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由王永亮编著,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一些新思路,对西北回族社会的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如族与教的关系(第5章),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4章),读书与念经的关系(第8章)等,而这些正是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中的重要问题。对困扰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因素,作者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低弱的历史起点与人口和资源的矛盾等方面作了分析(第12章)。在最后一章《走向未来》中,作者指出转换观念、协调关系、完善制度、改造环境是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本学术力作颇具政论色彩,读此书不仅可了解到西北回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政治眼光,探索西北回族走向未来之路。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 前人对回族的研究:资料辑录始于明代的研究1907年的新
开端“族”与“教”的困惑
2. 科学理论指导的开端:延安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的突
破回族研究的春天
3. 我们的尝试:研究视角概念的划分社会基本因素论 目的
与意义
第二章 历史文化之谜
1. 人口、族称之谜:“丁”字形人口分布 自称与他称
2. 四个颇值得研究的民族:回族、美利坚人、犹太人、吉普赛人
族源对比形成与发展的民族学比较历史文化谜点解谜
的思路社会机制与基本因素 恒定因素与随机因素
第三章 迁徙的民众
1. 五种迁徙模式:丝绸之路——商业性迁移 军事性迁移 政治
性迁移——同治大迁徙 生产生活性迁移 宗教性流动——
搬阿訇迁移的作用与结果
2. 迁移后的时空:“西北”辨证西北回族地理古往今来的民族
西北回族自治区域回族聚居区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 文化撞击
1. 撞击的起始点:唐代长安蕃客蕃坊李泌检括“胡客” 撞
击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长安“胡化”
风文人士大夫的早期观察宋代的情况
2. 撞击的全面开始:“天” 回回天文历法 回回数学的引进与吸
收回回医学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文化地位与
社会政治
3. 回族精神文化走向撞击前沿 宋明理学与回族文化 文化策
略——“守伊通夏” 七点矛盾严从简的称赞 “夷夏之大
防”下的文化态度 回族文化的形成
第五章 护教与保族
1. 社会控制:实体性与非实体性控制社会控制系统网络实体
控制网络大一统用夏变夷
2. 西北回族自控系统:寺坊准社区寺坊功能机制 自适应机制
特征
3. 系统运行:控制点的倾移忍耐与激化
4. 系统冲突:民间——文化差别官方——文化歧视七大“罪
状” 早期苏菲——廉价宗教 “教争”表象背后 社会控制的
初步较量——乾隆四十六、九年从文化误解到腐败政治下的
尖锐对抗——同治大起义
第六章 谋生之路
1. 商业:朝贡贸易执东方国际贸易之牛耳从侨民到国民商
业实力的衰落官商民族资本
2. 六大商业内容:国际性贸易珠宝生意 国内风险性贸易 清
真饮食皮毛贸易生产生活用品贸易
3. 农牧业经济:杜甫的描写固原沙苑“随处人社” 点状结
构农业经济在地缘上的发展厄运——“三边两梢一山”
对第二产业的漠视西北回族经济的历史作用
第七章 民族传承
1. 人口传承:历代人口估算四次精确的普查人口观念
2. 人口再生产:婚姻的“当然”性单向性族外教内婚 回族内婚
制 民族通婚的不同态度一夫一妻
3. 家庭的微观功能:起“经名”“割礼”文化表征
第八章 念经与念书
1. 知识:知识分类——“教门”的知识与社会的知识教育的途径
2. 经堂教育背景:宗教师的来源汉语化过程教门衰微
3. 经堂教育传播:基地冯师海师学子孜孜西来 四大教学
风格上的派别
4. 经堂教育制度:“十四本”学制“根本”
5. 经堂教育评价:文化特征的完形学术文化的发展 与社会相
适应
6. 二重选择:“念书人” 学而优则仕? 尚未解决的“二难选择”
第九章 习尚风貌
1. 虔诚的信仰:六大信仰的理解“五大天命”
2. 教派门宦:格迪目苏菲虎夫耶哲合忍耶嘎德林耶库
布忍耶伊赫瓦尼
3. 广泛的汉文化基础:回族语言经堂语“人道五典” 美德
西道堂武术是“圣行”
4. “清真”:心净身净居处净饮食净清真饮食“盖碗子”
油茶
5. 多元情感表达方式:社交礼仪——“喝茶” “花儿”与“少年”
口弦“无常”与“搭救”三大节日 民族精神的六大特征
第十章 民族觉醒
1. 民族觉醒:阶段与特征 “爱国属伊玛尼” 近代爱国守边
“精华”
2. 爱国主义的升华:六点思想内容
3. 抗日救亡:忍辱爱国“五马”抗日抗日团体回族抗日外交
《抗日祷辞》
4. 新式回民教育:教育理论兴学运动办学效果历史局限
第十一章 民族新生
1. 正确的历史选择:红军过西北对回族的早期政策第一个回
族自治政府民族解放
2. 社会变迁:法律上的平等建政土改三大改造回族自治
地方的建立
第十二章 历史困扰
1. 严酷的自然环境:“三西” 困扰程度——以宁夏为例
2. 低弱的历史起点:西北开发的前三个阶段差距
3. 文化观念困扰:“左”倾失误“主义”? 宗教改革合坊并寺
干部
4. 内部困扰:自我封闭“窝里斗”
5. 自我保护心理:心理戒备门户之见
6. 人口与资源的突出矛盾:人口超载大自然的报复
第十三章 走向未来
1. 个体与整体:关系地位 自身努力的历史总结
2. 转换观念:因循的表现历史包袱文化再认识市场经济的
挑战与机遇
3. 协调关系:差距拉大防止失衡“输血”与“造血” 利益冲突
协调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4. 完善制度:充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权民族干部提高
素质
5. 改造环境:水资源开发培育市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