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罗贯中编著的《水浒传(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水浒传(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施耐庵//罗贯中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施耐庵和罗贯中编著的《水浒传(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内容推荐 在施耐庵和罗贯中编著的《水浒传(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中,同样是造反,宋江等人被称为“义士”,得到肯定,而方腊等人则被视为“贼寇”,受到谴责,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并接受了招安,而方腊则改年建号,自霸称尊,至死也不投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一起来翻阅《水浒传(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吧! 目录 《水浒传》考证 《水浒》新叙 《水浒》自序 重排《水浒》校读后记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人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粱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翦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取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人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 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 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试读章节 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桔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祷四年,至嘉桔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 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祥i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 是日,嘉祜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已毕,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道:“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道:“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 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呜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 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日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 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宜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时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捧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洇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 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啊呀!”扑地望后便倒。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P3-4 序言 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应在家;六十不应出游。何以言之?用违其时,事易尽也。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竞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日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盂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 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常闻也。 吾友既皆恬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捻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 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娱,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乌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复得读此书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 后记 六年前(民国九年),我标点的《水浒》,一来是因为我的学力不到,二来是因为初次试用新式标点翻印旧书,三来是因为那时可以说是独力的工作,现在看来,错误的地方实在还很不少,因此,我下了决心,把旧板子毁了,用我近两三年来随时修正的再校本重新排印了。 我自己很高兴!这个新本子里,至少至少已经没有了以下许多毛病:一是标点的错误不少;二是校勘的不细心;三是校对的疏忽;四是大段不曾用空行的方法;五是分段太拘束了;六是每句不曾空一格;七是有许多不应在行头的标点符号也在行头,甚至有孤单一个的标点符号占一行的;……这些革去的弊病都是很重大的,所以重排是不可一日缓的了。 现在,我是说,这个本子,无论如何,比之六年前的本子委实有许多明显的进步了,却不能说一点错误都没有了。这是一定的,我将来也许能校出一个比现在更有进境的本子来的。 我此刻应该说:“好了!好了!少了一桩心事了!应该早早重排的《水浒》如今排成了!”更应当的是要向爱这种本子的朋友们道谢:“不是你们的鼓励,热心,指摘,批评,我的本子是很不易得到一个重排的机会的。” 这次同余君昌之,周君道谋,吴君嗣民,做这个重排的工作的经过,用不着细说。我单举一件极小的事。 六年前,我和胡君鉴初校到第八回: 我们于是讨论到: 这一段里,参看上文,“四人”是绝对不错的,除了林冲和押解他的董超薛霸,还有一个打抱不平的鲁智深,怎么又只明写三个名字呢?要便是字面有错,要便是文法有误。 那时我们手头的本子是很少的,也校不正,只好置之。 这次周君道谋用芥子园本(这个本子有许多地方也错得要不得的)校勘后,我特别留心从前存疑的地方,原来问题倒很轻易的解决了。“林冲”的“林”字是“深”字,是“深冲超霸四人”。这也尽够证明校勘与校对之难了。 中国出版界有标点的古书的历史是很短促的,不过六七年来的事。这六七年来的发荣与滋长是值得高兴的。近来,试看,不但有许多标点的中国文学方面的书了,而且,有哲学方面的书了,有历史方面的书了。这真是一种好现象。照这样下去,我可断言,我们的希望,我们应该把值得标点的中国古书都标点起来以节省研究者的精力,大概不会是空虚的了。 可是,事实上,一方面又使人真不能不有点难过的。我曾见过《满江红》是如下点读的: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陡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虹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迳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闭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丹左(。)[?]又把《念奴娇》如下读: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橹云崩[,]旌旗电扫[,]墚射江流血(,)[。]成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殊[,]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在夜幽咽我不能再抄了。这不太可笑了吗?但是,也打着“新式标点”出版了。这真是很惋惜的!([]里的标点是我妄拟加入的。有()的和没有的是我所见的标点本里原有的。) 我们不应该忘了郑板桥的态度。他在他的《词钞》的《自序》里说道: ……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然改而善者十之七,改而谬者亦十之三。乖隔晦拙,反走入荆棘丛中去。摩改,是学人一片苦心也。……天下岂有速成而能好者平!…… 章实斋《又与永清论文》更该牢记: 近日撰《亳州志》颇有新得,回视和州永清之志,一半为土苴矣。……和州全志已亡,近日删订叙论作一卷,不过存初见耳。永清全志颇恨芜杂,近已删订二十六篇为《永清新志》十篇,差觉峻洁。俟录有副本,当即呈上,稍赎十二年前学力未到之愆。……出都三年,学问文章颇觉比前有进。永清撰志去今十二年,和州则十八年矣。由今观之,悔笔甚多,乃知文字不宜轻刻板也!然观近所为文,自以为差可矣。由此以往。少或五七年,多或十许年,安知不又视近作为土苴乎?念及于此,而日暮途长,勉求进业以庶几于立言之寡愆,真有汲汲不容暂缓者已! 汪原放。十五,九,十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