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最开始都是从基层做起,甚至要经历很多不同的岗位。但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工作中都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上头布置下来的任务怎么这么不合理,出了事情也不知道处理,就会拿下面人当挡箭牌。可能还会觉得同事怎么这么不合作,又笨又懒,这样下去项目绝对不可能按时完成……
当你在委屈的时候就想一想孙悟空,他的出身只是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虽然大闹过天宫,也上过仙界,但他在必要时刻,总懂得不断变幻自己,并且从来不觉得这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或者是很难接受。
其实,孙悟空的每一种变化都是一种心态、一个妥协、一次适应和一项能力,而在职场中每一个岗位也都是一次锻炼,“七十二变”就是七十二种心态、妥协、适应和能力。
有人说人生如戏,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充斥着不同的场景,社会好比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的责任。
而作为社会舞台上的“扮演者”,要想唱好社会舞台这场大戏,每个演员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适应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需要,还要根据自己的角色去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以此让自己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筋斗云就是——行动力
筋斗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快速,只需要翻一个跟头的功夫就能完成;另一个是远,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十万八千里。正是具有了这两个特点,才能让孙悟空总是出奇制胜,用最短的时间找到降伏妖怪的方法或搬来“神仙”。我们身在职场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应该拥有有筋斗云的这两个特点,一是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耐力和坚韧性。
首先说孙悟空的快速反应能力。孙悟空的行动效率非常高,一是只要做决定马上就行动,二是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马上能够到达目的地。你看他每次被妖怪用法宝降住逃出来后,马上又到洞前叫阵,对方还没有休息他就又来了,这样的侵扰策略令妖怪筋疲力尽,既没有吃唐僧的时间,也没有吃唐僧的心情。搬救兵的时候,筋斗云更是派上用场,多远的距离转瞬间就是一个来回,妖怪还没回过神来,这边救兵就到了,为救唐僧迎得了充分的时间。
而关于耐力和坚韧性,在遇到各种困难和各色妖魔鬼怪的时候,孙悟空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目标很明确,如果唐僧被妖怪捉住,为了保护师父不被妖怪吃,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变成小飞虫、变成水果、变成一切能变的东西,继续与妖怪死缠烂打,搬救兵……总之,只要是能想到的办法,他都不会放弃。正是孙悟空的坚韧性和永不向困难妥协的耐心,让他不会被困难击倒,这也是他每次都能救得唐僧的根本原因。
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就非常需要筋斗云这样的行动力,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事情的时候能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那么你也就跟孙悟空一样,总能够神奇地突破难关。
★火眼金睛就是——努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人在职场,如果慧眼识真,一定可以使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但这慧眼并不是天生的,就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本来很平常,没有慧眼、千里眼的神通,而在大闹天宫时受到惩罚,被扔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经过锻炼,因祸得福而有了一双能看见事物真相的火眼金睛。
对职场中人来说,挫折或磨难的确很难受,然而事物总是有所失就有所得,慧眼识真的本领往往不求而得。
有了火眼金睛,孙悟空慧眼识真,再也不怕妖怪们有什么千变万化,三打白骨精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个能力唐僧没有,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都没有。如果说“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与“火眼金睛”有什么区别的话,大家不难发现,猪八戒也会三十六变,沙僧也能日行千里。而只有“火眼金睛”是孙悟空一个人独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具有稀缺性,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孙悟空是慧眼识人方面的“专家”。
人类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知识,另一类是专门知识。普通知识,不论其类别和种类有多少,对于聚敛金钱来说,是很少能派上用场的。它是基本的,积聚性的,是大学各科系所有的,几乎是所有文明社会都知道的。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知识丰富并对某一领域特别熟悉的人,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充足的经验,并能将其巧妙运用,从而达到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专家有什么优势?举个例子,当医生让病人脱光衣服时,病人往往会顺从地配合。而让你去要求病人脱光衣服时,病人却决不依从你,你明白为什么吗?今天,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不过了,因为你不是专家!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家。尤其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你只有让自己也足够细,足够专,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中游刃有余。养由基的百步穿杨,一箭双雕是专业技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那种“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的功夫,也是专业技能。只要你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不怕自己不成功。
P4-6
第一篇 别告诉我你懂职场──职场求生的终极智慧
一、在职场混饭吃,必须得有“真本事”
1、孙悟空的72变、筋斗云和火眼金睛——学门技术好糊口
2、取经四人组的团队协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位自己的职场位置
3、为什么沙和尚的年终奖最高——老板喜欢干实事的人
二、在职场做事,其实就是在做人
1、看猪八戒如何“混日子”——职场笨人的生存哲学
2、哪吒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聪明的人懂得做“职场两面派”
3、孙悟空再能,也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别把上级不当回事
4、为什么唐僧离不开孙悟空——让自己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
三、职场小头头们的生存之道
1、小仙们为什么都下凡做妖怪——上司和下属应保持一致
2、观音大师对取经4人组的管理——要想管理好一群人,首先得管理好几个人
3、孙悟空的紧箍咒——能干的下属,必须得有办法治着他
四、不要跟你的老板讲公平
1、孙悟空被压五指山——如果没有能力,不要挑战老板的底限
2、泾河龙王的悲惨下场——别骗你的老板,否则会死得很惨
3、孙悟空被念紧箍咒——作为下级的天职是服从,哪怕你的老板是错的
第二篇 商场狼道──创业是拼出来的,不是混出来的
一、管理好自己是创业的第一步
1、孙悟空的心魔:六耳猕猴——要创业就要管理好自己
2、小白龙被囚鹰愁涧——要理智,不要跟着感觉走
3、取经四人组最后皆大欢喜——没有智商,你就练好自己的情商
二、创业应该具备的条件你都有了吗
1、孙悟空借助各路神仙解困——建立良好的人脉,事情会变得简单
2、孙悟空总是劳烦观音——学会借助能人的力量
3、孙悟空成为美猴王——做小生意需要勇气和胆商
4、孙悟空求学——扩大生意需要才识与智商
5、孙悟空成仙——做大生意,需要高情商,以及团队协作
三、如果不能单打独斗,就学会寻求同盟
1、孙悟空从个人创业到集体创业——给自己寻找最佳搭档
2、唐太宗为玄奘买袈裟和禅杖——“千金”之下,必有勇夫
3、沙僧的能耐——做不了老板,就做老板身边的好帮手
4、白骨精几乎得手——同盟间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篇 不懂这些,还敢混官场──官场制胜细节
一、在官场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1、孙悟空取经路——做事就是做人
2、唐僧的智慧——做领导就得大智若愚
3、崔珏为唐太宗续寿,而得众人供奉——懂得适时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好的回报
4、孙悟空被困五行山——不了解你对手的实力之前, 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二、让下属喜欢你、拥护你
1、阎王的处世哲学——要人治,情大于规定
2、观音菩萨是一名好干部——做最好的管理者
3、“庸才”唐僧的领导真经——平等对待下属,勇于承担责任
4、唐僧的本事——知人善用
三、让上级知道你、信任你
1、沙和尚的升官之道——让领导时刻看到自己的存在
2、如来给猪八戒封了最小的官——人在做,上级领导在看,别偷懒
3、观音和唐太宗选择玄奘取经——上级的信任是你升迁的关键
第四篇 情场心战──情场输阵,不输人
一、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选择另一半
1、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未了情——男人对于爱情,要勇于追求
2、寇老善人和凤仙郡长官的故事告诉我们——择偶一定要慎重
3、取经四人组各有缺陷——不要对男人期望太高
4、为什么西游记里没有好男人——好男人需要女人的改造
5、刘全和翠莲的生死情缘——不要等失去才觉得珍贵,学会珍惜
二、男人怎么做才能屹立情场
1、猪八戒被贬下凡——有的女人碰不得
2、每个女妖精都爱唐僧——成为女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3、被老婆抛弃的小白龙——“男不坏,女不爱”
4、《西游记》师徒四人遭遇艳遇的四种心态——男人应该如何处理感情问题
三、女人怎么做才能屹立情场
1、处处留情的牛魔王——如何对付花心坏男人
2、女儿国国王的美丽与哀愁——优质剩女如何处理婚姻大事
3、美貌的白骨精——女人应该保持终身美丽
第五篇 精心处世,从心为人──为人处世不可不知
一、先做人,再做事
1、为什么猪八戒比孙悟空更讨喜——做人应该高情商
2、沙僧的处世之道——颇承中庸之道
3、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悲剧——凡事要有度
4、唐僧宝袈裟被盗——做人要低调
5、黑熊怪被降——做人不要太贪婪
6、白骨精的三次幻化——聪明的公关高手要懂得随机应变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长期的经营,而非临时抱佛脚
1、西游记凤仙郡大旱事件——别拿别人不当人
2、太白金星的忽悠术和马屁术——做人要懂得俯首和低头
3、孙悟空的“猪朋狗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4、通天河老龟把唐僧师徒扔下河——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得办
三、对别人好,与信任别人是两回事
1、猪八戒的处世之道——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乌鸡国王被害的经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3、沙僧鲜为人知的处世城府——老实人不等同于笨人
第六篇 这才是教育──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一、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爱
1、取经四人组为何会取得成功——关心和爱护是孩子前进的最佳动力
2、取经四人组的融洽相处——教导孩子如何融入团队
3、佛祖的取经安排——为孩子“量身定做”发展目标
二、让孩子拥有积极进取的心
1、柔弱的唐僧也能取得真经——告诉孩子,人生要有目标
2、孙悟空的求学路——告诉孩子,学习改变命运
3、悟空学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求知
4、唐僧西去途中不断自学——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
三、适当的惩戒是教育的必须
1、唐僧对徒弟三人的有效管理——对孩子要懂得鼓励与惩戒
2、唐僧对三个徒弟的惩治办法——责罚“坏孩子”要手下留情
3、佛祖和菩萨设计的取经之路——让孩子接受适当的磨练
4、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西去取经——对叛逆孩子的管教之方
第七篇 无病到天年──《西游记》里流传千年的养生方
一、《西游记》里的中医养生
1、唐太宗受惊——学学中医里的养气之道
2、《西游记》人物与中医五行——用中医知识来养生
3、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治病——中药的神奇妙用
4、悟空问诊——学会给自己和家人“望闻问切”
二、《西游记》里的道家养生
1、《西游记》里长生不老的仙丹——道家的“八戒”养生法
2、《西游记》里的宗教养生——学学道教的养生养心观
3、《西游记》作者的人生观——淡泊名利,恬淡衍生
三、注重饮食和运动会让你更健康
1、驼罗庄李老儿素菜招待取经人——园蔬野菜,益寿延年
2、闲话《西游记》中的养生食物——吃出来的健康
3、取经四人组千山万水走遍——培养运动的习惯
附录
一只猴子、一头猪、一匹白马、一个呆僧,外加一个笨和尚,这个“取经小组”怎么看怎么喜剧。
既然主角们都这么有喜感了,与其相关的故事还能没趣儿?
当然有趣!
所以,不论是几岁的小孩,还是几十岁的成人,相信大家在翻看《西游记》时内心都倍感轻松快乐。
也正因为此,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西游记》仅仅是一本值得玩味的神鬼小说,读读可以解压,看看可以去愁。
但事实上,《西游记》这本书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为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好书确实是要多读几遍才行的。多次阅读之后,很多人发现《西游记》里面不仅有神仙妖怪、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而且还蕴含着一种超强的、超绝的、超越的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易经!
易学是中国文化生活的根源,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历程,对中国文史学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一代大文豪,博览群书,他正巧通晓阴阳五行和佛理!
下面,简单举几个《西游记》与《周易》有关的例子--
★《西游记》认为世界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混沌世界,那时没有天地,没有人和物,也没有光明和黑暗。
然后书中用《易经》解释(第一回)道:“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孙悟空是怎么产生的,书中借《易经》作了交待:“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这里的三阳交泰便是《易经》的术语,又称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期。
★唐僧有三个徒弟,为什么不再多几个?
《易经》讲究“三才”,三个爻组成一个单卦形成一个整体,好比数学中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三个徒弟的名字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境界,“静”“能”“空”与气功中悟到的三个层次相对应,“空”为最高,所以“悟空”本领最大。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这个五行山不就是“金木水火土”么?
因此,《西游记》借助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人物,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把复杂难懂的易学知识融入了书中,让大家在轻松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在无意识间接受到《易经》的知识和智慧。
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游记》当作一本普通小说来读,实则是浪费了作者的苦心和智慧。现在,我们用易经的智慧重读一遍《西游记》,重新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吴承恩的良苦用心和深刻寓意,这定能让您获益良多。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的内容提要如下:
每本书都蕴含道理,《易经》与《西游记》作为中国经典著作更是蕴含了无穷的智慧。万事皆由易,万物皆有经。作为一切的起源,可以说用《易经》的智慧可以解读一切的事物。因此,当我们用《易经》来解读《西游记》时会发现,原来这本书,我们还有很多故事未曾读懂,很多道理未曾明了。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由江涛编写。
《西游记》借助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人物,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把复杂难懂的易学知识融入了书中,让大家在轻松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在无意识间接受到《易经》的知识和智慧。
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游记》当作一本普通小说来读,实则是浪费了作者的苦心和智慧。现在,江涛编写这本《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用易经的智慧重读一遍《西游记》,重新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吴承恩的良苦用心和深刻寓意,这定能让您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