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春、宋苗所著的《谁在舞台中央(人艺那些角儿那些事儿)》出版恰逢北京人艺建成60周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亲自作序。蓝天野、濮存昕、杨立新等人艺著名演员、艺术家亲临本书发布会和签售会,为本书大力宣传!作者方子春是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方琯德之女、当代著名演员方子哥之妹。系我国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作家方东树之后,其文笔清新活泼,感情真挚浓郁,颇得桐城文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在舞台中央(人艺那些角儿那些事儿)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方子春//宋苗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方子春、宋苗所著的《谁在舞台中央(人艺那些角儿那些事儿)》出版恰逢北京人艺建成60周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亲自作序。蓝天野、濮存昕、杨立新等人艺著名演员、艺术家亲临本书发布会和签售会,为本书大力宣传!作者方子春是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方琯德之女、当代著名演员方子哥之妹。系我国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作家方东树之后,其文笔清新活泼,感情真挚浓郁,颇得桐城文风。 内容推荐 方子春、宋苗所著的《谁在舞台中央(人艺那些角儿那些事儿)》的作者、著名演员方子春女士,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地采访了人艺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讲述了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田冲、方琯德、金犁、黄宗洛、金雅琴、胡宗温、朱琳、狄辛、苏民、郑榕、朱旭、顾威、吕中、杨立新、梁冠华等人艺四十余位著名艺术家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作者宋苗先生亲自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记录了很多精彩瞬间。作者感情真挚,语言清新;《谁在舞台中央(人艺那些角儿那些事儿)》图文并茂,情趣盎然,堪称“人艺大腕们第一部口述实录”。 目录 【人艺大院的至爱亲朋】 焦菊隐 我的第一位恩师 欧阳山尊 宽宏大量,寿比南山 夏淳和梁青 我在大导面前“耍大刀” 梅阡 我敬爱和敬畏的导师 田冲 五月不败的鲜花 方琯德 祭日前的怀念 金犁 笑对人生 董行佶和陈国荣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黄宗洛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金雅琴和牛星丽 金嘎嘎与不说话 陈宪武 他的孩子们和他传奇的一生 刘尔文 温和可亲的一家人 杨青 首都剧场的守护人 宋垠 灯光大师 王文冲 舞美大师 冯钦 音效大师 丁里 道具大师 杜广沛 老戏单 张大爷 人艺大院的镇宅之宝 【情系台前幕后】 胡宗温 一代名伶 朱琳 话剧皇后 蓝天野 我石天琢 狄辛 执着一生 苏民 儒雅今生 郑榕 八十岁以后才会演戏 朱旭 快活人生 顾威 性情中人 吴桂苓 台下又一出 吕中 从小角色中走出来的大演员 严燕生 金字塔中的一员 濮存昕 我终身的挚友 杨立新 自强不息 梁冠华 剪不断的姐弟情缘 刘章春 从演员到馆长 首都剧场 我心中永远的圣殿 试读章节 要出书,出版社说请人写个序。请谁呢?人家说,当然请你老同学、现任北京人艺副院长的濮存昕了。说实话,我很不想找濮存昕,他很忙,我知道只要找他,他再忙也会写,但这不是添乱嘛。左思右想还是拿起了电话。人,有的时候就这么自私。 从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大庆前我就开始和他约稿,他忙得四脚朝天根本没戏。直到我要结稿了,他成了我这次组稿的最后一个采访者。在这期间我隔三岔五地发个信息,提醒他不要忘记这件事,倒是小濮从南京来了个电话,把他的日程告诉了我,听着他那疲劳的嗓音,我内心充满歉意。哦,我不该叫他小濮了,我们认识有五十九年,大家姓氏前的“小”字该改成“老”字,老濮、老方了。 那天老濮如约来到首都剧场,我跟在他身后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曾来过这个房间,那时这里还是资料室。对,应该是1977年,我还在二轻局的皮革宣传队,队里让我演《兄妹开荒》,我来这儿查资料,资料没查到,在排练场学了完整的动作,借了道具走的。奇怪,现在想想,学《兄妹开荒》不上歌舞团,跑人艺学什么?真是,不论什么事,人艺的孩子都先想到剧院,好像这里是我们的家。 小濮,哦,又错了,老濮一进办公室就开始把桌上的书和各种牛皮纸袋搬开,他翻看着,低沉着嗓子嘟囔着:“序我早就写好了,可不知放哪儿了,刚在家里找半天,没有,夹哪儿了?”我看得出,长期的疲劳挂在他脸上。“咳,改了好多遍,我都能背下来了。”听他这么一说我赶忙劝道:“都能背还找什么,算了,快坐下聊吧。” 也许是因为我带出版社的编辑一起去的,濮存昕的状态进入地有些拘谨,甚至杂乱无章。后来谈到演戏,谈到目前剧院的状况和他内心的状态才放松下来,可到最后时间早已超过两个小时,让我很是抱歉。 我写东西一般动笔较快,可濮存昕这篇文章却迟迟没有下笔。老濮说他给我写序改了好几回,最后落笔时内容都能背下来了。现在该我写他了,也突然觉得很难,几十年的交往不知从何着手。 我又一次打开录音,从采访的开头听起,越听越不满意,虽然老濮谈的还算本真,但和我认识的他似乎还是有距离。我不想写人们知道的他或已写过的他,我想写一个别样的濮存昕。哪样的?哪样的呢?嗯……这么说吧,就是一个我眼中的再熟悉不过的老同学、老战友、老邻居。 1953年我们同年出生,他比我小四个月。我们的父辈同是人艺艺委会成员,同在演员二队任正副队长很多年。用苏民叔叔的话说:“我和琯徳很好,从不吵架。”七岁,我和濮存昕在史家小学六一班相遇了,开始了至今的交往。小学同窗六载,文革又在小学多待了一年半。中学就近分配,我们同校不同班一年。之后我插队,他去了兵团。 在文革中人们为改变命运四处奔走,我开始考文工团,这期间我又时不时遇到他。记得我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王稼祥老师家学习咽音发声法,见过他;在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考场上遇到过他,后来他和我,还有一个小伙子又一同坐夜车去济南参加三试。那天我们在硬座车厢整整坐了一宿,我困得东倒西歪的,这时小濮特仗义,他说:“你靠我肩膀睡吧,我不困。”老同学就是老同学,我就真靠他肩上一直睡到济南。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晚,小濮的肩膀让我压得不定多酸痛呢! 濮存昕从小就属于那种扎人堆里能被埋没的小孩儿,内秀,又有点小聪明、小淘气。我呢,属于那种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人。说实话,同班的前几年,我几乎都没注意到他,直到三年级的一天,他跛着腿乐颠颠地走到我跟前,叫我“姑妈”。“谁?谁是你姑妈?!”年幼的我又羞又恼地斜瞪着一脸憨笑的他。“嗯,昨天你没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我爸在台上叫你爸‘舅舅’,那我不是该叫你‘姑妈’吗?”嘿!这弯儿绕的!“我昨天是看了,那——那——那——也不许你叫我姑妈,再叫我,我给你告——告老师!”有口吃的我一着急更结巴了。他一看没讨成好,我反倒急了,只好自己踮着脚讪讪离去。 从此以后我才注意到他,原来他也是人艺的小孩,就住在学校一墙之隔的内务部街胡同36号,那是他母亲的银行宿舍,他上学晚了就从房上翻过来。他爱画画,常写板报到静园才回家。他还和女生跳皮筋,腿不好吧,还抬得特高。 我还发现他是个有梦的孩子,常常活在自己的梦幻中。他这种时不时产生的云里雾里的感觉持续了很多年,就是现在也能感觉到,让人琢磨不透。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艺术气质吧。 我是个结巴磕子,他有小儿麻痹,我们在班上实在算不上优等生,可没想到,N多年后,我在空政话剧团又遇到了濮存昕。此时他与李雪健等人已是学员班的战士,我因从单位调过来所以按调干待遇,直接算演员。初到空政三年我们各在演员一队和二队,接触不多,但只要见面都会很亲切。 一日,濮存昕认真地来找我,告诉我他与空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宛萍恋爱了,从此,宛萍从歌舞团过来总要到我这坐坐。后来我准备结婚,演出又忙,布置新房,老同学自然搭把手。我怀孩子时,我先生又去广州学习,拉小床、扛米面又是老同学的事情。后来大家分了房子,做了邻居,正赶上小濮下部队,宛萍怀孕,两家刷房子、油地板的活儿,我自然统一办理了。 我们的邻居做了N多年,这期间在台上我们只合作过一次,就是《周郎拜帅》。他与王学圻演周瑜AB制,我饰小乔。也就是因为蓝天野看了他的周瑜,才把他要到了人艺。而我那个正当副院长的公公宋垠为避嫌,拒绝了让我进人艺演员队的要求,我被迫去了中国儿艺。我们工作分开了,邻居又多做了几年。P241-243 序言 子春与我是邻居。一九八三年,我们两家都是刚结婚不久,有了小孩,空政话剧团分给我们一栋旧瓦房,说是当年曹汝霖七姨太家的祠堂。房子在这个深宅大院的东侧一个角落里,倒是安静,只有两家的孩子嬉笑哭闹时会响起一阵交响曲般的动静儿。 子春与我是同窗。史家胡同小学六一班的同学。子春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老同学聚会时,她都是活跃分子。我们六一班为母校出了一本回忆录,她是忙里忙外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子春与我更是北京人艺子弟。她父亲是老革命,抗日时期的县干部,热爱艺术,话剧演员、导演这行他干了一辈子,要不然早就是大干部了。今年逢北京人艺六十周年,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那一出出了不起的剧目、精彩的角色形象、一个个的大演员都出白史家胡同56号这个人艺宿舍大院儿。子春是在那儿长大的,因开朗的性格老人们都喜欢她,如今她又像小时候一样挨家串门探访人艺的老演员,大家仍像她小时候一样欢迎她,向她讲述台前幕后,讲述自己六十年的人艺情怀。 现在采访已成集,奉于读者面前,为北京人艺六十周年又添上一笔精彩。我期望读者朋友因这册回忆录更加了解、关注、喜爱北京人艺,成为人艺之友,多多走进首都剧场来看戏。 濮存昕 2012年7月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