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德等著的这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由15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报告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研究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第三—十二章分别从自然资源开发、民族地区在全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资源消耗、贫困、国民收入分配、空间结构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是对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案例研究,对西藏的案例研究重心是西藏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问题,对凉山彝族自治州主要是关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调查研究,第十五章是结论,是对前面各部分的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空间范围与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殊性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第二节 民族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殊性和艰巨性
第三章 自然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 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特点
第二节 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三节 加快制度创新,促进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宏观区域格局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非均衡发展”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成长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成长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民族地区的发展
第五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节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六章 需求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需求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方式转变
第七章 要素积累、生产率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一节 要素积累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民族地区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大力加强人力投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八章 资源消耗、环境兼容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水土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贫困减缓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第二节 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因素
第三节 民族地区减贫成就评估
第四节 民族地区贫困减缓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
第二节 民族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与区域收人差距的变化
第三节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空间结构优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空间结构特征
第二节 空问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型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解释
第四节 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构建高效和谐的空间结构
第十二章 全球金融危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后危机时代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与地区经济发展:概念框架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案例研究: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经济的共享式发展
第一节 高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节 经济增长成果被广泛共享
第四节 结论
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四川民族地区概况与调研地区的选择和调研方法
第二节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
第三节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基于座谈讨论的分析
第四节 转变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