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忻州窑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周建国//温鹏毅//陶志国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忻州窑,是大同的忻州窑。如果把周建国、温鹏毅、陶志国编著的《话说忻州窑》比作一颗果实,那么,大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便是它生长的沃土,而以忻州窑人为代表的煤矿工人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让它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的那一粒种子。《话说忻州窑》正是以忻州窑为舞台,把煤矿发展史放在大同文化发展史的大背景下,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活剧。

内容推荐

周建国、温鹏毅、陶志国编著的《话说忻州窑》一书,从同煤集团忻州窑矿所属的地质结构入手,展示出它独特而多姿的前生与辉煌发展的今世,并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于此、形成于此的历史事件、人文景观一一真实再现,它诉古论今,有情有趣,完整地勾勒出山西百里煤海的风韵与灵魂。

目录

远古激情酝华章

林胡乐土文明初蒙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定边疆

山飞千里筑长城

感天伦陈平白登救主

望马坡胡主避杀局

北魏明主领千金成大业

一代名臣因才误身说荣辱

万代地火炼好钢筑千载佛容

忻州窑古名战火初定

黑龙显灵发水护生灵

辽代银库筑华严古刹万年华

地火锻真铜流芳后世兴

明灯寺问计筑凤凰城

大沟灭鞑地火变雷霆

姜壤抗清韭菜沟里护残生

乌金显本色推晋商初成

保晋矿业开近代煤炭业先河

“以人换煤”日本疯掠乌金

万人坑血泪千古仇

抗日烽火燃晋北

黎明前的黑暗

老矿新生

干群协力战地魔

十年动乱风雨忻州窑

改革开放中建设现代化矿井

科学发展树行业典范

煤业精英辅国利民创伟业

市场经济洗礼呈现辉煌之势

后记

试读章节

忻州窑,是大同盆地的西端入口。两山夹峙,中间形成一小型凹地,如果没有高耸的井架和穿行的列车,这里只是山西北部一个最平淡无奇的小沟峪:一边是千年堆积下的黄土,一边是直立高耸的石壁,不知名的荒草在沟顶的空隙里顽强地生长,任由东西南北风,始终保持着倔强与刚烈。

忻州窑是一个村子的名称,也是一个煤矿企业的名称。但是,对于整个晋北地区和山西全省,乃至全国的煤炭行业来讲,忻州窑所代表的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大同煤矿集团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大型矿井,饱经风雨和磨难、永不言败争挑国之重担的国有企业代表。

走近忻州窑,就走进一片寂静神秘的过往;走进忻州窑,就走进一片沧海桑田的博大;走进忻州窑,就走进一幕金戈铁马的活剧;走进忻州窑,就走进一段屈辱与辉煌交替的轮回……

高大的办公楼、平坦的广场、穿梭往来的机车和耸立的井架将本不大的川地尽占,通往外界的道路只剩下厂区北侧一条狭窄却陡峻的坡道,披满灰尘的公交车从这里驶入驶出,日出时带走大山里的村民及他们的愿望,日落又带回他们的满足和憧憬。

在凹地的南端,是典型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一座土山被削去将近一半,在原是上万年黄土堆积层的地方,钢筋混凝土搭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办公楼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谁也看不出,这些日常的景物与这片土地上的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树是一样的绿,墙是一样的暗灰,连空气中的味道都是同样的干涩与凛冽。然而,深入地下三百米,那里却是另一番天地。在隆隆机器声中,滚滚“乌金”从栖身之处被切割下来,一块块一堆堆搬运到地面,四通八达的地下世界,灯光、机械、车辆、人声、水响,与地面的安宁平静全然不同。这是忻州窑的另一个世界,是忻州窑最真实的世界。

这个世界来自哪里?是大自然的造化?是世事沧桑、日积月累的精华?来到地层深处,就翻开了忻州窑矿的前世,时间被定格在近两亿年前的中生代。那时,地球正处在激烈的发展演变阶段,生物早已进化到高级哺乳类,各种各样的植物覆盖了陆地上的各式空间,平川、丘陵、高山、浅滩,处处是绿色,处处是白云蓝天。

忻州窑正处在一大片原始森林的中间地带,抬头,从参天的古木中望上去,是蓝得十分纯净的天空,偶尔会有带翼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从枝头滑翔而过,飞向远处的汪洋。如今,那里成为一座城市的边缘,有了一个人人都向往的美好名称——大同。再远处,几座火山发着啸声,冒着白中带灰的烟尘,一点点发出地壳变化的叹息声。

现在的忻州窑是单色调,灰色的楼房、淡土色的山峦,偶尔间点缀于其中的绿色也显得那样势单力薄。穿过时空隧道,倒转沧桑巨变,那时这片土地是五彩斑斓的。从高高的山冈向下俯看,扑面而来是满眼的自然健康,高高低低或密或疏的各种各样的植物爬满了山坡,灌满了沟壑,浓浓的绿依地形起伏摇摆,像是天空和海洋的延伸。青翠、浓郁、俏丽、鲜活,每一页每一景都包含着最真实、最炽烈的生命活力。

多高的古树啊,站在地上抬头望,直到脖颈酸痛,也看不到它繁盛壮硕的顶冠,只有一缕缕的阳光,从树叶间友好地撒落,照在厚厚的落叶上,让森林顿时显得温暖、幽静。这时的世界,它们是主宰,自由地呼吸,放肆地生长,把这颗星球无尽的未知和可触摸的营养全部吸取,几亿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再次重生。

科学家说,那是一个根本无法复制的环境,只有那个阶段生长的树木才拥有足够的木质素,才能在被深埋地下数亿年中依然默默地承受并改变自己的特性,成为坚强且具有极高热量的能源。现在的树木再高大、再茂盛,也无法完成类似的重生和蜕变,所以,不要小瞧这些煤炭,能接触到它的人,能把它开采出来的人,是完成现实与远古对话的桥梁的建设者。

P1-2

序言

忻州窑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部丘陵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如果没有隆隆的开采声和一列列运载乌金驶向四面八方的列车,它只是晋北数万村落中默默无闻的一个。然而,沧海桑田,岁月巨变,上亿年的积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让忻州窑成为中国煤炭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一页,也成为记录山西煤炭工业文明不可替代的一笔。

《话说忻州窑》一书,从同煤集团忻州窑矿所属的地质结构入手,展示出它独特而多姿的前生与辉煌发展的今世,并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于此、形成于此的历史事件、人文景观一一真实再现,它诉古论今,有情有趣,完整地勾勒出山西百里煤海的风韵与灵魂。

“那是一片生命的热土,映着淡红色的晚霞,遍地的蕨类植物铺满山冈原野,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碧绿的湖水,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型巨兽飞过……”,这是一幕美丽的史前图画。作者用写意手法将人们带人亿万年前大气磅礴、生命勃发的中古纪,以古比今,映射出忻州窑矿今日辉煌的前缘。恍惚间,人们面前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我们似乎可以真实地触摸到此地的种种过往。

藏精蕴华,大器终成。自然界的因果成就了忻州窑独特的地理与人文。顺着作者的思路,人们被带到了中国古代的忻州窑。在有人类历史记载的几千年里,这里上演了杀伐攻掠、问鼎中原、富甲一方等一幕幕人间活剧,虽是沧海一粟,却也惊心动魄。汉高祖刘邦贸然进兵,被围白登,陈平桑干河畔思计救主;北魏拓跋氏偏居称强,冶兵造器,能工巧匠选石炭铸造锐器,这些铁器不光拼杀出了北魏千里江山,还将伟岸奇绝、冠雄一世的云冈石窟现于武周川畔,成为永久的佛国;北宋年间,忻州窑的山水更是一次次目睹了那些决定王朝生死的金戈铁马,铁血男儿把地下蕴藏千万年的火焰融进自己的血液中,体验生命的豪情与快意;元明时期,九边重镇、商贾云集,“大同士马甲天下”,马队、驼铃从山间小路走过,块块乌金从这里走向燕赵大地,走到长城之外,换回上等皮料,也为一代又一代拓荒者的心灵与肉体提供温暖的栖息地。

走过岁月沧桑,忻州窑不仅有神秘与辉煌,也记载着痛彻骨髓的国恨家仇。在《话说忻州窑》里,人们看到了外邦人狼一样的残酷与血腥。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忻州窑丰腴的肌体,肆无忌惮地掠夺宝贵的煤炭资源,忻州窑每天在痛苦与挣扎中坚持,等待着中华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曙光来临。在这期间,它默默承受着侵略者的暴行,用心记录着屈辱与抗争的交响,给后人留下了一部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警示史。

文以载道。在华丽与痛苦交织的变奏中,忻州窑形成了山西北方独特的煤区文化命脉,生于斯长于斯的生灵如酿酒般一代代把欢乐与希望修炼成仪式,山依煤而贵,人依煤而生,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无法复制,就像真实的生命般独一无二。告别了历史的兴奋与颤栗后,《话说忻州窑》笔墨开始关注山水人文和民俗风情,用细腻的笔调讲述山之情、水之秀、人之灵,从这里,落日、明月古今多少兴替事,尽在管窥中。忻州窑虽小,承载的历史脉络与世间风情却是鲜活而长久,一部书有限,煤海的故事却无限,它或许是玉,在历史的长河里发着温润而凝重的光,或许是砖,可以引出更多更深的哲理与思念。

后记

世上诸多事皆缘起于偶然。温鹏毅,大同新闻网站长、大同日报社资深记者,对晋北地区特别是大同的历史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周建国,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党委书记,生于斯、长于斯,对忻州窑有着独特深厚的感情。两种不同的职业,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素昧平生,在一次企业文化研讨交流会上偶然坐在了一起。闲暇之余,追溯大同的历史、文化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更自然地谈到忻州窑矿的现状,产生共鸣,决定联手勾勒一幅悲壮凄美、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话说忻州窑》。

忻州窑,是大同的忻州窑。如果把《话说忻州窑》比作一颗果实,那么,大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便是它生长的沃土,而以忻州窑人为代表的煤矿工人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让它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的那一粒种子。《话说忻州窑》正是以忻州窑为舞台,把煤矿发展史放在大同文化发展史的大背景下,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活剧。

大同古城不仅凝聚着历史的记忆,还孕育着灿烂的文化。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同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作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大同既有显赫的政治地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今的大同,不仅是闻名全国的“煤都”,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史载典籍,享誉中外。

大同“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上谷、南拒雁门”,汉、鲜卑、山胡、高车等多民族聚居,一直处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的汇集地和融合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成为各民族统治者的兵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大小战事上千次。政权的更迭、民族的迁徙,既有刀光剑影、桴鼓相攻的一面;也有相濡以沫、和平共处的时期。民族融合的多样复杂,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为大同沉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形成了大同人今天所具有的宽容豁达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人文习俗、生活态度乃至衣冠服饰、饮食文化等等。都说大同人爱吃,也会吃,爆满的餐馆、饭店,发达的餐饮业就是对历史遗存的最好诠释。古时的大同人摒弃纸和笔,用石雕这种最经得起岁月考证的方式来纪录历史和表达情感,云冈石窟、九龙璧等文化瑰宝,不仅是大同人智慧的结晶,更表现了大同人独特的文化品位。更值得一提的是,盛传大同地区美女多,尤其是女英豪非常多,慧眼皇后娄昭君、文献皇后独孤氏、巾帼英雄佘太君、冯太后、萧太后、班捷予、花木兰等,说大同女英雄占了中国历史上女英雄的一半以上,一点都不夸张。

大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大同人今天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而勇于变革的历史文化禀赋也传承了大同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北魏王朝的“劝课农耕”,再到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同人对社会历史的改革贡献彪炳史册,其精神已融人了大同人的血脉之中。这种性格特点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大同地区第一对现代化矿井,忻州窑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代表大同煤矿发展的创业史。1918建矿,昔日的忻州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饱经忧患、历尽沧桑,生产力低下,生产发展速度极其缓慢。但是,几代忻州窑人始终秉承大同煤矿“艰苦朴素、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书写了一段段历史,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如今发展成为同煤集团乃至整个煤炭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矿井。可以说,忻州窑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大同煤矿的发展史,同时也可以称作是整个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缩影。作为能源型企业,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忻州窑为代表的许多煤矿必将成为历史,但是,当我们或者我们的后辈,捧起这本书展卷品读时,如果能从笔墨书香中,嗅到这片土地曾经的丰腴和美丽,能从字里行间,触摸到煤矿工业发展的脉络,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作者来说,将是最大的快慰。

关于体裁,《话说忻州窑》我们不能称之为历史,因为它加入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观点、对历史的评价等个人情感以及许多丰富的现代元素;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说它是杜撰,因为它以大量的史实资料和民俗风情为基础,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情感,所以,我们姑且称它为史话,或者演义。史话也好,演义也罢,但文中所渗透的文化和倡导的精神,却毋庸置疑。《话说忻州窑》从构思、酝酿、收集、整理到创作完成经历了五年多的时间,文中故事从春秋战国开始截止公元2001年,跨度达几千年。在大量史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和许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要表示衷心感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彭建勋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永平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指导和鼎力支持,并为本书题辞,本书得以出版,他们两人可谓功不可没;《同煤日报》总编辑米建忠在书稿的整理工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使得书稿更加完善。在本书付梓之际,特别要对以上三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还要感谢《南郊区区志》、《矿区区志》、《大同煤矿史》、《忻州窑矿简史》的帮助和无私奉献,感谢各位领导同志的热情指导和鼎力支持,感谢苏玉红、贾向东、郭有权、李燕玲、仝红梅、张志平、狄飞、荆芳、韩玉茹、张伟、曹学军、万小叶等人的认真工作和默默付出,特别是在此过程中,韩续、冯战魁、刘德宝、张庆英、曹瑞等老同志以及当地群众也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资料和重要的线索。得益于此,才使得《话说忻州窑》顺利完成,也许,这正是多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传统注定了大同人精诚合作的和谐基调吧!

“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挹其芳澜,郁葱可冷。”《云中郡志》中的记载说明大同地区过去曾是草木丰盛、风景秀丽。随着岁月的侵蚀、环境的破坏以及矿难的频繁发生,这片土地如今虽然千疮百孔,但是现在,乃至将来,它依然是个美丽的地方。正如一位美丽的母亲,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女,把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社会,只留下苦难独自承受,等着生命慢慢耗尽,谁能不说此时的她魅力依然。这些,足以让我们对煤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基于此,《话说忻州窑》也可以算是向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六十华诞献上的一份薄礼!

陶志国

2009年4月于同煤集团忻州窑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