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平编著的《农村金融发展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兼论农村金融新范式》是“高校社科文库”之一,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本书介绍:“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杨德平编著的《农村金融发展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兼论农村金融新范式》运用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生态学、系统论等观点方法,突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跳出农村金融谈农村金融,对农村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刻揭示,创新提出了“需求导向的结构、宏观、长期视角”的农村金融新范式,并结合中国二元经济转换实际,综合把握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政府效用函数、“政治银行家”等多重因素,《农村金融发展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兼论农村金融新范式》充分揭示建筑其上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规律,客观评价其金融功能与缺陷,并重点就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统筹城乡金融发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以平衡城乡关系、促进现代一元经济在我国尽快形成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系列新观点。
导论
第一章 农村金融新范式:需求导向的结构、宏观、长期视角
第一节 农村金融:一个关系范畴14
一、二元经济 14
二、二元金融16
三、农村金融18
第二节 农村金融与二元经济:现有分析反思23
一、二元经济23
二、农村金融24
三、二元经济与农村金融26
第三节 农村金融新范式32
一、农村金融旧范式:渊源、逻辑与缺陷32
二、农村金融新范式:必然、体系与进步38
第二章 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一节 传统一元经济向二元经济突破与农村金融43
一、突破的前提及本质44
二、突破与二元金融的产生:分工视角 47
第二节 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49
一、转换的本质50
二、转换与二元金融、农村金融52
第三节 现代一元经济形成与农村金融55
第四节 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长期关系——拓展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57
第五节 农村金融评价标准与发展路径58
一、农村金融评价标准58
二、农村金融发展路径60
第三章 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比较借鉴
第一节 相关国家和地区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62
一、美国 62
二、英国 67
三、法国 69
四、日本74
五、印度78
六、中国台湾 84
第二节 基本规律与经验借鉴88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一元经济及传统农贷制度93
一、中国传统一元经济及传统农贷制度93
二、“李约瑟之谜”新视角求解95
第二节 近代中国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10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10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元经济转换10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金融发展107
三、反思与评价108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二元经济转换11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农村金融发展115
第三节 实证分析119
一、变量设置及数据特征描述119
二、实证分析过程128
三、实证结果分析131
第四节 反思与评价。134
一、知行合一: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新解释模型134
二、知行脱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136
三、经验教训140
第六章 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
第一节 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二元经济转换与农村金融发展143
一、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二元经济转换 143
二、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农村金融发展 145
第二节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146
一、现有分析综述:“被动”、“微观”和“静态” 146
二、农村金融需求:“四大主体”、“三大层次” 152
第三节 农村金融供给分析:“五元并立” 158
一、政策性金融159
二、合作性金融167
三、商业性金融 170
四、微型金融172
五、非正式金融 176
第四节 农村金融供求平衡(一):宏观战略179
一、根本目的:实现“三大目标” 180
二、总体要求:发挥“三大功能” ‘182
三、基本原则:坚持“五大转变” 183
第五节 农村金融供求平衡(二):具体路径188
一、深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部改革 189
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外部环境200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204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10
参考文献211
后记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