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背后,有多少家族恩怨和爱恨情仇;乱世之中,谁将是最终的人质;大小姐、匪首、牧师、少校,谁能完成自我救赎……
请看由郭明辉编著的长篇小说《洋票》。小说采用人物的“接力”叙述,在文本结构和叙事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洋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明辉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案背后,有多少家族恩怨和爱恨情仇;乱世之中,谁将是最终的人质;大小姐、匪首、牧师、少校,谁能完成自我救赎…… 请看由郭明辉编著的长篇小说《洋票》。小说采用人物的“接力”叙述,在文本结构和叙事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洋票》以江南山区某县城为背景,叙述了一个营救“洋票”的曲折故事,内情关联甚广,涉及男女爱恨,家族恩怨,信仰之争,令人匪夷所思。四个主要人物(大小姐、匪旨、牧师、少校)的主观叙述,再现了1928年北伐失败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物对理想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守,主题积极向上,震撼人心。作品采用人物的“接力”叙述,在文本结构和叙事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洋票》由郭明辉编著。 目录 卷首 卷一 第一章 大小姐[一] 1.香 2.张少校 3.陈三 4.被捕 第二章 牧师[一] 1.人种什么,就收什么 2.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事情 第三章 匪首[一] 1.因缘 2.黄梅调 3.三月三 第四章 少校[一] 1.对手 2.虔诚 3.天敌 卷二 第五章 大小姐[二] 1.使者 2.留声机 第六章 匪首[二] 1.大小姐 2.乔先生 3.约伯 4.戒律 第七章 牧师[二] 1.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 2.这件事是上帝做的 3.愿你们一家平安 第八章 少校[二] 1.油纸伞 2.费劳尔 3.苏家老酒 4.险棋 卷三 第九章 大小姐[三] 1.祖宅 2.做戏 第十章 匪首[三] 1.生日 2.饿狗 第十一章 牧师[三] 1.只有一位是善的 2.如果你顺服上主 3.上帝使万事有定时 第十二章 少校[三] 1.“土匪草” 2.药香 3.来信 卷四 第十三章 大小姐[四] 1.醒酒汤 2.访问 第十四章 匪首[四] 1.厚道 2.火酒 3.小摩西 第十五章 牧师[四] 1.这样的人才算真正有福 2.我竟然有这么多仇敌 3.不要被恶所胜, 要以善胜恶 第十六章 少校[四] 1.鞠躬 2.馄饨 3.赌鞋 卷五 第十七章 大小姐[五] 1.同情 2.恩惠 第十八章 匪首[五] 1.洋参谋 2.耳朵 第十九章 牧师[五] 1.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开 2.一切隐藏的事都会被揭发 第二十章 少校[五] 1.夜空 2.来访者 卷六 第二十一章 大小姐[六] 1.拒绝 2.告别 第二十二章 匪首[六] 1.五毒 2.最…… 第二十三章 牧师[六] 1.上帝保佑 2.从这城到那城 第二十四章 少校[六] 1.琴谱 2.鸟鸣 卷尾 第二十五章 少校[补充] 1.替罪羊 2.江西来客 3.天意 卷外 试读章节 已是深夜,窗外樟树林发出的声响,似乎比往常大了许多,许是起风了。对樟溪城来说,风来自仙来山,这是必然的。而此时想到陈三,似乎也是必然。 离开至善学堂之后,陈三的行踪我并不清楚,也听人三言两语地说过,大都是传闻,不能确信。后来,我从省城回到樟溪,得知陈三做了仙来山“忠义军”的司令。陈三的名气很大,莫说樟溪城里无人不知,仙来山一带也是家喻户晓。在我眼里,陈三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有情有义的人做了山匪,实在让人不敢相信。但是,陈三做山匪自有他做山匪的原因,樟溪人都知道,跟张家有关,其中孰对孰错,我不想评说。然而,多年来,陈三一直关心着我,我心存感激。除了每年这个季节给我送草药来,每逢中秋和过年,陈三会来看我,还去给我爹妈上坟,年年如此。 前几年,樟溪澡堂的冯老板,想占学堂后院的地皮建房经营。后院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孩子没有一块玩耍的地方,童心便没有了寄托,我当然不能答应。三番五次地纠缠,我还是不答应,冯老板就动了歪主意,唆使几个地痞来学堂闹事。我据理力争,找官府评理,请商会说和,一概无效,地痞们依然到学堂胡闹,一直闹了好几天,气得我大病一场,差点撑不下去了。这一天,天刚亮,柳妈突然敲开房门,让我赶快出来看一看。我以为地痞们又来捣乱,披衣下床,出门一看,只见几个地痞赤裸着上身,身上伤痕累累,并排跪在学堂门前,一见我就喊,大小姐,我们错了,你饶了我们吧!这事来得实在突然,我正不知所措,那个冯老板光着膀子,背着一捆荆棘,满身是血,跪在我脚下。我吓得连连倒退。冯老板哭着说,大小姐,我向你请罪,往后再也不敢闹事了,求求你跟陈司令说一下,放了我一家老小吧。 我马上明白了,一定是陈三得到消息,带人把这帮人制伏了。说实话,看着这帮人如此下场,我心里很解气,但又不免同情。我没说帮他们求情,我只是说,以后请你们自重!于是,他们便干恩万谢了。 后来,陈三来看我时,我问起此事,陈三笑了笑,不说是他所为,也不说不是,只是说,谁欺负大小姐,就等于欺负我陈三! 作为一个弱女子,有人在背后护着,心里是温暖的。问题是,这个护着你的人是个有名的匪首,那滋味就有点复杂了。自从张元培回到樟溪后,我隐约感觉到,他是为陈三而来。换句话说,张元培来找陈三报仇来了。 是啊,人间的恩怨如同一粒种子,种下了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一夜,我其实没有睡好,因为咳嗽,也因为前前后后想了很多事,散了神,无法入眠,直到鸡叫三遍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了,做了些乱七八糟的梦。突然,我朦朦胧胧地听见院中有动静,刚想喊隔壁的柳妈出去看看,后窗有人轻轻敲了三下,又两下,再三下。我知道是陈三来了,不禁一惊,转而一喜,赶紧起身轻轻开了门,一个黑影闪进来,是陈三。 点起油灯,只见陈三一身黑衣,笑眯眯地站在面前。陈三笑着说,大小姐,把你吓着了吧。我的心怦怦地跳着,老老实实地点点头。不知为什么,和陈三在一起,不觉得有什么不自在。陈三送来了草药,和原来一样,一服一服包好。 我接过药,问,三哥,你怎么知道我老毛病又犯了? 陈三说,听见了。 我嗔道,在哪里听见了? 陈三调皮地一笑,说,在山上做梦听见了。 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却感动得我眼泪差点流下来。平静下来之后,我把通缉告示的事跟他说了。陈三满不在乎,探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来递给我看,说是刚从东门桥头揭下来的。我还告诉他,张元培来过,并问到他,提醒他要当心。陈三又笑,说,大小姐放心,他张元培拿不住我的! 我说,三哥,还是下山吧,你不能一辈子在山上。 陈三笑了笑说,山上一帮弟兄,还有瘫在床上的春草,他们都指望着我,我怎么能下得来!再说,张元培回来了,就是我下山,他也不会放过我。 我再没说出什么劝他的话来,只是说,三哥,往后,你别再来送草药了,把药方给我,让柳妈到药铺去抓好了。陈三说,药方是乔先生的,下次送来。 突然想起春草,匆匆找了两件衣裙,让陈三带给春草,陈三挑了一件上衣,说。春草瘫在床上,裙子穿不着,大小姐自己留着吧。我坚持让陈三带上,他哪里知道,裙子是女人的魂,穿不穿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陈三接过裙子,说,见了大小姐的裙子,春草不知会多高兴呢! 趁着天没亮,我催陈三快走。陈三嘱咐一声,大小姐多多保重,然后,一纵身翻墙而过。我捂着胸口一阵干咳,再也不能入睡。辗转反侧间,已见窗纸透亮,又听见柳妈早起打扫院子了。 P12-14 序言 正如匪首陈三所言,凡事皆有因。这部书的形成便是如此。 两年前,我应邀为A省樟溪县仙来山景区做策划,在当地搜集资料时,偶然发现一批有关一起绑架“洋票”大案的资料。这些资料原为樟溪一位名叫苏嫣红的退休教师所收藏。 关于苏嫣红女士的生平事迹,在樟溪几乎家喻户晓。她生于20世纪初,人称“樟溪第一佳人”,从现存的几张她年轻时的黑白照片就可以看出来,其容颜气质绝不逊于那时和现在的明星、超模,但是,这样一位美女却终身未嫁,原因众说不一,或说与信教有关,或说与匪首有关,或说是家族恩怨所致,总之,众说法里都有虚构和推理的成分,由此看来,不予深究还是比较明智的。新中国成立后,苏嫣红女士任教于樟溪一中,直至退休,“文革”期间,因保护樟溪教堂免被红卫兵拆毁曾遭批斗,1984年秋某晚,在刚刚复建的樟溪教堂祷告时安然升入天堂。据说,当时教堂后的场院上,正在露天放映电影《少林寺》,自始至终,叫好声不绝于耳。 苏嫣红女士收藏的资料凡四种: 一是苏嫣红女士撰写的《我所了解的“洋票”大案》(县文史资料文集); 二是事发当年A省《民声报》记者孙安一先生的采访记录《陈三访谈录》(共三册); 三是当年樟溪教堂牧师、英国人安德森先生的《樟溪笔记》和《“洋票”手记》(苏嫣红译); 四是当年民国政府驻樟溪剿匪军少校张元培先生晚年的回忆录《浮生一梦到樟溪》(繁体中文版)。 美丽往往意味着隐患,女人如此,风景亦如此。仙来山临江雄踞,一山跨三省,山势奇绝,风光旖旎,物产丰饶,然而新中国成立前却是臭名昭著的藏匪匿盗之所,匪患频仍,民不聊生。民国十七年(1928)春,那起惊动全国的“洋票”大案,就发生在仙来山的樟溪县境内。资料显示,此案并非一般的“洋票”案,内情关联甚广,涉及男女爱恨、家族恩怨、信仰之争,令人匪夷所思。 当时,对此案跟踪报道的是A省《民声报》记者孙安一。案发过程中,孙安一先生以记者身份被邀上山,进入匪巢访问,与匪首陈三数天长谈,得到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孙安一先生的三本采访笔记,均为钢笔书写,蓝黑墨水,虽纸质泛黄,笔迹依然清晰可辨,因记录速度太快,字迹稍嫌潦草,令人不禁想象访问时的生动情景来。孙安一先生生前曾“拟依据对匪首陈三的访问材料,写一部详细案宗,后因故未果”。孙安一先生是省内著名记者、进步人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等职,“文革”中,因“历史问题”屡遭批斗,终于“难忍大辱”而自缢于大院公厕内。 无独有偶,当时该案中被绑架的“洋票”之一安德森牧师,在樟溪传教期间一直坚持做笔记,对案发前及被绑架后的生活经历均有生动记录。安牧师心细笔勤,所记较为详尽。该笔记的一部分曾经其妻罗琳女士整理在英国某报发表。其原件留在樟溪城内至善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樟溪一中),由该学堂主持苏嫣红女士保存。安德森牧师的笔记以英文写成,后经苏嫣红女士多年努力,翻译整理成中文。实事求是地说,从翻译技术上来看,苏嫣红女士的翻译文本基本上做到了“信达雅”,对一个中学教师来说,这一点已经算是难能可贵,对此不必吹毛求疵。 去年春,我重游樟溪,收看到樟溪县电视台播报的一则新闻:樟溪一中嫣红图书馆开馆,校方对捐建者——旅澳富商张继苏先生做了简单介绍。介绍中说,张继苏先生的祖父就是当年参与解救“洋票”的剿匪军少校张元培,捐建此图书馆是张元培先生的遗愿,馆名亦遵其嘱。校方还展示了由张继苏先生转赠的张元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这部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香港出版的回忆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洋票”案的前后经过,以及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回忆录共二百余页,文字通畅,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封面上一帧张元培先生年轻时身着戎装的旧照,看上去威武英俊,眉宇间透出职业军人之气象。 胡适先生曾说:“历史像小姑娘,是任人打扮的。”这话是因何而出,且不管它。沿用胡先生的比喻,我们不妨说来自民间的第一手资料,就是那个尚未打扮的小姑娘,纯洁高尚、真实生动。这部书就是根据四份文本撰写,史实互相印证,力求逼真,也关照情趣,但并不打扮。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存其真实性,文中“大小姐”、“匪首”、“牧师”、“少校”的叙述,均采用记录者原文,文字按现代汉语习惯略作调整。各部分之间互相衔接,完成对事件进程的接力叙述。读者诸君稍有耐心即可看出端详。 各章节标题均为本书作者所加,以便阅读。 后记 之一 在这部书即将成稿时,热心的张继苏先生又通过电子邮件发来了一份材料,补充说明其祖父张元培先生后来的经历。据他在文后的附言中说,这份材料是他的家族成员聚会时共同回忆的。可以想见,张家人聚在一起,回忆张元培生前的只言片语,一定会出现七嘴八舌的热闹场面。后人有维护祖上荣光的义务,张继苏先生发来的这份补充材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不再原文照录,依据内容,大致概括如下: 陈三死后,张元培一度很愧疚,很郁闷,以致日久成疾,大病一场。不过,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随后的时间里,江西红军连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几次大规模“围剿”,东奔西走,打打杀杀,心里的积郁渐渐淡然了。这期间,张元培因表现英勇被提升为营长。后来,江西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张元培随团踏上漫漫征途,途中,其部遭遇劲敌,队伍被打散,张元培孤身流落民间,隐姓埋名长达三年之久,期间虽多次寻找组织,终未果。后来,张元培辗转到了上海,先做苦力,后做小生意,再后来经营茶叶,茶行商号为“永信”。张家祖上经商的基因起了作用,张元培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好。至于这段时间里为什么没有再去寻找组织(比如去延安),张元培生前从未提及,因此个中隐情便不得而知了。 可以确定的是,张元培先生于1948年冬移居香港,继续经营茶行。这一点在张元培先生的回忆录里得到证实。还有一点可以肯定,1984年樟溪教堂复建得其出资襄助,1987年去世前,他再没有回过樟溪。 之二 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农历戊辰龙年。这一年,不要说全世界,仅在中国,就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共”合作分裂后,国民党“宁汉合流”联手捕杀中共人士。因此,发生在樟溪仙来山的“洋票”事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这宗案件余波绵绵,依然引发了多种后果。 其一,安牧师坠崖后,英国方面对当时的民国政府,除提出强烈抗议之外,还要求给予补偿,补偿的方式未予公开,据当时各报刊的报道来看,媒体对此均含糊其辞。一年后,英国一家矿业公司进入仙来山北侧开发金矿和铜矿,被疑与此案有关。未见确据,只是悬揣。时至今日,那座矿山依然在开发中,不过,它的法人是当地一个颇有实力和名望的民营企业家。 其二,事件发生后的两三个月内,樟溪教堂暴增教民若干。罗琳和随后而至的康柏恩牧师随即扩大了教堂占地,并翻建了教堂。据县志记载,此次教堂翻建直到次年春后才完工。竣工仪式上,“引来万民共同祈祷,其场面之宏大壮观,实属空前,抑乎绝后也。”同年,教堂在樟溪城里建起了一家教会医院,设儿科、妇科和五官科,“西医西药效果显著”,一时患者趋之若鹜,致使樟溪原有的两家“中医世家”很受影响,不得不考虑迁往乡下。 其三,罗琳被苏嫣红聘为至善学堂的“洋先生”,义务授课。县志载,罗琳授课颇尽心力,“爱诸生如己出,尝资衣食”。那以后,在此读书的孩子都学会了诸如“上帝啊!”、“我的主啊!”、“上帝保佑”之类的“口头禅”。时至今日,在樟溪大街小巷,还能听到此类“民间话语”。 其四,孙安一先生回省城后,据实报道了“洋票”坠崖的真相,引起社会各界巨大震动,《民声报》再次遭当局查封,一年后停刊倒闭,直到1937年夏,“抗战”全面爆发才得以复刊。至于到了“文革”时期,孙安一受此连累,以至殒命,则是难测的后果。 其五,张元培被革职后,宋、谢两家商号不再提及入股至善学堂,苏嫣红小姐的至善学堂新舍中途停工约一年,幸得教堂的资助,方得以完工。此后,从该学堂走出过多位樟溪子弟,或留洋,或从政,或做学问。有没有出现顽劣之辈,不敢妄说,可以肯定的是,再没有出现过像陈三那样的人物。 数十年后,这部书得以问世,也权作其中后果之一吧。 之三 近来得知,樟溪县人民政府接受了我的策划方案,其中关于“借‘洋票’大案,宣传推介樟溪文化”这一部分,报至县委常委会,经过三次讨论研究,最终通过。目前,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筹划复原当年案件发生时的情境,吸引游客。事实上,在樟溪县城以及周边,已经出现了诸如“陈三饭庄”、“安德森快捷酒店”、“苏家老酒”、“嫣红美容”、“春草足疗”之类的商业,游客纷至沓来,生意甚旺。如此说来,樟溪人民应该感谢陈三、乔先生、春草、安德森夫妇、张元培、苏嫣红、孙安一等人,是他们共同参与的这起事件,沉淀为今天所谓的地方文化,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益。这种后果是戏剧性的,也是真实的,更是当年那宗案件的所有参与者所料不及的。 这就是历史,我们无需评说。 2009·10一稿 2012·9二稿于合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