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马教皇,西方世界虽说不上妇孺皆晓,但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对其都不陌生。而对我国读者来讲,能知道罗马教皇事迹,或者说能叫出罗马教皇法号和姓名的,确实是寥寥无几。
《罗马教皇列传》从两百多位教皇中选出32位典型代表列传。这32位教皇的共同点是:在位时间较长,观点主张和实践活动较多,影响广、作用大,也顾及了每个世纪都有代表性的教皇。由于每位教皇本身的活动情况有别或文字资料的多寡不同,故而各传互异。本书由刘明翰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马教皇列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明翰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罗马教皇,西方世界虽说不上妇孺皆晓,但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对其都不陌生。而对我国读者来讲,能知道罗马教皇事迹,或者说能叫出罗马教皇法号和姓名的,确实是寥寥无几。 《罗马教皇列传》从两百多位教皇中选出32位典型代表列传。这32位教皇的共同点是:在位时间较长,观点主张和实践活动较多,影响广、作用大,也顾及了每个世纪都有代表性的教皇。由于每位教皇本身的活动情况有别或文字资料的多寡不同,故而各传互异。本书由刘明翰著。 内容推荐 罗马教皇历代相传,现今已有两百多代,《罗马教皇列传》选取了其中32位有代表性的教皇,对其生平和事迹做了介绍和评价。作者刘明翰对这些教皇的评传以历史时间为序,坚持还原历史真相,指出天主教会和教皇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时代和社会烙印。书中强调了一个观点,即任何教皇都是人,不是神,教皇们的言行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对任何一位教皇的作用都不能片面拔高或者笼统否定。有的教皇毕生维护封建压榨,主宰异端法庭;有的教皇支持过人文主义,对文艺复兴做出过贡献;也有的教皇热衷于从事资本主义商业活动,追逐金钱……每个教皇性格不同,特点不一。通过这本《罗马教皇列传》,读者可以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教皇们的是非功过由读者评判。 目录 前言 教皇制的产生与利奥一世 被称为“中世纪教皇之父”的格利哥里一世 扎迦利支持法兰克宫相丕平当国王 斯德望二世与“丕平献土” 利奥三世把皇帝金冠戴在查理曼头上 约翰十二世给鄂图一世加冕称“罗马帝国皇帝” “政教之争”高潮中的格利哥里七世 “十字军东征”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乌尔班二世 自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英诺森三世 尼古拉四世载入天主教史册中的两件大事 教权从“顶峰”跌落下来时的卜尼法八世 克莱门特五世与“阿维农之囚” 制定出“赦罪价目表”的本笃十二世 镇压胡司运动而名噪的马丁五世 “人文主义教皇的第一人”——尼古拉五世 以复兴教皇国为首要任务的尤里乌斯二世 集双重性、矛盾性于一身的利奥十世 领导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保罗三世 反对詹森派和迫害伽利略的乌尔班八世 一再干预别国内政的克莱门特十一世 反对法国大革命的庇护六世 庇护七世同拿破仑的斗争和罗马教廷的新转折 1848年欧洲革命前后的庇护九世 第一个“资本主义教皇”利奥十三世 庇护十世——利奥十三世的继承者 本笃十五世时天主教会作用的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庇护十一世的梵蒂冈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50年代的庇护十二世 约翰二十三世与天主教会的开始中兴 “跟上时代形势”的保罗六世把堂区扩及全世界 当代梵蒂冈宝座上约翰一保罗二世 潜心论著提倡“真理与爱”并行的本笃十六世 附录 历任罗马教皇世系年表 同时并存的罗马教皇对照表 试读章节 从格利哥里一世的通信中,还可看到他对一些“疏忽职守”的主教们的指责。他写道:“告卡利阿里主教:由于你的疏忽,允许那些属于你教会的农民迄今还保留着异教徒的信仰。……如果我在撒丁岛的任何一个主教辖区内,能够找到一个依然信仰异教的农民,我将因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严厉地责罚该地区的主教。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坚持异教信仰、拒绝皈依上帝的农民必须课以重税,加以其他严厉措施,迫使他走上正路。” 格利哥里一世在教会领地和修道院中,加重剥削的一系列措施,使农民所受的搜刮显然比世俗封建主的压榨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给予大的庄园管理人以当地的经济、政治大权。使他们握有干涉当地主教补缺、召开地方宗教会议以及训诫主教之权。这些措施使各地主教进一步隶属于教皇。 格利哥里一世除了从“圣彼得遗产”中捞得大量收入外,还以一部分收入购置更多的土地,使“圣彼得遗产”得以无休止地膨胀。他重视商贸活动,罗马教会的经办人从欧洲向埃及运去木材,向君士坦丁堡输去小麦,又把撒丁岛的生铁运往东罗马帝国以制造武器,在教会领地和修道院中酿造葡萄酒输往各地。格利哥里一世的“理财”措施多种多样,在他手下有一批商业代理人,又称“教会商人”,都是擅长贸易和远途贩运的能手。格利哥里一世期间的“理财”和各种经济措施为7世纪以后罗马教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格利哥里一世的神学思想及其著作 格利哥里一世根据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认为,一切对人有用的知识,都已包括在《圣经》中了。任何人如遇疑难,都可以从《圣经》中求得解答。故解释《圣经》便是人类最大的学问。怎样解释《圣经》呢?他很夸耀人的“灵感”。他以自己的经验说道:他向修道僧们解释《圣经》的含义,往往自己原来也不甚懂,但到时灵机一动,就会脱口而出的。格利哥里一世曾指示法兰克的维昂主教,基督教会应反对世俗知识。这一点成为中世纪教会长期的方针。 格利哥里一世的神学著作很多,作为一位著述家,他的三部著作在欧洲中世纪时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第一部是《约伯记解说》(又译为《约伯记释义》、《以西结书讲解》,也有译成《伦理丛谈》或《道德论》的)。这部书共计35篇。是对《圣经》的诠注,也是关于教会伦理、道德的教科书。第二部是《论神职人员的职责》(或译为《论司祭品行和职务的书》,也有译成《神甫守则》或《论教牧职守》的),写的是关于主教、神甫们的人品和职责指南,曾被译为希腊文、英文而流行各地。此外,第三部是他根据道听途说的内容而写的《意大利父老生平神迹对谈录》(又译为《对话录》)。在这本书中,他把世界描绘成充满了神迹、天使、魔鬼和炼狱等情景,并有来世好人享乐,罪人受苦之类的迷信故事。 格利哥里一世的神学思想属于奥古斯丁系统,但与奥古斯丁相比两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关于教会的论述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格利哥里一世在论述中更大量地结合了大众基督教的内容。他对神迹、天使、魔鬼和炼狱等观念要比奥古斯丁著作中在这方面的观念有更重的信仰色彩。他像奥古斯丁一样认为上帝已把拣选人规定好了,但他又不像奥古斯丁那么过分地强调“预定论”。格利哥里一世认为:人之得救不仅要靠上帝的恩典,而且也要靠个人的善功。他说:“我们行善,一面由于上帝,一面也为了我们自己;由于上帝先赐下恩典,由于我们用善意接受了这个恩典。”他强调主要的善功就是履行教会的圣事。如受洗后犯了罪,就要靠忏悔来补赎。“圣餐”非常重要,它可以救助活人和死人。 关于“炼狱”,格利哥里一世认为这是基督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他提出“要相信在审判之前,有炼狱的火,炼净某些轻微的罪”。这一点同东正教派在“炼狱”问题上的观点不同,东正教派认为人的灵魂在炼狱里能因别人的代祷和献祭而得救。基督教东、西两派教会在“炼狱”概念上的不同主张,成为以后长期争端的问题之一。 格利哥里一世在整饬教会过程中还强调,严格执行教士独身制以及教士、修士和信徒必须苦修和遵守“绝对服从”的誓言。如他所提到的“即使当局的行为应受指责,而用暴力反对当局也是绝不容许的”。此外,在宗教仪式上,格利哥里一世发展了罗马礼仪,对弥撒的祭典方式也有些改革,在教堂音乐中,提倡了“格利哥里无伴奏齐唱法”,主持编订了《格利哥里颂歌谱》,在天主教弥撒仪式中长期沿用。 格利哥里一世毕生极有成效的活动,为罗马天主教会教权的扩大和日后教皇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格利哥里一世时代,由于发挥了教皇的历史作用,确立了天主教会的教皇体制,因此,他正式宣布“教皇”的称号只能属于罗马教会,其他主教不得再称“教皇”。从此西方教会在教义、教会组织和修道院生活等方面都是沿着格利哥里一世所开创的方向发展的。 64岁的格利哥里一世病逝于604年3月12日,他的遗体葬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他受到后世天主教徒的顶礼膜拜和悼念。P19-21 序言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塑造了文明;文明映衬了时代。 人类的文明,旖旎瑰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文明的生成、发展和分流的历程中,有同步和协调;也有碰撞和螺旋;更有逆差和倒退。一尘不染、天衣无缝的文明,是不存在的;要么是神、要么是鬼,一成不变的人,也是没有过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下,一切都在变。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在变;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甚至知识观念、信息观念也在变。应该说,主观世界需要开拓,刻意创新是对的。对历史轨迹重新反思、广泛探索也是必要的。然而,大潮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该变的,还应继续向纵深发展;不该变的,绝不可随波逐流。 怎样看宗教?如何评析教会和教皇?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便可下结论的问题。某些传统的命题,如关于“宗教是人们的麻醉剂”、“宗教是贫困、愚昧的产物”、“传教士是殖民主义的先遣队”,以及“教会是人类落后的策源地”等等论点,今天已引起了人们的认真思考!看法不一。但至少有一点业已趋同,那便是:既不能笼统化,以偏赅全;也切忌一风吹,翻云覆雨。正确的抉择是:应按历史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影响最广,它流传在五大洲,分布于约一百六十个国家和地区。当代,基督教徒约占人类总人口数的1/5还多,在基督徒中,罗马公教——天主教徒又占一半以上。教皇是天主教会的最高首脑,梵蒂冈的罗马教廷是天主教会的世界中心。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中,天主教和新教的活动“常温”未衰,今日不能再把宗教与贫困、愚昧等同化,是显而易见的了。传教士中确有充当帝国主义鹰犬之徒,然虔传教义、为科技文化的交流而献身之士亦非个别人。我国关于基督教以及基督教会史的著作和译著,数量虽不多,但近年来毕竟是有了一些。然而,关于罗马教皇的历史和传记却是长期阙如。现在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只能说是试图弥补不足的一个尝试而已。 对于罗马教皇,西方世界虽说不上妇孺皆晓,但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对其都不陌生。而对我国读者来讲,能知道罗马教皇事迹,或者说能叫出罗马教皇法号和姓名的,确实是寥寥无几。因为毕竟是隔得远、书刊少、中文资料缺乏。要想使本书做到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能深入浅出地把一个个教皇列传写出,难度确实很大。我写作本书的几点思路是:一是从唯物史观出发。以历史时间为序,实事求是地按历史的真实情况写。天主教会和教皇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教皇不是神,也是人。所有教皇的言行,都离不开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对任何一位教皇绝不可片面拔高或笼统否定。要按他的实践、从他在历史上的作用着眼,应看他是推动抑或阻挡历史发展,来评析其是非功过。二是要坚持阶级分析。任何一位教皇的政治观点和主张都有其阶级属性。历史上,有些教皇毕生从事和维护封建压榨,主宰异端法庭;而有些教皇支持过人文主义,对文艺复兴有过贡献;也有的教皇热衷于从事资本主义公司、金融和证券交易……有人严谨正派,也有人骄奢腐化,总之不可千人一面,要力争如实地写出教皇的特点。三是选典型,写重点。罗马教皇历代相传,现今已是两百多代。不能对每个人都写,这势必陷于“蜻蜓点水”;也不能事无巨细,全盘罗列,那就成了“流水账”的汇编。本书从两百多位教皇中选出32位典型代表列传。这32位教皇的共同点是:在位时间较长,观点主张和实践活动较多,影响广、作用大,也顾及了每个世纪都有代表性的教皇。由于每位教皇本身的活动情况有别或文字资料的多寡不同,故而各传互异。有的传八九千字,有的仅三五千言,字数不能绝对平均,不可“一刀切”。四是坚持一分为二。迄今,一些外国著作中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不同,因而对同一位教皇往往褒贬不一,或颂为英雄、“神明”,无以复加,或斥为“狗熊”、罪人,一无是处。事实上,有些教皇目光短浅、碌碌无为或专横跋扈,争权夺利;有些教皇既有真知灼见、严格自律,又能整肃教纪、扶扬文化。而多数教皇是优点、缺点兼而有之,集双重性、矛盾性于一身。 在这本小书的写作过程中,参阅、引用过国内外一些文献、著作,不再一一注明。因限于本人水平,自感对某些教皇的著述及其历史轨迹尚缺乏研究。因而书中粗疏漏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得到专家和读者们的斧正! 刘明翰 2013年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