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嘉·莫汉是印度最有才华、最令人尊崇的战略分析家之一。在《中印海洋大战略》一书中,莫汉将目光投向了构成21世纪首要关系之一的中印关系。作者对印太地区的问题进行了高瞻远瞩的论述,同时对在印度、中国和美国规划政策的战略家们的第一手资料了如指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印海洋大战略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印)雷嘉·莫汉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雷嘉·莫汉是印度最有才华、最令人尊崇的战略分析家之一。在《中印海洋大战略》一书中,莫汉将目光投向了构成21世纪首要关系之一的中印关系。作者对印太地区的问题进行了高瞻远瞩的论述,同时对在印度、中国和美国规划政策的战略家们的第一手资料了如指掌。 内容推荐 中印之间充满竞争,但并未体现出过度的军国主义;中印关系还算正常,但并不如意或鼓舞人心,这恰恰反映了“安全困境”这一概念。 雷嘉·莫汉是印度最有才华、最令人尊崇的战略分析家之一。在《中印海洋大战略》一书中,莫汉将目光投向了构成21世纪首要关系之一的中印关系。 《中印海洋大战略》是一本宏观著作,作者对印太地区的问题进行了高瞻远瞩的论述,同时对在印度、中国和美国规划政策的战略家们的第一手资料了如指掌。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竞争格局 第三章 追寻海权 第四章 驶向深海 第五章 海上核力量 第六章 印度的太平洋抱负 第七章 中国把目光投向印度洋 第八章 围绕战略岛国 第九章 沿海竞争 第十章 缓解安全困境 第十一章 印太地区秩序重整 第十二章 搅动乳海 注释 索引 试读章节 虽然这种竞争并不新鲜,但由于北京和新德里都想增强其在亚洲的区域影响力,未来20年里,竞争肯定会变得更加激烈,在同属中印外围的亚洲各个子区域里,竞争的表现方式必将发生变化。竞争将由各地区的地缘政治特性、大国关系的局部对抗以及中印与各地区的特定历史往来共同决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这三个地区同属中国和印度的周边地区。 自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和印度一直坚决设法提高自身在中亚的声望。中印两国对中亚的关注点具体表现在:获取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该地区与中印的历史渊源,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对该地区政权的强大影响及其更为广泛的区域影响,以及可能会影响该地区发展并对中国或者印度造成不利的潜在他国威胁。在未来20年里,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上述核心关注框架可能会保持不变。然而,考虑到中印两国情况不同,两国将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追求自身的利益。中国与中亚的边界线较长,这既是优势,也是一种负担。漫长的边界线意味着中国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内陆中亚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必须确保破坏稳定的力量不会波及中国,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此,中国在其中亚战略中制定了防卫措施。相反,印度因为缺少进入中亚的直接实体通道而受到限制,但也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远离中亚的内部动荡和大国干预。印度与中亚的历史关联感、中亚存在的大规模能源以及印度扩大区域影响力的愿望都使中亚成为印度外交大事中的重要地区。 中国和印度都担心大国在中亚地区发展势力,但担心的侧重点却不同。中国主要担心美国出现在中亚,认为美国的出现会从许多方面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在中亚的中国西部边境,美国大范围派驻兵力,显然想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与军事均势相比,美国的中亚民主推动议程所产生的影响更令其大伤脑筋。在20世纪头十年里,中国担心布什政府支持的“颜色革命”,其根源在于北京已觉察到周边地区的政治多元化和民主所产生的威胁。如果说北京的主要目标将依然是限制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那么新德里和华盛顿在中亚并没有直接冲突。事实上,印度认为美国的出现可以有效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长期增长。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方案,尽管印度是该组织的观察国并希望取得正式成员资格,但印度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态度一直不冷不热,这让人毫不意外。印度并没有呼吁美国从中亚撤军,这一点沿袭了其在冷战时期的路线。2009年,美国宣布在2014年之前结束其在阿富汗的战争任务,印度为此深感失望。奥巴马政府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意图连接阿富汗、南亚与中亚,印度对此表示欢迎,中国和俄罗斯则态度冷淡。 出于不同原因,北京和新德里发现要提高自身在中亚的影响力,与俄罗斯的合作很有必要,也很方便。虽然美国的霸主地位让俄罗斯选择了靠近中国,但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在未来20年里显现出来。相比之下,新德里没有理由与俄罗斯在该地区展开影响力之争。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莫斯科和华盛顿建立合作关系会限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崛起,从而最好地满足印度在中亚的利益。与此同时,俄美间的紧张关系会将西方的怒火转向莫斯科,有利于中国制衡俄罗斯,并为北京在亚洲各子区域创造出更多空间。 中国和印度对美国态度的迅速变化也反映在南亚地区。印度并非不清楚其需要美国的全力支持来解决中亚和南亚动荡的真正根源,即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当作温床的激进伊斯兰教徒。印度历来在印度河(Indus River)和兴都库什山脉(Hindu Kushmountains)之间维持有一个缓冲区,以阻挡其他大国进入,美国称这个区域为“阿富巴”(Af-Pak)。阿富巴地区的和平安定,加上美国可能提供的帮助,是印度实现其中亚战略雄心、重夺南亚次大陆中心地位的关键。印度需要平定其西北边境并与巴基斯坦恢复正常邦交,以取得进入中亚地区并获取自然资源的通道,结束次大陆分裂后尚未化解的冲突。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建国的算盘摇摆不定,极端势力又不断扩大自己在邻国巴基斯坦的影响力,未来20年里,印度宏图战略的这一核心计划将更具挑战性。 虽然中国和印度对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有着类似的担忧,但北京可能不会承认巴基斯坦军队及其情报机构在挑起该地区不稳定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也不可能反对这一作用。北京仍然自信其与巴基斯坦军队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使其免遭此类威胁。在次大陆利用伊斯兰堡来制衡新德里,对于北京来说是相当成功的策略,北京也没有理由喊停。印度与美国改善政治关系并加强安全合作,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纽带关系。如果巴基斯坦军队在处理对中国的安全威胁方面变得无能,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遭遇的威胁就植根于巴基斯坦土壤,那么北京可能会改变其思路。随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局势愈加动荡,种种危险可能会蔓延至中国西部,这促使北京开始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关系正常化。 与此同时,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三角关系也在不断演变,但方向不明。从表面看来,新德里和华盛顿在阿富巴地区的目标相似,即稳定横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的部落地区,重新定义巴基斯坦的军民关系,结束巴基斯坦军队和极端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胡闹,让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不那么张扬。然而,事实上,美国为了达成其在阿富汗的目标,一直依赖于巴基斯坦军队,而这样的依赖会限制印美两国在巴基斯坦的合作范围。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美巴关系出现戏剧性的破裂,这可能会改变印度历来对美巴伙伴关系的不满态度。印度发现,2011年5月美国特种部队袭击并击毙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后,美巴关系持续恶化,印度不得不考虑中国在未来成为巴基斯坦军队主要外援的可能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11年至2012年美巴关系下滑期间,印巴关系开始缓慢解冻。由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Asif Ali Zardari)领导的平民政府采取大胆举措来开辟与印度的经贸关系,加强与新德里的政治接触。 新德里、北京和华盛顿在该地区的新三角对抗关系在次大陆的其他地方也有所体现。进入21世纪,中国在第一个十年里崛起为该地区的外部主力,这是南亚地缘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始终拒绝承认印度主张的南亚专属势力圈,并坚持认为其有权与印度的邻国展开全面、顺畅的合作,与被看作敌视印度的力量结盟,还试图采取持续政策来利用印度邻邦牵制印度。世纪交替以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北京掌握了一些强有力的新手段,包括成为贸易伙伴、武器供应国、经济援助大国和基础设施项目出口国。这一杠杆优势势必将在未来20年里进一步扩大,并迫使印度找到更有力的应对战略。为恢复地区主导地位,新德里结束了对美国在南亚角色长达数十年的怀疑,开始与华盛顿展开区域安全对话,注重对邻国的单边经济让步,并为区域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印度试图改善其与较小邻国的关系,此举得到了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支持。毫无疑问,印度在次大陆占有地理优势。未来几年,新德里将着重制定凸显其优势的安全战略,解决与邻国的政治分歧,推动邻国了解在与印度加深关系中的长期利害关系,并使自身成为南亚小国感兴趣的合作伙伴。P21-24 序言 雷嘉·莫汉是印度最有才华、最令人尊崇的战略分析家之一。在《中印海洋大战略》一书中,莫汉将目光投向了构成21世纪首要关系之一的中印关系。 中印之间充满竞争,但并未体现出过度的军国主义;中印关系还算正常,但并不如意或鼓舞人心,这恰恰反映了“安全困境”这一概念。两国都认为自身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处于防御状态,但这些“防御”举动在对方看来却满是威胁。于是,尽管被对方视作冒犯之举,两国还是纷纷加强了防御准备,从而陷入一种不安全的循环,愈演愈烈。 安全困境可以无休止地存在与发展,并最终演变成战争,也可以为领导人和决策者敲响警钟,促使其为建立信任机制而进行谈判。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阐明意图和结构功能,从而减轻不安全感。 印度共和国和新中国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建国。建国后,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竞争,但都控制得当。1962年,双方爆发战争,由于彼此相对克制,冲突很快结束。两国在陆地边界上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未解决,且双方都认为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但两国领导人都非常清楚战争会为其国内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国内发展才是两国各自的当务之急。 印度一直提防着中国,正不断扩大其弹道导弹计划的覆盖范围。中国专家也在思考印度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合作计划将如何削弱中国的威慑力。尽管两国处于核对抗的局面,总体仍呈缓和之态。中印两国间的贸易增长迅速,但也因中国贸易顺差使两国关系略显紧张。不过,印度人清楚,其主要的经济发展障碍来自国内。 但在海洋方面可就不同了。日益增长的国力、财富和雄心将中国和印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向大海。两国纷纷在越来越广的海域增加投入以彰显国力,同时积极保护其海上交通线。中国似乎将在未来向印度在孟加拉湾(Bay of Bengal)和印度洋的势力范围发展,印度也将假装错位地出现在南海(South China Sea)和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 雷嘉·莫汉通过本书向我们生动呈现和分析了中印两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日益升级的安全困境。 亚洲两大国在印太沿海地区的扩张、摩擦与冲撞自然会吸引全球的目光。美国将尤其牵涉其中,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在这两大洋,美国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美国可能将印度作为其潜在战友而乐意见到其国力增强,但反过来,这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国敲响警钟,让中国不安。在行使海权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上,印度可能不会与华盛顿政府的判断完全保持一致,从而将令美国政府震惊、失望。总而言之,存在多种无尽的可能,因此我们更有理由与雷嘉·莫汉一道探个究竟。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向来以卓越的研究和出版物品质而著称。基金会在美国、亚洲、俄罗斯、中东和欧洲其他国家都设有办事处,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学者资源,我们选取能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高水平的出版物。有些出版物对特定国家、地区或特定问题进行周密、细致的论述;有些出版物则着眼大局,从宏观出发。 《中印海洋大战略》是一本宏观著作,作者对印太地区的问题进行了高瞻远瞩的论述,同时对在印度、中国和美国规划政策的战略家们的第一手资料了如指掌。能被记录下来并流传数十载的作品肯定是早期的开创性文字,而非后期的跟风之作。因此,能出版这本书,我们深感荣幸。 乔治·伯科维奇(George Perkovich)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 书评(媒体评论) 随着中印不断增强的海上势力开始出现交集,对于日渐展现的印太舞台,《中印海洋大战略》提供了深刻见解,对有关亚洲及其水域的大国关系变化的争论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希亚姆·萨兰 印度前外交秘书和总理特使 莫汉极具洞察力的战略分析突显出两个亚洲大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消除彼此猜忌和稳定海洋的重要性。 ——沈丁立 复大学美国研究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