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影像阅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法)吉尔·德勒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作者吉尔·德勒兹围绕着“感觉的逻辑”这一主题,从“感觉”出发,探讨培根作品中的“形象”问题。在前几个章节内,作者主要以培根大量的具体作品为基础,探讨了培根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西尔维斯特的《培根访谈录》成为本书引用培根本人思想的主要资料。从圆形(或圆形场所)开始,作者将培根的空间区分为形象、轮廓和平涂的色彩这三大部分。直到第十章,作者都一直在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联画作为培根最具特色的形式,将这三种关系的张力体现得最完美。

内容推荐

培根的作品以粗犷、犀利、强烈的同性恋色彩和经常性的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而著称,内向、黑暗、死亡、矛盾、腐朽是描述培根画作时常用的关键词,撒切尔夫人称培根为“那位画那些可怕的画的人”,究竟是遵循怎样的内在逻辑才能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杰作?一幅画为什么能够直接诉诸观者的直觉而具有了运动感和力量?这就是吉尔·德勒兹试图通过《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来理清的“感觉的逻辑”,这一逻辑对于对象的处理既非形象化也非具象化,而是艺术创作的第三条道路,也是理解培根画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作为一名哲学家,德勒兹对培根作品的阐释不但有助于读者理解培根一,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德勒兹和他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他的哲学观念、思想方法都在《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而与梅洛一庞蒂、德里达等法国现当代哲学家相比,德勒兹更平易近人,更易于被我们理解和阅读。

目录

德勒兹的第三条道路——《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中文版导读

法语版序

法语版前言

一 圆,圆形的活动场地

 圆形与它的类比物——形象与形象化的区分——事实——“不可争辩的事实”

 问题——绘画的三个元素:结构、形象与轮廓——平涂的作用

二 关于古代绘画与具象的关系的思考

 绘画、宗教与摄影——关于两个错误理解

三 田径运动

 第一个运动:从结构到形象——隔离——田径运动——第二个运动:

 从形象到结构——身体逃脱:可憎——收缩、耗散:洗脸池、雨伞与镜子

四 身体,灵与肉,变成动物

 人与动物——不可区分的区域——

 肉体与骨头:肉体从骨头上滑下——怜悯——头部、脸部与肉

五 概括性思考:培根绘画的不同时期与各个方面

 从叫喊到微笑:耗散——培根连续的三个时期——

 所有运动的共存一轮廓的功能

六 绘画与感觉

 塞尚与感觉——感觉的层次——形象化与暴力——

 搬移的运动,散步——感官的现象学统一体:感觉与节奏

七 歇斯底里症

 没有器官的身体:阿尔托——沃林格的哥特线条——

 在感觉中的“不同层次”意味着什么——震动——歇斯底里与在场——

 培根的怀疑——歇斯底里、绘画与眼睛

八 画出力量

 表现不可见的事物:绘画的问题——

 变形:既非转化也非解构——叫喊——培根对生活的热爱——力量的列举

九 交合形象与三联画

 交合的形象——感觉的搏斗与交合——

 共振——节奏形象——宽度与三个节奏——两种“不可争辩的事实”

十 札记:什么是三联画

 见证人——积极的与被动的——

 坠落:层次的不同的积极现实——光线,汇聚与分离

十一 绘画,在绘画动作之前……

 塞尚和与俗套的搏斗——培根与照片——培根与可能性——

 偶然性理论:偶然的划痕——视觉的与手工的——形象化的地位

十二 图形表

 培根眼中的图形表(线条与色点)——

 它的手工特征——绘画与灾变体验——抽象绘画,符号与视觉空间——

 行动绘画,图形表与手工空间——这两条道路都不适合培根

十三 类比

 塞尚:作为图形表的绘画题材——类比的与数码的——

 绘画与类比——抽象绘画的悖论地位——塞尚的类比语言、培根的类比语言:

 平面、色彩与体积——调节——重新找回的相似性

十四 每位画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概括了绘画史……

 埃及和触觉的视觉表现——实质与事故——

 有机的表现和触觉一视觉的世界——拜占庭艺术:一个纯视觉的世界?——

 哥特艺术与手工——光线与色彩、视觉与触觉的视觉

十五 培根穿越了什么

 触觉的视觉世界及其衍生物——色彩主义——新的调节——

 从凡·高和高更到培根——色彩的两个方面:热烈的色调与混合色调,

 平涂与形象,大片色彩区与色彩流

十六 关于色彩的思考

 色彩与绘画的三大元素——色彩一结构:平涂与它们的分区——

 黑色的作用——色彩一力量:形象、色彩流与混合色调——头部与阴影——

 色彩一轮廓——绘画与品味:好品味与坏品味

十七 眼与手

 数码、触觉、手工与触觉的视觉——图形表的实践——

 “完全不同的”关系——米开朗基罗:绘画事实

根据参考的顺序先后所引用画作的索引

试读章节

一 圆,圆形的活动场地

常常是一个圆圈,限定出一个场地,里面坐着一个人物,也就是说坐着形象。有时坐着,有时躺着,前倾着,或其他姿态。这一圆圈,或椭圆,占据的空间或大或小:它可以溢出画幅,成为一件三联画的中心,等等。经常,它被一把坐着人物的椅子的圆形所取代或重复,或者是被躺着人物的床的椭圆形取代、重复。在圈住人物一部分的小圆点中,或者在围住身体的回旋形圆圈中,圆形大量出现。甚至两个农民,也只是在与一块装到罐中,也就是密密地装在一个椭圆形罐子中的泥土产生关联时,才构成一个形象。简言之,画中有一个圆形的活动场所,它的场地就像是一个马戏场。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将形象孤立出来的手法。还存在一些其他手法:将形象放到一个立体中,或者说放到由泥土或玻璃制成的多面体中;或者将形象粘贴到一个轨道上,一道拉长的杠杆上,就像是一个无尽的圆圈的、带有磁性的弧线;或者就是将所有的手法都融合起来,也就是汇集圆圈、立体和杠杆,比如培根那些奇特的内空、弓形的椅子。这些都构成了场地。总之,培根毫不掩饰地表明,这些手法都是最基本的,尽管它们之间的组合非常微妙、讲究。重要的是,它们并不使形象被迫处于不能动弹的状态;相反,它们必须让人感觉到,面对该场地,形象已有过一定的探索的路程,或者是在对其自身的探索中,已经经过了一段路程。所以,这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场地。形象与将它孤立出来的场地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事实:事实是……已经发生了的是……于是,以如此手法孤立出的形象就成了一个影像,一个图像。

画作不仅仅是一个被孤立出来的现实(事实),三联画不仅仅由三块孤立的画板组成,它是绝对不能汇集到同一框架之内的。而且,形象本身通过圆圈或多面体而被孤立在画作之中。为什么呢?培根经常说:是为了驱赶走形象中的“具象性”、“图解性”和“叙述性”,而假如形象不是被孤立出来的,就必然具备这些特性。绘画既没有需要表现的原型,也没有需要讲述的故事。于是,它就有两条可能的道路去回避具象性:通过抽象而达到纯粹的形式;或者是通过抽取或孤立而达到纯形象性。如果说,培根坚持画形象,走了第二条道路,那是为了将纯形象性与“形象化”区别开来。将形象孤立出来是其中的首要条件。事实上,“形象的”(也就是说表现)意味着一个图像与一个它需要表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但它同时意味着一个图像与其他图像之间、在一个组合整体中的关系,正是这一组合整体赋予了每个图像它的对象。叙述性与图解性从逻辑上讲是关联在一起的。在两个形象之间,总会有一个故事滑进来或试图滑进来,以给图解表现的整体带来生机。所以,孤立是最简单的手法,是必需的,虽然并不够,其目的是与表现决裂、打破叙述、阻碍图解性的出现,从而解放形象:只坚持绘画事实。

当然,问题要复杂得多:难道在形象之间不存在另外一种关系,并非叙述性的,也就是说,从中不可能产生任何具象性?难道就不存在这样一些形象,它们来自同一事实,属于同一个、唯一的事实,而非讲述一个故事,也不在同一个形象化整体中指向不同的对象?难道在形象之间不存在不具叙述性的关系,在形象与事实之间不存在不具图解性的关系?培根画了许多成双成对的人物,也没有讲述任何故事。而且,在一件三联画内分隔开的画板之间,有着强烈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没有任何叙述性。培根很谦虚地承认,古典绘画经常成功地显示出形象之间的另一种关系,而且这还是未来绘画的职责:“当然,在许多最伟大的杰作中,在同一画布上有一定数量的人物,而且很自然,所有的画家都想做到这一点……但是,在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之间讲述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取消了绘画通过自身而起作用的可能性。这里存在着一个非常巨大的困难。但是,总有那么一天,有一个人会出现,能够在同一块画布上画出好几个形象。”那么,在成双成对的形象或分开的各个形象之间,将是怎样一种其他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新关系称为“事实关系”,与物体或思想的“理解关系”相对立。

P5-7

序言

以下的每个章节都涉及培根绘画中的一个方面,顺序是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但这一顺序是相对的,而且仅从感觉的一般逻辑的角度来看才有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实际上,所有方面都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汇聚在色彩中,在“色彩感觉”中,而“色彩感觉”是这一逻辑的最高点。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在绘画史中成为一个值得独立探讨的特别主题。

本书涉及的画作也是渐次出现。它们均带有一个序号(列于正文相关部分的旁边),其中的一部分(加粗的序号)有其复制品可供参考(见彩色插图),书末则列出了所涉画作的全部名单,并标出完备的参考资料。

书评(媒体评论)

在现象学与精神分析之间,在眼睛与头脑之间,在文学与艺术史之间,在运动与静止之间,这位制造概念的高手、运用悖论的智者,以他特有的方式,从哲学家的角度,创作出了他的“概念艺术”作品。这一作品,就是读者手中的这部《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董强

吉尔·德勒兹有关弗兰西斯·培根的书远非一个哲学家对一位画家的研究。那么,这本书是否是“论”培根的?谁是哲学家,谁是画家?我们的意思是:谁在那里思考,谁又在看着思考者思考?一定可以对绘画进行思考,也一定可以将思想画出来,包括绘画这一激情、热烈的思想形式。

——阿兰·巴迪乌和芭芭拉·卡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