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林著的《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武水流域一个土家族社区的实证研究》力图考察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管理体制在具体民族社区中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得失;研究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现实状况,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内容包括土家族地区族群关系的历史回顾、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区分和武水流域的一个土家族社区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族群性研究述论
第三节 我国民族研究中引入族群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节 族群理论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反思
第五节 概念界定:民族、族群、族群性
第六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土家族地区族群关系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羁縻时期土家族地区的族群关系
第二节 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的族群关系
第三节 改土归流以后土家族地区的族群关系
第四节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土家族地区的族群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潭溪:武水流域的一个土家族社区
第一节 土家语南部方言区
第二节 五溪·武水
第三节 泸溪·潭溪
第四节 主要调查点简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潭溪土家族的认同与区分
第一节 族群和家族的起源
第二节 语言
第三节 习俗
第四节 “五龙“、“六龙”
第五节 土家、苗家、客家:族群分类与族群关系
第六节 土家、苗家、客家之间的转化
第七节 “苗婆放蛊”与“无益不成寨”
第八节 族群偏见与消极认同
第九节 族际通婚
第十节 “民族”身份的确认
第十一节 认同的层次与变迁
第十二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土家族“梯玛信仰”(北部方言区)与“红衣老司信仰”(南部方言区)比较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