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无可争议的纪念碑;他以无人能够企及的绝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写作。
《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是知名诗歌研究者谭五昌主持编选的一本海子纪念集。海子以其优美深邃的诗歌,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的读者,大家在阅读其作品时,迫切需要了解更多海子诗歌背后的故事,希望通过名家的评说,加深对海子作品的理解。本书中收入了海子的家人、好友及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海子的一生及其创作的回顾文章,内容丰富,文图并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谭五昌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子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无可争议的纪念碑;他以无人能够企及的绝唱,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写作。 《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是知名诗歌研究者谭五昌主持编选的一本海子纪念集。海子以其优美深邃的诗歌,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的读者,大家在阅读其作品时,迫切需要了解更多海子诗歌背后的故事,希望通过名家的评说,加深对海子作品的理解。本书中收入了海子的家人、好友及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海子的一生及其创作的回顾文章,内容丰富,文图并茂。 内容推荐 在诗人海子诞辰50周年、离世25周年之际,出版这本纪念文集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历经了时间淘洗之后,人们对“海子”这一巨大精神遗存的重新认识、发掘与擦亮。谭五昌编著的《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分为“追思与缅怀”、“文本解读”、“学术评论”三个小辑,收入谢冕、西川等名家和海子的弟弟查曙明等亲友们感人至深的回忆与缅怀文章,并对海子及海子现象做了深度解读,同时收录著名评论家陈仲义、陈超、王家新、张清华、臧棣、西渡、赵思运等文本细读与研究论文,对海子的诗歌进行了专业的深入的阐释,书中还附有海子生前一些鲜为人知的影像资料。海子离开了,但他的诗歌精神仍存留于汉语之中,《活在珍贵的人间:海子纪念集》可以说就是一种见证,所选文章既有可读性,也有一定的史料意义,同时也为读者进入海子的诗歌王国提供了一把便捷的钥匙,对于海子、海子的诗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辑:追思与缅怀 谢冕 每年这一天 西川 怀念 西川 死亡后记 查曙明 怀念海子 查锐 怀念从何而来 陈陟云 80年代的北大诗歌,我们生命之中的青春小站 雨田 爱情河流中的海子 洪烛 缅怀海子 斯琴夫 海子与德令哈有缘 曹有云 走过海子 德都蒙古乔纳 海子与德令哈使我难眠 赵永红 山海涌动的激情 梁雪波 悲戚面容下的灵魂虚肿症 卧夫 与海子交朋友 方文竹 老乡海子 盛华厚 海子是我的瘦哥哥 胡建文 怀念海子 韩庆成 殉葬与背叛——海子二十五年祭 第二辑:文本解读 陈仲义 蛛丝马迹中,读出疑窦?——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杨四平 深度抒情:在平静叙述中发挥诗歌想象力——纪念海子兼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冷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 张立群 献给永恒诗歌和伟大汉语诗人的篇章——读海子的《祖国(或以梦为马)》 赵思运 《麦地》:海子的生命存根 陈树照 荡涤灵魂的草原——浅析海子写在德令哈的短诗《日记》 李娜 死亡之歌——海子《九月》解读 刘君君 抒情诗人的爱与孤独——解读海子诗作《四姐妹》 第三辑:学术评论 陈超 大地哀歌和精神重力——海子诗歌论 燎原 诗人的写作抱负——以海子的诗剧《弑》为例 王家新 海子的思与言之途 罗振亚 海子的“大诗”:构想与实现之间 张清华 黑暗的内部传来了裂帛之声——由纪念海子和骆一禾想起的 臧棣 海子诗歌中的幸福主题 西渡 圣书上卷与圣书下卷——骆一禾、海子诗歌的同与异 林贤治 海子:在麦地与太阳之间 刘剑 赵勇 经典化与大众化:海子诗歌接受中的两种趋向 荣光启 海子诗歌:从《小站》出发 董迎春 长诗《太阳·弥赛亚》:巨石铺成的天空 刘春 海子留下的几个问题 北塔 早就到了该反思海子诗歌和海子现象的时候了 谭五昌 海子诗歌新论 谭五昌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怀念(西川) 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 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海子《土地·王》(1987)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二十五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七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在海子自杀的次日晚,我得到了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怎么可能这样暴力?他应该活着!因为就在两个星期前,海子、骆一禾、老木和我,还曾在我的家中谈到歌德不应该让浮士德把“泰初有道”译为“泰初有为”,而应该译为“泰初有生”,还曾谈到大地丰收后的荒凉和亚历山大英雄双行体。海子卧轨自杀的地点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一禾告诉我,两个星期前他们到我家来看我是出于海子的提议。 关于海子的死因,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但其中大部分将证明是荒唐的。海子身后留有近二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他一生仅记的三篇日记。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这个曾以荷尔德林的热情书写歌德的诗篇的青年诗人,他圣洁得愚蠢,愚蠢得辉煌!诚如梵高所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海子死后,一禾称他为“赤子”——一禾说得对,因为在海子那些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中,我们的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尽管这事业他未及最终完成。 当我最后一次进入他在昌平的住所为他整理遗物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我所熟悉的主人不在了,但那两间房子里到处保留着主人的性格。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块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像一座坟墓。 这就是海子从1983年秋天到1989年春天的住所,在距北京城六十多里地的小城昌平(海子起初住在西环里,后迁至城东头政法大学新校址)。昌平小城西傍太行山余脉,北倚燕山山脉的军都山。这些山岭不会知道,一个诗人每天面对着它们,写下了《土地》、《大札撒》、《太阳》、《弑》、《天堂弥赛亚》等一系列作品。在这里,海子梦想着麦地、草原、少女、天堂以及所有遥远的事物。海子生活在遥远的事物之中,现在尤其如此。 P5-6 后记 中国人大约普遍有一种“数字情结”,每逢整数,对于逝去的有影响力的诗人与作家总是想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纪念仪式,其中规格最高的,就是为逝去的诗人与作家编辑一部纪念性的文集。作为一个公认的天才诗人,海子无疑是享受此方面最高待遇的诗人之一。1999年,在海子去世十周年之际,北京学者崔卫平女士主编了一部纪念性文集《不死的海子》,2009年,在海子去世二十周年之际,安徽诗人金肽频编辑了一套四卷本的《海子纪念文集》,在诗歌界及社会上均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如今,在海子去世二十五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海子活了二十五岁,与去世时间等同),编辑一部关于海子的纪念性文集,其必要性意义应是不言而喻的。因而,由我本人主编的这本《活在珍贵的人间—_海子纪念集》不但获得了海子家人的充分认可,同时也获得了诗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准确地说,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子创造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种奇观,即海子诗歌、海子本人及有关海子的话题长期被人们关注,“海子热”持久不散,且保持一种“升温”或“恒温”态势,就像许多人所指认的那样,海子创造了当代诗坛的一个“神话”。当然,这个“海子神话”的建构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值得人们从学理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与探讨。从海子自身角度来看,或许“海子神话”的建构非其所愿或超其所愿。因此,对海子诗歌与海子现象本身的研究还是需要更多的客观与理性,一味的捧杀海子(神化海子)或棒杀海子(极度贬低海子),恐怕均不妥当。心平气和地来说,海子的诗歌及海子为人本身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持尽可能的公允与宽容态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我非常赞同诗人树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对于海子这样去世多年的有天赋的诗人,我们不必苛责求全,更多的应看到他的优点,肯定他的诗歌成就(大意如此)。我想,我们的诗人、诗歌读者及批评家如果能以一种公允、宽容的态度去研究海子诗歌及海子现象,这对于推动当代诗歌研究的健康发展乃至净化诗坛人文环境都是大有裨益的。 无论如何,海子都是一位值得我们纪念与研究的天才型诗人,从他的文本到行为到精神状态,海子话题的丰富性在中国当代诗歌界均堪称独一无二。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老师的支持下,选择海子及海子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写成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海子论》,日后受到诗界许多朋友的关注、认可与鼓励,在此再次对曹文轩老师当初大力支持我的论文选题深表谢意!作为海子诗歌的研究者之一(在此顺便说明一下,海子诗歌研究只是我整个当代诗歌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我要向谢冕、西川、燎原、陈超、崔卫平、吴思敬、罗振亚、陈仲义、张清华、臧棣、西渡、林贤治、王家新、杨四平、荣光启、金肽频、熊继宁、董迎春、赵勇、边建松、卧夫、海啸、赵永红、屈轶、斯琴夫等诗界前辈与同行表示我个人的敬意与谢意,他们或是撰写有深度、有见地的海子诗歌论文,或是编选有分量、有特色的海子诗歌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西川主编的《海子诗全集》),或是为举办海子诗歌活动、推广海子诗歌影响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劳动,一句话,他们为阐释海子、宣传海子无私地贡献了他们的心血、智慧与热情。 最后,我要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和于奎潮先生对本选题的大力支持!感谢海子弟弟查曙明先生及海子侄子查锐对我工作的深切理解与无私支持!同时也感谢入选书中的诸位诗人、诗评家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在此恕不一一列名!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的学生刘君君、张云凤、王乐乐等及首都师范大学的王琦同学均付出了不少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谭五昌 2014年1月16日深夜至17日凌晨 于北京京师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