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万生所著的《项羽》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讲史小说。
它没有刻意追求以往小说多强调的戏剧性与悬念、情节的曲折与惊险以及人物立体鲜明的性格等,因为这些要素,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楚汉大战”的史事中天然具备。
作者遵从史事,没有刻意地制造情节、雕刻人物,而是在天然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命运的脉络上,更加着力表现了历史环境、时代氛围对主人公性格与命运的影响,使全书在金戈铁马与诡计筹谋之外,呈现出以往同类小说比较缺少的历史深邃感和苍凉的冷兵器时代特有的严峻与豪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项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常万生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常万生所著的《项羽》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讲史小说。 它没有刻意追求以往小说多强调的戏剧性与悬念、情节的曲折与惊险以及人物立体鲜明的性格等,因为这些要素,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楚汉大战”的史事中天然具备。 作者遵从史事,没有刻意地制造情节、雕刻人物,而是在天然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命运的脉络上,更加着力表现了历史环境、时代氛围对主人公性格与命运的影响,使全书在金戈铁马与诡计筹谋之外,呈现出以往同类小说比较缺少的历史深邃感和苍凉的冷兵器时代特有的严峻与豪迈。 内容推荐 常万生所著的《项羽》叙写了没落的楚国贵族子弟项羽传奇的一生。他历经辗转,在秦末历史巨变中应运而生,揭竿起义,叱咤风云,纵横天下。他与诸多反秦义军合力捣毁秦王朝后,又与刘邦争斗,展开惊世骇俗的楚汉大战,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项羽》是一部震彻千古的英雄壮剧。作者对万世雄杰项羽的生动刻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深厚的人文意蕴,引人唏嘘…… 目录 第一章 流亡贵族 第二章 江东起兵 第三章 汇细流成巨川 第四章 波峰浪谷间 第五章 大战前夜 第六章 扬威巨鹿城 第七章 二十万秦军的覆没 第八章 争夺关中王 第九章 千古一宴 第十章 称霸诸侯 第十一章 霸业之忧 第十二章 彭城争夺战 第十三章 力与谋 第十四章 疲惫的胜利者 第十五章 挑战的和拒战的 第十六章 困境 第十七章 败退 第十八章 垓下遗恨 代后记 风雨霸王楼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流亡贵族 1.多梦时节的恶梦 一道耀眼的蓝光从秦国的大地上升起。几乎在同时,地动山摇、房倒屋塌、人畜皆惊…… 这一年是公元前232年,二十八岁的秦王赢政正式当国君、主国政的第五个年头。 就在秦国大地震的时候,楚国下相的一个项氏贵族家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一个胖大的男婴出世了。家人们围了上来,亲友们争相祝贺,华贵的宅第内摆起了酒宴,庆贺这世代将领之家又有了新一代传人。人们全然不知千里之外秦国的灾祸,更没想到,就是这个胖大的男婴,若干年后竟然给秦王赢政的统治带来了一场威力巨大的“地震”:宏伟壮观的宫室殿阁倾颓坍塌,严密有序的统治机构分崩离析,赢政苦心经营的大一统天下彻底瓦解。 男婴长得异常壮硕,头大而圆,脸黑而阔,前额突出,眉骨隆起,口大唇厚,龙颜日角,一副非凡之相。当孩子睁开眼睛,第一次注视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眼内有两个瞳子! 这情景,使他们想起了古时那个重瞳的舜帝。项家是楚国贵族,因功封于项地,故为项氏。项氏的家谱上名将如云,宗族引以为荣。今天,项家的新一代继承人竟和舜帝一样双瞳在目,这不是吉利之兆吗?说不定他也能成为舜帝那样的撼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他们给这男孩起名籍,字羽,人们都叫他项羽。 项羽生得结实而好动,不听管束,像一匹不驯服的小马。父母也为这孩子犯愁,生怕他不知什么时候会闯出祸来。 项羽的祖父——名满楚国的将领项燕却十分喜爱这个大孙子。他用欣赏的目光看着项羽无拘无束地玩耍,目空一切地哭闹,甚至对孙子肆无忌惮的恶作剧也报之一笑。他得意地对人说:这孩子天生豪迈勇武,长大了定是一员猛将! 项燕深知对楚国危害最大的是被称作“虎狼之国”的秦国。秦国早在商鞅变法之后便开始了向东扩张,给东方六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魏、楚、齐等国都先后大败于秦军。三十多年前的长平一战,四十万赵军成了秦军的俘虏,全被秦将白起坑杀。此战之后,秦又灭了西周、东周,打开了东进的道路。当今国君赢政最为野心勃勃,准备“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就在项羽出生那年,秦军伐赵,两年后,赵都邯郸被攻破,赵王迁成了秦王的阶下囚。项羽三岁那年,秦国又灭掉了韩国……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气焰,楚王不得不加强戒备,项燕因此常在军旅,难得与家人相聚。不过,他始终惦念着他的小孙子,希望他能得到最好的教养,长大后拜将挂帅,报效国家,也为他项氏家族再续新篇。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项羽长得十分健壮,但是,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了。他的叔父项梁收养了他。 项梁是一个国家意识极强的人。在他看来,楚人是最高贵的,楚国是地域广大、物产丰富的国度,戎狄秦国根本不能与之相比。他以无比自豪的口吻对侄子说:楚人的先祖出自上古帝王颛顼,因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为高阳氏。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高阳氏的重孙重黎为帝喾高辛,主掌火政。他给天下带来光明,得到了帝喾赐给的祝融氏的称号。祝融氏为火神,所以楚人都是火神的子孙。 项梁还告诉项羽:楚人立国久远,经济文化发达,兵器制作远胜中原各国,铁剑锋利无比,闻名天下。丝织品精致华丽,漆器坚固美观。旧都郢是天下最大的都会,有“挤烂城”之称。郢都不但繁华,还是一座音乐之城,可以听到各种歌曲的演唱,时常出现一人唱万人和的热闹情景。现在的都城寿春,地理条件优越,繁华不逊郢都…… 项梁眉飞色舞、豪情洋溢的讲述使小项羽激动不已,他深为自己能为一个火神的子孙而自豪。 男儿大都敬仰英雄,崇尚勇武,小项羽更是如此。当他从叔父口中得知楚国历史上曾出了位“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一代霸主楚庄王时,一双大眼睛顿时放射出光芒,惊喜和自豪使他禁不住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项梁只是不厌其烦地给项羽讲述楚国值得骄傲的过去,并未提及楚国的现实,事实上,楚国自楚怀王在“合纵攻秦”的战争中失败后已经渐渐走向衰落。楚怀王为秦国所骗,兵败于秦,成为阶下囚。第三年,他从秦国逃亡,途中被秦兵抓到,再度押往咸阳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抑郁成疾,不久便客死异国。 项梁不愿让侄子知道这个给楚国带来耻辱的楚怀王,不愿让他了解楚国的衰落,只是希望他牢牢记住:他是楚国人,是火神的子孙,应该像先祖那样,光耀天下,名传后世! 公元前225年,项羽八岁了。在叔父项梁的教育下,他懂得了很多事情。他不再迷恋孩童的游戏和玩耍,对外面的事情特别好奇。他颇有兴趣地向叔父问这问那,兵戎大事,名臣贤相,勇将猛士,无所不及。然而,项梁这时却没有更多热情回答项羽的发问了。这个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浓厚优越感的楚将在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近来,秦国的攻势越来越猛,各国不断传来兵败城破的消息。韩国灭亡了,燕都蓟城也陷落了,燕王逃奔辽东。今年春天,秦国将军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魏国,把魏国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待魏军兵疲食尽,秦军决开了黄河和鸿沟的堤坝,滔滔河水灌入大梁城,城墙坍了,城内军民淹死无数……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遂告灭亡。 现在,楚国已成为秦国下一个进攻目标。秦军大张旗鼓地东进,楚国君如坐针毡,国内民心浮动,一片恐慌。去年冬天,秦将王贲率军攻楚,因楚国疏于防范,一口气接连丢了十多个城邑。现在,楚军正枕戈待旦,准备反击秦军的进攻。项梁的父亲项燕久无音信,又有消息说,年轻将领李信已受命为秦国统帅,与大将蒙恬率军二十万在颍川郡集结后,分兵两路,向东进发,已经占领了楚之边城平舆和寝城。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一个阴晦的日子,一乘驿骑急如星火地来到项梁的家中。这驿卒是来京师向楚王报告军情的,顺便给项家带来一信。这是项燕写来的,上面仅寥寥数语: 平舆与寝城战事不利,秦军攻势凶猛,我正调集兵力,准备反击。我 儿务安心家事,教导孙儿,不必多挂。 一片愁云凝上项梁的眉间。他恨不得披坚执锐,助父杀敌,但使他苦恼的是,他不能违抗父命。 送走了驿卒,项梁正心事重重地在房内踱着步子,项羽从房外草坪上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柄铁剑,气喘吁吁,显然刚刚练习过。一见项梁,项羽便气呼呼地把剑往地上扔,说:“叔父,我不愿学剑了!” 项梁一愣:“为何?” 项羽道:“剑术学得再精,只能抵挡一人。有什么用?” 一听这话,项梁生气了。在此之前,项梁曾热心地教项羽学习书法,但项羽兴趣不浓,终至半途而废。项梁又教他学剑,指望他能学出一身好武艺,想不到这项羽心猿意马,没有恒心,又不愿习剑了。这样学不专心,不肯苦练,怎能成材? P1-3 后记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定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曾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彭城路北头建造一座宫殿,后人称之为“西楚故宫”。在这里,项羽度过了他的鼎盛时期,实现了他初见秦始皇时发出的“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展示了他席卷天下、称霸诸侯的伟业雄风。 然而,仅仅为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便走到了他的末路,那撼天动地、威武雄壮的活剧也可悲地落下了帷幕。此后,人去楼空,宫门冷落,雄伟壮观的殿堂再不闻丝竹管弦,再不见丽姬翩跹,萧条冷落的霸王之宫只有丛生的杂草、凄惨的鸦鸣,以及飘荡在九天之外的那饱含痛憾和悲愤的垓下哀歌。 西楚故宫很快地变为历史陈迹,无情的时间之河荡涤了它往昔的辉煌。唐代和宋初,这里被当作州刺史衙门,北宋熙宁年问改称“霸王厅”。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大水涌到徐州城下,调任徐州知州的苏轼亲率军防洪,徐州得以保全。次年,为防洪水再至,他组织徐州民众改筑了外城,功成后,在东门上修一大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以黄土刷墙,更名叫“黄楼”。此后,苏轼常在黄楼与宾客宴游。元丰元年(1078年)重阳节时,竞有三十多位知名之士宴于黄楼,盛况空前。这黄楼的建筑材料便取之于霸王厅。苏轼为什么要将霸王厅拆除?据说是因为此楼太破旧,州府中有不少人力主拆除,故而,这座重瞳遗址遂告湮没。 黄楼不知何时又重建,更名为“霸王楼”。史载此楼为三层,清同治年间在府署北头。道光年间曾立重建碑于楼前,后半圮。霸王楼在1923年以后为江苏省第三子女师范学校,徐州解放后仍为女师教室,楼上有项羽和虞姬的牌位。后因楼危拆除,但西侧房屋仍保留并修整一新。不过,当年的西楚王宫已经无法觅其踪迹了。只有秋风渐起时,那飒飒飘落的枯叶能够唤起人们对一些往事的遥想。 霸王楼是一座可悲的楼。它联结着一位悲剧英雄的名字,萦绕着一曲撼人心魄的悲歌。人们同情项羽,同情他的悲剧事迹,同情他的悲剧结局。为项羽立传的司马迁自不待言,那篇笔力雄健的佳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悲剧意识和鲜明的感情倾向。在他之后,倾慕霸王者仍不乏其人。唐代诗人杜牧有《题乌江亭》一首: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有《乌江亭》诗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将这种同情心表现得最典型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乌江》诗为被广为传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评述说,项羽的事迹“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史记会注考证引》) 明代的李贽有一部编年体史评著作《史纲评要》,内中通过对史文的评注圈点,表明了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在《汉纪》的段后评中,有几段是关于项羽的。在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的史文后,评日:“项羽毕竟忠厚。”在项羽乌江自刎的史文后,评日:“长使英雄泪满襟。忠厚人亦泪满襟。”据说,在今浙江省绍兴西部山区与诸暨县交界限的塔石村,姑娘们的名字中还忌用“翠”字,因“翠”字拆开便成“羽”、“卒”二字,以“翠”起名,于心不忍。相传这塔石村是项羽的爱姬虞姬的出生地,对这对夫妻的死,人们深表同情。 面对悲风阵阵的霸王楼,清人段广瀛也有一首题咏。诗云: 关人帐下泪如雨,英雄到死犹歌舞。 此歌千古七言祖,谁言君王但学武! 生前不作书剑奴,死后犹为礼乐主。 一头卖得几人情?坐使功名归屠伍! 我有刘项两同乡,一则如龙一如虎。 三层楼上起悲风,泪洒彭城一片土! 段广瀛是咸丰年问河南臬台肖县人,离项羽的家乡宿迁县不远。同乡惜同乡,更有几分感人之处。它和那些前人诗作一样,为西楚霸王项羽献上一曲悲壮的挽歌。 霸王楼也是一座警世的楼。我们返顾历史,探寻项羽之败的原因时,不难发现,这位反秦英雄尽管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气,在穷途末路时仍不改变其英雄风采,而且,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不畏强敌的超人勇猛,在反秦斗争中建树了卓越的功绩,但其在观念和性格上却有不可忽视的弱点。项羽的性格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正反系列,充满了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是刚毅勇武,一方面是百转柔肠,一方面是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是凶狠残暴、杀人如麻。而由于他性格中这些不良因素的左右,导致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失误。 他是一个极端的复仇主义者。他只知道报仇雪恨,复兴楚国,缺乏远大的战略目标。复仇心理使他暴虐残忍,好斗嗜杀,而这一切使他失去了民心。项羽的性格弱点还表现在他的观念陈旧,保守落后。他的乡土地域观念极为浓厚,他缺乏远大的志向,只知固守乡土,以“富贵归故乡”为最终目的。这种短视使他失去了扩大战果的宝贵机会。这种狭隘的乡土地域观念也使他在用人上冲不破同乡好友的圈子。他的嫡系是江东的八千子弟,手下的主要将领也多是自己的亲族同乡,而对于众多谋臣武将却不知重用。老谋深算的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这一弱点,谦躬纳士,广揽俊杰,抓住一切机会与项羽争夺人才,大大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导致双方实力的逆转。最后,他终于兵寡食尽,独守着拔山之躯,唯叹虞兮奈何;面对悠悠乌江,割下那颗漆黑的头颅。 斗转星移,岁月无情。霸王楼在历史的风雨中消逝了,但西楚霸王的是是非非、功功过过并没有在永恒的史册中抹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