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应用版实用珍藏版)》由鲁芳著,本书特色:
丰富全面的专业内容:涉及的心理学知识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情绪控制、压力调节、挫折应对、沟通技巧等方面,为您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超强的心理自助分析:针对各种心理问题,设计了准确到位的心理自助分折模块,让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实用的、极具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方法,为您迅速排忧解难。
具体生动的心理案例:收录了大量具体、生动的经典心理案例,一案一析,通过案例形象地解读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幸福生活的实用手册:通过“接地气”的心理解读,为您提供实用的心理自助方法,让您轻松学会心理调节,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
《心理调节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应用版实用珍藏版)》由鲁芳著,致力于为不同群体的人们排忧解难,为遭遇不同难题的人们提供一套心理调节的自助餐。比如,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感到迷茫的人们,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的人们,被情绪困扰、想摆脱却又感到无力的人们,在工作中失去存在价值、却又心有不甘的人们,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尚处于挫折阶段的人们……本书针对以上人群,用案例解说的形式,分析讲解正确调整心态的心理策略和方法。相信本书当中,总有一些案例触动您,总有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适合您。
第一节 不要回避那个真实的你
经典案例: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中有一所中学,因为环境不好,所以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这个地方,尤其缺乏英文老师。学校无奈之下就找了一位教生物的老师代课。这位老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表明了态度,他说:“我并不是英文专业,也没教过英语,现在我一边学习一边教,教到什么地方,你们就学到什么地方;没有教的你们也不要问,因为我没学过。教过的内容如果有不会的,可以来问我,我不会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参与进来,我们一起讨论。”
这节课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这个英语老师,有人说他太平易近人了,一点儿当老师的架子都没有;也有人说,他可真实在,都没有听说过哪个老师说自己不会的呢!就这样,这位生物老师教了大家一个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这个班级的英语总分是全年级最后一名。
后来,在上英文总结课时,同学们都安静地坐着,等待着老师的严厉批评。但事实上刚好相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同学,反而表扬了大家,同时还做了自我反省,他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主要原因在我,下学期咱们好好努力,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争取下次考试时不再倒数。”
几句话消除了同学们原本紧张无比的心情,也让大家更敬佩他了。于是,这股敬佩之意渐渐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动力,这个班的英文整体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最后,在毕业会考中,他们的英语成绩排在全年级的第一位。
,心理自助:
学生们为什么会对这位老师心怀敬意?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区别于其他老师的珍贵品质——真实,一种建立在自知之明基础之上的真实。在学生的面前,老师们一向都是扮演着“圣人”的角色,无所不知,可以为学生们解答一切疑难,拥有足以评判这世上一切黑白是非的最高权威。
但事实上,教师也是会犯错误、会交白卷的凡人,如果你明明不懂这道题该怎么解,可为了维护面子、缓解尴尬,硬是找借口搪塞,胡乱编造出一种解答方法,岂不是自欺欺人?当然,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任何一个人在其研究领域内都存在自己不懂的问题,敢于承认并向会的人请教,这种做法本身就充满了人格魅力,并不代表任何一点笨拙或羞耻。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却相当普遍。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却碍于面子不肯承认,但也有些人,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在某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一个人曾经在饭桌上对自己的兄弟说:“我这辈子都是你的好哥们,我绝对不会因为金钱或势力而违背自己的道德信条!”
结果,当这个人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抉择时,他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初的信誓旦旦,而欣然妥协于金钱和权势。你说这个人虚伪吗?是的,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他对自己的不了解。或许,你会认为,他这只不过是在回避真实的自己,简称“回避自知”。
确实,回避自知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坦然面对自知会撼动人们原本的信仰,事实已经证明,人们总是倾向于吸收那些和自己的信念相符的信息;二是面对自知会让人们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你将真实的自己袒露给朋友或心理医生看,说不定会遭到异样的眼光,心理医生甚至还会逼迫你去做某些十分痛苦的检测。因此,还是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好;三是面对自知将会带来负面情绪。
孔子曾经问子贡:“你认为你和颜回哪一个比较强?”子贡的回答是:“我如何敢跟颜回比?他能够以一知十,而我则是以一知二罢了。”子贡如此有自知之明,实为可贵;他虽然不如颜回强,但其人格魅力却是值得后人肯定和学习的。
心理学家将人分为三种,一种是不够自信的人,一种是过于自信的人,还有一种便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知之明”的成语出自《老子》,原文是“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敢于解剖自己的人,通常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解剖他人总是容易的,而解剖自己却是最难的。
心理学家斯文森在调查中发现,假如就自身驾驶水平在群体中的位置做出评价,有9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要高于平均水平,却极少有人承认自己的驾驶技术差。可是,通过实践检验,也是依据平均水平的定义,如果有50%的人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那么剩下50%的人的驾驶技术就必定要低于平均水平。
所以,诚实地向他人展示你自己,便是人生中一道最优美的风景线。要真正了解自己,就必须换一个角度,做到“察己”,即客观审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但在今天,它却成为人类最奢侈的灵魂体操。时代越进步,人们的心理和思想就越浮躁和粗糙,在欲望泛滥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带着躯壳生活,而遗弃了灵魂。然后,在某个清晨醒来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安静地坐下来触摸一次最真实的自己了。
P2-4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来自生活、工作、人际和家庭等方面的诸多不快、困难或压力。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知道事情不可避免,却依然做不到乐观地去面对。哈姆雷特说过:“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么去想。”我们每天所经历的事其实都可以证实这个简单的道理。
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发明家之一埃尔默·盖茨曾是一个被世界公认的天才,据说他曾经每天都坚持做“唤醒快乐的想法和记忆”的练习,他相信这样做能够对他有所帮助。当时有个人向他请教提高自我的方法,埃尔默就推荐他做这套练习,“唤起那些充满仁慈与有用的美好感情,但这些感情只能被偶尔唤起;要像举哑铃一样,让它成为你每天的必修课;然后再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一个月后你就能发现自己的惊人变化,而这变化就深刻地体现在你的思想与行为之中。”这告诉我们,内心状态的改变会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与行为。
同时,这也启发我们,如果生活不能如我们所愿,如果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因此,面对种种“坏”事情,不妨试着跳出悲哀的沼泽,用心理调解法纠正心态,换一种崭新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或许有人会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份好心态,在狂风暴雨中依旧面不改色,屹立不倒。确实如此,虽然好心态不是人人都有,但要想拥有它也不难,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开发并使用这种能量,那么,获得快乐、幸福与成功也就不再是难事儿了。
本书便致力于为不同群体的人们排忧解难,为遭遇不同难题的人们提供了一套心理调节的速查速用套餐:
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感到迷茫的人们;
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的人们;
被情绪困扰、想摆脱却又感到无力的人们;
在快节奏的都市中打拼、每天不得不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的人们;
在工作中失去存在价值、却又心有不甘的人们;
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尚处于挫折阶段的人们;
遭遇沟通瓶颈、陷入矛盾泥潭的人们;
在错误面前不肯服输的人们;
在生活中找不到快乐踪影的人们;
在婚姻里失去方向的人们;
在亲情中备受伤害的人们……
本书正是针对以上人群,用案例解说的形式,分析讲解在各种境遇面前正确调整心态的心理策略和方法,相信总有一则案例触动您,总有一个心理调节的方法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