里看门了。等于皇上被逼跑了,他们还忠心耿耿地守家护院。御膳房里只有二十几个人,也没多少人再给御膳房提供原料,西山也不再供水。庖长被袁世凯喝令叫走,好厨子也跟着走了不少,剩下的去了军阀那儿当了领班。种玉杰就是简单维持着,大家都纳闷猜疑,其实最应该走的是他,因为他烹调技术在御膳房算是老大,无人敢比。 从故宫的平面图上来看,这是一座典型的四方宫,四面环水,像一个棋盘。故宫依着景山,西边被一团团的山峦包围着,长年累月,被一种神秘而金贵包围着,气氛总是杀气腾腾的。有专门研究故宫的专家说,这是因为东门和西门总是关着的缘故。两个门不打开,就显得里边的邪气和皇气都散发不出来。在故宫里边分为上下左右,于是就称为上界下家左街右道。当然,后面这个说法都来自于故宫里边的人。这个说法在外边没有传开,而种玉杰的房子就在右道。沾上皇气的人才住在上界和下家,伺候人的都住在左街和右道。伺候人的人又有了界定,有身份的太监是左街,而做饭的种花的打扫的都在右道。就在这年的11月5日凌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将宣统皇帝一个晚上就驱逐出了宫。 据说,当时冯玉祥派了四十名警察、二十名军士,离开设在天安门内两庑鹿钟麟的司令部,突然来到故宫北门神武门。指挥官一面派出军士监视神武门值岗卫兵,不许走动,一面派员谕令驻在神武门外营房里的四队警察约四百八十人缴出军械子弹,撤离神武门,听候改编。跟着,他们便率领其余军警进入神武门,经英华殿东侧的东筒子,绕过启祥门,直奔设在隆宗门外北侧排房开头三问的内务府值房,找到逊清皇室内务大臣绍英、耆龄、宝熙及侍卫大臣。向这四人宣布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及溥仪即日迁出故宫的命令,要绍英等立即通知溥仪。末代皇帝溥仪离开故宫时很仓皇,唯一带走的是贴身保管的乾隆三链章,那是一块没有固定形态的真玉,最好能够在自然光线下欣赏,随着环境和光线的变化,其后颜色、亮度、质感随之变化,是最具灵性的宝石。比顶级翡翠更亮,比顶级羊脂玉更润,比夜明珠更具灵性。传说,还有一块子母玉留在了宫里,藏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这块子母玉也价值连城,在品质上较乾隆三链章更胜一筹,更加温润,细腻,晶透。宣统皇帝虽然被拿枪的士兵逼跑了,可大多奴才们没有跑。因为跑了也不知道去哪,毕竟哪哪都是兵荒马乱。奴才们都胆子小,跟皇上跟惯了,在宫里见不到个巴掌大的天,生活得倒是很惬意。闲暇的时光比较多了,于是左街上人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吃。种玉杰是御膳房里的副庖长,就成了这帮子人的首推者。种玉杰天天鼓捣菜,于是就有人天天围着吃。好在在故宫剩余的人里,虽然都没有什么大钱,但谁的手里都有散金碎银的,拿出来一点就够吃半年的。 这天正是清明,御膳房里就来了一帮子人,都是过去有头有脸的人。御膳房在故宫其实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感觉也没有人管,就像空房子一样,地方也不宽敞。种玉杰的小儿子大麦人长得很漂亮,白净,眼眉很黑,眼珠子很白,瓜子脸,身材也很修长。他的记忆力出奇地好,种玉杰请的老师给他和高粱上课,老师念一首诗词,他眨巴眨巴眼睛马上就能背诵下来。好几个老师都出自状元或者探花,都是自恃清高的文人墨客,可都对大麦的天资五体投地。大麦的手也很特别,手指头特别长,指甲红,像是染的。他的手很巧,鼓捣什么成什么。他最拿手的是剪纸,剪什么像什么。他十岁那年,随手剪了一个梅花,也不知怎么被慈禧看见,甚是喜欢,破例召见了大麦,赏赐给他一只百灵鸟。大麦不待见,抽冷子放飞了,气得种玉杰狠狠打了他一顿,说,如果老佛爷问起这只百灵鸟,你放飞了,咱就全家抄斩。大麦虽然自小在宫里长起来的,但对怎么给皇上做饭闹不懂,就问父亲,这里离宫殿那么远,宫里又不准骑马,您做好饭以后,他们当太监的怎么送过去呢。父亲不理睬,大麦就总是问不停,不把父亲问烦了不罢休。高粱就从来不管闲事,能吃到饭就满足,天天在宫里跑来跑去地看稀罕,看哪个宫女好看,脚有多小,眉毛有多细,前胸有多高。弟兄俩很少一起玩,大麦不喜欢围着女人转,他觉得女孩子是非多。高粱脑子不如大麦聪明,可总爱管大麦,大麦偏偏不服管,两个人就干架。说起来弟兄之间差一岁,高粱打不过大麦,只得悻悻地用嘴骂,骂得最多的就是吃货。再有,高粱打不过大麦,就经常偷走大麦剪纸用的小剪子。这个小剪子是父亲给他的,据说是父亲好朋友叫李诤言给的,瓦光铮亮,剪刃特别锋利。只要小剪子丢了大麦就知道被高粱偷走,只能对哥哥顺眉低眼。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