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房地产界的水有多深?
地勘报告里的隐秘,工地上一名电工之死所牵带出的利益链;设计和审批的是二十二层高楼,打的是二十二层的地基,却凭空加盖五层;土地拍卖会上,本该以三个亿稳拿的万宝公司,却骤然失手,花落别家;预售势头正健的楼盘,每平米突然涨价一千五;……
那些不可说、不能说的地产界的内幕与天机,那些智慧与伎俩的较量,人性的黑洞与光亮,无不令人目眦尽裂,挑战你的想象!
王维华编著的《房地产商:房地产业大揭秘》写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曾大梧,几年间混迹房地产行业的辛酸史和成长史。房地产这一看似光鲜吸金的行业,其实内部盘根错节暗流汹涌,有各种潜规则、暗箱操作、技术黑洞、利害牵扯,以及在面临切身利益和不同选择时,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可以说,这是对房地产行业内幕的一个大揭秘,通过小说的描写读者可以见到一些其行业内部真实且令人震惊的真相。
《房地产商:房地产业大揭秘》由王维华编著。
一个是身家数亿、呼风唤雨的房地产老板,在他风光的背后,需要面对怎样抓心挠肝、一触即发的种种隐患?
一个是出身寒门的董事长助理,在掌握楼盘背后的惊天机密之后,如何一步一步上升,终于接近总经理的宝座?
一个是智慧美貌的艺校毕业生,缘何由地产老板的情人,转身成为卑微马仔的爱人?
《房地产商:房地产业大揭秘》全方位揭秘房地产界触目惊心的种种内幕黑幕,再现地产业的人情世相,展示上至开发商下至打工马仔各色人等的恐惧与梦想,心跳与心碎,刷新你对地产界的认识与想象……
一 八千万的大窟窿
空中飘飘摇摇、稀稀落落地飞舞起了雪花,那雪片来得细碎、迟疑,有些许犹豫,还有些许羞涩。这个下午,这入冬后第一次飘落的雪片,让曾大梧的心头瞬间涌上了一些抒情甚至感伤的词句。不过,也就是片刻而已,他讪笑着对自己轻摇了一下头,立刻甩开了这种久违到恍如隔世的文艺腔。
曾大梧现在是万福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助理。从跟随公司董事长彭建强到这家地产公司以来的几年,他所历经的风霜雪雨。已经太多太多了,多过了此前他人生中的总和。
“哟,还下起雪来了?这是什么兆头?',曾大梧看见,彭建强抬头朝天上看了几眼,还伸出手掌,去接落下的雪花。
曾大梧太了解了,彭建强从来对风花雪月毫无兴趣,当然,他喜欢软乎乎香喷喷的女人。但那也不叫风花雪月,那叫用钱买来的“马子”,连玩具都算不上。
老彭之所以对这入冬来的头一场雪幽然感叹,恐怕是被万宝眼看就要掉链子的资金缺口咬住了手。
这雪,确实来得过早了一些。本来,即使是顺风顺水、没祸没灾,下雪的季节对于任何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都不可能是讨人喜欢的季节。第一场雪的到来,意味着在敲诈你,没有个八九千万,这个春节你是肯定应付不过去的。何况,曾大梧听说,老彭在投资上也栽了跟头。
他妈的,一个没留心,眼看到年关该付工程款了,才发现万宝的资金缺口有七八千万,咋会弄出这么大的一个窟窿!彭建强在心里直骂娘。
关键问题是,。现在他清楚得很,就是砸锅卖铁、当老婆卖孩子,自己也实在憋不出个八千万了。
然而无论如何,年底是必须给施工方付出工程款的。如果拿不出这八千万的款子,对不起,没啥好商量的,到时候施工方就有本事叫你的项目该竣工的不竣工;春节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就会轻则堵着你的门,重则堵马路、堵政府,闹得你鸡犬不宁;伸着脖子等交房的业主就得四处招摇,纠集着按合同找你索赔;媒体就得扎堆儿“咔咔咔”地争着给你曝光。本来正碰上楼市低迷,那你就等着瞧吧,你房子的销售更是一落千丈卖不动,资金不能回笼,光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利息就得死死地挤扁你压酥你。弄不好,这个年关他身家几个亿的老彭,说完蛋立马就得鸡飞蛋打,最后恐怕连鸡窝都要拆卸散架。
“唉,我老彭咋会混到这步田地?真是一分钱憋死英雄好汉哪!”彭建强忍不住又抬起脸往天上看了几眼,不知是在看雪花,还是问天。
曾大梧对着老彭熊一样结实,今天却稍有些驼的后脊梁,内心袭过一阵很难描摹很难说清楚的感受。先是对他生出一点怜悯和担忧——别说没啥背景的老彭开这样一个小小的地产公司,就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地产老板,因为资金掉链子,顷刻之间锒铛入狱,甚至抹脖子上吊的,都没啥稀罕;同时,又挡不住在心里进发出隐秘的,却又十分尖锐的喜悦快乐。
很长时间以来,曾大梧每当面对彭建强,都感到自己像一块被挤压、被拧巴得变了形的魔方,他没有办法抵御从心底生出来的那些扭曲、落寞,极度的矛盾和一点都不模糊的痛楚。
老彭就是老彭,他的眼睛不可能在没啥抓挠的天空长时间逗留。收回线条粗硬的方形下巴,他无意间扫过平常总是和曾大梧摞着劲儿,争着抢着往自己跟前挤的财务部经理周根正。周根正今天却一直反常地软不溜秋地跟在老彭后边。老彭看他这幅软沓沓的样子,小声骂道:“他妈的周根正,整的啥鳖孙资金规划,当初给我吹得怪匀乎!”
曾大梧知道,老彭没骂完的话准是:“这个老周他妈的是咋玩儿的,万福的资金咋会弄出这么大的缺口!”哼,估计你彭老板八成是没有猜到,老周之所以闷着不吭声儿,肯定有他的难言之隐;否则,你一定早早地就蹦将了起来! 一天前,在万福地产公司万宝项目工地三标段的一座快要竣工的高层住宅里,电死了一名农民工。
今天下午,董事长助理曾大梧受董事长彭建强的吩咐,刚把那个姓曹的煤老板送到电梯门口,彭建强就在手机里喊他:“抓紧时间通知公司的那几个部门经理,现在就赶到万宝工地集合。”
万宝项目工地离公司约莫二十里地。哪条道儿都拥堵得厉害,彭建强开车跟他在公司当老板一样,一路毫无规矩横冲直撞,不到半个小时就赶到了工地。
曾大梧远远看见财务部经理周根正仰着他那颗难剃的头,挺挺地朝着老彭和自己的汽车驶来的方向,引颈翘望。
曾大梧翘翘棱角分明的嘴角,端正清俊却总是显得有点儿拘谨的脸上,露出几丝讥笑:“呵呵,现在不拉风了?刚才在电话里我通知下工地,你张口就说自己忙得分不开身,那口气就和正忙着筹备联合国或者是世界经贸组织会议的秘书长差不多。一听到我说老彭也要到场,你个老狐狸,夏洛克,往这里蹿得倒比逃命的兔子还快!”不过,这次看着彭建强黑青着一张横款的肥脸,周根正没有像往常一样抢在别人前面先跟彭建强打招呼,而是踅到了曾大梧的侧面,透过瓶底厚的镜片将两只总是眯缝起来看人的小眼睛尽量张大,巴巴儿地去蹭曾大梧的眼神儿。
曾大梧心里头笑笑,“若不是心里有病,而且这病还有点急,你老周不会这样尿我。你今天这么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担心昨天电死人的这把斧头,可能会砍到你头上。”
P1-4
每天,只要你进了公司,总会有不少奇奇怪怪,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小事情,出其不意地从办公楼的走廊阳台、饭堂水房,或者犄角旮旯里蹦出来,找你麻烦,等你摆平。
于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就拥有了一拨拨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的同事,还有铁打的营盘一样结结实实委委婉婉的老板。
期望用一颗颗方方正正的铅字来幻化、来凝固这样一段段逸闻趣事,这些个百年修来的同船渡、生命中的同路人,或许,是不少厮混在商务楼里的白领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虽说不关吃喝拉撒,却也很有几分神牵魂绕。
因此,我是十分幸运的。
我确实有幸,邂逅了不少情同手足的同事,包括一些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定义的老板。尽管在工作内外,在人前人后,也屡屡发生过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形式各异的嬉笑怒骂,但是那和他们共同生活过的人生烙印,那风里雨里结下的非同寻常的情义,自是一生难忘。
我亦非常有幸,承蒙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崔向东先生和总编陈杰女士的慧眼不弃,于我这第一次试笔的初学者那一堆参差不才的文字之中,看出了些许还算鲜活还算略有价值的东西,便自始至终对我一路鼓励扶持,直至书成。
我尤其幸运,陈杰总编提请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杨莉女士作为本书的编辑。
本书从我的一稿二稿三稿,直到终于成书,整个过程无不倾注了杨莉女士深邃细腻的指导关怀和高尚洁净的职业精神,是她以厚实老道的文学功底,一针见血点石成金的编辑能力,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气场,恩师一般的循循善诱,还有不离不弃的宽容等待,才得以让我这样一个惴惴不安、蹒跚学步的初学者,跟着她专业而精湛的编辑节拍,不断进步,终于结稿;才得以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我脑海心头上蹿下跳,不肯安生的小同事们,有了一方能够跟读者朋友结识交流的天地;也才得以让我那自幼追索至今的一场与文字的单恋,稍稍结成了一点正果。也感谢编辑张恩丽女士,多亏她的认真负责,仔细编校,这部书稿才得以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
同时,也真诚感谢我的同学崔靖先生,他于万里之外,曾多次拨冗为这本粗陋的书稿提出了珍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感谢我的同学王殿华先生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帮助。感谢我的丈夫赵明先生,年复一年地支持我的这种时常处于劳而无功的所谓写作状态。
我有了这么多的幸运,我有了这么多的人需要感谢,所以,我的心,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201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