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厚的启动资金,从事的也是再普通不过的行业。但是所有这些集合到一个成功企业身上,就让这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变得不那么普通。看一个成功的企业,我们不仅要看它辉煌的成绩,更应思考成功背后的故事,只有这样去看一家企业,去看一段故事,才能真正看懂别人的历程,真正看到我们自己的路。海底捞,这三个字代表的不只是一家火锅店,更是一个“商业现象”。由徐亚名编著的《海底捞捞什么(全新升级版)》全面解读不可复制的海底捞,完全呈现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海底捞,全新升级版,离成功更近。《海底捞捞什么》独家奉送《中国餐饮连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海底捞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是服务理念的细致入微?是人力资源的高水平建设?是平凡但具有伟力的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忘我付出,是面对危机的临危不惧?
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以学习。本书试图呈现的,就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典型,一个可以让你、让我、让所有人都可以复制的创业案例。
由徐亚名编著的《海底捞捞什么(全新升级版)》出版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海底捞打造成一个大家都读不懂的学术密码,也不是把海底捞的秘密编写成管理学的公式方程,我们只有一个简单而又质朴的想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您看到最真实的海底捞、学到最实用的经营技巧。
当时的张勇还没有现在驾驭大企业所积累的经验,更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当时张勇面临的困境,最直接的就是缺乏资金,不能扩大店面,无法进行宣传,很难吸引客源。
但是如果更细致地分析,张勇当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点,而这三点也是一般创业者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
第一,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对于当时的张勇来说,从饭店选址到宣传规划,都没有市场意识,没有从市场角度进行完整的规划,菜品价格和质量也处于模糊的市场跟随状态,别人卖多少,张勇就卖多少。这就让当时的“海底捞”在市场开拓方面存在困难。
第二,产品缺乏特色,不能让客户很好地认识自己。简阳当时有多少火锅店没有人统计,但是数量的庞大是可以肯定的。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过硬的菜品是很难吸引客户的。
第三,缺乏有效的市场开拓手段。这是困扰很多创业期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无法寻找目标市场,即使产品的市场定位很明晰,但是依然缺乏有效的开拓手段,除了各种传统的广告手段之外,创业者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宣传自己。
如果上面的三点解决不好,即使用大量的资金进行宣传,也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企业获得成功,但是不能建立起坚实的企业根基。当年的爆烤鸭和孔府家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大量的资金进入宣传领域,虽然实现了快速扩张,但是不久就土崩瓦解。
与这些大手笔的宣传相比,张勇的市场破冰方式,更有现实意义。
面对客流问题,张勇并没有自怨自艾,抱怨资金不足不能宣传。相反,他对自己的顾客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他发现,居住在与自己饭店同一栋楼的顾客几乎没有到他这里来吃饭的,这让张勇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每一家餐饮企业都有一个服务范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每一家饭店的顾客都是来自相对固定的一个区域。
尤其在张勇创业的时候,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少有人会为了一顿饭走很远的路,所以居住在饭店周围的顾客是最容易成为饭店固定顾客的群体,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回头客”概念。这些人创造的利润最可观,也最稳定。
当时的张勇,就在如何开拓这片市场上下了很大工夫。
如何开发这个市场?张勇成功的秘诀依然是驾轻就熟的服务策略。
张勇发现:住在“海底捞”楼上的顾客每天都会经过自己的店面,但是这些近在咫尺的邻居们似乎都对“海底捞”不太了解。
于是张勇每天坐在店门口,主动与这些邻居打招呼,时间久了,邻居们被张勇的热情所打动,后来都成了“海底捞”的忠实顾客。
服务不仅要关起门来做,更应该主动走出去做。让自己的服务以很低的成本对外延伸,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张勇开始将“走出去做服务”的理念融人每一个来到“海底捞”的顾客服务中,很快,“海底捞”就建立了稳固的客户群。
稳定客户群建立后,客户群的辐射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而来,“海底捞”没有使用大把的金钱与精力去做广告,但是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顾客盈门。
很快,“海底捞”将附近的几家火锅店全部兼并,逐渐做大做强,最终成为一个品牌。
“海底捞”的宣传不是简单的广告效应,而是口碑效应,通过口口相传建立起来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以强大的实力为基础,是一种稳定的、长久的影响力。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海底捞”的服务精神。
通过打动每一位顾客的服务来快速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从身边最近或者最直接的顾客群下手,这是适合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的一种有效的低成本宣传途径。
发展的道路很坎坷
“海底捞”不是一家一帆风顺的企业,在经营中有很多危机与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希望获取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来说,看看别人是怎么从危机中站起来的,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
P8-P9
火锅,是一个准入门槛很低的行业。这个行业既不是天然垄断性的经营项目,也没有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火锅行业是一个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涉足的行业。
但是平凡的火锅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饮食方式,老百姓喜闻乐见,在任何城市的任何地点,开一家火锅店,开业之初基本都能见到人潮涌动的场面。
不过火锅更是一个淘汰率非常高的行业,几乎每年都有30%的火锅企业退出市场,一半的新开企业熬不过最初的两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残酷环境中,一家火锅企业如果没有什么特色就难以保持顾客对自己的持续关注。
“海底捞”就是一家成长在这种环境中的火锅店。如果单纯从火锅的角度看,“海底捞”也许没有多少特色,甚至显得比很多同行更加稚嫩。
“海底捞”没有“东来顺”的深厚底蕴,也没有“小肥羊”出色的资本运作,但是“海底捞”就是能够成功,“海底捞”就是可以成为一家蒸蒸日上的火锅企业。
“海底捞”的秘密是什么?是他们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吗?是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在背后支持他们吗?
好像不是,翻开“海底捞”的创业史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令人炫目的家庭出身,没有大笔的资金支持,8000元的启动资金,到了2012年,却成就了年营业额高达31.27亿元的“海底捞”。
难道是“海底捞”有什么特别的独家秘方?难道“海底捞”使用的是已经失传许久的神秘食谱?
好像也不是。十几年前的“海底捞”,不过是一家由四张桌子组成的不起眼的麻辣烫店,创业之初的“海底捞”甚至被顾客说成难吃、没特色。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路边摊,如今却变身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在全国21个城市拥有91家直营店,并在美国、新加坡拥有海外直营店,拥有近2万名员工。
让我们一睹“海底捞”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北京、上海,众多的餐饮企业都在为怎么吸引顾客而发愁,但是“海底捞”却在为怎么让顾客更舒服地排队而苦恼;
炎炎夏日,多少火锅企业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但是“海底捞”却依然火爆异常,宾客如云;
多少餐饮企业请来知名的专家学者为自己的企业讲授新理念、新思想,但是“海底捞”却吸引着知名教授亲自前来卧底取经;
多少餐饮业者拿起棍棒驱赶前来偷秘诀的竞争者,可是“海底捞”却自信地欢迎大家前来学习;
多少中国的餐饮企业不惜重金请来海外的营销高手为企业出谋划策,但是“海底捞”却在2006年迎来国际餐饮巨头百胜餐饮集团200名区域经理的参观学习; 在中国的企业举家外迁学习管理的时候,“海底捞”却成了著名的商学案例:
当中国的企业纷纷学习服务的时候,“海底捞”的服务却成了中国餐饮业的名片……
“海底捞”,创造了太多的奇迹;“海底捞”,让人们见证了太多的不司能。
“海底捞”这三个字不只是一种火锅,它更是一个“商业现象”。
“海底捞”不仅“捞”出了超过30亿元的年营业额,“海底捞”不仅“捞,,到了大部分顾客的心,更吸引我国大多数的餐饮企业到“海底捞’’来“捞,,法宝。
“海底捞”捞的是什么?
“海底捞”用什么在捞?
“海底捞”的老板究竟是何方神圣?
“海底捞”成功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随着“海底捞”的不断走红,“海底捞”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
将来,“海底捞”将何去何从?
一连串的疑问唤起我们对这家起步于中国四川一个小城市的火锅连锁企业的兴趣。
“海底捞”太平凡了,我们无论怎么梳理,都看不出“海底捞”这家企业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怎么求证,也找不出“海底捞”的掌门人张勇有什么特别。
但正是这样的企业,才能唤起我们的兴趣,因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着显赫的出身,丰富的资源,更多的企业还是像“海底捞”一样的平凡:也正是“海底捞”的这种平凡,让我们看到了研究“海底捞”的意义。
“海底捞”没有什么平常企业不具备的条件,“海底捞”没有什么我们学不了的秘诀,“海底捞”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案例。
对“海底捞”的深刻剖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海底捞”成功的秘诀,而且这些秘诀是现实的,是简单的,是我们可以模仿的。
中国有无数的管理者去“海底捞”学习,中国有无数的学者在撰文研究“海底捞”的成功,因为“海底捞”的平凡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掌握了管理的精髓,都可以像“海底捞”一样成功。
“海底捞”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是服务理念的细致入微,7是人力资源的高水平建设?是平凡但具有伟力的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忘我付出?是面对危机的临危不惧?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以学习。
而本书试图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海底捞”,一个可以复制的成功典型,一个可以让你、让我、让所有人复制的创业案例。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没有秘密的“海底捞”。
我们大胆猜想,我们不断研究,也许我们不能将“海底捞”所有的秘密统统“捞”出来。但是至少我们找到了一些你我都可以学习的“小花招”,而这些“小花招”,将在后面的一章一节中以最通俗的方式为大家呈现。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海底捞”打造成一个大家都读不懂的学术密码,也不是把“海底捞”的秘密编写成管理学的公式方程,我们只有一个简单而又质朴的想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您看到最实用的技巧。
希望本书能让读到的朋友对“海底捞”的服务有一个具象化的认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这是作者对这本书的期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