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王的人马/译文金奖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罗伯特·佩恩·沃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王的人马》是当代美国大文豪罗伯特·佩恩·沃伦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并被搬上银幕。本书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政治小说和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美国现实的社会小说,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活动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国王的人马》也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中也有很多成就。全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但叙述者杰克不仅是客观报道威利的兴衰沉浮的次要人物,而且还是寻找自我的故事的主人公。威利和杰克的两个故事、两条线索交错进行,但又不按时序展开,而是正叙、倒叙穿插进行,以大量的回忆和内心独白使整个故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内容推荐

罗伯特·佩恩·沃伦,当代美国的一大文豪,“继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南方小说家”。

《国王的人马》是他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并被搬上银幕。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休伊·斯的生平为基础,描写主人公威利·斯塔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怀着改革政治,造福于民的美好愿望,一步步走上州长的位子。但此后却大搞独裁政治,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贪污腐败的泥坑里越陷越深,最后遭到一个医生莫名其妙的枪杀……。尽管作者声称无意创作政治小说,但是因其对美国社会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无情揭露,对美国腐败政治的有力抨击,《国王的人马》仍然成为一部寓意深远的政治小说和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美国现实的社会小说。

目录

译者序

附:译后记

正文

试读章节

梅逊市。

你要去梅逊市的话,得顺五十八号公路,从东北方向出城。这是一条很好的公路,新修的,或者说,我们走这条路的那一天,它还是新的。放眼望去,它笔直地延伸出好几英里,正中是一条黑线,两旁的白石板把黑线衬托得平展光滑;它闪烁着柏油亮光。白色的石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热气腾腾,十分晃眼,只有这条黑线清晰可见,向着你扑面飞驰,伴随着车轮的呻吟令人眩晕倦怠。但是,如果你不目不转睛地凝望这条黑线,不深深呼吸,不使劲拍打后颈窝,那你就会不知不觉睡眼噱咙,等你清醒过来,汽车的前右轮已经拐进石板路肩的黑灰土里去了。你想把车子再开回公路,那可是办不到了,因为石板比路边泥地高出一截,像路缘一样。汽车往下冲时,你也许想伸手去关掉马达,可是当然来不及。于是,一英里以外,一个在刨棉花秸的黑鬼会抬起头来,他将在颇有讽刺性的、仿佛带着砒霜的绿色棉田上空看到一股黑烟在猛烈的金属激荡声中上升到蓝天。于是他会说,“我的老天,又翻了一辆汽车。”另一个在边上一垅干活的黑鬼便说:“上帝保佑。”第一个说话的黑鬼会咯咯地笑上几声,又扬起锄头继续干活,锄板像反光仪似的在阳光中闪闪发亮。几天以后,公路部门将派人在出事地点的道旁黑土中作个标志,插上一根带小方块铁牌的铁棍。方方的铁牌漆成白色,上面用黑色画着象征死亡的骷髅。再过不久,杂草丛中的蔓藤便顺着铁棍攀援而上。

然而,如果你及时清醒过来,不让车轮挂在石板下面,你便会顺着使你眼花缭乱的大路继续疾驰前进。偶尔有一辆汽车从耀眼炫目的公路上对面驰来,带着呼啸声疾驶而过,仿佛万能的上帝赤手空拳把铁皮屋顶拆下来。前方棉田和天空相连的远处地平线上,白色的石板闪闪发光,犹似一池清水,路面仿佛淹没在水中。你向着它飞驰,然而这一片粼粼发光淹了水似的路面永远在你的前方,就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你会经过那些带白方铁牌的小铁棍,那些画着骷髅、标志出事地点的小铁牌。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内燃机的时代已经自动到来。在这里,小伙子个个都是巴尼·奥德菲尔德,姑娘们都穿挺括的细棉布或亚麻布做的带小孔的绣花衣裙;因为天热,她们不穿短衬裤。她们的脸庞小巧细腻,令人心荡神驰。飞驰的汽车带起一阵阵疾风,掠起她们两鬓的头发,你可以看到发根处细碎的汗珠。她们低躺在座位上,纤细的脊柱扭曲着,弯着的膝盖向着车前挡泥板高高耸起,两膝并不靠拢,承受着从车头通风口吹出来的冷气,如果这算是冷气的话。这个地区,汽油味、刹车皮圈的糊焦味和烈性劣质威士忌酒要比没药树脂香甜得多。八个汽缸的玩意儿轰鸣着绕着红色的山峦,带起一阵阵四下飞溅的砂砾石。要是它们冲下山坡,下面恰巧是平坦的大路,它们冲到新铺的石板路面上,就该感谢上帝保佑了他们这些海员。

顺着五十八号公路继续向北,乡村景色起了变化,平坦的地势和一望无际的大片棉田全都消失。远处的大宅、宅旁的橡树,和棉田边一排排刷成白色、式样相同的、棉花一直长到门口的小木屋全都不见踪影;小木屋连同那些坐在门前像黑比立肯般吮着大拇指瞧着你走过去的小黑娃娃也都无影无踪了。这一切都留在汽车的后方。这里是红色的山峦,山丘不高,沿着篱笆全是丛丛黑莓,河边低地长着一簇簇黑皮橡树。偶尔有的地方长着一些乱砍滥伐后重生的松树。为了开辟牧羊草场而纵火烧掉的松树留下焦黑的残根;尚未毁灭的松树则长得十分茂密。棉田紧挨着山边,棉田里沟渠纵横。玉米叶子僵硬地低垂着,叶面上布满黄色的道道。

早先,这里是一片松树林。然而如今松树已经荡然无存。混蛋们来到这里,盖起木厂,铺起窄窄的铁轨,拼拼凑凑开办起出售食品和日用品的商店,工资每天一块钱。于是,为了挣这一块钱,人们从丛林里闻风而来,从上帝都说不上的地方蜂拥前来。他们赶着大车,大车上斜堆着五斗橱和床架,五个孩子挤成一团;车座上坐着老伴儿,她头上戴顶有撑边的帽子,齿龈上沾着鼻烟,怀里抱着个吃奶的娃娃。木锯高声欢唱,商店伙计递过赤糖糊和腌猪肉,赊购的钱在大型账簿里登记入账。于是北方佬的钱币和南部邦联的愚蠢互相合作,共同医治四年来兄弟残杀所遗留的伤痕。人人兴高采烈,仿佛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终于,忽然有一天,松树砍伐殆尽。木厂拆除。窄窄的铁轨上听任杂草丛生。人们把商店拆了当柴烧。一天一块钱没有了。大伙儿溜之大吉,他们手上戴着钻戒,身上穿着线面呢,一去不复返。但是不少人留了下来,看着饮水的沟渠被红土越淹越深。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继承人和受让人留在了梅逊市。他们总共约有四千人。

你顺着五十八号公路,经过轧棉厂、水电站、黑鬼木屋区,颠簸着越过铁路轨道,便进入一条街道。那里有很多原先是白色的小房子,屋顶是洋铁皮做的,阳台屋檐装饰着褪了颜色华而不实的精致的花边织物。庭院里的树木叶子晒得发蔫。在那里,尽管你的八十马力的头部带活塞的玩意儿(你起什么名字都可以)以每小时四十英里的速度行驶,马达不断地轰响,你还是听得见七月的苍蝇在青翠的草木间嗡嗡地叫个不停。P1-3

序言

(一)

罗伯特·佩·沃伦(1905—1989)是当代美国文学界的一大文豪。他不仅是蜚声文坛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而且还是颇有成就的编辑和大学教授。他自1929年发表传记《约翰·布朗:烈士的产生》一举成名以来,先后出版过十三部诗集、十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与文学评论等著作,不仅在诗歌方面多次获奖,而且还是美国唯一的既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又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作家。在他去世前,沃伦还曾数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86年,沃伦被美国国会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享受美国最高文学荣誉的诗人。

沃伦最初以诗歌成名。早期他坚持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和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传统,把典雅的修辞和通俗的口语,宛转柔和的音韵和尖厉不和谐的音律,富有诗意的意象和粗俗的形象对立统一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表现现代人的异化和两重性。《茶杯之后》和《午夜》在形式和主题上都模仿艾略特。但从1944年出版《1923—1943诗歌选》之后,沃伦不再写诗,而是对诗歌创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十年后,他重新写作时,诗风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理性的,结构严谨、形式讲究的客观诗歌变为从现实生活出发,以亲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朴素平实,叙述性强,并带有主观感情色彩。1966年,他甚至说,以艾略特、庞德和叶芝为创始人的现代主义诗歌的时代已经终结。他一生共发表十五部诗集,比较著名的诗集有《龙的兄弟》、《允诺:1954至1956年的诗歌》、《现在与过去:1976至1978年的诗歌》等。

沃伦是美国南方“重农学派”的成员,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大学求学期间就结识了重农学派的一些诗人、学者和评论家,并在该学派的文艺刊物《逃亡者》上发表诗歌。1930年他和其他十一位学者联名发表以《我要表明我的态度》为题的专题论文集,反对北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对南方的侵蚀,留恋农业社会、往昔的田园生活、宗教思想和古老的传统美德。重农学派在思想上是保守的、甚至反动的,但他们关于实现“完整的人”的人道主义理想和强调家庭、社会和厉史传统的重要性等主张,对美国的南方文学和文艺思潮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沃伦当时写了一篇主张种族平等但保持种族隔离的带有错误观点的文章《荆棘片片》。对此他一直深感内疚。在50年代的作品里,他检讨年轻时的错误,在《种族隔离:南方的内心冲突》(1956)中对当时南方仍然存在的种族偏见和歧视进行了深刻的抨击。1965年发表《谁为黑人讲话?》介绍马丁·路德·金等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以及他寻求解决南方问题,尤其是种族问题的希望与努力。

1935年,沃伦和布鲁克斯等人创办《南方评论》杂志,扶植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年轻作家,也吸引了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志士,形成现代美国最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是跟创作意图、创作过程和所反映的现实毫不相干的、独立的客观物体,文学有其特殊的语言,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通过严密的文字分析发现作品的内在价值。新批评派的理论和活动为现代派诗歌开辟了道路,是20世纪2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十分重要的、影响极大的流派。沃伦和布鲁克斯等人运用新批评派的理论原则合作编写的《文学入门》、《理解诗歌》等介绍文学各种类型、流派和风格的著作,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大学的经典教材,对文学课程的讲授起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沃伦曾说,“世界不断变迁,生活不断变化,我们则不断寻求足以表现新生活的语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不断探索,不断寻求,捕捉美国社会的千变万化,表现各个时代的特性与变迁。即使在80年代,他已进入耄耋之年,还在不断地发表新的诗作,编纂新的文学选集,给读者以新的启示,继续发挥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和作用。

……

“承认复杂是单纯的开始,

认识必须是自由的开端,

认识完善的方向便是自我的死亡;

而自我的死亡正是人格个性的开始。”

沃伦还认为作家的责任在于向读者揭示真理和寻求真理的过程。他在一九四七年发表的一篇评论海明威的文章中表示,“好的小说激励我们,向我们介绍强有力的、一心使人性更为完善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发表抽象的指示。人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完全可能构成小说的一部分材料。然而,无论是人的经济属性还是人的政治属性,都不能构成完整的人,还有其他重要的,值得作家考虑的问题——诸如爱情、死亡、勇气、荣誉和道德原则等。一个人不仅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要和他人共同生活,他还要在道德原则方面与人相处;他还得跟自己生活,说明他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在沃伦看来,作家描写寻求自我要比写政治更为重要,因为,“每一个灵魂的故事都是它自我确定是善还是恶,受拯救还是下地狱的故事。”

像很多西方作家一样,沃伦把资本主义制度下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互相残杀的社会现象抽象化为普遍的、永恒的人性问题,用宗教思想来解释社会矛盾和社会悲剧。这是不足取的。但他探讨人的道德选择和责任问题,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等严肃问题,还是对我国读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

《国王的人马》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中也有很多成就。全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但叙述者杰克不仅是客观报道威利的兴衰沉浮的次要人物,而且还是寻找自我的故事的主人公。威利和杰克的两个故事、两条线索交错进行,但又不按时序展开,而是正叙、倒叙穿插进行,以大量的回忆和内心独白使整个故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沃伦还善于使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现不同的人物甚至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特性。例如,早年的威利语言比较简单甚至枯燥。在他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他的演讲真挚感人。但在他掌权以后,他的演讲充满了美丽的辞藻和响亮的口号,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同样,杰克在愤世嫉俗时用词尖刻,词句简短,充满讽刺与挖苦的意味。在他苦苦思索人生真谛时,所用的语言像是纠缠不清的绳结,沉重而拖沓。但在他回忆和安妮的纯真爱情时,他的语言便充满诗意,富有浪漫色彩。为了突出凯斯故事的重要性,沃伦采用和全书完全不同的风格,语气更为急促,文字更充满激情,整篇日记颇有排山倒海之势,裹挟着读者一起前进,迫使读者身临其境,接受他的结论。

译者

一九八四年八月于北京大学

修订于二○○五年八月

后记

隔了二十年,《国王的人马》中译本又要出版了。回想翻译它的过程,真是感慨甚多。

我是在一九八○年第一次看到这部小说。当时我正在美国攻读美国文学,为回国开课做准备。由于过去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美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以后的美国文学,因此我对任何书都很有兴趣,为它们新奇的手法和探讨个人命运的题材所吸引。当时的心情真有些像济慈描写他初次捧读荷马史诗时的感觉。有些作品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中一本便是沃伦的《国王的人马》。当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跟许多人一样,对政治、社会,甚至对自己都感到迷茫。《国王的人马》正是以它对政治和人生的哲理思想打动了我。我当时就决定要把这本小说翻译成中文。

一九八一年我回国以后,湖南人民出版社来北大组稿,我提出《国王的人马》,总编辑杨德豫先生对此书早有了解,马上同意。可惜,由于小说牵涉到很多美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可查的工具书又少,我在翻译中遇到不少困难,拖的时间比较长,等我交稿时正赶上翻译文学不景气,一九八六年出版时只印刷了二千八百本。

又过了十年,不知为什么,出版社又对这本书感兴趣了,有些出版社还来找我,但大多是要一本书和打听版权的问题。我的学生也告诉我网上常常有求购这部小说的信息。虽然,我在翻译时曾托人找过沃伦,他表示不要版权费,他的书能有中国读者,他感到很高兴。由于当年我并没有见到这封信,我认为出版社应该先购买版权再出书。结果,那些编辑把书拿走后便没有音信。幸亏,上海译文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国王的人马》。又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找对了地方,买下了版权。

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沃伦和《国王的人马》却声望日高。一九八六年,他当上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小说《国王的人马》一九四六年出版,一九四七年获美国最高文学奖——普利策奖,从此以后常销不断,既受学者评论家的关注,经常进入大学课堂,也深受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末,蓝登书屋等出版社在读者中进行“二十世纪最佳一百本小说”的调查,它一直在前四十名之内。主人公威利还是二十世纪一百个最佳虚构人物之一。二○○一年,专门研究南方文学的波尔克教授根据沃伦的手稿恢复一九四六年出版时编辑所做的改动,出版了修订本,居然也登上了一九九三到二○○四年最佳一百部小说的光荣榜。

《国王的人马》在一九四九年被改编成电影,立即得到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的三个奥斯卡金奖,但二○○四年好莱坞决定起用当今十分走红的明星重新拍摄,即将在二○○五年十二月公演。可以说,美国对这部小说的喜爱至今方兴未艾,没有消退的迹象。在我国反对政治或经济腐败的形势下,中国读者也可以从中有所受益。

虽然我对译文进行了校对,修订了以前的疏漏和错误,但《国王的人马》涉及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很多方面,从橄榄球赛到治疗精神病人的外科手术几乎无所不包,加上大量的隐语、典故和象征手段,给翻译带来很多困难。我相信书中一定还有纰漏,希望读者不吝指教。在两次翻译过程中我都曾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帮助,无法一一列举姓名,谨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二○○五年八月一日

北京大学承泽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