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切为了儿童--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鲁黎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黎编著的《一切为了儿童--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的故事》的成册得益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作者认真学习、研究、收集、整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达五百多万字,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书按“故事”文体来呈现表达。作者力图追溯和回顾陈鹤琴先生一生的奋斗足迹,追寻和聆听陈鹤琴先生的谆谆教诲,并从他九十年人生长河中采撷一个个动人的浪花,行之成文,向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介绍、宣传陈鹤琴先生及其教育思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幼教文化。那些饱含了中华情、爱国情、师生情、亲情、友情、爱情的至情至性的人生故事,俨然就是陈鹤琴先生那纯粹、高远的精神世界。细细品读,它已然拂去了我们心中那些颓落的尘埃,唤醒我们或许已经沉睡了许久的大爱。

内容推荐

鲁黎编著的《一切为了儿童--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的故事》一书是为纪念陈老诞辰120周年而作,也是介绍陈老的生平,不同的是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体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72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和12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思想、人格、境界及“活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论,讴歌了陈老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真乃“小故事,大文章”。本书是幼师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及热爱陈鹤琴的人们必读的佳作。作者鲁黎是学前教育专家,有丰富的办园经验,是陈老教育思想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目录

序:泉水淙淙异曲同工(赵之一)

自序:追寻远去的“鹤”声聆听心灵的“琴”音

第一辑 少年心路

坚强的少年

三次哭泣

母亲的教诲

私塾生活

二哥的人生启迪

蕙兰中学

“三日起早比一工”

特别的劝学方法:“荣誉座”

从“小我”到“无我”

第二辑 青年天使

正义的愤怒

清华时光

青年天使

体育健将

爱情的种子在萌芽

庚款留美

神圣的选择

真理使你自由

“人民大使”

第三辑 育儿新曲

808天的特别观察

做勇敢的人

一鸣学画

做“一只手”父母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正确的饮食习惯

(三)合理的睡眠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学会尊重他人

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

一起做游戏

小小爱书郎

爸爸是故事大王

第一次吃番茄

教孩子学会服从

三把金钥匙

泥工、木工皆为师

你们也来为难童做一点事吧

第四辑 鼓楼岁月

福禄培尔的启示

赌具变教具

“花园”里的小实验

“平鼓楼”运动

《我们的主张》及其他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竹管里的空气

变成小孩教小孩

风雨复园路

第五辑 情系儿童

记忆深处的“晓庄”

爪哇风云

北平炮声

保育民族幼苗

孤岛上文盲大众的救星

“活教育”在江西

(一)活的林间小学的诞生

(二)荒山辟乐园

(三)师生一家亲

(四)在困境中奋进

“活教育”在上海

(一)“五根手指“的理论

(二)把“活教育”送到田间去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四)国际儿童教育的使者

第六辑 风雨人生

升国旗的故事

战火中的生命关怀

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

(一)同窗梦

(二)战友情

(三)祭行知

(四)一封匿名恐吓信和两次被捕

新中国幼儿教育

春风吹又生

忍痛别离

年逾古稀的“放牛娃”

第七辑 老骥伏枥

新长征路上的一名老兵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来世还想做教师

“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伉俪情深

未了的夙愿

陈鹤琴名言

陈鹤琴生平与主要著述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899年正月16日,不足7岁的鹤琴上学了。

这天一大早,鹤琴按照想要取得功名的人家都要拜文魁星和武魁星,以求得庇护和保佑的旧俗习惯,在家里拜过了兴旺读书人的文昌帝君。

拜过之后,二哥一手接过母亲准备好的果核糕、棒香、红蜡烛,一手牵着小鹤琴,向书馆走去。

在二哥的引领下,他来到了设在对角的横街上、离自家不远的王星泉先生创立的学馆,开始了自己在私塾的学习生活,开启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又一个重要的环节。

他的启蒙先生是馆主王星泉先生。王星泉先生也是二哥的老师。是百官镇上数一数二的名教师,学识渊博,待人和善。

进门之后,先是向孑L夫子行大礼。首先是二哥把果盒摆在孔子的神像前,再点上蜡烛和棒香,然后请先生坐在神座的左边,鹤琴直立双手合拢举起一拜,跪在蒲团上一拜,立起来再一拜,跪下去又一拜,这就是过去学童入学的“四跪四拜”大礼。

小鹤琴在孔夫子神像前行过大礼后,接着就是拜先生,只见他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十分虔诚地跪下,面对王先生连拜四次。

拜毕,他一转身,面向座位上的同学们一一作揖,算是拜见同窗学友。

最后,在二哥的引导下,来到后房拜见师母。仪式之后,先生把蜡烛吹灭,把糕点象征性地留下一点,剩下的全部分给了学生。

每天早上8点,鹤琴进入书馆,先拜过孔子,然后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朗读前一天学习的内容,等先生来了之后,就开始依次背诵学过的课文。

背诵往日学习过的课程时,小鹤琴的小脑袋瓜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悠来晃去,垂在脑后的小辫子一甩一甩,样子很可爱。

旧课背完之后,就开始学习新的内容,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年龄、知识层次和读的课本也不一样,所以,先生必须因材施教,一类学生一个样。

鹤琴和几个刚入学的蒙生,层次是最低的,只好先生念一句,自己跟着读一句,教完了一节,就做上记号,把书拿回来,自己朗朗诵读。

等到天近晌午,炊烟四起时,先生说了声“放午学”,听罢先生的话,同学们便把书包收拾好,来到孔子神像前作个揖,然后像燕子出笼一样飞奔回家。

吃完中午饭,再回到书馆。下午的学习内容是写毛笔字,鹤琴和同学们一起拿出文房四宝,铺开纸,用毛笔蘸着砚池里的墨汁,按照先生教的方法,一点一横地写着。王先生很负责任,站在学生后面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运笔规则,见写字不得法的学生,就走上前去,手把手地教,同时边教边讲,告诉学生撇要怎么撇才会有劲,横要怎样写才合理。这样亦步亦趋地学了一段时间,等到孩子们稍微能写了,先生就开始引导学生描红纸、印格、临帖。

七岁的鹤琴,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写字也一样,字写得工工整整、规规矩矩的,点横竖撇捺像模像样,字的间架结构也日益合理。

夏天的午后,天黑得晚,写完了字就是对“对子”,先生每天出一个对子上联,让学生们对下联,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增加到六七个。对对子是写律诗的基础,按照规律来,不仅词性要对得相同,而且还要求平仄对得相反协调,这是一门既严格又启智的课程。王先生先讲了一下规律,要求大家按要求来对。讲毕,他出了一个“天”字,请大家对。孩子们立即对上“地”。紧接着王先生又出了一个“风”字,孩子们便立即对上了“雨”。P12-13

序言

《陈鹤琴传》已于2008年4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反映一代教育家生平的文学传记。作者柯小卫是陈老的外孙,他在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任编辑多年。此书资料丰富翔实,文字清新活泼,深受读者好评。

《一切为儿童——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的故事》一书是为纪念陈老诞辰120周年而作,也是介绍陈老的生平,不同的是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体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72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和12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思想、人格、境界及“活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论,讴歌了陈老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真乃“小故事,大文章”。本书是幼师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及热爱陈鹤琴的人们必读的佳作。作者鲁黎是学前教育专家,有丰富的办园经验,是陈老教育思想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这两本书同为讴歌陈老为中国幼教事业鞠躬尽瘁的爱国主义精神(仅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办幼师、幼专一段就可歌可泣),同为阐释陈老“一切为儿童”的高风亮节和大师风范,以及为呵护儿童健康成长而创立的“活教育”体系,诚可谓异曲同工。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有陈研组织,每年都有《鹤琴之声》期刊出版(目前已达30期),交流总结“学陈师陈”的经验及研究成果。《陈鹤琴全集》已一版再版,《陈鹤琴教育文集》又有新编,《陈鹤琴与上海教育》、《陈鹤琴画传》、《我所知道的陈鹤琴》等陆续问世,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不知“活教育”为何物,更有些幼儿园直接照搬国外的某些经验来办园,采用“拿来主义”和“照搬主义”,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舍弃中国传统的幼教文化和精华,崇洋媚外。其实早在1930年陈老就在《儿童教育》中对中国幼稚园盲目引进国外模式办学提出过批评。可见,陈老的事迹和学说还需大力宣传。

鲁黎本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她母亲赵永年是我们武昌幼师1956级的优秀毕业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园长,但不幸英年早逝。鲁黎为继承慈母遗志,于1994年辞去出版社公职投资创办幼儿园。她不满足“在游泳中学游泳”,勤奋学习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并考入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参加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陈研小组,率领全园教师刻苦“学陈师陈”,虚心接受市内知名专家的指导,边学习边实践。她创办的幼儿园现有幼儿近800名,办园18年来共有近万名幼儿在该园就读,是湖北省示范幼儿园和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园。该园声名远播,为家长首选之一,她自己也完成了三级跳——由外行而内行而专家。

鲁黎秀美端庄,天资聪颖,气质优雅,言行具有大家风范;她口头语言生动活泼,经常受邀去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讲课,并三次赴美国学术交流,均受到听众欢迎。她有家学积淀,父亲是著名的文史专家;她文化底蕴深厚,行文流畅,一如泉水淙淙,文采斐然。我认真地阅读完这本书稿,感到有如林中听泉,心旷神怡;重聆陈老教诲,又沐春风。

泉水淙淙,异曲同工;后生可畏,可喜可贺!

2012年1月12日干武汉·红军村

后记

我最敬爱的幼教前辈,九十高龄的赵之一校长欣然为本书写序,不胜荣幸,备受鼓舞。

赵之一校长是新中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湖北武昌幼师的开创者。她于1944年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在毕业前一年师从陈鹤琴先生,追随陈鹤琴先生将美丽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幼教事业,她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让我感怀终生。

在写作过程中,我于2012午3月1日赴上海参加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培养现代中国人奠基研讨会”。会议期间,拜谒了位于上海宋庆龄陵园名人墓区的陈鹤琴雕像墓碑,深切表达了一个晚辈和一名幼教人对陈鹤琴先生的崇敬、缅怀之情。我还于2012年5月18日赴浙江省上虞市——陈鹤琴先生的故乡参加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鹤琴幼儿园建园60周年”活动,与全国各地陈研会的代表交流和分享了践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体会和成果,受益匪浅。

陈鹤琴先生的小儿子、八十高龄的陈一心先生及夫人付家祥女士对我的鼓励与支持也弥足珍贵、令人难忘;在上海及上虞期间,我拜访了陈鹤琴先生的三个孙女:陈虹、陈庆及陈玲姐妹,得到了她们的热情帮助;同时还得到了陈鹤琴先生的外孙、《陈鹤琴传》的作者柯小卫先生的点拨,他拨冗审阅了本稿的初稿,提出了很多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拙作在后来的修订稿中得以调整、充实、完善,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鞠继元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高效、敬业、踏实、专业的工作精神,令人钦佩;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原社长娄齐贵先生认真对书稿进行了审阅和修订,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体现了一个资深出版人的学识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武汉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崇义教授、王勿宁先生及林佑莹女士等都非常关心支持本书的写作,与我多次切磋、提出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武汉明星艺术学村幼儿园我的团队成员们:王萍、杨露、曾惠娟、雷蕾、周小红、陈颖等,八年来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学习、内化“活教育”在我园的运用,形成了开放进取、研究实践的良好教学科研氛围。

感谢我的儿子、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鲁虎佳,协助查阅资料,打印修改后的文稿。他说:“妈妈:你是陈鹤琴的忠实‘粉丝’啊!陈老先生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教育家,我要学习研究。”哦,这是一个我没想到的意外收获!

历时10个月,仓促成文,虽夜以继日、几易其稿,但由于水平有限、功力欠佳,仍不免粗糙,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让我用喻江作词、张伟作曲、韩红演唱的《众里寻你》作为后记的结尾:

琴键黑白分明像你

凝望这个世界的眼睛

这首歌只为你而唱起

我弹奏每个黑夜和晨曦

为你留下爱的光影

从暗到明从东到西

那重叠交替十指连心温暖此彼

像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

我们众里寻你

爱是唯一的指引

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

我们众里寻你

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

旋律忽高忽低像生命

错落安排的崎岖

这首歌只为你而唱起

我的歌唱就是我的倾听

我用音符应和着你

光阴的溪爱的舟楫

啊春至秋临心的岸边云淡风轻

像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

我们众里寻你

爱是唯一的指引

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

我们众里寻你  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亲爱的读者,晚安!愿你的梦梦着我的梦……

作者

2012年8月20日凌晨于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4: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