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钦定解禁的小说!
这是一本“禁书”,同时却荣获法兰克文学奖、卡内基奖章!
《约翰内斯堡不再哀伤(精)》由贝弗利·奈杜所著,在一些地方饱受争议,在其他地方却是一本深受肯定,并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说。它发出了南非人民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我们不奢求坐享其成的财富,只求一个能够平等竞争的机会!”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小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约翰内斯堡不再哀伤(精)》由贝弗利·奈杜所著,一对姐弟去300公里外的约翰内斯堡寻找从事保姆工作的妈妈。通过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黑人的生活画卷:
《约翰内斯堡不再哀伤(精)》:黑人妇女尽心照料白人小孩,而自己的孩子却成为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
在白人的种植园里,偷吃橘子的黑人会被猎枪射杀,而白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的黑人,会被毒打、关进监狱……
一些青年人对这种不公平提出质疑。这对姐弟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娜勒迪和提罗十分着急,因为他们的小妹妹蒂妮欧病了,很严重。
整整三天了,外婆诺诺想尽一切办法给她降温,她把湿漉漉的布片盖在她小小的脑袋和身体上。她们的姨妈乌娜,强迫她吸了几口水,可躺在床上的妹妹还是浑身滚烫,烦躁不安,不时地轻声哭泣。
“为什么不送蒂妮欧去医院?”娜勒迪哀怨地问,可是诺诺说蒂妮欧病得太重了,根本没法送到那么远的地方。
仅有的一所医院离村子好几公里远,娜勒迪也很明白,他们没钱请医生到家里来。村子里没有一个人付得起那么多钱。
“要是妈妈在就好了。”娜勒迪不停祈祷着,手晨紧紧捏着几枚硬币,和提罗一起拎着空桶向村子的水龙头走去。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得穿过乱坟岗,给家里买回一天的水。就在上个礼拜,村里又死了一个小孩。看到那些小小的坟头,总会让人害怕,尤其是座新坟出现在眼前的时候。
他们越走越近了,娜勒迪盯着路面,尽力不去看,也不去想。可是没用。她还是忍不住想到自己唯一的小妹妹,想到她被埋在地下的情景。
终于,娜勒迪再也受不了啦。水提回家后,她把提罗叫到屋子后面,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必须找到妈妈,不然蒂妮欧就要死了!”
“可是怎么找啊?”提罗一脸茫然。
他们的妈妈在300多公里外的约翰内斯堡,在那里生活、上班。
“我们可以沿着大路走。”娜勒迪镇定极了。
学校现在正放假,平时姐弟俩每天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校,他们已经习惯走路了。跟到学校相比,约翰内斯堡能远多少,娜勒迪觉得这不是个问题。
然而,提罗有点担心。
“可是诺诺不让我们去烦妈妈,我知道她不会让我们去的!”
“话是这么说。”娜勒迪急忙反驳道,“诺诺和乌娜总是说蒂妮欧很快就会好起来。昨天晚上你听到她们说的话了。她们不想给妈妈发电报,不想吓到她。可是要是她们一直这么等下去,错过了时间怎么办?”
提罗想了想。
“我们难道不能给妈妈发电报吗?”
“我们没钱,怎么发电报?如果我们借钱的话,诺诺就会知道,她会朝我们发火的。”
娜勒迪显然已经下定决心了——提罗很了解他的姐姐。姐姐比他大4岁,已经13岁了,一旦她决定下来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提罗不再争辩了。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