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清皇商盛宣怀(上下一个超越胡雪岩的红顶商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衍振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盛宣怀,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一个比胡雪岩牛气百倍的大清第一皇商(官至一品邮传部尚书),从走进李鸿章的视野,便和实业结了缘。他倾一生心血,创办了天津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会办轮船招商局,同时在煤矿、铅矿、炼钢炼铁、铁路、银行、教育、慈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汪衍振著的《大清皇商盛宣怀(上下一个超越胡雪岩的红顶商人)》讲述了他那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商界的生存手册。

内容推荐

盛宣怀,中国现代工业之父,西方教育的引进者,他的创业经历神秘而传奇。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是血与火、鲜花与泪水的混合体。

汪衍振著的《大清皇商盛宣怀(上下一个超越胡雪岩的红顶商人)》讲述:

他曾是晚清时期遭人唾弃的人间第一败家子,也是誉满中外手握十七颗夜明珠的明星人物;他本是官二代,但他并不想靠着父亲的余荫生存,于是成了晚清官场的另类人物。

父亲希望他考取举人,全家都盼他能在官场飞黄腾达。他表面答应,内心却打着自己的算盘。父亲让他去福建投靠船政大臣沈葆桢,他偏偏走进了李鸿章的行辕。因为李鸿章,他一生和实业结了缘;因为实业,他官至极品,名扬天下;还是因为实业,他倾家荡产、身败名裂,远走东洋避难。

他倾一生心血,创办了天津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中国通商银行、上海红十字会、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为天津大学)、中国首座师范大学南洋公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并协助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他还创办了集采煤、冶炼、锻造为一体的汉冶萍煤铁总公司(现为武汉钢铁厂),同时还在煤矿、铅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修建了卢汉铁路、黄河铁桥,出任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皇族内阁一品邮传部尚书、大臣。

他因收归铁路一事成了朝庭的替罪羊,他和袁世凯、孙中山等人是朋友,也是政敌。他和他的家人在夹缝中求生存,他的企业在风雨飘摇中求发展。

眼见他日暮途穷,早就对汉冶萍垂涎三尺的日本人,果断地伸出了黑手……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初入军营

第一节 陕甘烽火,让他有幸走进李鸿章 的视野

第二节 对统帅不言营务,反倒说起天津教案

第三节 有人从总督衙门寄来一封密信

第四节 北洋原本就藏龙卧虎,薛福成偏偏又来了

第五节 李鸿章 向他问起了唐廷枢

第六节 一盆冰水等着他

 第二章 想吃饱,就要事事赶早

第一节 到上海请人吃大菜

第二节 父亲的教诲

第三节 乡试期间,被任命为轮船招商局会办

第四节 钱生钱,入股招商局

第五节 请求到湖北去探矿

第六节 一进山里,盛宣怀马上蒙了

 第三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一节 连夜给李鸿章 写密函

第二节 到盛家钱庄催讨的人不见了

第三节 在码头遇到胡雪岩

第四节 在巡抚衙门碰了一鼻子灰

第五节 巡抚还未摆平,乡民又闹起来了

第六节 手捧札委,盛宣怀泪流满面

 第四章 总办湖北煤矿

第一节 赶回招商局救火

第二节 《煤矿章 程》总算摆到了中堂的案头

第三节 圣旨下来了

第四节 和胡雪岩结梁子

第五节 一个条陈,换来顶头上司的一个密保

第六节 和洋人订合同不敢大意

 第五章 敢问路在何方

第一节 总办到手,噩梦开始

第二节 亲自考察亏损原因

第三节 巧借外力,先把眼前的危局渡过

第四节 破釜沉舟,再次铤而走险

第五节 父亲怕儿子越陷越深

第六节 手捧电报,盛宣怀猜不出李鸿章 的真实意图

 第六章 内忧外困

第一节 样铁被抬进直隶总督行辕

第二节 滞留北洋,派往河间赈灾

第三节 恭亲王的密信递进总督行辕

第四节 县城来了两个陌生人

第五节 他被彻底套牢了

 第七章 走进人生最低谷

第一节 首次署理兵备道

第二节 人间第一败家子

第三节 忍辱负重

第四节 柳暗花明

第五节 胡雪岩进京了

第六节 飞来横祸

 第八章 雪上加霜

第一节 南北二洋共同进驻招商局

第二节 两江总督想整死他

第三节 和对手结盟

第四节 湖广总督翻脸了

第五节 祸不单行

第六节 中堂大人要走

 第九章 挺过去

第一节 另辟蹊径

第二节 督办金州矿务总局

第三节 和胡雪岩斗法

第四节 金融风暴刮过来了

第五节 别人看到了危机,胡雪岩却看到了商机

第六节 再任地方要职

下册

 第十章 蓄积待发

第一节 祸不单行

第二节 一封电报,送掉胡雪岩一条性命

第三节 督办轮船招商局

第四节 三任地方要职

第五节 发展内河航运

第六节 议办华美银行

 第十一章 顺应潮流

第一节 故地逢故人

第二节 张之洞总督湖广

第三节 卢汉铁路提上朝廷议事日程

第四节 大冶铁矿被别人瞄上了

第五节 香帅眼里的活财神

第六节 为总督筹划设局开矿

 第十二章 官、商两不误

第一节 “成家生佛,所赖惟公”

第二节 李鸿章 替他回绝了“美差”

第三节 受命于危难之际

第四节 大显身手

第五节 老靠山离开北洋了

第六节 创办中国第一所工业大学——北洋大学堂

 第十三章 乘风破浪

第一节 赶进京城去

第二节 封疆大吏眼里的香饽饽

第三节 接手汉阳铁厂

第四节 “竖起脊梁立定脚,拓开眼界放平心”

第五节 破格专折奏事

第六节 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

 第十四章 出任京官

第一节 创办中国首家银行

第二节 有人对他下了绊子

第三节 内廷召对论国事

第四节 铁路正在建设中,义和团闹起来了

第五节 秘密串联东南互保

 第十五章 游走在官商两界

第一节 有人想通过他东山再起

第二节 夺情留任

第三节 与袁世凯争夺轮船招商局

第四节 被逼离任回籍

第五节 营造自己的商业王国

第六节 建成中国首座铁路大桥

 第十六章 夹缝中壮大

第一节 紫禁城骑马

第二节 卢汉铁路正式通车

第三节 铁厂炼出了好钢

第四节 出任邮传部右侍郎

第五节 有人替自己给老上级送礼

第六节 夺回轮船招商局

 第十七章 官至极品,事业顶峰

第一节 有参件

第二节 首次面见隆裕太后

第三节 捐建上海图书馆

第四节 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

第五节 续签借款合同

第六节 保路风潮席卷全国

 第十八章 破天荒是盛宣怀

第一节 众矢之的

第二节 仓皇出京

第三节 避难东洋

第四节 改朝换代

第五节 回国

第六节 日本人再次对“汉冶萍”张开大口

第七节 一世之雄

 附录

盛宣怀创业语录

盛宣怀创办实业名录

盛宣怀大事年表

近代史小常识

试读章节

大家一致公认,在晚清洋务运动的滔滔洪流中,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是总设计师,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则是总设计师框架下忠实贯彻这一方针的人;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尽管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大力倡导,如果少了盛宣怀的切身实践,晚清的这场洋务运动也不可能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我们今天要讲的,既是盛宣怀的奋斗创业史,也是这位晚清实业奇才的发迹史。盛宣怀能有如此成就,一是时势使然,二是靠山太硬。他的靠山是谁?是李鸿章。

同治九年二月的江苏武进,正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和风拂面,万物复苏,盛宣怀的心情也和季节一样,浑身充满了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正在打点行装,要去福州船政局投奔船政大臣沈葆桢。这是父亲盛康请京里的一位同年为他谋来的差事,说是给沈大人办理文案,让他快速来福州上任,怕夜长梦多,中途出现什么变故。

接信的当天,盛宣怀先打发人到苏州购买了去福州的船票,然后又把自己经手的家务向父亲交待了一番,便开始安排上路的事。

这时,又一封信函急如星火地被送进盛府。

门房一看封皮,见写有盛宣怀三个字,便直接送进盛宣怀的书房。

盛宣怀正在指挥几名下人收拾行囊和随身带的书籍。

“大少爷,又是一封急信,估计是催您动身的。”

门房双手把信恭恭敬敬地放到书桌上。

盛宣怀拿起信看了看,忽然一愣,不由自语了一句:“怎么是杨老伯的?他老应该在西行的路上,他会有什么事?”杨老伯就是淮军营务处总办杨宗廉。杨宗廉字艺芳,是李鸿章、盛康一辈的人。

门房出去后,盛宣怀急忙把信剪开,抽出信来一读,心头又是一跳:杨宗廉以军务急迫为南,请他速到淮军营务处帮同料理一下营务。杨宗廉是淮军营务处总办,是淮军统帅李鸿章很倚重的人。因为陕西义军纷起,把清军打得连连后退,陕甘总督左宗棠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向朝廷求援。经过反复论证,朝廷决定给正统带着人马向贵州进军的李鸿章加授钦差大臣,令他改道进入陕两。

李鸿章一接到圣旨,先派出快马赶到营务处,命杨宗廉立即停止往贵州运粮,全部改道运往陕西。通往贵州的道路已经非常难走,如今又突然改道陕西,饧宗廉当时就感到天旋地转。陕西山路居多,羊肠小道居多,有的地方牛马车根本过不去,只能靠人背马驮。

给养很快就跟不上了,行进中的队伍开始出现闹饷、哗变现象。

李鸿章急坏了,有时一天当中就给杨宗廉发出三道饬命。  淮军组建以来,李鸿章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慌乱过。

杨宗廉此时也怕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出现大变故。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有时晚上怕押运给养出意外,眼睛都不敢闭一下,但还是不能满足全军所需。个别营里,甚至还出现因吃不上饭而扰民、哗变的事情。尽管处理及时,都没有酿成血案,但总办营务的杨宗濂还是吓坏了。尚未与对手交锋,自己阵脚先乱,一旦传到京里,不仅他吃不了要兜着走,就是统帅李鸿章,恐怕也脱不了干系。

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杨宗濂向盛宣怀发出了求救函。

杨宗濂知道盛宣怀给他父亲办理文案的同时,还办过粮运,襄办过西征粮饷。他希望盛宣怀能帮他渡过眼前的危机。杨宗濂不知道,此刻的盛宣怀即将动身,赶往福州去给沈葆桢当文案。

在杨宗濂看来,凭着他与盛康、盛宣怀父子的交情,只要他的信一递进武进盛府,盛宣怀当天就能起身赶过来。杨宗濂所料的确不错,如果此时没有福州这码事,盛宣怀接信的当天,肯定能毫不犹豫起身上路。

可现在盛宣怀就要去福州给沈葆桢当文案,而且船票都买好了,这个时候不要说杨宗廉来的是信,就算杨宗濂本人来了,他也要好好思考一下才能作出决定。

他拿上杨宗廉的信,低头走进爹的书房。

听完儿子的话,又把杨宗廉的信看了一遍,盛康略微沉吟了一下,很肯定地说:“宣怀,听爹的话,还是去福州沈宫保那儿吧。现在候补道都多如牛毛,何况你还仅是个候补知府。候补官员想找个长远差事,不知道有多难。何况沈宫保又非比他人,圣恩一直很好,跟着他,肯定错不了。杨艺芳是请你帮他几天忙,忙完之后怎么办?李少荃能不能把你留下?这都是未知之数。还有,你不去福州,沈宫保会怎么想?若这个时候别人又推荐个人顶了你的差事,你以后怎么办?总不能在家待一辈子。老话说得好:短局不如长局,署理不如实授。你不能放着沈宫保的长局不去做,却去做杨艺芳的短局。”沈葆桢头上赏加过太子少保,人们习惯尊称他“宫保大人”。

P001-00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4: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