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挺了挺自己的胸脯,双眼睁大得如同灯笼一般:“爷放心,小人的眼睛绝不亚于草原上的金雕。”
张居正侧过脸,双手紧握。高拱、赵贞吉这两个阴险的家伙,在内阁里头还装作两头将要撕咬的猛兽,原来暗地里早已成了一丘之貉,狼狈为奸了。
一丝忧虑涌上心头,四位内阁大学士中,李春芳是墙头草,虽说是内阁首辅,但实际上已被高拱、赵贞吉架空了。政治斗争的最高明者就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静待时机到来。一旦机遇来了,就应当毫不留情地给对手致命一击。可现在高拱竟然不计前嫌,跟老冤家赵贞吉勾搭上了。莫非——
心头袭来了一阵莫名的恐惧,张居正暗地里出了一把汗,要是高拱和赵贞吉这两只野猫联起来手噬咬自己,那自己岂不成了笼子里的鹦鹉?
张居正心中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可以!不可以让高拱跟赵贞吉煅成铁板一块。”张居正狠命地摇摇头,眼睛落在墙壁上挂着的一幅苍遒有劲的书法上。一笔一笔就像一把无比锐利的斧头开辟出来似的,写着四个极具震撼力的大字“心外无物”,下边落款“兄阶再题”。
徐阶!张居正心头一震,一下子醒悟过来,朝廷上的内斗,没有永恒的同盟,也没有永恒的政敌,只有永恒的利益。相互撕咬的狗和猫突然间你恩我爱,肯定是冲着厨子来的。高拱跟赵贞吉这一对势不两立的死敌如今能暂时释怀,勾肩搭背,还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徐阶!
高胡子!张居正一想到高拱那张古铜色的脸庞以及他那邋遢、杂乱的胡子,不由气得牙痒痒。你也忒狠了,徐阶早已告老还乡,无异于一个山村野夫。难道你连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不放过吗?
眼前又浮现出赵贞吉那张铁板似的、毫无血色的脸,张居正无奈地笑了笑:大洲老兄,好强使性,一味莽撞,只会让你深陷高拱的圈套之中而不能自拔。高拱就像一个狡猾的猎人,已经为你埋设下了愈缠愈紧的绳套。 高拱与徐阶的恩怨,众人皆知。但是,赵贞吉是怎么与徐阶结下梁子?这当中的旮旮旯旯,张居正最清楚不过了。
赵贞吉的仕途生涯可不能说是一帆风顺的。在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之后,嘉靖皇帝授予他翰林院编修的职务,总算混上了一个正七品的朝廷命官。不久俺答汗逼近京城,无理地要求明朝向他进贡。一时问朝中百官惊慌失措,乱成一锅粥,嘉靖皇帝也是心神恍惚,惶惶不可终日。唯有赵贞吉微露峥嵘,在嘉靖皇帝面前慷慨陈词,侃侃而谈,总算让嘉靖皇帝那颗茫然无措的心稍稍安定下来,赵贞吉由此连升二级,被提携为从五品的左春坊左谕德兼监察御史。
这个左春坊跟右春坊一道,只是负责教导东宫太子的詹事府下属的两个机构。一向心高气傲的赵贞吉显然不会满足于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左春坊左谕德,或者监察御史。对于朝中权贵或者不法之事,更是视如仇寇,眼睛里是容不得沙子。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窃权罔利,飞扬跋扈,文武百官们畏之如虎,丝毫不敢有所抵牾。
赵贞吉却视之如草芥,穿上朝服,大摇大摆地走到严嵩的府第前,不顾门卫的阻拦,冲上去“当当当”,紧拍严府的大门。
一个门卫如同恶狼般斥责道:“何方人士,敢在相府门前撒野?”
赵贞吉昂首挺胸,高声朗叫:“勉庵老兄还不快快出来见客!下官左春坊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内江赵贞吉求见!”
门卫一听是朝廷重臣,不敢得罪,于是惊慌得像一只老鼠,飞也似的跑进去报告严嵩。
“混账东西,为什么不把他赶走?”严嵩气得跺脚大骂,“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不见!”
赵贞吉可不是吃素的,门卫要赶他走,他反而指着几个门卫厉声怒喝,在严府门前足足大闹了半个时辰,直骂个天昏地暗,这才扬长而去。
阁臣徐阶正苦心设局扳倒严嵩,故而韬光养晦、深自裁抑。一听到赵贞吉闹事,赶紧跑过来相劝:“皎皎兮易污,桡桡兮易折!严首辅深受皇上恩宠,大洲老弟不可造次行事!” 几句话就说得赵贞吉拂袖震怒,反而痛责徐阶:“朝廷正是有你们这些阿谀奉承的无耻之徒,才使得奸佞当道、欺上罔下。”
骂得徐阶白皙的脸上青一阵紫一阵,快快而去。日后,徐阶每每跟张居正提起赵贞吉,总是愤愤不平:“此人好强使性,好斗成性,形同猛兽,不可与之同伍!”
张居正应道:“徐先生大可不必如此盛怒!此人必败!”
果然不出张居正所料,严嵩对赵贞吉的无理取闹深深忌恨。很快地,嘉靖皇帝就以“漫无区画”为由,把赵贞吉打人大牢。出狱之后,赵贞吉又被甩到贵州南端的荔波去当一个未人流的典史,专门掌管一县的缉捕、监狱。
就这样,赵贞吉一直是霉字当头。直到隆庆皇帝即位,赵贞吉的头顶上才出现了一缕灿烂的春光,年轻的皇帝对赵贞吉的倔脾气不无好感。
隆庆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原任户部右侍郎赵贞吉被提携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可惜这时候赵贞吉已经步人了花甲之年。
更糟糕的是。内阁首辅徐阶一直在脑中狠狠地敲下结论:不可与赵贞吉站在朝堂上的同一列。但是一向坚信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赵贞吉锐意进取,瞄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礼部尚书倒是当上了,不过赵贞吉却被徐阶给弄到陪都南京上任去了。赵贞吉由是怀恨在心,在离开京城那一天,向承天门投去了无比幽怨的一眼。时值隆冬,北风呼呼,赵贞吉紧握拳头,在飘雪之中高喊着:“徐阶,我一定会回来的!”
“现在不但高拱回来了,赵贞吉也回来了!徐老先生,你真的可要当心啊!”张居正喃喃自语。
“爷,要不让小人去江南走一遭,给徐老爷捎个信?”游七轻声问道。
“也好!跟徐老先生有大半年未通音信了。”张居正略思片刻,说道,“游七,此番南下见到徐老爷,务必告知他京城风声甚紧,此间盛传徐老爷的两位公子徐瑶、徐琨诸多不法之事。望徐老爷严加训教,以免引火烧身!”
“遵命!”游七头也不回一溜烟儿走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