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分布有许许多多的诸侯国家。他们或大或小,相互征伐,后来秦国取得胜利,统一中国,秦始皇赢政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在春秋战国这段漫长而动荡的岁月里,一大批杰出的中华儿女涌现了出来,他们在种种艰难的环境中创下了不朽的业绩,留下了许多传诵至今的故事,越王勾践便是其中的一个。
古代越国在今天浙江一带,古代吴国在今天江苏一带。当时,两个国家紧紧相邻,相互间连年都有战争。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吴王自己也伤重身亡。临死前,他嘱咐自己的儿子夫差一定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过了两年,夫差率兵在太湖一带将越国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一直逃到了会稽,仍被吴军团团围困。无路可走的勾践甚至想到了自杀,他手下的谋臣文种及时劝止了他。文种看出了吴国大臣伯豁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就把一批珍宝私下送给了伯豁,请伯豁在夫差面前讲好话。收受了贿赂的伯嚭在吴王夫差面前一番花言巧言,劝动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趾高气扬的夫差要求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做人质,以便羞辱勾践。
被逼无奈的勾践只好带着妻子和臣子范蠡到吴国服侍夫差。勾践对吴王夫差恭恭敬敬,为他驾车养马,打扫宫室,住也只能住在潮湿的囚室,饱受屈辱。三年后,卑躬屈膝的他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几经周折才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一雪前耻。他担心自己在越国又过上舒适安逸的帝王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于是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柴草(古时候称做“薪”)堆上。柴草硌人,勾践便以此来刺激自己时刻保持警觉,不能沉醉在温柔梦乡里。他还在房子的梁上挂了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尝尝苦胆,胆汁强烈的苦涩味让他一下子从清晨的蒙咙里醒过来,开始筹划新一天的政务。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脑子里不断反问自己:“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这就是典故“卧薪尝胆”。
另一方面,勾践还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恢复自己国家的战斗力。他坚持过着俭朴的生活,吃东西不讲究口味,穿衣服不讲究漂亮,每日都勤于政务,没有一天用来玩乐。他自己下田耕种,收获食物,夫人也跟着他亲自织布,以节省开支。作为君王,他的举动激励了全国的百姓,都与他一道致力于生产,抛弃享乐。
勾践还大力发展生产,鼓励蕃息人口,下令十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家家户户食物充裕,没有后顾之忧。妇女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如果生了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狗;如果生了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三个,官府给请保姆喂养。对老弱病残都有相应的照顾,刑法也放得更为宽松,以安定民心。勾践还非常注重招贤纳士,文种、范蠡、计然等一大批有能力的人都得到了重用: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长项。国内的贤才,都给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遇有从别的诸侯国来越国的游士,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勾践尤其注重加强军事训练,将大批年轻男子编入军队,大量制造利剑强弓,训练水军。用重赏严刑的方式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整个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P1-3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创造性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子孙后代,党和人民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寄予殷切期望,时代赋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育方针中把德育摆在首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青少年德育提出明确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培养“四有”新人,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突出了德育这一重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要求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和优良传统,是对全党全社会承担立德树人重大任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持之以恒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娃娃开始全面提高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筑牢思想道德根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关系到民族复兴火炬代代相传。
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按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积极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努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性任务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局面。有关调研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肯定党成立九十年来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同时要看到,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更趋复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遇到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对青少年产生越来越大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也反映到青少年头脑中,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受到一定干扰。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校内外教育衔接等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点,加大学校德育体系及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
韩震同志主编并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德照亮人生》丛书(8本),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的实际,通过讲述古今中外许多人物美德行为的故事,力求实现对青少年读者的美德激励、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希望这套道德教育读本能够为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平、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美德照亮人生”丛书(共八卷)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从爱国、诚信、好学、自强、善行、孝悌、勤俭、宽容等方面讲述了古今中外优美的蕴涵教育意义的美德故事,使青少年读者分享美德实践的光辉,激发自己的崇高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美德照亮人生(自强卷)》为丛书之一,该书以中外许多人物美德行为的故事形式出现,增强可读性、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美德价值的实践性。在每篇故事之中,编者穿插了一些栏目,目的是帮助读者认识问题的要义,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自己分析和判断,让每个读者创造性地塑造自己的美德生活。
《美德照亮人生(自强卷)》由韩震主编。
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韩震主编的《美德照亮人生(自强卷)》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的实际,通过讲述古今中外许多人物美德行为的故事,力求实现对青少年读者的美德激励、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希望这本道德教育读本能够为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平、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