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着太阳歌唱(解读郑律成)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和平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律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今天英雄放声歌唱的时代,他留给我们的歌,不也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颂歌吗?只要热血在我们胸中奔腾,这歌声就将永远嘹亮震荡。

在今天,王和平所著的这本《向着太阳歌唱(解读郑律成)》把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给读者,能够近距离地去感受上世纪30年代脉搏的跳动,去领略70多年前那一代青年人的时尚风采。

内容推荐

他是火一般炽热的人,他的歌是火一般炽热的歌。他崇尚光明,追求真理,热爱战斗。他的跨国恋情一波三折,刻骨铭心,在他恋爱期间创作了《延安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进行曲”确如狂飙天落,旋卷整个艰难困苦而又英勇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年代。我们的战士,高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排山倒海,冲锋向前,击败日寇,覆灭蒋家王朝,涤荡旧世界污泥浊水,捧献出光辉灿烂的新中国。……

他就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革命音乐人郑律成同志。

在今天英雄放声歌唱的时代,他留给我们的歌,不也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颂歌吗?只要热血在我们胸中奔腾,这歌声就将永远嘹亮震荡。

在今天,王和平所著的这本《向着太阳歌唱(解读郑律成)》将带领我们认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音乐、那个音乐人。

《向着太阳歌唱(解读郑律成)》中的那些图片资料可以把我们带进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目录

序言 火一般炽热的歌手

引言

第一章 动乱年代,催生天才

 1.军歌作者原是朝鲜人

 2.三个哥哥投身革命

 3.赴中国人军校学声乐

 4.初识冼星海

 5.奔赴延安

第二章 黄土高原,狂飙天落

 1.到延安半年写出《延安颂》

 2.《延安颂》为颂歌式歌曲开篇

 3.军歌诞生

 4.人民军队的进军号角

 5.为什么是郑律成写出了军歌

第三章 战火青春,相识相爱

 1.只爱艺术,不爱官

 2.苦恋

 3.天降贵人

 4.爱的苦涩

第四章 赶赴朝鲜,叶落中国

 1.日本投降,携妻入朝

 2.部长之妻出使中国

 3.忙碌的文化部长

 4.两难的选择

第五章 沃土根深,花开神州

 1.神州大地处处歌

 2.川江号子

 3.大自然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第六章 爱憎分明,走向永恒

 1.“我总怕国家出问题”

 2.沉雄悲凉

 3.凄美之声

 4.最后的时刻

大爱深沉——郑律成之女郑小提访谈录

郑律成年表

丁雪松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他,在看着我

试读章节

当时,在东北靠近朝鲜边境的地带,活跃着以金若山为首’的义烈团,他们专以暗杀手段进行反日活动。金若山1924年在广州见到孙中山,孙中山邀请其派人到黄埔军校学习。又经蒋介石允诺,金若山率义烈团成员进入黄埔军校,其中就有郑律成的姐夫朴健雄,这批人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许多人受共产党影响,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32年,金若山在南京创办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朴健雄任教育主任。1933年春,郑律成三哥郑义恩送姐姐郑奉恩到南京与朴健雄完婚,随后,三哥又回到朝鲜为这所学校招收学员,郑律成作为学员来到了中国。

郑律成的这位革命前辈的姐夫朴健雄,成为他投身革命的导师。带着对文明古国的向往,带着对投身革命事业的憧憬,郑律成和几位青年从朝鲜木浦登上了“平安丸”轮船,经釜山,绕道日本长崎,来到中国上海,最后到达南京。

几天的海上航行,让郑律成浮想联翩。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辽阔的东海海面,郑律成心潮起伏。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闯荡,许多未知的世界在等待着他。谁会想到这个文弱的青年人,会成为未来新中国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呢?

校址设在南京郊区江宁镇的一个庙宇里,同期入学的55人,主要学习政治和军事知识,学战术、射击、爆破;讲世界史、朝鲜独立运动史、唯物史观等。

这一天,学校进行实弹考核,他来到射击场,心情略有些紧张。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打真枪啊!“啪!”七环;“啪!”九环;“啪!啪!啪!”八环,八环,十环!郑律成越打越好!闻着火药爆炸的硝烟昧,他很有成就感,这位未来的“猎人”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啊!

在课余时间,他们经常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引吭高歌《国际歌》、《赤旗歌》、《少年先锋队》、《最后的决战》等歌曲。这正好发挥了郑律成的特长,小学时,在大舅崔兴宗家里听到的世界名曲,又可以重温了,每天唱起闻名中外的革命歌曲,他热血澎湃、激情四溢。

1934年,郑律成毕业后被派到南京鼓楼电话局去搜集日本人的情报。金若山知道这个小伙子喜欢音乐,又资助他到上海去学习,想借音乐学习来掩护他所从事的革命活动。

来到上海的郑律成如鱼得水。经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杜矢甲的介绍,郑律成每周都赶到上海,师从著名外籍教授克利诺娃学习声乐。

上课第一天,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试唱,瘦瘦的郑律成上场了,他一副腼腆的样子,有些紧张。可一张口,浑厚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课堂上,世界名曲他很熟练的演唱了下来。歌声使他恢复了自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克利诺娃连声叫好,带头鼓起掌来。

第一堂课结束了,教授惊异于他的音乐天赋,郑重地劝他到意大利深造,说经过正规刻苦的训练,他将可能成为“东方的卡鲁索”(卡鲁索是20世纪初名震西方乐坛的著名意大利歌唱家,相当于今天的帕瓦罗蒂)。

临下课时,郑律成怯生生地问道:“老师,这一堂课需要多少学费?”当老师说出学费时,郑律成突然沉默了。几块大洋,就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呀!教授看出了学生的困难,面带笑意说道:“你是个天才学生,我不收你的学费,如果有可能的话,每次上课你给我买一束鲜花吧。”

郑律成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每次手捧鲜花去拜师学艺。课后他返回南京,苦练不辍,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他便在南京鸡鸣寺附近的山坡上吊嗓练声,清凉寂静的天空,回荡着他浑厚高亢的歌声。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郑律成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找到了自己最漂亮的发声区位。教授告诉他,要让他在上海世界名曲音乐会上担任男高音领唱。郑律成既兴奋又紧张:  “我能行吗?我还是个刚入门的学生?”

克利诺娃坚定地点点头说:“郑,你肯定能行,你会引起轰动!”

在老师的鼓励下,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全场掌声雷动。P9-12

序言

郑律成同志逝世一周年了。今天,当我一页一页阅读他亲手写的未完成的创作计划时,我无法抑制凝聚一年之久的悲恸,仰望长空,一阵阵歌声,如同一阵阵旋风,在我胸中回荡。

对于律成同志的回忆,把我带到辽阔的远方,带回悠远的过去。我最初接触律成,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歌《延安颂》。当时,千千万万青年人在抗日战争潮流冲击下,如同奔向太阳,奔到延安。延安的街头,旷野上,延河边,山山岭岭之间,到处人如海、歌如潮。我首先听到非常喜爱的一支嘹亮动听的歌就是:“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那时,人们从黑暗的旧中国,迈进光明的新世界,穿上草鞋,住进窑洞,吃着小米饭南瓜汤,可是,每个人心中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热爱、幸福之感,而这个歌正抒发出我们心底深处这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这个歌声。

有一天我参加一个晚会,见到一个瘦瘦的青年同志在台上放声高唱《延安颂》,他的声音是那样动人,有人指给我这就是作者郑律成本人,这以后不久我们就认识了。从那之后,几十年漫长的岁月,我们有时相聚,有时分离。但我愈来愈深地理解律成同志是一个胸襟坦荡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忠诚无畏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一个有着火一样红心的好同志,正因为这些原因,他成为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战斗歌手。

郑律成同志热爱毛主席。在毛主席参加的一次晚会上,他亲自唱延安的颂歌,毛主席微笑着仔细倾听着,我想那时他心中会充满多么深切的幸福啊!到1970年,他身受着“四人帮”的压制和打击,但这却不能压制他心中那股敬爱毛主席的热潮。他说:“毛主席的诗词本身就是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每首都是中国各革命历史时代的最强音。”他经历十几年艰辛劳动,满腔热情地精心谱写了毛主席全部诗词的乐曲。他细心而工整地抄写下来,专门制作了一个封面烫金的皮套子,在7月1日党的生日前夕,亲手送到中南海,献给毛主席。他热爱我们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他一生为革命而歌颂的又一巨大贡献。当我回忆到这支战歌时,虽然他已离开我们,但我觉得他还活着,而且我感到开始时的悲恸,对律成来说是不适合的,因为他是一个永远豪迈前进的人。现在我心中响起这支歌,这支歌确如狂飙天落,旋卷整个艰难困苦而又英勇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年代。我们每一个解放军战士,就是高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排山倒海,冲锋向前,击败日寇,覆灭蒋家王朝,涤荡尽旧世界污泥浊水,捧献出光辉灿烂的新中国。这首“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正是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战斗的歌。

前几天晚上,我和我的老战友谈起这支歌,我们立刻唱起来,我们正是唱着它穿过硝烟战火,现在唱起它,仿佛又回到那威武雄壮的往日。我深深感到律成同志的生命并未结束,因为他的歌将他的生命延续到永久的未来……

1951年初,鸭绿江南岸火光染红夜空。在那艰辛的历史关头,我和律成一道,冒着飞机轰炸,炮火袭击,在风雨交加的严寒之夜,偎依露宿在石岩之旁。我们一直前进到汉城。当时,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汉江南岸白云山展开一场激烈的保卫战。战火的锤炼、胜利的鼓舞,激励着我和他的心。律成同志跟我说:“作一首歌给奋勇作战的同志们唱吧!”他的话总是那样简朴而又那样热诚,于是我们就在炸弹爆炸声中合作写了这支歌。然后由他亲自教唱,这支歌晌遍正在鏖战的白云山火线上。

郑律成同志参加了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他是这样一个人:他认识了真理就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去执行,因此他的作品一直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他的音乐艺术也确确实实推动了革命斗争胜利向前。回想在朝鲜战场战火纷飞之下,我们有过多少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敬爱他,因为他是那样光明磊落、疾恶如仇,我总觉得有一股烈火随时会从他心中喷射而出,化为音乐,化为诗,在飞扬,在战斗,他的每一支歌都是他心中之火的闪光。

现在,我阅读他亲笔写的创作计划——交响乐《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容概况,我不能忘记,最后·句是“万岁!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无法抑制我的热泪。读了1975年他给党组织写的一个报告,他写道:“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四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他请求演出他创作的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交响合唱《长征路上》。可是,他的请求,他的愿望怎能实现?万恶的“四人帮”对一个火一般炽烈的无产阶级歌手,岂能容忍!怎不迫害!江青早就恶狠狠地说要批判《延安颂》了,我深知对于律成同志来说,十余年之久,群众听不到他的歌声,这是他心灵最大的创伤。“四人帮”禁锢了群众之口,但是这些火热的歌却在人们心里唱呀!因为这是战斗的歌,最美的歌。

我在纪念他时,不能不想到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那还是“四人帮”窃取部分权力大搞法西斯专政的时候,到像我这样所谓“黑线人物”家里来,是冒着风险的。一个夜晚,有人敲门,门开处,我一下看到郑律成同志,我们又激动又高兴,握着手一时说不出话来。我们俩人都已双鬓染上白霜了,他非常关切地问我身体怎么样?至于他自己,他说身体很好,就是血压高一点。他还是那样正直,他直率地谈到“四人帮”霸占的乐团,他说:“我不到他们那里去!”当时这一句铁铮铮的话是有千钧之重啊!不过在谈话之中,我觉得他的心情和我一样都很沉重,但我又觉得他火热的热情还是充满全身。他还鼓励我写点歌词由他来谱,可我怎么回答呢?我们曾经相约写一首金达莱之歌,时隔二十余年,我并未忘记。但那天夜晚我却无言以对。在那时,我们能自由的歌唱吗?!我的家离他家很近,临别他诚挚地约我说:“来吧,没关系!”可是我没有去,因为我不愿给别人带去麻烦,来日方长,总有机会纵论畅谈吧!“四人帮”粉碎后,我们都全力投入斗争洪流,更顾不上来往。就在这样一天,我突然听到他竟离我们而去了。我沉默地走着走着,悲恸欲绝。我无法相信,这个“死”字怎么能跟他联系起来。我没有去看他,这是我终生无法补救的遗憾!遗憾!我只能把我对郑律成同志的敬爱之情,在今天写在这里。我相信郑律成同志用他的热血与生命写下的艺术创作:“啊!延安……”“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将永远流传,因为它代表了那个震撼人心的伟大时代的声音。更重要的原因是:律成同志是火一般炽烈的人,他的歌是火一般炽热的歌。他一颗红心永远热爱党,热爱革命,热爱战斗。就在他逝世之前,他还带病工作,彻夜不眠。那时他的血压已很高,支持不下去了,他就伏在桌上歇一会儿。他准备写一部歌颂敬爱的周总理的组歌和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的大型作品……可是,就在这时,他却遽然病逝了。他最后想写的作品虽未写出,但他整个一生是全部献给党了。现在,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之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英雄的放声歌唱的时代,郑律成同志留给我们的歌,不也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颂歌吗?我相信只要热血在我们胸中奔腾,这歌声就将永远嘹亮震荡。

1977年12月8日

后记

3月20日,应该是一个不普通的日子。前一天北京刮沙尘暴,黄沙遮天蔽日,可今天却阳光明媚。我和一位朋友来到八宝山,去看望郑律成,去寻访这位不平凡的作曲家。

八宝山这片尊贵之地,安息着任弼时、彭真、陈云、李先念这些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驻留着罗荣恒、聂荣臻、刘亚楼、张宗逊这些开国的元帅、大将、上将;当然也有老舍、欧阳予倩这些文化精英,郑律成能与这些共和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伟大人物并列,真为他感到欣慰。

郑律成的墓地在陵园的西南角,在一片青松的掩映下,由素雅的汉白玉雕成,墓碑上有郑律成身着西装的儒雅的肖像,墓冠上刻写着乔羽撰写的碑文。左侧不远是大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墓地,再往南走十几米就安卧着大作家老舍了。和这些文艺界的老朋友为邻,郑律成这个乐天派是不会寂寞的。

有机会接触到郑律成的一系列生平资料,还要感谢哈尔滨市文化局的杨晓萍局长、徐鹤东副局长,感谢展览馆的策展人孔令发。当然更要感谢郑律成的独生女儿郑小提大姐。他们把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无私地提供给我,使我能够近距离地去感受上世纪30年代脉搏的跳动,去领略70多年前那一代青年人的时尚风采。

他们的理想是那样的执著和坚韧,那是血与火在他们年轻的肌体上烙下的鲜明印记,远不是几本教科书就能解决问题的。

他们的才华令人惊叹,20多岁时就奠定了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他独特的旋律在大半个世纪之后依然让人激情澎湃,充满着现代的气息。

他们的爱情感天动地。这不是小说,不是电影,是真真切切的故事。他们跳过了不懂爱情的浪漫,也跃过了只追求物质实惠的阶段,一下子就进入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级层次。这活生生的爱情哲学让今天的青年人回味无穷。

带着这份激动与好奇,我写了这本解读郑律成的小书。文字是单薄的,可那些图片资料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读图是比阅文更加直观的,可以生发出无限的联想。征得小提大姐的同意,我把刘白羽的一篇怀念文章作为本书的序言。一位有诗人气质的作家给一位作曲家作序,似乎更为合适,毕竟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又都曾经是为共和国的创立建立过功业的军人。

我买了一盆白菊花,放在郑律成的墓前,与乔羽写的碑文相伴。临走时,我和朋友恭敬地向郑律成鞠躬。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开,向他告别。

突然,我发现墓碑上郑律成的照片变得生动起来,他用那种柔柔的眼神在注视着我。仿佛在说:“谢谢你,34年过去了,你这个军人还记得我!”

怎么会忘呢?你是军歌的作曲者,每当集会、阅兵,那庄重的场合,都会奏响你创作的天籁之音!我再次停下脚步,心中默默地说道:老前辈,我这个军人晚辈来看望你,在今天这个热闹的世界里,你那洪钟大吕的声音依然是军人的最爱!我这个无名小卒不怕冒昧,在为你作传!

郑律成,我知道,你在看着我!你还看到了什么?

改革开放30多年啦,国家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当年我们的老大哥已经远远地被我们甩在了后面;一些不可一世的强国,对中国的声音开始刮目相看。如果您活在今天,面对这一切,一定会展开歌喉,放声歌唱。

当然你也会看到许多异常的现象,在这多元的世界里,铜臭弥漫歌坛,您所作曲的作品,最大一笔稿酬,恐怕就是延安时期奖励的那几十元钱吧!那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捐助的呢!可今天一个年轻的明星,唱两首歌就可以拿到几万、十几万元,你会惊讶吗?

老前辈,我知道你在看着我。你那正直的眼神,曾经让一些阿谀奉承之辈如芒刺在背。在这十分现实的今天,我们的信仰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一些多年坚守的律条也在慢慢松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坚守,有时就是固执、死板和清贫的代名词,而稍一变化,就可能是另一个世界。

人们迷恋小桥流水,当然更离不开高山大河;我们不排斥舒缓轻松,但更追求深沉和博大。这个世界需要变化,不变化就不能前进;这个世界也需要坚守,不坚守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是我们今天怀念郑律成的理由。

再见,郑律成!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你那种儒雅的、充满活力的眼神。有你在背后注视着,我会心中踏实,去做一些还没做完或正要做的正事,去书写珍宝岛,去写女民兵,去写防化团,去写能征善战的39军,去写驾驶我军列装的第一艘水上飞行器的“第一兵”。面对诱惑,我将会自律;面对枯燥,我也许会乐观;面对困难,我可能会增添信心,因为我知道,你在身后看着我!

您的旋律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人们唱着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改变了神州大地。你依然会影响今天的人们。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不会忘记你那关注的眼神。

作者写于2010年清明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