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中水滴/诗意自然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普里什文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中水滴》是一部散文诗集,选录了普里什文最有代表性的四部散文作品《人参》、《林中水滴》、《叶芹草》和《大自然的日历》的精华。作者以清新流畅、意境隽永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森林王国无尽的美和无穷的奥秘,让它们如一涓清泉缓缓漫过你的心田,滋润你的心灵,让你尽情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领悟生命的意义。

内容推荐

《林中水滴》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普里什文通过多年观察、琢磨、体味而写成的艺术小品的有机结集。这些作品不是书斋文学的产物,而是在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中,通过不断发现动植物界的新现象和未经研究过的特点时而脱颖而出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缠绵的感情和隐忍思索的哲理,语言清丽流畅,意境隽永。

目录

大自然的日历(选译)

 秋天

大地的眼睛

小偷的帽子着火啦

鸟之梦

死湖

初雪

天鹅

人影

松鼠

胡獾

雪兔

美的主人

“伊万和玛丽娅”

追猎

安恰尔

人参

 一——一六

叶芹草

 荒野

荒野

青色的羽毛

乌云笼罩的河

别离

求偶飞行

阿里莎的问话

深渊

 岔路口

水滴和石头

留声机

生的欲望

歌德错了

结婚的日子

老 鼠

白桦

秋叶

当了俘虏的树

一缕活的烟

生存斗争

大河

牧笛

可悲的想法

Circulus vitiOsus

离别和见面

叶芹草的女儿

老椴树

 欢乐

胜利

最后一个春天

近在眼前的离别

杜鹃

大地的微笑

林中的太阳

老椋乌

小鸟

开花的草

野蔷薇开花

鼓鼓的水泡

亲爱的茶炊

韵律

幼嫩的小叶子

在老树墩旁边

在溪边

水的歌声

风吹琴的乐声

第一朵花儿

致不认识的朋友

最高的一轮树叶

麦粒

隐蔽的生活

幼芽发光的晚上

林中小溪

花河

增添生机的细雨

水和爱情

稠李

松树

一口牛奶

女房东

姗姗来迟的春天

母菊

爱情

林中水滴

 树

树根

蛇麻草

一条树皮上的生命

瑞香

树桩——蚂蚁窝

森林的墓地

 水

涅尔河

倒影

 林中客人

林中深渊

乌鸦

松鼠的记性

三个兽洞

梭鱼

田鼠

啄木鸟

落后的野鸭

蜘蛛

客人们

 一年四季

自然晴雨表

最初的小溪

亮晶晶的水珠

春装

稠李凋谢了

杨花

第一只虾

春天的转变

柳兰

旱天

小白杨感到冷

落叶期

降落伞

星星般的初雪

森林中的树木

 人的踪迹

我的家

森林中的人

审判员打猎

梭鱼

 啄木鸟的作坊

小舟

两种高兴

啄木鸟的作坊

风格

自来水笔

热切的关注

损失

暴风雪

人的宝藏

自由生存

追求王位者

我的狩猎

创造彩色的力量

为直的道路而斗争

译后记 潘安荣

试读章节

鸟之梦

蜘蛛都冻僵了。蜘蛛网给风雨撕落,唯有那主人不惜用最好的材料织成的最好的网,在秋天阴雨的日子里,还能完整无恙地留下来,仍在捕捉能在空中活动的东西。眼前空中只有落叶在飘零,于是一张色泽艳红、缀有露珠的白杨叶子,落到了蜘蛛网里。它躺在无形的吊床上,给风儿吹得摇摇晃晃。太阳露了一下脸,叶子上的露珠像宝石般闪闪发光。这使我目眩神移,随即想起了今年秋天,当白杨叶子成为雷鸟最佳美的食物的时候,我这个老猎人一定得熟悉一下雷鸟的生活,我还不止一次地在书本上看到和听人家说起,到那时候,仿佛在日落前的一小时左右,它们会飞落在白杨树上,啄食到天黑,睡在树上,次日早晨又啄食一会儿。

在大森林里一个小小的采伐迹地近旁,我出乎意外地发现了雷鸟。当我涉过小河的时候,我的一只皮靴子,咂的响了一声,声音惊动了一只雌雷鸟,从我头顶的白杨树上飞开去。这棵高大的白杨,长在针叶树林中的采伐迹地的边缘上,这儿有不少白杨,和白桦掺杂地长在一起。它们为了跟松树和云杉争夺日光,长得很高很高。离采伐迹地边缘几步路的地方,有一条被车轮压坏了的林道,整条道路都是黑色的,但在长着白杨的地方,撒满了白杨叶子,远远望去,一地浅黄色的斑点;在这布满黄斑的道上,隐匿打猎是很不便当的,因为雷鸟现在应该只在白杨树上。采伐迹地是崭新的,去年冬天才有的,一堆堆留待今冬运出的木材,躺了一个夏天,都发黑了,它们埋在幼嫩的白杨树丛里,树上挂着仍然很鲜艳的宽大的杨树叶。老白杨树上的叶子,却几乎全都变黄了。我沿着林道,从这一棵白杨偷偷地走到另一棵白杨。天上细雨蒙蒙,微风轻拂,白杨树叶随风飘动,簌簌有声,雨珠到处淅淅沥沥,这一来,我听不清雷鸟采撷树叶的声音了。采伐迹地里突然有一只雷鸟从小白杨林中飞了起来,停落在采伐迹地那边一棵最靠边的白杨上,离我有两百来步远。我看了好一会,看它怎样不时地啄那树叶,迅速地吞下去。间或一阵疾风刮过,登时一切归于静寂,雷鸟采撷树叶或把树叶撕破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于是熟悉了森林中的这种声音。当雷鸟把粗枝上的叶子吃得差不多,够不着好叶子的时候,就怯怯地跳到低一些的小枝上去,然而小枝过于细嫩,弯了下来,雷鸟也跟着往下垂,赶紧张开翅膀,免得掉下来。不一会,我听见我这一边也有同样清晰可闻的裂帛声和嘈杂声,后来我还弄明白了,原来我周围各处那些藏在针叶树林中的白杨树上,都停着雷鸟。我也明白了,白天它们都在采伐迹地上玩耍,或者捕捉一些虫儿吃吃,吞几颗它们少不了的石沙,到了晚间,才飞上白杨树,在临睡前饱餐一顿喜爱的叶子。

日落之前,西风照例渐渐静息了。太阳突然将万道金光投入森林。我用两手兜着耳朵,继续谛听,听到在白杨树叶的轻微抖动中,有采撷树叶的声音,这声音比重浊的滴水声更为沉闷,更为刺耳。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站起来,悄悄去寻猎。我并不是在雷鸟高唱春歌之际大步流星地跑去,雷鸟全神贯注在悠扬的歌声里的时候,倒是什么也听不见的。眼下使我特别感到困难的是要走过一个大泥洼,那个泥洼里,看上去好像铺满了厚厚的杨树叶,实际上却满是水苔和泥泞。要想那泥泞在你拔脚时不发声响,须得将脚掌伸直,和大腿成一线,像跳芭蕾舞一样。而当你轻轻地把脚从泥泞里拔出来时,粘在脚上的泥泞却又滴入水中,声音之响,真会吓杀人。可是你瞧,小老鼠却可以在落叶底下乱窜,窜过的地方,落叶塌了下去,像犁沟似的,并发出响亮的沙沙声,要是我这样做的话,雷鸟早就飞走了。看起来,这种声音在雷鸟是习以为常了,它知道是老鼠在跑,所以毫不介意。如果是狐狸走过去,踩得枯枝啪啦一响,雷鸟在树上大概也会听得出这是于它无害的狐狸在偷偷地行事。原来森林里一切都有定规,彼此之间都是协调地联系着的。但是,人是变幻无常的,什么都会做得出来,因而他的一声一息都会尖刻地干扰大自然的生活。

……

P4-5

序言

2013年,我社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这套丛书约请国内最优秀的翻译家担任主编和译者,将世界几大主要语言写成的短篇作品择优选入,并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裁进行分类,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各国文学的基本面貌,为我国读者了解世界文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即是这套选题中的一种。

俄罗斯文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让他们形成了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一精神资源的承续和发展出现了断裂。为重新深入挖掘、整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秀资源,我们倾心推出“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20册),分为“诗意自然”“诗意人生”“诗意心灵”和“诗意生活”等四个系列,让读者再一次感受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提升对诗意生活的自觉追求,丰富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

后记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是苏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主要是描写自然界的生活,歌唱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的创造性劳动。

普里什文在1873年1月23日出生于奥尔洛夫省叶列茨县(现今的利彼茨克州叶列茨区)赫鲁晓沃村一个商人家里。1897年还在学生时代,就因参加马克思主义革命小组的活动以及翻译德国革命家倍倍尔著《妇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书,而被捕入狱。刑期满后,他去德国进莱比锡大学攻读农艺,毕业后回国在莫斯科近郊当农艺师,并为一些农学杂志撰稿,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

他在从事农艺工作中,细心观察自然,又收集民间故事、民歌,从而产生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他终于抛弃了农艺师职业,徒步去北方旅行,写成了他的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1907),一举成名。同时他经常为报刊写随笔和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军事记者,革命后当过乡村教师。

普里什文的早期作品,像《小圆面包》(1908),《黑脸的阿拉伯人》(1910)等,主要是通过对于纯真的大自然的诗的感受,展示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普里什文的才智在十月革命后显得益发瑰丽、成熟,写出了许多描述自然界以及儿童生活的作品,如:《大自然的日历》(1925),《人参》(1933),《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恶老头的锁链》(1960,始于1923),等等。数十年来,苏联一直不断出版他的各种单行本和选本,较大型的选集先后出了六种,最新一种是八卷本(估计有四五百万字)。研究他的创作的专著,已知的也有五种。

普里什文作品的体裁有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儿童故事,特写,等等。这里所收的主要是散文诗。这种散文诗,作家本人喜欢称为诗体随笔,也有人称为哲理抒情散文(如苏联新版《百科词典》)。普里什文的许多小说都是以散文笔法写的。散文诗是普里什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下面对本书所收四篇作品略加介绍。

《秋天》是从《大自然的日历》一书中摘译的。该书分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部分,是写大自然景物和打猎活动的。普里什文上中学时就向往“梦想之地”,追求“不平凡之物”。他的《在鸟不受惊的地方》等早期作品,就是到偏远的异乡旅行以后写成的。十月革命后,普里什文虽也旅行,但不再像早年那样去寻找梦想的福地了,他说:“我明白了,我四处漂泊,不断寻觅,就是要找我的祖国。现在我把它找到了。”他于1922年举家迁到莫斯科郊区,悉心研究周围的大地和自然景象,于1925年创作出版了《别连杰伊的水泉》一书。此书当时只有《春天》部分,后来增补了《夏天》《秋天》《冬天》三部分,更名为《大自然的日历》。这本书,是普里什文二十年代创作成熟期的作品,是他多年观察、琢磨、体味而写成的艺术小品的有机结集。这些艺术小品是日记式的笔记,他说“我的笔记是不受任何约束的、我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些笔记确实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写的——后来几乎没有作任何加工,只根据自然界生活的运动力结集起来,这种运动力,在人的心灵中也引起了相应的运动。”因此,大自然的日历又可说是心灵的日历。他在观察自然界时,总爱联系他自身的生活,联系人生,这个特点,用我们习惯的语言来说就是“物我交融”。这在写《大自然的日历》时还刚开始,后来在《人参》《叶芹草》《林中水滴》中更为突出。所谓“在春天的口授下写的”,是指他的即景抒情小品,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在户外原地写的,在潮湿的树桩上写的。他的词句不是产生于书桌旁,而是在自然界直接观察时,不断发现动植物界的新现象和未经研究过的特点时,脱颖而出的。后来他的其他由笔记汇集的书也都如此。

《人参》是以散文诗体写的中篇小说,是普里什文的代表作。他于1931年到远东旅行了三个月,写了《亲爱的野兽》《北极狐》《花鹿》等作品,然后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了《人参》(最初书名为《生命之根》)。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有自传成分,但主要是虚构的,属于普里什文所常写的人类改造大自然的题材。

普里什文写人参,并不是着眼于它在医学上的功效,他把人参叫作生命之根,赋予它以深刻的诗的含意,是力量、勇敢、欢乐、幸福的源泉。作品中写了一只令人难忘的美丽的花鹿形象。通过花鹿,作家表达了他常写的爱的主题(这个主题在《人参》的姐妹篇《叶芹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的所谓爱,是生活中的创造的源泉。《人参》的另一个主题,是友谊,体现在两个朋友的亲密合作上,一个是讲故事的当过兵的俄罗斯人,另一个是找人参的中国老人卢文。普里什文1953年在一部选本《光的春天》序言中说:“我高兴的是,我在三十年代初就已在《人参》中表达出了东方人和西方人之间,中苏两国伟大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的思想。”

……

但是也不难想象,普里什文这位另辟蹊径、风格独异、善于沉思、善于细腻描写大自然的作家在苏联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遭到极左的拉普派的批判。他们攻击他以风景粉饰生活,脱离公民的职责,脱离必要的斗争,对社会关系问题漠不关心,总之是“不善于或者不愿意为阶级斗争的任务,为革命的任务服务”。这顶大帽子当然是不对的。尽管在二十世纪初,普里什文稍稍受过唯美主义的影响,这一点可从他的《在看不见的城市的墙边》(1909)这本集子中感觉到,但是他早已克服了。所以,对于那些极左的攻击,普里什文只好以直截了当的语言回答说:“我的创作,内容是共产主义的,形式是个人的。”因为普里什文实际上远不是只写大自然,尤其不是写脱离人的大自然。他以新的角度描写自然界,以此影响人对大自然的关系,以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普里什文的作品善于从人们心灵深处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地、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唤起一种愿意创造的冲动,这是不容置疑的。

普里什文是一位勤奋、乐观、童心不灭的作家。早年他带上背包、猎枪和笔记本,奔波于祖国各地的山野森林,后来把生活用品装上汽车,利用这所谓“四轮房子”深入生活。他一直写到生命最后一年的八十一岁高龄。1953年底他已病重,但在日记里写道:

“‘普里什文,你别忙走啊!’我对自己说。

“我又对这一天说:  “‘等一等!’我命令道,‘我还没有结束写作,你别动,现在是早晨,你还在我手中!’”

他于1954年1月15日夜间逝世。在15日的日记中写道:“昨天和今天天气都很好,这样的好天,会使人突然醒悟,觉得自己挺健康。”

这里所收的普里什文四篇作品,是我从1957年开始陆续译出来,发表在《世界文学》等杂志上的,《秋天》《林中水滴》和另外两篇作品的翻译,其间相隔了二十年有余。这次承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美意,要把这四篇东西结为一集出版,我就把前两篇校订了一遍,作了一些动植物译名的改动,文字也稍稍润饰了一下,后两篇文字个别地方也有所改动。

《人参》中的“花鹿”即是梅花鹿,普里什文写作时是不了解汉语称“梅花鹿”,还是他为了行文方便有意只称“花鹿”(原文中“花”字是汉语的译音),我们不得而知,文中照原样译。“梅花鹿”俄语称为“有斑点的鹿”,译成汉语仍为“梅花鹿”。

这四篇作品都是根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一1957年版《普里什文文集》六卷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译出的。

翻译普里什文这位有特殊风格的作家的散文诗,我尽管力不从心,自问还是花了力气的,但是有没有体现出他的风格,还很难说,希望和读者共同切磋。

译者

1983年9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细读您的著作,我发现了您所独具的优点,有些优点我在其他俄国作家的作品中还没有看见过……在您的作品中,我没有看到向大自然膜拜的人物。在我看来,您所写的不只是大自然,而是比自然更大的东西——是大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在您的作品中,我觉得您对大地的热爱和对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和谐,这一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还没有遇见过。

——高尔基

我所做的,不过是像那些喜爱森林中或草地上的花儿的人一样:选花,摘花,然后带走。一朵花脱离了自己的环境,被置于人的家里,就有了在原地所没有的新意,这一点已为人所知了。被带回家的花儿说着另一种话,这也不是我的所为,而是早已如此了。

——普里什文

《林中水滴》这一部散文诗也同《叶芹草》一样,是利用笔记创作的,是普里什文创作成就的高峰之一。这部作品把读者带进了森林王国,鲜明生动地展示出这个王国的美丽和丰富。乌鸦、啄木鸟、松鼠、兔子和其他动物,写来妙趣横生,诗意盎然。

——潘安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