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芙美子编著的《浮云》是日本战后小说中的杰出之作。作品以恋爱与反战为主题,通篇洋溢着透入骨髓的哀悯,深得日本古典学之三昧。
《浮云》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反战小说。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从头至尾都是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爱,假若没有战败男主人公也不可能变得消沉颓废.之后的那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正如小说中男主人公所感叹的:“假若没有战争自己不可能遇上这个女人,也不会跑到遥远的越南去。如果没有战争,自己现在想必还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公务员,过着安稳的公务员生活。”尽管小说通篇看不到一丝的硝烟和战火,但却处处让人感受到战争的阴影.
《浮云》编著者林芙美子。
《浮云》以恋爱与反战为主题,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战争中于越南相识相恋的农林技师富冈和打字员由纪子,回到日本后的一段欲罢不能、藕断丝连而又游充满痛苦的爱情故事,并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凄惨爱情和悲惨命运,揭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巨人危害,反映出了强烈的反战思想。作品通篇洋溢着透入骨髓的哀悯,深得日本古典美学之三昧。
由纪子改变了主意,打算先去东京投靠伊庭。只要他家的房屋未毁于战火之中,那么在与富冈重逢之前,尽可以先到那里借住上一段。虽然那个人留给她的都是令人生厌的回忆,但事到如今,她已别无选择。在家乡静冈,已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人,更不会有人盼望她返乡。
由纪子准备搭乘午夜的列车离开敦贺。在昏暗的站台上,由纪子见到两个曾与她同船的男人,她故意避开他们走向后一节车厢。站台上的人群杂乱得难以形容,人们竞相拥挤着从车窗向车厢里面爬。由纪子费了好大的劲,才从车窗挤上了火车。对于这一切,她感到一阵后怕。站在推搡的人群中,由纪子感到周围有很多双眼睛,在偷偷地盯着她看。或许是她那身与寒冷的冬日极不相称的单薄衣衫,让人联想起了战败后的残破景象。由纪子环视四周,或许是夜晚之故,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出一丝的生机与血色。一张张万念俱灰的脸,拥挤在狭窄的车厢中,仿佛是一群不知将被卖到何处的奴隶。周围人的表情,反射到由纪子的眼中,一点点勾起了她的不安。日本,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子?昔日在欢送的旗海中昂首出征的士兵面孔,早已无从寻觅。车窗外暗夜中重峦叠嶂的山河,也尽显疲态,看后令人感到更加的恐惧。
抵达东京时已是翌日夜晚,天下着雨。由纪子在品川站下了车。从国营电车线的站台上,可以看到山坡上一家舞厅的后窗。窗面上,依稀可见的是正在昏暗的灯光下翩翩起舞的几对男女的头。蒙蒙细雨中,传来了一阵令人伤感的爵士乐。由纪子仰望着舞厅的窗户,冻得浑身颤抖。站台上满是衣衫不整的人群,远处站着两名高大的宪兵,他们头上的白色钢盔,在灯光中很是耀眼。在哀怨的爵士乐曲中,由纪子紧绷的神经慢慢地松弛下来,生出了随遇而安的念头。尽管如此,从明天起不知是否能够生活下去的疑惧,还是让她打不起精神来。站台上大多是背着背包的旅客,不时还意外地出现一些涂着猩红嘴唇,挽着老外的手臂沿阶而下的女人。由纪子好奇地注视着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们,不禁感叹往昔的东京生活,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了。
由纪子搭上最后一班电车,在西武线的鹭之宫站下了车。通过火车道口后,她朝记忆中的发电厂方向走去。在宽阔的马路上,三名年轻女子踩着雨水,急匆匆地从由纪子身边走过。三人的头上都裹着艳丽的丝巾,长长外套的衣领向上竖着。
“今天我到横滨送他去了。反正你也知道他是有老婆的人……不过,人的感情本来就是转瞬即逝的!这样也好……那个人居然还把我介绍给了他的朋友,真是不可思议,居然将自己的女人推向朋友的怀抱!这种事,咱日本人真是难以理解……”“哎,这不是很好吗?反正分手以后又不可能再见面了,就当是换换心情好了!其实我的那位,没多久也要回去了……反正每天去厚木也很麻烦,我想差不多也该是寻找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哕……”
由纪子跟在这三名喋喋不休的女人身后疾步而行。她们毫不避讳的谈话,令由纪子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日本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不一会儿,女人们在竖着邮箱的拐角处向右转去,渐渐地走远了。由纪子全身湿透,俨然已成了一只落汤鸡,只感到疲惫不堪。这附近的街景,跟她南行之前并没有丝毫的不同。拐角处依然立着接生婆细川家的招牌,左拐后最里面的一间房子便是伊庭的家。由纪子穿过狭窄的小巷,来到石砌的大门前,借着昏暗的路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她想,瞧见自己这副凄惨的模样,伊庭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她的头发和肩膀已经全部湿透,一副落魄至极的样子。
由纪子伸手去按门铃,一瞬间她觉得自己远赴越南的经历宛如一场梦,好似全然不曾发生过。玄关的玻璃窗里亮起了灯光,一个高大的身影旋即从里面走了出来。她感到一阵心悸。虽然是男人的身影,但却不像是伊庭。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