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
是一本“精彩”的读物,力求以最通俗、最有趣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在青少年读者面前。
本书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图文并茂,配有近500幅插图,让阅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书中大量的地理风情、自然奇观都在这些图片的搭配下如临眼前,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青少年朋友们,当你带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翻开这本“全面”、“精彩”的必读书,你会发现她为你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窗外的风景无限美好。而如何找到走进这风景的门,则需要靠你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当你沉下心来,在学习、阅读和思考中自己寻找到答案时,你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由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伊丽莎白一世是如何使英国成为海洋霸主的?“三巨头”是怎样挽救世界危亡的?达·芬奇是怎样赋予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凯恩斯为什么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福特是如何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约翰·摩根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债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通过众多精彩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的成才经历,期望读者能够在巨人足迹的引领下,早日走上成才之路。
毕达哥拉斯移
万物皆数的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的故乡是希腊米利都附近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这座岛屿也是爱奥尼亚群岛的一座重要城市。毕达哥拉斯降生时,爱奥尼亚群岛正逢鼎盛时期,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遥遥领先于希腊本土的其他城邦。
自幼好学
毕达哥拉斯从小就天资聪颖,曾在名师指点下悉心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他的父亲是富有的商人,他将9岁的毕达哥拉斯带到提尔,接受叙利亚闪族学者的指导。在那里,毕达哥拉斯对东方的宗教和文化有了初步接触。公元前551年,毕达哥拉斯先后抵达米利都、得洛斯等地,并拜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菲尔库德斯等著名的学者为师。此前,他曾经成为诗人克莱非洛斯的学生,跟他学习诗歌和音乐。他对东方浩瀚的文化非常神往,曾跋山涉水深入巴比伦、印度等地,汲取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精粹。
四处讲学
公元前550年,毕达哥拉斯大力宣扬理性神学。他身穿东方人的衣服,留着长发,这些都引起当地人的厌恶,人们觉得他玩世不恭、不务正业。毕达哥拉斯无奈之下,只得动身去埃及。在埃及,国王阿马西斯引荐他到神庙深造。从公元前535年到公元前525年,毕达哥拉斯用了10年的时间掌握了象形文字,并精通埃及的神话、历史和宗教。他传播希腊的哲学,得到了众多希腊人的爱戴,希腊^纷纷拜他为师。
不久,毕达哥拉斯重归故乡萨摩斯,从事讲学并兴办了学堂,可惜效果并不理想。公元前52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不满当地的苛政,便带上母亲和仅有的一个门徒告别了萨摩斯,来到西西里岛居住,后又来到克罗托内定居。在克罗托内,他创建了一个集宗教、政治、学术为一身的团体,开始大收门徒。他学识渊博,精彩的演讲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有许多上流的贵族也趋之若鹜。按当地的风俗,不准女性抛头露面,也不许她们出入公开的会议场所,毕达哥拉斯则不管这一套,鼓励女性前来听讲。在一些执著的听众中,有位叫西雅娜的年轻美貌的姑娘,后来嫁给了毕达哥拉斯。她曾经给丈夫写过传记,遗憾的是现已失传。
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非常重要,并最先给予数的概念以显著地位。他声明宇宙间万物的本原是数,试图用数来诠释整个世界。在他看来,人们研究数学,其目的不在于使用,而在于探究世界的奥妙。他从5个苹果、5个手指等事物中将“5”这个数抽象出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并不是了不起的事情,但就当时的哲学和实用数学来说,这堪称划时代的飞跃。在实用数学领域,将算术变为现实;在哲学领域,使人们坚定不移地认为数是构成实物世界的基础。
毕达哥拉斯精心研究了数论后,把自然数划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决定了自然界的所有现象和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皆遵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毕达哥拉斯还悉心研究了几何学,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钻研了黄金分割;想出如何绘制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他还证实正多面体仅有五种一一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使他名垂千古,中国人称其为“勾股定理”。事实上,巴比伦人和中国人在此之前就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
中国战国时期有部数学著作叫《周髀算经》,里面记载了商高与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此话的意思就是: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中,当短边长3,长边长4时,经隅(就是弦)则是5。此后人们将这件事简洁地称做“勾三股四弦五”。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勾股定理”。
即便如此,最先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却是毕达哥拉斯。他巧妙地运用演绎法,证实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毕达哥拉斯定理因此流传至今。
博学多思
毕达哥拉斯在传播自己的学说早期,时常到各地巡回演讲,将他苦思冥想的看法和主张向人们一一讲述。他不但阐述“数是万物之原”的论点,而且经常谈论和伦理道德相关的话题。他和议事厅的权贵们谈话说:“人们务必要做到公正。一旦不公正,就会造成秩序紊乱、局势动荡的后果,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罪恶了。起誓是庄重的行为,不到重要关头切莫随便起誓,但是每个官员都应当立下保证,保证自己诚实。”
在毕达哥拉斯看来,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身为人父,应当竭力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博得儿女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戴。父母的爱神圣无比,理应得到儿女的珍惜。父母应把子女当朋友来看,兄弟姐妹之间也理应互相尊敬、互相爱戴。至于夫妻关系,毕达哥拉斯说最首要的是相互尊重,夫妻都应当对伴侣忠贞不渝。
关于自律问题,毕达哥拉斯认为自律足以检验一个人的品性。如果儿童、少年、老人、妇女能做到自律,这就是他们的美德:如果年轻人能做到自律,这只是他们的本分。自律使人身体强健,心灵安宁,意志如钢。他觉得,只有通过理性和知识的引领,人们才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而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不容置疑。
对于教育的特性,毕达哥拉斯作了生动的叙述:“你能通过学习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但教授你的人却不会因此失去了知识。这就是教育的特性。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好的禀赋可以从遗传中获得,如健康的身体,姣好的容颜,勇武的个眭;有的东西很宝贵,但一经授予他人就不再归你所有,如财富,如权力。而比这一切都宝贵的是知识,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能得到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并可能改变你的天性。”
由于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所持的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的研究与探索缺乏正确的导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误导了其后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不过,小疵大醇,这些失误并未遮盖毕达哥拉斯在自然科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列宁就称赞毕达哥拉斯,说他是“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幻想间的一种联系”。
成功启示
毕达哥拉斯学富五车,一心钻研学术,受到了人们的衷心爱戴。在他讲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了众多的障碍和非议,但他不改初衷,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数学理论传播给人们。
P16-17
哪种动物最长寿?
哪种鱼潜得最深?
哪种鸟飞得最高?
鲸鱼为什么“集体自杀”?
记忆合金为什么能够“记忆”?
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
哪些动物会使用工具?
鸽子为什么能送信?
恐龙的祖先是谁?
为什么有的恐龙长着两个脑子?
达·芬奇是怎样赋予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
太阳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太空中的神秘信息从哪来的?
当你脑瓜里出现这么多“为什么”和小问号时,你离“创新人才”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我们说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从提问开始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求学格言是:“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会提问是一种智慧,提问需要开动脑筋,提问是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开始。
正是无数个“为什么”,把平凡的孩子引入科学的殿堂,成为不平凡的人。
小法布尔对昆虫的“为什么”,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小爱迪生对生活的“为什么”让他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小瓦特对开水壶的“为什么”,让他发明了蒸汽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能提出“为什么”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的人。他身上拥有科学的种子,有创新人才的潜质。
科学的种子是什么?
爱迪生说的好:“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能提出问题,说明你的知识面宽,见多识广,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是儿童的专利,如果你能保持
“好奇心”对许多现象能提出“为什么”,你就能保持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但提出问题仅仅是第一步,寻找到答案才是目的。
如何寻找答案呢?这可是你是否能够成为创新人才的关键。
我曾和你们的父母说: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你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不要直接给孩子“句号”,而要给孩子“问号”和“叹号”。你应该很有兴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那样呢?你去找找答案,找到一定告诉我。”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答案呢?因为人们学习的兴趣在于探究,当自己寻找到答案时,会产生无比的愉悦和成就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烈。
大科学家达尔文的经验是:“我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创造力和丰富的尝试。”
一句话,自己动手找答案,这是让人着迷的探索过程。 在资讯发达的当下,超链接的电子阅读给人们提供了智能和便捷,你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然而,你却不知道,在电子阅读迅速便捷的面具之下,掩藏着的是空虚、浮躁以及快餐式的狼吞虎咽,在不断的点击中窄化了你的视野,失去的是你童年的“惊奇感”。
爱因斯坦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多次提起他所体验到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个人如果失去了“惊奇感”,便会失去对知识的渴求,失去创造的激情,最终将失去一生的财富。
保持“惊奇感”,最有效的方法是阅读,从书中寻找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一个新的世界会在你面前展开,引导你在时间中畅游,一步步引发你思索、磨砺你的心智。
到底什么样的书能够帮助你找到科学的答案呢?现在,这样的好书很多。就我个人的阅读经历而言,能够开拓知识面、提供科学的答案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要符合青少年心智发展和阅读习惯的正版读物都是值得阅读的。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必读精彩书系》正是这样一套用心之作。首先,在内容的编排上,这是一套非常“全面”的读物,全书共分24卷,从自然到历史、从科技到人文,既有“百科大课堂”、又有“名人成才故事”,力求“面面俱到”:《恐龙世界》带领你探索史前生物的“饮食起居”;《科学探索》在诱发你思考未来的同时引导你关注当下——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世界未解之谜》随你一道努力发掘各个世界级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中华成语故事》则从“开诚布公”的待人之道到“闻鸡起舞”的奋发图强,伴你共同领略先人的情感与智慧……
这些努力在市面上的“必读”书谱系中显得尤为难得:大部分的“必读”书都集中于人文知识,缺乏科普教育。我们过多地把科普交给课堂,将人文熏陶推给课外阅读,这种做法本身就有失偏颇。课堂教学中以应试为核心的“学与练”模式,很可能削减了科普中最重要的“常识”教育,也弱化了自然与科技中“美”的成分,容易让青少年朋友们对科学知识失去兴趣;课外的阅读的轻松有趣则足以弥补这一点。
其次,在版式的设计上,这更是一套“精彩”的读物,力求以最通俗、最有趣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在青少年读者面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系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图文并茂,每本书中都配有近500幅插图,这些插图贯彻了吉美社一贯的品质,让阅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书系中大量的地理风情、自然奇观都在这些图片的搭配下如临眼前,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青少年朋友们,当你带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翻开这套“全面”、“精彩”的必读书,你会发现她为你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窗外的风景无限美好。而如何找到走进这风景的门,则需要靠你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当你沉下心来,在学习、阅读和思考中自己寻找到答案时,你定会觉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