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科全书式人文大师房龙,一部最精彩绝伦、通俗易懂的人类艺术史话!
迈人人类艺术殿堂的最佳导读书!
《人类的艺术(上)》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介绍了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从4000年前的古埃及到l9世纪的现代派,从建筑、雕塑、绘画到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其中既有对艺术的睿智阐释,也有对人生的深度剖析。本书共18章,有史前艺术、埃及艺术、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哥特式艺术和文艺复兴精神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艺术(上典藏房龙)/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美)房龙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位百科全书式人文大师房龙,一部最精彩绝伦、通俗易懂的人类艺术史话! 迈人人类艺术殿堂的最佳导读书! 《人类的艺术(上)》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介绍了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从4000年前的古埃及到l9世纪的现代派,从建筑、雕塑、绘画到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其中既有对艺术的睿智阐释,也有对人生的深度剖析。本书共18章,有史前艺术、埃及艺术、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哥特式艺术和文艺复兴精神等。 内容推荐 房龙毕生所要追求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在《人类的艺术(上)》中,房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对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侃侃而谈,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使得不同时代的艺术在房龙的笔下轮番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间史话。书中既有对艺术的睿智阐释,也有对人生的深度剖析。书中还增添了大量的精美插图,使《人类的艺术(上)》在为读者增加知识的同时,更能享受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史前人创造的艺术 第三章 埃及人创造的艺术 第四章 巴比伦、迦勒底和神秘的苏美尔人国度 第五章 海因里希·谢里曼 第六章 希腊人创造的艺术 第七章 伯利克里时代 第八章 陶制品、锅碗瓢盆和耳环、金币 第九章 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 第十章 早期基督教以及拜占庭艺术 第十一章 俄罗斯 第十二章 伊斯兰教 第十三章 波斯 第十四章 中世纪初期 第十五章 普罗旺斯 第十六章 哥特式时期 第十七章 哥特式时期的终止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精神 试读章节 “艺术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普遍性。” 艺术具有普遍性,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根本没有再争辩的必要性。可是,当人们谈论起这个问题时,还是很容易会走进一个误区,将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在内的一切艺术,看成全世界都在使用的惯用语言,并且总是认为,这些语言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它们能被全世界所领会。 事实上情况完全不是那样。当我坐在楼上的写字台前,听着巴赫的G小调时,它宛如天籁之音,但这在我妻子的耳中,就是一阵噪声,让她心烦意乱。过一会儿,她要帮我抄录这本正在写的书,所以她会离它远远的。 弗朗士·哈尔斯的,亦或是伦勃朗的肖像画,总会让我震惊,画家只用寥寥几种颜色,少许颜料,一张帆布,一杆旧笔,就能画出这丰富的世界。但是,同样的画,换作其他人来看,仅仅是一堆灰暗的颜料而已。 在我年少时,当凡·高被认为是有害于社会的坏分子,而我的一个叔叔却买了他的作品,一张凡·高亲笔创作的速写,因此,这引起了邻居们的纷纷议论。而在1936年的美国,凡·高的作品被公开展览,人们纷纷为此涌进博物馆。人群汹涌之下,为了维持秩序,甚至出动了纽约警察。 经过了好几百年,西方才对中国的绘画有所了解,明白它和西方绘画同样优秀,同样引人入胜,当然是在它没有远胜于西洋画的情况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位著名的音乐家,但他的音乐却得不到莱比锡主人的认同。莫扎特也有着同样的命运,他的音乐也遭到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抱怨,认为他在音乐中加入了过多的音符。理查德·瓦格纳的世界名作也一度被赶下舞台。对于阿拉伯或者中国人而言,这些音乐使他们听得心情舒畅,可是对我而言,这些音乐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它们就像在邻居花园中恶斗撕咬的猫叫声。 所以,在艺术的领域,即不存在国家的不同,也不存在时间的局限。在人类起源之初,艺术随之诞生,如同人类天生就有眼睛、有耳朵,有口渴和饥饿的本性。居住在澳洲荒芜之地的原始人,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造屋穿衣,智力基本和他们驯养的动物一样,可是他们却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我们曾到过一些土著部落,当地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宗教,但是以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无论一个民族如何远离文明中心,它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 我所提出的艺术具有普遍性便是指这些情况。既然如此,不管我是先介绍欧洲,还是中国,还是毛利人,亦或是爱斯基摩人,都不会对艺术有影响。说到这儿,有个故事我乐意和大家分享。这是一个中国故事,我是在一部中国的古典著作中看到的,也可以说,是我从一部中国古典著作的译本中看到的。中文被几亿人使用,可是我却完全不了解,对此我十分抱歉,原谅我的年事已高,学会中文实在太难了。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画家劳公在他快要死的时候,将他的学生们叫到面前,好让他在踏进那个一去不能回的世界前,还可以再见一次学生们,向他们送上最好的祝愿。 学生们全部聚集到老画家的工作室里,来见老师最后一面。老画家一如往日般坐在画案边,但他的身体极度虚弱,以至于连笔都拿不起来了。学生们希望他到卧榻上休息。可是他却不同意。他说:“这么多年了,这些颜料一直伴我左右,它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所以,在告别人世时,我要和它们在一起。” 学生们纷纷下跪,静等老师下面要说的话。一些学生因悲伤,都不禁大声痛哭起来。劳公诧异地看着学生们说:“孩子们,怎么了?这次叫你们过来是为了赴宴啊!任何人都有终点的那一天,我生命的最后旅程还有你们陪着我,可是你们却哭起来,应当大笑才对。” 老画家笑对着学生们,学生们马上拿起长长的丝绸袖子,擦拭满脸的泪水。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崇敬的老师,我们太过软弱了,请原谅我们。当我们想起您一生的悲苦,不禁感到难过。您既没有哭丧的夫人,也没有送葬的子孙,您将一生都贡献给神灵。您这辈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完全如奴隶一般。可是,在这污浊不堪的世界,却有那么多会做买卖的有钱人,无所事事却聚敛无数钱财,您却没有赚到任何东西。您凭借双手贡献于人们,可人们在收下的同时,却将您的贡献当作是理所当然。至于您不幸的境遇,他们完全不在意。我们想问这就是公平吗?上天可有眷顾您?在您百年之后,我们会延续您的事业,并一直做下去。我们还想问,您一生为世间奉献,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这究竟有什么价值?” 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脸上透出一种自豪的表情,他犹如一位势不可挡的英雄,答道:“我所得到的回报不仅是公平的,而且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值。你们说得也对,我没有亲人。在我活过的这100年里,经常忍饥挨饿。倘若不是朋友的帮助,我就要露宿街头,衣不遮体了。但是在事业面前,自己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倘若我功于心计,贪图钱财,那么赚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可是我将金钱看得很淡。我按照心灵的指引,独自坚持着自己选择的路,并最终到达了所有人都渴望攀登上的最高目标。” 此时,最为年长的学生,即第一个说话的那个人,他又再次开口,可是这次却声音哽咽。 “老师”,他低声道,“敬重的老师,请您在临别之际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想要攀登上的最高目标究竟是什么?” 此时,劳公站起身来,一种奇特的光从眼中闪现出来,他一瘸一拐地朝着屋内的一幅画走去。那是他最中意的画。画中画的是一片草叶,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画作。画中的草叶活灵活现,如同真的有着生命一般。这片草叶并不普通,其中蕴含着天地诞生以来世间所有草叶的精灵。 老人道:“这便是我的回答。我已经攀登至等同于神灵的地位,我已经进入了永恒之境。” 随后,他为学生们送上祝愿,在学生们将他抬回卧榻时安然离世。 P1-4 序言 那是一个很糟糕的清晨,天空阴沉沉的,荒瘠的原野显得更加沉寂,人处在其间像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在身上。就在这个清晨,丹特向我们讲述他的遭遇和感想,我们默默地听,并深感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所呈现出来的繁荣兴盛逐渐褪去,正滑向贫瘠、荒凉的深渊,我们甚至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就在几分钟前,火车突然停了下来。前方出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晓,当然也没有人在意。一直往前延伸的泥泞路真不知还有多长。而道路两旁放眼千里,满是干枯的秸秆,似乎压得整个大地喘不过气来,让人心里充满了沮丧之感。 一幢极其普通的房子矗立在距离轨道两百码处。和我们之前所见的无数个农舍一样,它该重新修缮、装饰了。这些农舍几乎不具任何美感,好像修建这些农舍的工匠极其憎恶美,就像执事憎恶罪恶那样。 从那栋农房里走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约12—14岁的样子。他们的头上戴着红色的羊毛帽子,围着红色的围巾,手上是和羊毛帽子、围巾同颜色的羊毛手套。这些织物由于并未花费大量时间,因此编织得相当粗糙,但防寒效果却很好,而且很实用。 一路泥泞,两个孩子深一脚浅一脚下地蹒跚前行。当我们乘坐的火车出现在他们视线时,他俩停了下来,盯着火车看。也许,对他俩来说,火车是一件神奇的东西,是连通外边一个未知世界的唯一桥梁。桃色灯光掩映着火车的另一端,那里有在桌子边愉快地吃着热饼的人,有穿着各种鲜艳华丽衣裙的女人们,而男人们有的在谈论一本书,有的在讨论一部剧,有的则坐下来愉悦地度过一个小时的光阴。那个世界的一切似乎都很美好,没有人为了讲究实用而将任何美丽的东西无情地舍弃掉。 我想,除非奇迹发生,否则两个孩子永远无法到外边那个美丽的世界里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火车的诱惑下,他俩也会选择背井离乡,离开那毫无生机和希望的故土,去外边美丽的世界里闯荡,以满足内心对美的追求。 正在我替两个孩子莫名地担忧时,我猛然发现一个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小女孩手中有一个蓝色画夹,那是孩子们在学校上绘画课时常用的工具;而男孩呢,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小提琴盒子,颜色很新。 这只是我漫长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当然我的叙述可能有些罗嗦。一路上的事情很多,比如火车的引擎坏了三次,我们一边耐心等待,一边尽情欣赏轨道两边的风景。火车继续前行,前面也许更加荒凉,那些农舍也许更加丑陋,可在某些人的眼里,它们也许有一种别样的美。 透过车窗,我看到那两个红色的身影越来越小,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刹那间,我若有所悟,原来我这20多年来苦苦搜集资料以便撰写一部涵盖所有艺术门类的书而一直迟迟没能动笔的原因了。那就是,这本书为谁而写?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当然,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就是我绝对不是为艺术学校的学生写这本书的,那些学生已有数不尽的论文和专著,他们可以尽情解读所有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去主动接近他们的灵魂。这本书当然也不是为艺术家们所写,他们既然已是艺术家了,能自立门派,就没必要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了解那些过往的艺术故事。 还有一点,我也很明确,这本书不是为所谓的“贵妇人”而写的,她们表现得很热爱艺术,并借此来愉悦她们空虚的精神,也不是为她们表面爱好艺术的先生所写——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只是以艺术来装自己的门面而已。他们不必悦读此书,因为书的内容无论在灵魂和精神上,都不能让他们愉悦。 有这么多不能下笔的原因,我真不知我将为谁写作,当我看到这两个小孩后,我终于豁然开朗,明白了我写此书的目的,哪些人需要此书。此刻,我下定了决心,我要为那拿着蓝色画夹和提出着小提琴的那两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孩而写此书,为那些曾像这两个小孩一样好奇地看着火车的孩子们写此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