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在中国大陆只走过短短十年,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课程需要完整地经过一轮、两轮、多轮一至十二年级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渐建构起来。
李泽武所著的这本《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教学日志)》是一种探索,这里有绝对真实的记录,记录了一位华德福教育探索者、实践者的挣扎、失败和成功,也记录了他的坚持和美好,还有教师这份职业带给他的快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教学日志) |
分类 | |
作者 | 李泽武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德福教育在中国大陆只走过短短十年,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课程需要完整地经过一轮、两轮、多轮一至十二年级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渐建构起来。 李泽武所著的这本《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教学日志)》是一种探索,这里有绝对真实的记录,记录了一位华德福教育探索者、实践者的挣扎、失败和成功,也记录了他的坚持和美好,还有教师这份职业带给他的快乐。 内容推荐 李泽武所著的这本《为未来而教(中国大陆首位华德福主课教师教学日志)》是一位教师的朴素的“日记”,这里有创办了十年的一所民间学校成长的印记,有一位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并附有孩子们对于自己母校的回顾。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道 一、教育之道——上善若水 二、关于华德福教育 三、缺失的心灵教育 四、如水之教 五、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实在中创造 第二部分 我的教学日志 一、上学期(2009年8月11日~2010年2月1日) 1.“十几号人来几条枪” 2.淘旧货 3.教室的“形”与“型” 4.我的新班我的新生 5.准备开学 6.教室的歌德色彩 7.班级开动了 8.玫瑰典礼与晨颂 9.地理板块的学习 10.慢慢来,一样一样的 11.由东向西超低空飞行 12.西北地理的学习 13.华德福学校五周年庆 14.孩子脸上都有一种快乐 15.用身体学习地理 16.地形阶梯 17.天津来的瑞珍讲天津地理 18.触摸中国西北的人文地脉 19.泥塑中国地形 20.“该勒缰绳了!” 21.用听觉和味觉体验广东 22.给班上学生的第一首生日诗 23.一张张拼接起来的中国地图 24.我所考虑到的课程元素 25.亮点出现了 26.用力量去感染 27.“我希望你很勇敢!” 28.野草中有“八卦” 29.征尘仆仆中核心仍然是课程 30.要“忽视”孩子 31.有时候孩子有孩子的道理 32.在孩子与孩子之间,在我与孩子之间 33.如何应对孩子在课堂上过度说话 34.德国华德福明星 35.孩子要求的是本质 36.为德国学生演奏音乐 37.对孩子要有要求 38.树立“正气” 39.万圣节 40.万圣节之夜的童话校园 41.画一株蕨类植物 42.自由和界限 43.听课日答家长问 44.数学课中的双语教学 45.华德福学校的登山活动 46.入冬了 47.有坚决的态度 48.植物观察与“发现之眼” 49.削磨竹简与厕所冲水广告 50.对蔷薇科植物的观察和临摹 51.家长会 52.更深入地学习植物 53.游学峨眉山(一) 54.游学峨眉山(二) 55.如果节奏被打乱了 56.做主课本是一种艺术活动 57.治疗教育大会 58.高年级教学的专业化 59.华德福教学中的语文教学 60.抓住“教机” 61.分享一点郑州培训的经验 62.学习《鸿门宴》 63.华德福课程之特质 64.语文课程中一段动人旅程 65.读史明智 66.华德福就是耍吗? 67.冬至节的内在意义 68.教学的丰富性 69.“本台综合报道” 70.美的文章正大光明 71.从柴静采访卢安克所想到的 72.百宝箱里的新年礼物 73.引导孩子运用整体的力量 74.风波 75.我感觉到他们在一天天长大 76.班级研究 77.体会数学的内在魅力 78.与老师们的沟通 79.今天不上课 80.我习惯周日做下一周的准备 81.汉字的不同颜色 82.五、六年级的班级研究 83.耍假钞 84.一个人的黄鹤楼之旅 85.家访 86.教学是有反复的 87.对五、六年级班级的进一步研究 88.华德福会多 89.在冬天的黑暗中,我们需要宏大的图景 90.节日是天道的一部分 91.写期末总结 92.学期末最后一次会议 二、下学期(2010年3月3日~8月3日) 1.春季学期开学准备 2.孩子课桌里的秘密 3.周一晨会上的晨颂 4.真心的孩子与真心的成人 5.班级秩序与古罗马学习 6.主题研究式的学习 7.春游中更深入地发现孩子的特点 8.卓越的教学,失败的教学 9.好雨知时节 10.一个学生的古罗马时代奴隶研究 11.学习“打架斗殴” 12.如果人生纯属辛劳 13.当孩子和你较量意志 14.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守规则 15.圆的特别教法 16.必须把数学的神奇传递给孩子 17.清明复活节与清明心情 18.圆圈游戏和圆的学习 19.我的使命是什么 20.外教对我的课堂观察和建议 21.现在的孩子“脸皮薄” 22.一张信用卡背后的秘密 23.应对这群青春期孩子 24.如此对歌 25.夯拙前行却充满力量 26.斯坦纳给教师的建议 27.岩石矿物的学习与“造地球” 28.台湾磊川华德福师生来访 29.创造的快乐与扎实的练习 30.去德国领事馆办签证 31.台湾,华语地区华德福教师大会 32.春末 33.说一说校园的变化吧 34.西安游学准备 35.出发前的小插曲 36.西安兵马俑 37.陕西省博物馆 38.露营终南山 39.在西安为孩子写生日诗 40.游学西安之回顾 41.办学资质进展和孩子特质新发现 42.八年级毕业典礼 43.班级戏剧排演 44.戏外,一个老人将要谢幕 45.在飞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上 46.德国,文德尔施泰因(Wendelstain)华德福学校 47.探访康复村 48.文德尔施泰因华德福学校的主题周 49.中德学生在中国文化课上的交流 50.德国学校高年级专题周 51.慕尼黑之行 52.亚瑟王、莎剧的学习与进班听课 53.德国华德福高中与柏林之行 54.最后一课 55.德国游学的最后一天 56.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第三部分 回顾和笔记 一、2005年工作回顾 二、我的《西游记》主课教学 三、成都华德福学校七年级主课计划 四、2009年秋期五六年级班级报告 五、2009年秋主课学习内容 六、班级大事记(2009年秋) 七、2010年夏5~6年级班级报告 八、2010年夏学习内容 九、班级大事记(2010年春) 十、孩子们的西安游学日记选 附录 写给母校 后记 两年后想说的话 试读章节 五、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实在中创造 2004年秋天,虽然最初仅仅有三个孩子,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有了历史性的开始。它所面对的不仅是日渐成熟的西方的华德福教育运动在具有儒、释、道、拜金主义等的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生存与融合,还有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与冲突。这种融合与冲突的核心是关于人已有的普遍价值观的混乱状态和对其的重新定位。“财富即成功”的物质化的拜金主义,上一个“好”大学即是个人成功保证,高分是“好”大学的保证,“好”的中学、小学是高分与“好”大学的保证……简单的划线,简单的逻辑。“学而优则仕”的单调传统成功观受到拜金主义冲击,在今天依然大行其道。 尽管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也提出了素质教育、新课程、诵读经典等一系列理念和实践办法,但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课程实施,把人们的教育理想贯穿到孩子的成长中去,人们一直在实践着。 华德福这叶“扁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驶入的,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主流应试教育的“背道而驰”,但作为华德福教育的推广者,我心中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将西方华德福教育本土化问题,而是思考如何建立一种东西方人普遍价值观念基础上的教育,因为价值和愿景是共通的。 作为成都华德福学校的主要教育工作者,尽管我有十二年公立学校的从教经验,也在英格兰爱默生学院有过两年完整的教师培训,还曾经把这些经历著书出版,同时自己对教育也可谓有心而为,但办学之初,我对华德福学校教育的理解完全是外在的。三个学生,其中一个完全不懂英文,另外两个几乎完全不懂中文;一个是一年级学生,另外两个是三年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我的华德福“冒险之旅”。不过还好,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的本(Ben cherry)老师在课程之初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课程从图案绘画开始,图案绘画从讲故事开始。 “那是刚开始的时候,天地混沌,像一个鸡蛋,盘古在它的里面,好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用力撑啊撑,撑啊撑。终于,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 中文讲一遍,我又赶紧用英文讲一遍。 我们的学校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混沌之中开始的。 后来在主课上,我们又进行了故事、数学等课程。我发现故事是有神奇作用的,我看到孩子们完全投入的神态,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真实的内心,他们的想象随故事飘到了九霄云外。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在这个混和班级特别有用。 英语、水彩、园艺、泥塑、毛笔字、体育活动等课程就这样摸索着开始。以前的教学经历给了一些底气,站到孩子面前,我就有自信和办法。 不久,有一位追随华德福教育已久的一个五年级孩子的父亲将他的孩子转入我校,此时我感觉课堂更像样子了。 我的课堂内容除了教授中文唐诗和绕口令、游戏外,课上所讲的故事基本都是英文的。满脑子都是英文的诗歌和与之结合的动作,我自己也觉得很滑稽,中文好像找不到类似的东西,或者用中文似乎就传达不出华德福的理念来!每节课都要画图,每学一首诗或是一个故事都要画图,仿佛不画图就不是华德福。我自己心中的华德福课程模式,像紧箍咒一样牢牢锁住了我。呜呼! P16-17 序言 适合的才是幸福的 去年十月,李泽武和华德福团队的专家们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新教育国际论坛。会议期间,他送了我一本书,书名是《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 前不久,泽武给我发来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为未来而教》,这是他在成都华德福学校2009年秋至2010年夏这一年间,担任该校5~6年级主班老师的教学日志,他希望我能够为他的书写点文字。 翻阅泽武的这些日志,我仿佛和他一起度过了一年时光。泽武说,想法、情感和方法结合才有力量。他的这些日志,无疑是他的教育力量的另一种展示。这些长短不一的日志,作为书稿的主体可能稍显琐碎,但作为一段生命历程的真实记录,作为一个个课程的口述实录,却能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之巧、探寻之精、求索之恒。 近些年,一群对目前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现状不满的父母们联合起来成立学校,开展“自救型”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一类学校,往往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模本,直接借鉴华德福教育的学校应运而生,泽武就是其中最先“吃螃蟹”的人。 作为华德福教育的实践者,泽武从2004年就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他和他的同仁们在四川成都郊区的一片废弃的3亩地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筚路蓝缕,建设至今,学校已形成规模,数以百计的学生排队等候入学。 斯坦纳先生曾经说过,华德福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为身体健壮、心灵自由、精神清醒的人。他认为,这个目标是建立在对人的了解的基础上的,人作为一个身、心、灵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完整与和谐的发展服务。 做适合人的教育,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注重发挥心灵平衡发展和本土文化精神,注重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验与情感,是华德福的基本理念,也是李泽武的办学思想。 华德福学校有许多独特的教育方法,如学校没有固定的教材,所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编写教科书;没有常规意义的考试,没有成绩排名,只有对孩子全面的评估,包括学习过程评价;不同教室的墙壁有不同的色彩;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与晨诵活动;等。学校的课程也更多地尊重老师的创造性,以泽武老师的地理课为例:2009年秋季,他开始了“地理板块的学习”,让学生设想“从东向西超低空飞行”,关注对“西北地理的学习”,努力“用身体学习地理”,理解“地形阶梯”,请天津来的瑞珍老师讲“天津地理”,仔细“触摸中国西北部的人文地脉”,用泥塑制作“中国地形”,用听觉和味觉体验“广东的风情”,用纸张拼贴“中国地图”,游学峨眉山等,可谓日不暇接,他的算得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命深度地融合了起来。 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新教育认为,学校应该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中心,应该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同样的,泽武率领的成都华德福学校也在努力这样做:环境方面,学校一派田园风光,鸡叫鸭跑,春花夏荷,四季草木荣枯均为一景;课程方面,游学课程、戏剧课程、手工劳作课程、庆典仪式课程等丰富多彩……我一直认为,让孩子和老师在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是判断教育成败的基本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泽武的学校成功了。 好的教育总是相通的。新教育与华德福有同有异,同样是晨诵,华德福一般是感恩仪式,而新教育实验则是呈现生日诵诗、情景诵诗等多种形式。但是,做适合人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因为只有适合人的教育,才会是幸福完整的教育。去年,泽武的学校也加盟了新教育实验,祝愿他能够博采众长、中西合璧,守住田园、精耕细作,把学校真正办成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后记 两年后想说的话 对自己的东西说点什么是困难的,就像一个父母评价自己的孩子,总有太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而教学过程又是人们所说的“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有看到的不足而心有不甘。这一年教学和生活我所能够有勇气呈现的不外是真实和成长。作为华德福老师,我面对现实状态的真实,面对自我真实的成长以及对孩子的真心投入。华德福教育创始人奥地利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把教师的自我成长看作教学元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大约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教学中老师必须有面对自己成长的勇气;另一方面,教学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华德福教师从不把教学和自我生活截然区分,说直白些,不会教学归教学,生活归生活。因为教育即生活,与教师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过程就是生活和自我生命的一个部分,就像四年级教师逛街时看见一个木制动物玩具时就会自然想到运用到课堂中一样。他的生活指向那里,而这恰恰又是作为教师所必须的,把生活风貌和趣味投射到教学中去,产生连接和意义,而不是隔离,因为教学时必须运用你的全部去做,你的思考、感受、意志,你的头、心、手。作为教师,不同层面的东西给予孩子不同层面的教育滋养,自我对孩子情绪的引领,情感对孩子生命力的建构,意志对孩子情感的开启和对思考的注力。不仅斯坦纳这么说,我们古人也说“身教重于言教”,即教师行为与意志、生命力个体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从接这个班级起,有一点是确定的,我的生命会与之共舞,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虽已有一些时日,但翻看文字,他们与我自己的影像确是历历在目,中间经历的旅途之酸甜苦辣不用细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男生几乎都比我1.72米的个头高一头——他们的成长显著,而与他们共舞的最高奖赏酬劳就是他们的成长,生命的印迹——也有我的成长生命与之共舞。教学从来不是纯又纯,美又美的东西,是欢笑、泪水;是希望、失望。全然放下,全然得到,生命在不知不觉间展开,在努力中精彩。 作为在公立学校教书十二年,华德福学校教书近十年的老师,除了一些记录下来的感受和想法外,我也有一些方法。尽管是流水式的日志,但你还是可以看到华德福教育的一些着眼点和细处:在华德福学校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华德福学校的课是怎么上的,华德福的老师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也可以了解包括教学中的外部环境的营造、课堂准备、课堂教学的把控与节奏、班级管理、课程记录、孩子研究、节日活动、游学等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可以“管窥”一下华德福的课堂,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 我自己非常认同“教学即是与他人共同成长”的话语,感谢孩子们、同事们和家长们带给我沉甸甸的一年,感谢妻子与女儿的热爱与支持,也纪念我枕着他于臂长大的老父亲。 感谢命运把这些经纬交织在一起。 李泽武 2013年初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