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律创世记(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美)艾伦·德肖维茨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98年至1999年,艾伦·德肖维茨教授连续两年开设了主题为“圣经蕴含的现代社会正义公理之源头”的研讨课,诸多学子热烈追捧,申请比例高达8:1,盛况罕遇,一席难求。多年来,重开此课的呼声不绝。幸好还有《法律创世纪: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一书。艾伦·德肖维茨妙笔生花,让这门富有传奇色彩的课程走出讲堂,栖身纸面,与所有思考过“公正”的人分享。

内容推荐

一九九七年秋天,哈佛大学法学院开了一门研讨课,二十个修课名额竟引来一百五十位学生争取,造成一席难求的盛况。课程的研讨主题是“圣经蕴含的现代社会正义公理之源头”,由教授、律师兼畅销书作家德肖维茨主讲。

次年,课程再开,学生不分宗教信仰,照样挤破头。

为何这么多人对从圣经故事看法律如此感兴趣?

被视为记载“上帝话语”的圣经,数千年来启发并激励了无数人的心智。然而,圣经《创世记》中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却经常让人心生质疑。为什么该隐妒火攻心,杀了弟弟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上帝发个脾气,无数的生灵就得溺毙?为什么亚伯拉罕杀子未遂却受赞扬?这到底有没有天理?

德肖维茨在课堂里提出这些问题,并给予解答。在《法律创世纪: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中,他精心挑选了十则最为引人争议的《创世记》故事,旁征博引历代典籍文献,从法律的视角提供了精辟的见解。他不仅评论故事主人翁的行为,甚至毫不避讳地讨论上帝的行为。由此,德肖维茨告诉我们,《创世记》故事里令人难以捉摸的公理正义原则是如何启迪与发展出了现代法律。

阅读《法律创世纪:从圣经故事寻找法律的起源》,宛若亲身参与课堂讨论。公平、诚实和权利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栖身于现实法律制度的过程,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目录

第一部 为何讨论《创世纪》

第二部 十则圣经故事

 第1章 上帝威胁

 第2章 该隐杀人

 第3章 上帝反应过度

 第4章 亚伯拉罕为罪人辩护

 第5章 罗得的女儿强暴老父

 第6章 亚伯拉罕杀人未遂

 第7章 雅各行骗

 第8章 底拿遭强暴

 第9章 她玛沦为娼妓

 第10章 约瑟遭人陷害

第三部 冤屈为正义公理的源头

 第11章 《创世纪》的世界为什么无法无天

 第12章 为何圣经要从最初说起

 第13章 今生或来世有没有正义公理

 第14章 十诫从哪里来

试读章节

上帝就像某些统治者,对罪犯手腕软弱,又不满意其后果,于是产生过度反应,做出另一个极端的对策。我们在自己的这个世界里,就看到这种事情一再发生:本世纪六十年代,毒品管制法执行松散;死刑似乎成为昔日遗迹;暴力罪犯的刑期持续缩减。接着大众与政客群起抨击节节升高的犯罪率。结果毒品管制法规变得严峻,死刑大幅增加,监狱人口暴增。在人类的早期,上帝也看到恶行。他的反应是后悔创造人类——用我们翻译的语言来说——然后把世上所有人都杀了,只饶过一个家庭,那就是正直的挪亚一家。

在我们谈论这样的大屠杀有无天理可言之前,我们不妨先想想,上帝没想到他创造的东西会做出那些恶事,所以一个后悔或懊悔自己创造人类的上帝会有什么想法?《米大示》里有一篇描述,上帝宣称以尘土创造出人类,“是让我遗憾的错误”。上帝竟会承认这种事!这样的上帝还算全能吗?如果还算,那么他创造人类时,就该知道这些小东西到时候心里想的全是坏念头。《米大示》里有一篇,把上帝比拟成把面团做坏的面包师:“如果连面包师自己都嫌,那么这个面团该有多糟。”另一篇则把上帝模拟成植树的人类,知道自己有一天必须把树砍了。不过,上帝并非厨艺不佳的面包师,人类也不是树,上帝应该是全能和全知的。然而连他都没想到人类行恶的能耐那么大,因此他决定不但要灭绝他所创造的人类,连动物、飞鸟、鱼类都不放过。

上帝的恼羞成怒,像是求学中的青少年,球打不赢别人就退出校队,而且还索性把球也拿回家。然而,在这个案例里,上帝不只是参加学校球队而已;更何况创造者也没有权利毁灭自己创造的生命。父母不能因为子女变坏就把他们杀死。任何人心中只要有点正义公理。就不会做出毁灭一切、从头再来的事,连上帝也一样。拯救一个家庭并未解决道德问题。上帝似乎有义务跟他创造的东西,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圣经没提到上帝在下灭绝的极刑之前,有没有采取任何改进步骤来想办法改善人类。可能只需降一部法典,或许杀鸡儆猴。上帝好歹也该在试过比较人道的方法却无效之后,再来不分善恶地一并消灭所有生物。可是不然。上帝直接从前后不一且难得执行的惩罚方式,跳到全面毁灭,为后世立法者立下不良的范例。在人类历史里,这种情况不幸地一再重演。

我们应该从这桩肆无忌惮、毫无约束的权力展现里学到什么教训?我们知道上帝有能力降下洪水——任何二流上帝都有这个能耐!但是,为什么这位上帝却没有能力对于邪恶力量做出理性、恰如其分、因罪论刑的反应?为什么他要牵连得这么广泛?解经家对这个问题所做的解释,没有几个能教人信服。

于是为果设因的理论又派上用场,在中东地区也许真的发生过一场大洪水,害得当地大部分人类与动物都遭溺毙。许多古文化都记载了规模庞大的毁灭性洪水。这个可怕的事件,成为圣经诸多作者的意识和传统的一部分。于是有必要给予一个宗教性的解释,也就是挪亚方舟的故事。以人类学史观来看,这类民间故事可以理解。但要把它当做是上天展现正义公理的故事,就必须进一步做合乎常情的阐释。

传统的解经家把重点放在几个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上。第一点,洪水是该隐谋杀亚伯的惩罚,只是延后执行而已。如果是这样,这种惩罚就太没天理了,因为犯下罪行的人成为一城之主,而且长命百岁、事业有成,但是他几代之后的后代,不论是无辜或有罪,全体遭到灭绝。第二点——最能以优生学来形容这点的特性——是说上帝的儿子(不管说的是谁)娶了凡人的女儿做妻子,而繁衍出世人。这里还提到那时候世上还有“巨人”。尽管没有科学证据,有些人穿凿附会地说,这段怪异的内容也许代表一个来自太古洪荒的遥远的集体记忆,那时候早期的智人曾与晚期的尼安德特人或其他原始生物共同漫游于地球表面。总之,上帝需要清除地球上日益壮大的杂交品种,好让人类能够繁盛。任何要达到优生的解决方案,势必要把无辜婴儿连同有罪的成人一同消灭。不过,这点听在现代人耳里,实在是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有一个《米大示》的篇章,把洪水比作自然界里的“瘟疫,横扫世界,好人坏人都一起遭殃”。不过,洪水毕竟不同于瘟疫,洪水是上帝刻意降下的惩罚。有些解经家声称,上帝其实给过世人警告与悔悟的机会。从这样的诠释来看,上帝提到人类寿命为一百二十年,无异是包装过的威胁:人类有一百二十年可以修业进德,否则上帝就要毁了他们。这个论点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挪亚曾经劝告其同胞停止暴行。只是他苦劝无效,上帝便实现他的威胁,毁灭全人类。

有关上帝毁灭世界这件事,辩护律师型的解经家反对有任何不公正的可能解释。对这些解经家而言,上帝的公正是常数,其余的一切则是会变化的。不过,犹太教圣经里的上帝,不但是位老师,也是个学生,也许他降洪水是个错误。他后悔下了毁灭世界的决定,正如同他以前后悔做了创造人类的决定,似乎等于承认他的过失。当洪水过后,上帝与挪亚达成协议,他承诺永远不会再降洪水来毁灭世界。然而他知道人类还是会变坏。一点也没错,他明白承诺永远不再:“我不再因为人的缘故诅咒大地,因为人们从小时候开始所想的就是恶念。”(《创世记》第八章第二十一节)

P49-52

书评(媒体评论)

德肖维茨教授的这部著作,提供给我们多重观点来看待十则圣经故事在今日的应用方式。本书激发你思考现行法律制度的公平性,更思考上帝的公平。不管你有无信仰,本书都值得一读。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只要是德肖维茨写的作品都值得一读,本书正是佐证,不但发人深省,更让人增长知识。

——埃利·维瑟尔(Elie Wiesel,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德肖维茨深入浅出地为普通读者解释:《创世纪》虽然横亘着一片道德泥沼,却是奠定崇高是非观念的必经过程。本书提出了圣经与法律之间的新关联。

——哈维·考克斯(Harvey Cox,哈佛大学神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