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专家有关生态省建设研究理论的学习,由凌欣编写的《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对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思考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对生态省建设提出新的认识;并以海南、浙江和山东等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为例,研究生态省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生态省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天津财经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凌欣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专家有关生态省建设研究理论的学习,由凌欣编写的《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对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思考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对生态省建设提出新的认识;并以海南、浙江和山东等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为例,研究生态省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生态省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内容推荐 由凌欣编写的《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针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省建设展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的研究思路是:历史考察——学理分析和经验教训总结——对策研究。 在进行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份中,《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海南、吉林、山东和浙江为例,对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建设生态省的经验启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我国生态省建设除给予肯定评价,也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看待,既要发现其合理性,也要正视其存在的某些问题。建设生态省这一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社会主体付出努力,由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义务和责任。在对生态省建设新认识和生态省建设主体责任思考的基础上,《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省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出对策建议,并完善相关制度或措施以保障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效实施。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提出及其内涵/9 第一节 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提出/9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0 二、由生态示范区到生态省建设的发展/12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的内涵/15 第二章 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省建设/23 一、生态平衡原理/24 二、生态系统原理/25 三、生态承载力原理/25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原理/26 一、生态经济学/27 二、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设生态省/28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29 第四节 系统工程学方法/33 第三章 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35 第一节 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36 第二节 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39 第三节 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内容/41 一、建设优质的生态环境/41 二、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43 三、建设和谐的生态人居/50 四、建设先进的生态文化/52 第四章 生态省建设的实践研究/57 第一节 海南生态省建设实践/58 一、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59 二、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效/59 三、海南生态省建设采取的措施/62 第二节 吉林生态省建设实践/65 一、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65 二、吉林建设生态省采取的措施/68 第三节 山东生态省建设实践/69 一、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69 二、山东生态省建设的成效/70 三、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措施/71 第四节 浙江生态省建设实践/75 一、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75 二、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成就及采取的措施/76 第五节 四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80 一、四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成就/80 二、四省生态省建设的基本经验/89 三、生态省建设的制约因素/93 第五章 对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认识和生态省建设主体的责任思考/102 第一节 对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认识/102 一、生态省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102 二、生态省应是一种建设模式/105 三、生态省建设需要全国一盘棋/110 四、生态市、县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组成部分/112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主体的责任思考/114 一、生态省建设之政府责任/115 二、生态省建设之企事业单位责任/121 三、生态省建设之公众参与/124 第六章 加强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129 第一节 树立生态省建设的正确观念/129 一、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129 二、生态省建设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130 三、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生态省建设/132 四、生态省建设要树立环境保护优先的观念/133 第二节 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133 一、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度/133 二、健全生态省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134 三、完善生态省建设政绩考核制度/134 四、建立生态省建设的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136 第三节 以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指导生态省建设/141 一、以生态功能区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省建设的任务和目标/142 二、用生态功能区划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143 三、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144 四、实行有区别的绩效评价体系/144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145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省建设的需要/145 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148 第五节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151 一、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新闻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151 二、加强环境教育,培育全民生态意识/155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156 四、切实保护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157 五、举办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形式多样的生态建设活动/157 第六节 完善生态省法制建设/158 一、生态省建设的综合立法/160 二、其他有关生态省建设的配套法规体系/160 附录1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166 附录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77 附录3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188 参考文献/208 后记/22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