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拆出你的沟通力(Ⅰ)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赵周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2013到2014年,“拆书帮”在微博微信上火了,“拆书帮俱乐部”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也火了。一群热爱学习的职场年轻人,如饥似渴地用着拆书帮读书法把书本上的知识拆解成自己的职场能力。快快加入他们吧,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儿们一起,从“沟通力”的提升开始,一步一步打造自己的职场成功之路。

这本由拆书帮帮主赵周编写的《拆出你的沟通力I》,主治表达能力和主动倾听能力不足,上引沟通经典力作,下接生活职场地气——早读早超生!

内容推荐

有一类书叫族谱,也叫家谱,建体系、释概念、析事迹。有一类书叫方谱,很像菜谱,分方面、集药方、兼理法。前者要拜读,顶礼膜拜、理解记忆。后者要拆读,拆为己用、诉诸行动。

《拆出你的沟通力》就像一套方谱,或是菜谱。在这本书中,我们把沟通细分为五种能力,在《拆出你的沟通力(Ⅰ)》和《拆出你的沟通力II》中会涉及到其中四种,分别是表达能力、主动倾听能力、说服能力和提问能力。四种能力,X 个方面,X个辑自不同经典图书的片段——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从中挑出一两个对症的药方,尝试对症治疗;或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从中挑出一两个喜欢的菜谱试做一下,给生活加点料。

本书是《拆出你的沟通力(Ⅰ)》。

《拆出你的沟通力(Ⅰ)》的作者是赵周。

目录

推荐语

前言 把沟通能力拆为己用

第一部分 表达能力RIA

第一章 事实与观点

第二章 条理与组织

第三章 生动与打动

第四章 受众分析

第二部分 主动倾听能力RIA

第五章 表关注

第六章 顺情绪

第七章 赢好感

第八章 理思路

附录 本书引用图书版本信息

后记 让致用的归给致用,兴趣的归给兴趣

举个栗子

试读章节

在拆解前面的片段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表达中往往忽略事实,不假思索直陈自己的观点。从罗素到奥格威,都强调事实很重要,不过这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表达观点。实际上,恰恰是我们平时过于随便地表达观点,导致说了跟没说差不多。

片段1.4,是营销学经典教科书《营销原理》最新版的开篇。“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非常鲜明——,而且非常独到——不仅是企业和广告从业者,而且是,一个学生、一个医生、一个妈妈、一个钟点工……都在从事营销活动。

鲜明的观点,让听者印象深刻;独到的观点,让听者欲罢不能——就算对方不同意,也不能轻易否定或忽视,而得认真对待和思考。

当然,科特勒没有忘记在观点中穿插了几百字的案例(也就是事实),来确立他的观点。在事实之后,继续深入表达观点,仍然足够鲜明和独到。

你向朋友介绍一个他不太了解的历史人物,你兴致勃勃说半天,他脑海中还是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同事问你怎么评价一个项目得失,你事无巨细讲一遍,他仍然不确定自己把握了项目的特点和重点。这就是观点的鲜明性欠缺。

凡是不能用一句话清晰总结的观点,都不能称得上鲜明。

那么什么是独到呢?举个例子:大家都说房价实在太高了,你也说房价实在太高了。但想想看:缺你这一句吗?这就叫不够独到,导致说了跟没说差不多。但如果你说“房价其实挺低的”,这也不叫独到,而叫抬扛。

独到通常要求能够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当大家都在抱怨房价太高的时候,你可以谈: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么高的房价还留在北京呢?你也可以说:房价的问题其实本质上是中国投资渠道过于缺乏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房价就降不下来。你也可以闲聊:还记得2004年、2005年就说房价马上要跌的那些经济学家吗,他们现在还活着吗?你还可以说:你知道吗?房地产是巨大的货币储存池,起到了极大的储存超发货币的作用,如果中国的房价降20%,可能会导致剧烈的通货膨胀,所有的东西可能都会涨价三四倍……

1.每周都热点事件。每次热点事件发生后,都有不少人在媒体或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多数人只是转发或围观。其实我们看到的评论中,大部分的观点都称不上鲜明和独到。

请回顾过去几周你关注过的热点事件,去搜集关于该事件的评论文章。认真阅读至少七篇。然后:

1)对比评价这些评论文章的鲜明性和独到性。

2)挑选出其中最具独到性的观点,尽量清晰地转述给他人。

2.下次你再关注某个热点事件,请先不去看他人的评论,而是去较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事实,然后猜一猜大众观点很可能是什么一一很容易猜到的一一然后加工自己的观点,要有与众不同的角度。最后,讲给同样关注这件事的朋友。P16-18

序言

有一类书叫族谱,也叫家谱,建体系、释概念、析事迹。有一类书叫方谱,很像菜谱,分方面、集药方、兼理法。前者要拜读,顶礼膜拜、理解记忆。后者要拆读,拆为己用、诉诸行动。

美国哲学家艾德勒在他的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读书要在全书最后写下个人索引,在全书前面归纳整体架构,在书页中间做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这是拜读的极致。如果你好奇,想了解自己祖辈的脾性事迹、家族的来龙去脉,当然得请出族谱来,条分缕析、反复推敲……又或者,如果你在大学中修读某一科目,老师是教科书的作者,又是期末考试出题者,你自然得提起十二万分精神,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把书中信息吃透。

但在“拆书帮”中,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书中信息不是你要膜拜的对象,而是为你所用的工具。哪怕作者是把书当族谱写的,结构宏大、架构复杂、系统完善、论述精密,也没人拦着你不能把它当方谱来读。好比你花钱请了医生,虽然他内外科兼通、中西医皆擅,但你只需要问他你的牙痛该怎么解决。

而你拿在手里的这本书,策划编纂的时候就希望它是一本方谱或菜谱。

孙思邈著《干金要方》,诉求是“治病救人”,分二百三十余门,集药方五千三百余首,后人评论“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

袁枚编《随园食单》,纲领为“知而后行”,在十四个方面记述三百二十六种南北菜肴美酒名茶,“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而且随园先生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

“拆书帮职场核心能力”把沟通细分为五种能力,以一百多个辑自不同经典图书的片段来将之拆解。像方谱,你可以依据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从中挑出一两个对症的药方,去尝试应用;像菜谱,这本书中的信息不是供你理解和记忆的(像你已经买的很多书一样),而是希望助你知而后行。

书中所引多为经典图书,在书后附了书目索引。各位拆书大侠对哪本有兴趣,不妨找来,自行用“拆书帮便签读书法”拆为己用。但在本书中我们以沟通能力为纲,仅从各书中摘编几个最合用的片段,细细拆解为各项沟通能力。

与沟通相关的核心能力有五项:KC1表达能力、KC2主动倾听的能力、KC3提问能力、KC4说服能力、KC5谈判能力。《拆出你的沟通力I》主治表达能力和主动倾听能力不足,《拆出你的沟通力Ⅱ》一则疗养提问能力、说服能力。关于谈判能力的拆为己用,会单独成为一本书。

关于核心能力,我们要做些说明:有些能力是砖瓦,有些能力是墙梁,有些能力是楼房。后者依次由前者搭建而成。核心能力就是砖瓦。演讲能力就不属于核心能力,因为它由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提问能力组成(另外还需要一些专业技能,如肢体语言等)。再比如,面试能力或哄女孩子开心的能力,则是七八种核心能力的组合;而所谓管理能力或销售能力或人格魅力,则几乎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虽然要具备如此多的能力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理清思路、联系自己、规划应用,就相对容易了。何况,虽然单块砖瓦也许毫无用处,必须垒就房屋才能遮雨挡风,但单项核心能力的提升完全能帮助你在工作生活的某些事情上更进一步。

只要你能拆为己用。

《拆出你的沟通力I》和《拆出你的沟通力II》不是写来供读者阅读的,而是设计来给学习者拆为己用的。

“拆”不是“拆散”,是“拆迁”。我们常常在路边砖墙上看到的带个圈的“拆”字,其实重点不是把那房子拆了,而是那里要盖上新房——只有建起新房子才能产生价值,给开发商、购房者和拆迁户带来利益。

“拆”是转化和内化。“拆书”,就是强调把图书的知识片殷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拆出你的沟通力”,就是通过环节,把经典图书中涉及沟通的知识片段拆为己用,转化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并提升自己沟通能力的方方面面。

是拆书帮学习方法论的核心环节

部分是阅读原文片段。本书中,拆书家从经典图书中拆出来数十个知识片段,都是非常好的关于沟通的知识。平时,我们读书碰到精彩段落,心有所动,会画线、摘抄、转发……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除非把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否则这些知识不可能为人带来任何价值和改变。所以,部分是最不值钱的。

部分,是拆书家对原文知识片段的讲解和对读者或听众的引导。有些书侧重解决问题,直接给出行动建议,这类书属实用类图书,对应的就很简单,可有可无。有些书侧重阐释概念,这类书属理论类图书,对应的就得具体一些,要想办法促成学习者的体验和反思。还有些叙事类或其他类的图书,就更需要拆书家给出精心设计的,协助学习者从对原文的专注转向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

部分就是拆为己用了,有3个方向:激活学习者对相关经验的反思,催化学习者去行动和应用,促动学习者在现场演练。指向过去,指向未来,强调当下演练、在用中学。

为什么拆为己用要包括这3个核心动作,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有成人学习理论的梳理综述,这里不再赘述。只提醒一下:和在自己读书时就可以刻意为之,而通常要在学习促进者给出场景或要求后才能进行。对同样主题、同样知识的学习,为什么现场学习的效果通常比自己读书印象更深、效果更好,原因之一就是优秀的现场学习设计这样现场演练、在用中学的环节。

如果你读 部分只是击节赞叹,读部分只是画画重点,读部分只是看过就算,那么还是放下这本书,去看会儿电视吧。

药方不是用来赏鉴的,依方服药才能治病。

其实,熟悉拆书帮学习法的人,或者自己悟到了成人学习要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很多时候不需要有一个拆书家给出或。因为他已经是高级学习者,自己能做自己的拆书家了。盼望你在阅读这本书之后,练出这种技能和习惯,就是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够跳过从“心有所动”到“真能应用”的鸿沟,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有感触的知识加工出和来。

如果你是高级学习者,不妨应用本书的思路,去辅导和促进他人掌握那些对你有益的沟通技能,升级为学习促进者(transformational facilitator)。不仅因为教给别人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学习,而且因为我们愿意和我们爱的人一起成长。

任何企业和组织中,都有大量的未被满足的提升沟通技能的需求。如果你是企业培训管理者或内部培训师,还可以从本书中遴选

片段,再组合成不同主题、不同时长的沟通训练课程。比如,选用5个片段组成3小时的“工作汇报与呈现”课程,用7个片段组成3小时的“高效能会议”课程,用9个片段组合为6小时的“跨部门沟通与协调”课程,用11个片段组合为6小时的“创造价值的冲突管理”课程,用更多片段组合为系列的“技术型管理者的沟通技能开发”工作坊……但须根据你对组织内学习者的调研、实际案例搜集分析,以及企业的培训计划、岗位素质模型等来遴选搭配模块。

《倚天屠龙记》第十二章《针其膏兮药其肓》中写道,张无忌初学乍练救常遇春,用药都对症,但不通“”之道,很多时候,企业内部培训师讲的知识点是对的和好的,但搭配不当、逻辑不清、案例不信、体系不严,就难免到不了期望的效果。对这种用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把你的搭配组合和具体情况发邮件给我,交流切磋。若能帮更多企业用更简便有效的途径解决员工沟通技能的学习需求,不亦快哉。我的邮箱是:

最后,重申拆书帮成人学习理念,请务必拿这本书实践一下:

第一,你不必读完全书,更不必担心记不住,能用上一点就能值回百倍书价。

第二,读任何一本30块钱的致用类图书,完全能达到参加3万块培训的效果。

第三,凡是不联系经验的学习都不配称为成人学习,凡是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第四,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会别人。

赵周

2014年1月

后记

2013年8月底,在北戴河的中国人民大学教研基地,教育学院组织了一次“校企对话”,邀请了二十多位高校的和企业大学的校长参与。讨论很有意思,高校说越来越多的大毕业就失业,企业大学说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根本没法用,高校十几年的扩招对成人学历教育的影响,企业大学在乎新的信息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和人大的顾院长一桌,他说现在的教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信息时代要求的不是小修补,而是全新路和体系。高校和企业听了都鼓掌。

主办方给每位与会者发了一本我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晚上一群人去海边喝啤酒、吃烤串,乘兴就成人学习的话题聊了好多。高校人士较多感慨的问题是:大部分成人报名学习似乎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如何能让他们看重知识胜过看重证书?让企业大学头疼的现象通常是: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看书呢!如何才能在企业中形成热爱学习的文化氛围?

我觉得,这些感慨本身,仍是工业时代教育思维的惯性。

大部分成人教育者——无论高校人士还是企业培训管理者——都预设有两个前提,且认为是不证自明的:第一,知识是有价值的;第二,学习要出于兴趣。

在工业时代确实如此。但,如今,因为边界条件早已改变,所以这两条关于学习的前设必须修正:第一,知识很好,但不值钱;第二,有兴趣很好,但兴趣不必是成人学习的前提。

“四百多年前,英国人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位家电行业企业大学校长笑说。

两百多年前,英国人亚当·斯密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很便宜而钻石很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供应水不需要多少成本,而生产钻石则需要矿工大量的劳动。后世经济学家基本认同:经济学之父率先发现了这个很深刻的问题,但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当代经济学家曼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把这个经济学案例拆为己用,就能想通人们看重证书胜过看重知识,是非常理性的:知识像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在信息时代得到一份知识太容易了——且不说网上书店和搜索引擎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仅仅是打开微博、微信,总不乏各类知识直接推送到我们眼前。额外一份知识的边际成本很低,边际收益也很小。证书却像钻石,虽然本身没使用价值,但是相对稀缺,可用于提升自信和彰显身份。所以多拿下一张证书的边际收益被认为很大。

你会说,这虽然合乎逻辑,却仍是本末倒置的。我同意。从以上分析可得,要矫正这种本末倒置,有且仅有两个办法:要么降低证书的边际收益,要么增加知识的边际收益。

可就像很多订婚毫无意义地需要钻戒,很多升职也莫名其妙地要求证书。只要仍有这种需求,证书的边际收益就降不下来。所以对个人有意义的思路只能是增加知识的边际收益。

——有责任感的高校人士感慨成人学习者看重证书胜过看重知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学知识要能带来价值。

“那又为什么说兴趣不是问题呢?”某位校长举杯问道。

成年人读书,如果不是为了证书,那么就有且仅有两种动机:一类是出于兴趣,喜欢读书;一类是出于致用,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完善自己或者提升能力。显然痞管理者应该关心的是后者。换句话说,管理者不需要关心员工是否爱读书的问题,只需要关心员工读书的问题。

不少员工还不爱上班呢,但照样每天早上爬起来上班、努力工作。为什么?工作的动机不必是爱,只要能得到有价值的回报,人们就会做。对职场人而言,读书和学习也当如此看。兴趣和未来发展是员工自己的事情,但是要员工通过读书和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才是管理者关心和要求的事情。所以,解决员工读书和学习的问题,最好不要从兴趣着手。从致用着手比较容易起到效果。

——有责任感的企业管理者头疼员工缺失学习的兴趣,问题也化为:新学知识要能带来价值。露

成人学习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终生研究成人学习如何让知识带来价值,认为应该从五个方向去做:学习者自我导向、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强调实践(在用中学)、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

无论高校还是企业培训,比传递知识和培养兴趣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掌握通过读书获得回报、通过学习获得收益的能力。我管它叫“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简言之,它就是拆为己用的能力。拆书帮期望通过学习社群帮助成人学习者(职场人)提升这种能力。

聊到这里,校长点头称是。他点燃一支烟,沉思,然后问我:这样是不是太功利了?

我说是。所以我在大学讲座,都会建议大学生别花太多精力去读致用类图书,像时间管理、沟通表达、财务管理、PPT设计……这些相关的致用类图书不妨留到工作后,等需要时再读。大学期间尽量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刻意多读些“没用的书”,尤其是宗教、哲学、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

但对已经进入职场的人,成人学习最大的问题不是太功利,而是该兴趣的不够乐在其中,该功利的又不够学以致用。职场人尽读些“有点兴趣”还“可能有用”的书,于是,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读完就忘。

回酒店的路上,人大刘老师提到一段典故:乔布斯在大学休学后,觉着书法很有意思,跑去旁听书法课程。后来他把学到的书法知识都用到苹果电脑中了。刘老师问:“这算兴趣呢,还算致用呢?”

我刚好看过这篇文章,回房间打开电脑,上网搜到了这篇乔布斯在2005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是出于致用的还是出于兴趣?是纯纯粹粹的兴趣,所以乔布斯乐在其中。他强调“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就是说,不要逼自己或员工去学那些“以后可能有用”的知识——既不算兴趣,也不算致用,这样的知识最不值钱了。

致用性学习的关键是提升能力和改变行为,只联系过去经验和眼下问题,就足够好。未来的可能性,放心留给兴趣吧,上帝会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送给你做礼物。

耶稣说,

我们也说,成人学习应当让致用的归给致用,兴趣的归给兴趣。

而这本《拆出你的沟通力I》,纯纯粹粹只关乎致用。

在拆书帮的第二和第三本书付梓之际,特别感谢一些培训界、企业界、媒体界的专家师友,在2013拆书帮元年,你们的扶持和践行弥足珍贵: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刘宁老师,中国银联支付学院付伟院长,慧聪网副总裁杨宁先生,TCL领导力学院许芳院长、朱蕾教务长,威高集团副总裁李海燕女士,大联想学院孔庆斌院长,《中外管理》曹汐老师,《销售与市场》张树军老师,《经济观察报》张琪老师,上海天翼图书有限公司刘继环女士,海信学院谷云盛院长,腾讯学院马永武院长,招银大学罗开位总经理,《培训》杂志熊俊彬老师,ATA首席执行官孙振耀先生和百度副总裁郑子彬先生……

孙小小老师、纪元老师、秋叶老师、永锡老师,以及很多很多热情的原本素不相识的朋友,你们不仅赞同拆书帮理念方法和实践,而且在线上线下反复推荐。你们的言行诠释了学习促进者的美好精神。请接受我们的谢意和敬意。

感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苏醒女士、周朋女士,中信出版社电子出版中心黄一琨先生,促成拆书帮系列图书及电子版的出版。

有人是“炒股炒成了股东,泡妞泡成了老公”,苏雪菲是编书编成了作者。从《这样读书就够了》的编辑,到书中书《举个栗子》的创作,你的能量和潜力真让人无法猜透。

组织各地拆书帮俱乐部的伙伴们,你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众多喝彩,每次活动的拆书大侠和学习爱好者们收获的不仅是学习和能力,更有友情和感动。谢谢北京紫禁之巅分舵徐健、王环球、百尚、翻翻等,杭州光明顶分舵刘安,TCL分舵代羽,深圳智荟分舵李军,上海分舵孟钢和Jelly,南京分舵苗苗。

感恩。

赵周

2013-12-29

书评(媒体评论)

“拆书帮”已经成为当今个人学习以及企业培训方面的一个全新方式和热门话题,全国各地兴起的拆书活动正不断让拆书的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赵周帮主的新书《拆出你的沟通力》相当于为你提升沟通能力给出一份易学易用的武功秘籍,只要多加操练一定能让你功力大增。同时,这本书也全方位体现了我所判断的未来学习趋势: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相信大家能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付伟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

海信学院邀请赵周老师讲过十几轮“管理沟通”课程,是学院口碑最好的学习项目之一。如今他更用拆书的方法帮助管理者们提升职场的沟通力,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为当今各种工具方法满天飞的时代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完全不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视角,拆书让学习更有效,更有乐趣。

——谷云盛海信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大学管理者联盟秘书长

我读赵周老师的这本《拆出你的沟通力》是一口气读完的。书中设置的冲突、对比;引用的案例、对话和给出的示范、RIA工具以及最后的应用职场小说《举个栗子》等让我深感解渴和实用。我推荐这本书基于两点:一是我非常认同赵周老师的观点——教是最好的学,救人不仅可以建功立德,也可以更好地治自己的病;二是赵周老师的拆书帮,解决了“知—行”两张皮的“知识消化不良症”,他的RIA强调“选准一个点,立即拿来用”,有效解决了知识到行为和技能转化的顽疾。希望赵周老师的这本致用之作能够把更多的人从“读书人”引渡到“拆书人”。

——孔庆斌大联想学院院长

21世纪是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变革将成为企业的常态,产品、服务、管理、战略等竞争优势都将是短暂的,唯有持续的“组织学习能力”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赵周老师近年潜心研究成人学习理念、方法、效率等问题,试图把读书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工作绩效的目的。其新作《拆出你的沟通力》拆解了大量经典图书片段,让读者在快乐品赏一个个经典“故事”讲解的过程中,体悟人际沟通方法的精髓,并提升自身沟通能力。

——罗开位招银大学总经理

拆书帮让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有效、迅速地抓住一本书的精髓,引导学习者拆为己用,甚至惠及他人,这的确很有意义。

——马永武腾讯学院院长

职业生涯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能力。沟通能力在每个阶段都是核心力,学习能力在每个阶段都是发动机。拆书帮成人学习方法论是为了提升职场人士的快速学习能力。其中值得推崇的是“学习促进者”的理念,即最高效的学习能力是促进他人改变与成长。《拆出你的沟通力》就是要让你活用“拆书”,训练及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进而促进你身边的人的沟通能力。学习与沟通,利人与利己,一举多得。

——孙振耀ATA首席执行官,原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但凡爱书者都有自身的读书目的和方法,或增广见闻,或学以致用,或仅是乐在其中。《拆出你的沟通力》或许能让您同时达成读书的多种目的,因为它有料、有用、也有趣……请您享用!

——许芳TCL集团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领导力开发学院院长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习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拆书帮”在赵周老师和拆书家们不断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论,让读书更有趣,让学习更有效。《拆出你的沟通力》是拆书帮应用的又一力作。该书从经典图书摘编若干片段,汇编为沟通能力体系,采用“拆书家讲解引导,学习者拆为己用”的描述结构,既能让学习者有效提升沟通能力,又能让学习促进者创造价值。

——熊俊彬《培训》杂志社副主编

跟随拆书帮,你可以把经典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能力,相信你自己、你的同事和老板都会感受到你的进步,这样不断的进步会让你成为真正可用的人才

——郑子斌百度副总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