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历史上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章制度书籍。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礼记》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贾娟娟注释的《礼记(诸子百家卷修订版)》精选《礼记》中的篇目加以注释,并进行白话翻译,体例依照《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可供读者了解上古时代有关礼的方方面面。
《礼记(诸子百家卷修订版)》原文以清朝孙希旦的《礼记集解》为底本,注释和译文广泛参阅了近现代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由于《礼记》内容浩繁驳杂,由业师刘毓庆先生从中节选三十篇,三十篇中有的对整篇内容进行译注,有的只译注其中部分内容。译注内容一般为直译,实在不宜直译处稍作变通,但力求做到准确而简明易懂。南宋理学家朱熹撷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为其作注,单行已久,因此元明以降,关于《礼记》的注本,多不录这两篇,本译注本也采取此例。
贾娟娟注释的《礼记(诸子百家卷修订版)》末附有“《礼记》主要版本及研究著作”、“《礼记》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以便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