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元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去年从武汉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信用社法律问题研究》是在商法学研究领域中深入探索的一项新成果。从研究视角上看,全文从私法自治角度探讨农村信用社法律主体制度问题。在具体观点上,作者提出了如上所述的广义企业概念,并认为农村信用社属于互益法人。该文闪烁着思辨与创新的火花,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立法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作者基于私法自治原则,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法律形式选择的多元化,这无疑也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农村信用社法律问题研究》是作者郑景元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一部新作。《农村信用社法律问题研究》共分七章,基于私法视角,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广义法人说、互益法人说、信义义务论等观点,并在结构上采取逻辑递进方式进行章节安排,具有研究成果和形式上的双重创新。《农村信用社法律问题研究》内容翔实、资料完备、论证充分、结构严密,是一部具有极强实践操作性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校法学、金融学等理论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实务部门进行业务操作的选择文本。
引言——从私法角度看农村信用社的理论争议与实践混乱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本书结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信用社的法律性质——一个亟待澄清的前置性问题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法人
一、独立性乃法人构造之核心要素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之困境
三、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之分析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是企业法人
一、外延扩展:从狭义企业到广义企业
二、广义企业的边界:与非企业法人的区分
三、广义企业之归属: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类型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是非营利法人
一、国外非营利法人外延之演变
二、非营利法人与营利法人的区分
三、非营利性: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性质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是互益法人
一、中间法人公益化
二、互益法人与公益法人的区分
三、互益性: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目的
小结
第二章 私法自治: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的选择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选择所面临的法律困境
一、各种诟病
二、对产生各种诟病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选择的私法设计
一、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
二、采取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三、实现对组织形式的自主选择
小结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的基础构造——从社员到社员权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社员资格及其变动
一、社员资格的界定
二、社员资格的变动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社员权的整合构造及其分离行使——兼论权利的二元救济
一、农村信用社社员权的概念
二、整合构造:农村信用社社员权自主行使之法律悖论
三、农村信用社社员权的具体内容
四、分离行使:农村信用社社员权实现之有效方式
五、农村信用社社员权的二元救济
小结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的信用构造——对社股财产与盈余分配的法律控制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的社股财产及其限制
一、社股财产的概念
二、对社股财产的限制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盈余分配及其限制
一、农村信用社盈余的界定
二、对农村信用社盈余分配的限制
小结
第五章 困境与出路: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困境
一、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介评
二、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之出路
一、从权能产权范式到主体产权范式
二、从强调激励约束到着重信义义务
三、从附属到独立
小结
第六章 或抑制或促进:农村信用社在反垄断法上的差别对待
第一节 “差别对待”的概述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反竞争行为
一、集中行为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默契配合
四、行政介入性垄断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在反垄断法上的适用除外
一、对主要国家农村信用社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二、农村信用社反垄断适用除外的成因
三、对农村信用社反垄断适用除外的识别
小结
第七章 农村信用社的私法走向——政治哲学的影响及其限度
第一节 政治哲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法本位的影响
一、政治哲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法本位产生影响之成因
二、政治哲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法本位的影响
三、关于因受政治哲学影响而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法对政治哲学的回应
一、回归私法文本,尊重私法文本的自主性
二、拓展释者的主体范围,提升无权解释的法律地位
三、分析中国制度变迁,探求立法真义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