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北·博野卷》分册,由赵亮和孔繁浩朝佩主编,主要收录了:嫦娥原爱绿衣郎、阎王巧助祝英台、刘吉的传说、银针救三命、捧知县修文庙、绝路逢知音、李光斗和他的老师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博野卷) |
分类 | |
作者 | 赵亮//孔繁浩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北·博野卷》分册,由赵亮和孔繁浩朝佩主编,主要收录了:嫦娥原爱绿衣郎、阎王巧助祝英台、刘吉的传说、银针救三命、捧知县修文庙、绝路逢知音、李光斗和他的老师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博野卷)》主要收录了:扒权神的传说、牛郎织女、马蓝与仙鹤、代父从军、李茂贞的传说、巧断鸡案、尹会一的传说、颜元轶事、智救少女、敬神不如敬人、明无人非幽无鬼责、绝路逢知音、女儿的嫁妆、宋真宗审对联、黄鹂的传说等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博野卷)》由赵亮和孔繁浩朝佩主编。 目录 序 传说 嫦娥原爱绿衣郎 扒权神的传说 卖饺子的遇吕仙 阎王巧助祝英台 牛郎织女 千金方 马蓝与仙鹤 狐仙认婿 人物传说 李茂贞的传说 蛟龙送子 婴儿定日 西葫二籽 慈母教子 代父从军 刘吉的传说 殿试 博野县亩小 两个官员之死 宋官的传说 防汛救灾 砸画眉笼子 巧断鸡案 惩治坏人 宋殿选拉车 私访惩盐商 审大砖 释“孝仁” 审马莲 尹会一的传说 出世 葬义父 主考应对 君无戏言 去世 颜元轶事 有理让人 送行 拜神 伤子 巧戏财主 赠柬治水 泄水 赠言预事 泼墨救火 智救少女 银针救三命 传技窦尔墩 警师 丰碑 我想挨揍 悔过课 拔草 射箭 虚心 吃饭吃饭 题扇拒仙丹 艺惊李木天 送神 敬神不如敬人 劝解老妪 父子和 宴佣 万事之魂 划圈 放驴 捧知县修文庙 夜宿鸡毛店 送礼 结交王法乾 明无人非幽无鬼责 躲年, 长寿菜 “士”“仕”之分 赴考 无欲则刚 聘贤 桥与船 壁上题诗 重光背柴 绝路逢知音 解梦 处方 寻牛 表功成仇 糖葫芦药方 祝寿 女儿的嫁妆 作画 救疯女 暮投白塔寺 颜圣戏翰林 写故事 格物致知 灯笼 水清无大鱼 怪方 规友 借犁 树是我栽的 智服九斤 遗嘱 王羲之访友 李光斗和他的老师 刘备拾粪 刘墉改诗 宋真宗审对联 徐庶当家 关汉卿给皇后看病 杜康醉刘铃 关羽收周仓 关公智服周仓 孔圣与外文 曹操巧查偷桃人 窦尔墩与李家庄园 宋景星 动植物传说 荞麦的由来 猴分饼 找智慧 黄鹂的传说 蚂蚁报恩 齐心合力斗老狼 公冶长的传说 狐狸受奖 孝心 猫和狗 老鼠的来历 风物传说 孝义河的传说 进士胡同 吃小米的来历 沧州的狮子 赵州桥的传说 龙头坟的传说 状元亭 故事 潘道学道 隐身草 圣贤愁 败家子 打赌 人背驴的故事 屎壳郎老飞 吴都堂烧休书 县官智断奸案 小偷传奇 偷鞋 偷眼镜 牵牛 背爹 偷钱 蹬肩上轿 董平卖狗肉 哥儿仨 哥儿俩分家 三个盟兄弟 还金井 雪中对 一点之差 智断奸杀案 县官审生孩子案 宝珠和宝明 丑小子娶好妻 能人背后有能人 仨媳妇作诗 三个女儿 色令智昏 傻小子念书 天福地福 物归原主 绣花女出嫁 自食其果 相面 写对联 一副对联 好心有好报 哥五个分家 王员外选女婿 摔碗记 莫算卦休信命 散财童子 县官认亲 百寸翁 “二京官”的故事 京城理发馆 替人参御状 书童斗嘴 风水先生 笑话 买个杆子不遇耳 三糊弄 三女婿拜寿 戏迷王大嫂 八家庄人买公鸡 吃饺子撑他 饿死的懒人 千里土 三句话说散一席客 争当主人 赎“套裤” 光治外科 害人如害己 糊涂县官审砂壶 急性子遇上急性子 老两口看闺女 傻小子学包饺子 两个字条 儿子教育爸爸 瞎子和财主 精通六窍 各有所好 看活佛 写信和捎信 屁大姐 给他“两巴掌” 傻小子长见识 傻小子买鸡 傻小子学说话 不见世面的呆子 长工和财主 碗里看到姥姥了 猪骂人 坏了给做活的吃 吃饺子撑他 彭祖夸口 对哑谜 后生学话 后记 试读章节 阎王巧助祝英台 千百年来,在博野一带,流传一个阎王巧助祝英台的故事。 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同窗好友的时候,祝英台就对梁山伯有了爱慕之情,可是,梁山伯还傻呆呆的不知道呢。祝英台多少次地暗示他,他仍呆若木鸡。经过十八相送,后来梁山伯登门拜访时,才发现祝英台原来是女儿身,有闭月羞花之貌,又精通琴棋书画,这才爱上了祝英台。 谁知那祝员外是个钱串子脑袋,硬将女儿许配给大财主马文才。梁山伯知道后很气愤,就自尽了。 传说祝英台出嫁的那一天,一路上心如刀绞。当她经过梁山伯的墓地时,便跳下轿哭了起来,声音非常凄惨。她的举动感动了老天爷,忽然一声巨响,电光似利剑,劈开了梁山伯的坟头,祝英台就身一纵,跳人坟中,坟头马上又合上了。随后,梁祝化为两只大彩蝶,双双飞了出来。马文才得知后,快马加鞭,赶到了坟前。眼看着快到手的好姑娘没有了,气得七窍出了血,上了西天。 阳间发生的事到了阴间,阎王爷可就忙活开了。梁、祝、马的阴魂来找阎王,求他给以公断。阎王此时可就作了难。他心想:这不是三角恋爱吗?你们阳间也真有点马大哈,把这三角恋爱的事推到我的阴间来,也太不像话了。于是击鼓升堂,开庭审理。他心想,到底是把祝英台许配给谁呢?按真实感情来说,应该让梁祝结为夫妻;可那马文才是明媒正娶,也不能违反阳间的“婚姻法”呀!包公曾说过:“无情便是假,有情才是真。”咱阴间也得借鉴阳间的一点好经验,不能故步自封呀! 只见阎王的眼珠一转,提笔写出了一判决书:“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同窗整三载,对天发誓定终身,恋恋不舍最相爱。不料祝员外是个拜金主义,图钱财,用女儿婚姻做买卖,硬把祝英台许给马文才。两个男来一个女,一女哪能嫁两个郎?这三角婚姻我管不了,本官让英台姑娘来主宰。”判决书写完,一式四份,三人各一份,留下了一份存档。 接着阎王叫牛头打了退堂鼓。梁、祝、马的阴魂都不服气,说:“阎王,你不该这么判案子呀!”阎王听后发了脾气,大声喝道:“都给我退下!”接着,他小声对祝英台说:“来一下,本官我有话给你讲。”祝英台到了阎王跟前,阎王对她耳语了一会儿:“我叫你做主,你不就正好去挑梁山伯了吗?这下就晒了那马文才了。”祝英台说:“那姓马的要死纠缠,可怎么办呢?”阎王说:“那你就躲他一躲,万一招架不住,可用这两个东西。”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铜钱大的圆片和一个小口笛,说是护身符。祝英台谢过阎王,走出了阎王殿。 梁山伯、祝英台高高兴兴地回了家园,过上了美满生活。对此,马文才又生气又窝火,心想,阎王也不是个好东西,支持了祝英台,却坑了我马文才。我得给梁、祝一点颜色看看。这一天,梁山伯的好友李湘清要请梁山伯去赴宴,梁山伯对祝英台说:“你一人在家,多保重,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祝英台说:“你放心吧,早去早回。” 这件事被马文才知道了,他乘机来到了梁家门口,拴好马,敲起了门。祝英台问:“谁呀?”“我,马文才,有话给你说。”他叫了半天,祝英台就是不理睬。于是,马文才从街上叫来一个小孩儿,用绳子拴好,然后从墙上系了下去,小孩把大门打开了,马文才大步进了屋。英台见后厉声喝道:“你要干什么?”马文才说:“今天找你跟我走,不走,我就抢!”这时,祝英台马上从怀中掏出了阎王给他的护身符,面对马文才一照,那马文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祝英台马上变做了一只黄骊飞出了窗口。马文才发现后,立时变成一只大鹰也飞出了窗外,向祝英台追去。 祝英台见他追来,马上在豆树底下变做了一只小兔,藏在大树后不动了。马文才到了树下,瞪眼也没找到黄骊,忽见豆叶摇了一下,便认出了祝英台的化身。他马上变成了一只大狼狗‘,扑了过来,小兔一跳,跳入了大高粱茬地里。大狼狗怕肚子和爪子被扎破,便只好慢慢地追。小兔过了高粱茬地,到了大路上,现了原形,大声骂道:“马文才,你也太无法无天了,大白天抢人,你是什么东西?”马文才不管她如何骂,又走了过来。祝英台一见大事不好,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了起来。马文才穷追不舍,忽然,波涛滚滚的大沙河挡住了他俩的去路。 祝英台眼看那马文才就要追上了,她急中生智,化做一条小金鱼跳入了大浪里。那马文才口中念念有词,变做了一只大乌龟,钻入水中,紧追小金鱼。祝英台见大事不妙,便从口袋里取出阎王给她的小口笛,吹了三声。 那大乌龟一听口笛声,觉得全身上下无力,但仍追那个小金鱼。 且说阎王听到了口笛之声,便知英台有了大难,决定救她一救,他把牛头叫来,说:“给你一件美差,你要这般这般……”牛头立刻来到了大沙河边,变成了一个手持钢叉的老渔翁。正当大乌龟追赶小金鱼时,只见老渔翁两手紧持钢叉,用力往下一扎,只听得那个乌龟“哎哟”一声,顺着那钢叉眼儿,流出了黑不黑、红不红的血,一下子死了。祝英台一见老渔翁是牛头所变,便上前拜谢道:“多谢大哥搭救小女子之恩。”牛头轻轻拍了拍祝英台的肩膀说:“这个乌龟我结果了,我带回去煮一煮,正好做下酒之菜哩,你们就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吧。” 祝英台对着牛头跪下,拜谢道:“大哥,请转告阎王伯伯,小女子终生难忘他的救命之恩!”牛头说:“好,这个信我一定捎到。”祝英台又给牛头磕了三个头,方才回到家。 祝英台回到家,刚好梁山伯也回来了。她说:“要不是阎王伯伯,牛头大哥相救,,你妻我早叫马文才这个狗杂种害死了。”于是,她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吓了梁山伯一跳。 从此,小两口过起了太平日子。P9-11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间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束浪花:它像浪花一样朴实,朴实得没有绚丽的色彩;它又像浪花一样清纯,无声地滋润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博野卷》经过几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同读者见面了。作为编辑人员,我们首先是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打开了丰富多彩的博野民间文学的一扇窗户,感受到这座精神宝库的巨大价值;其次,也通过学习研读,心灵受到了一次纯美和崇高的洗礼。 这里,有古老博野沃土上勤劳善良的人民思想境界的写照。“还金井”、“孝义河”的传说,凝聚了劳动群众助人、和谐的传统美德,至今在博野广为传颂。 这里,有博野传统优秀文化杰出代表的神奇传说。颜元的故事,虽然多有夸张,但寄托了博野人民对这位平民教育家的怀念,以及渴望平等自由、惩恶扬善的热切愿望。 这里,有燕赵风骨在博野大地的荡气回肠。在博野,窦尔敦不仅仅是戏剧里智勇双全的盗御马豪杰,还是知恩图报、仗义疏财的行为典范。 这里,有博野热土上英勇不屈的慷慨颂歌。抗日志士宋景星不羁的风采、六区小队的赫赫战绩,抗拒外侮的铮铮铁骨,成为博野人民永远的骄傲。在这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先辈的英雄事迹,更让我们加倍珍惜幸福的生活,坚定一心跟党走的不渝信念。 诚然,这样一本不事雕琢的小册子,还不足以承载谕世教民的沉重责任。而且由于水平所限,其中的错误和缺憾在所难免。我们只是希望,让广大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思考,为我们的精神世界送去一缕清新自然的和风。 博野县编委会 2011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