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证研究
分类
作者 冯支越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证研究》围绕博士后制度管理这一主题,调研了博士后在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团队的情况,分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指标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与就业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发展与创新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一些建议,例如设计了设站单位博士后发展规划和工作模式、博士后评估工作制度化的一些措施等。作者冯支越长期从事博士后管理和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拥有翔实的资料,并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其提出的完善和推进博士后制度的办法有的放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证研究》由冯支越编著。

《中国博士后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证研究》内容简介:

2012年8月1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开发体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特殊重点工程。这表明我国已经将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科技和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博士后制度作为“人才金字塔”的顶端,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竞争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短短28年时间里,中国博士后事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博士后管理制度、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工作队伍,改变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本研究希望通过考察我国博士后制度产生的缘起、改革创新的规律及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进一步探索培养、引进和留住顶尖人才的的措施和建议。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产生,离不开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思潮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发现,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归根结底是科技差距的产物、人力资本积累差距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国人的决策依据。中国逐渐谋求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如何从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上升为高端产业链国家,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1985年前后,中国缺乏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科研人才。这是中国引入博士后制度的现实原因。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初建过程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显著特征,这有别于美国博士后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模式。两国的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动态看,在制度的演进过程中,逐步演化为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要素共同起作用的制度变迁过程。从科研成果转化效果和资金运用效果来看,美国博士后制度更胜一筹,但是诱致性的美国博士后制度也面临搭便车、供给滞后、管理不到位和成本收益不匹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美国政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积极介入博士后制度,推动博士后管理的正式化进程。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强制属性伴随着资金审批制和博士后待遇配给制度,这不仅引起博士后区域分布、学科分布和行业分布的不均衡,而且也造成资金的总量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这提示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博士后供求双方千差万别的特点,才能产生高效的博士后制度。

博士后制度的初衷是培养交叉、高端人才,然而我国博士后制度中存在严重的“异化”现象。即存在做博士后的目的不是为了科技创新,而是为了获得户口迁移、子女受教育资源,甚至为了“博士后”头衔,等等。为提升质量所产生的博士后评估机制等“制度补丁”在性质上也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性质,因而不能有效解决博士后的质量问题。改进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我国博士后制度的“第二次飞跃”,增强微观供求主体的自我选择权,使博士后制度中不同参与方的利益真正对接和耦合,最终最大化博士后制度的人力资本积累效能。

实现博士后制度的“二次飞跃”需要诸多方面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博士后制度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这可以进一步优化博士后管理体制,并构建博士专利制度体系;其次要扭转当前博士后户口等相关收益下降所造成的博士后总收益劣化趋势,从收益总量和收益结构两方面改善博士后待遇和就业状况,激励博士后提升其创新能力;再次要增强全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引导所有的潜在投资主体以净现值最大化为投资决策和金融原则,以解决博士后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研究背景

 第二节 核心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研究及其意义

 第四节 本书逻辑结构

第一章 美国博士后制度变迁的借鉴

 第一节 美国博士后制度起源

 第二节 美国博士后制度的运行特征

 第三节 对美国博士后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 美国博士后制度的优化趋势

第二章 中国博士后制度供求链分析

 第一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博士后制度供求均衡的三大原理

 第三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供求行为分析

 第四节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管理创新

第三章 中外博士后制度的差异比较

 第一节 中外博士后制度变迁的比较

 第二节 博士后在科研团队中的作用

 第三节 博士后在中外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运行效率

 第一节 博士后制度的非均衡问题

 第二节 非均衡的两重致因

 第三节 博士后质量问题及其致因

第五章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二次飞跃”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动态混合规律

 第二节 我国博士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利与弊

 第三节 我国博士后制度“二次飞跃”的基本条件

第六章 中国博士后制度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形成有效的混合驱动制度

 第二节 增进博士后制度收益

 第三节 博士后金融制度创新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