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家园的绿色屏障
同学们生活在高耸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物之间,对森林是否有切身体会和完整认识呢?无论有或没有,现在还是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吧。
第一节认识森林请同学们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或者绘画的形式描述一下森林的外貌。
一、森林的概念
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载:平土有丛木日林,森为“多木貌”,指生长着的大片树林。“森林”这个词就是由5个“木”字组成的,这5个木字形象地揭示了森林的一个外部特征:有众多的树木。关于森林的概念,生态学家告诉我们: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湿地等类型。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森林树木的寿命长
在植物界中,森林树木的寿命最长。农作物生长周期一般为几个月到一年,而树木生长周期要长得多。在正常情况下,树木寿命短的也有数年、几十年;多数树种寿命长达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美国的狐尾松,生命力极其顽强,以长寿著称,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树木之一,其中最大树龄已超过4000年。在我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区,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珍稀古树,如柏木、银杏等,有些树龄已达千年甚至几千年。
2.森林具有复杂的成分和层次结构
森林中的生物成分极为复杂,除有各种乔木、灌木、草本、苔藓与地衣外,还有大量的动物和微生物。陆地植物中有近90%的种类在森林中有分布。绝大多数陆生动物栖息于森林中。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群落。
森林具有多层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以及层外植物(各种藤本植物与寄生植物),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3.森林有巨大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总计达1832×10。吨,其中森林生物量达到1648×109吨,占整个陆地生物量的90%左右。全部陆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净生产量达107×109吨,其中森林提供的干物质约占65%。因此,森林在制造有机物,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外,森林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拓展阅读
森林的植物成分
森林植物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分布是划分森林类型的依据,也是认识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结构特征、功能作用和经济价值的基础。
森林中的植物成分,根据所处的地位不同,可以分成林木、下木、幼树、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等。
林木或称立木,是森林群落中全部乔木的总称,构成林冠层。在森林中,株数、材积和郁闭度(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最大的和次大的乔木树种分别称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优势树种是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树种,故又称为建群种。株数和郁闭度等指标较小者则称为伴生树种。由一个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由2个或2个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人工林的纯林多,天然林中混交林多。但是,只有少数树种生长的干旱、寒冷地区往往也会形成纯林。另外,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撂荒地上,那些不怕日灼、霜害,不畏杂草的喜光树种(先锋树种)侵入后也多形成纯林。纯林容易发生病虫害,火灾等。长期在一块土地上培育纯林还易引起地力衰退。树种搭配适当的混交林,可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按乔木树种的质量和经济价值分为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主要树种质量高,经营价值大,是经营对象,又称目的树种;次要树种又称为非目的树种,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片森林中的主要树种可有一个或数个,在数量上可能占优势,也可能不占优势。
幼树一年生以上(幼苗除外)尚未达到乔木层高度一半的幼龄树木。
活地被物林下生长的草本植物、苔藓、地衣和真菌等的总称。
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林内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等。它们不能形成单独的植物层,而是分散依附于其他层次之中。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