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明之人情小说(下)
《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人,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玉娇梨》《平山冷燕》有法文译,又有名《好逑传》者则有法德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玉娇梨》今或改题《双美奇缘》,无撰人名氏。全书仅二十回,叙明正统间有太常卿白玄者,无子,晚年得一女日红玉,甚有文才,以代父作菊花诗为客所知,御史杨廷诏因求为子杨芳妇,玄招芳至家,属妻弟翰林吴珪试之。
……吴翰林陪杨芳在轩子边立着。杨芳抬头,忽见上面横着
一个扁额,题的是“弗告轩”三字。杨芳自恃认得这三个字,便
只管注目而视。吴翰林见杨芳细看,便说道,“此三字乃是聘君
吴与弼所书,点画遒劲,可称名笔。”杨芳要卖弄识字,因答
将告字读了去声,不知弗告二字,盖取《诗经》上“弗谖弗告”
之义,这“告”字当读与“谷”字同音。吴翰林听了,心下明
白,便模糊答应。……(第二回)
白玄遂不允。杨以为怨,乃荐玄赴乜先营中迎上皇,玄托其女于吴翰林而去。吴珪即挈红玉归金陵,偶见苏友白题壁诗,爱其才,欲以红玉嫁之。友白误相新妇,竟不从。蛙怒,嘱学官革友白秀才,学官方踌蹰,而白玄还朝加官归乡之报适至,即依黜之。友白被革,将入京就其叔,于道中见数少年苦吟,乃方和白红玉新柳诗;谓有能步韵者,即嫁之也。友白亦和两首,而张轨如遽窃以献白玄,玄留之为西宾。已而有苏有德者又冒为友白,请婚于白氏,席上见张,互相攻讦,俱败。友白见红玉新柳诗,慕之,一遂渡江而北,欲托吴珪求婚;途次遇盗,暂舍于李氏,偶遇一少年日卢梦梨,甚服友白之才,因以其妹之终身相托。友白遂人京以监生应试,中第二名;再访卢,则已以避祸远徙,乃大失望。不知卢实白红玉之中表,已先赴金陵依白氏也。白玄难于得婿,易姓名游山阴,于禹迹寺见一少年姓柳,才识非常,次日往访,即字以已女及甥女,归而说其故云:
“……忽遇一个少年,姓柳,也是金陵人。他人物风流,真
个是‘谢家玉树’。……我看他神清骨秀,学博才高,旦暮间便
当飞腾翰苑。……意欲将红玉嫁他,又恐甥女说我偏心;欲要配
了甥女,又恐红玉说我矫情。除了柳生,若要再寻一个,却万万
不能。我想娥皇女英同事一舜,古圣人已有行之者;我又见你姊
妹二人互相爱慕,不啻良友,我也不忍分开:故当面一口就都许
他了。这件事我做得甚是快意。”……(第十九回)
而二女皆慕友白,闻之甚快快。已而柳至白氏,自言实苏友白,盖尔……
P135-136
右《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其第一至第十五篇以去年十月中印讫。已而于朱彝尊《明诗综》卷八十知雁宕山樵陈忱字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序》考得其事尤众;于谢无量《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第一编知《说唐传》旧本题“庐陵罗本撰”,《粉妆楼》相传亦罗贯中作,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其第十六篇以下草稿则久置案头,时有更定,然识力俭隘,观览又不周洽,不特于明清小说阙略尚多,即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博访。况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借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而旧本希觏,仅获新书,贾人草率,于本文之外大率刊落,用以编录,亦复依据寡薄,时虑讹谬,惟更历岁月,或能小小妥帖耳。而时会交迫,当复印行,乃任其不备,辄付排印。顾畴昔所怀,将以助听者之聆察、释写生之烦劳之志愿,则于是乎毕矣。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三月三日校竟记。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丛书,工程浩大、环节繁多,编辑、校对、照排、印制人员虽勉力为之然错漏不免,还望方家谅解之余不吝指正。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鲁迅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就是此丛书其中一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八篇,其第一至第十五篇以去年十月中印讫。已而于朱彝尊《明诗综》卷八十知雁宕山樵陈忱字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序》考得其事尤众;于谢无量《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第一编知《说唐传》旧本题“庐陵罗本撰”,《粉妆楼》相传亦罗贯中作,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其第十六篇以下草稿则久置案头,时有更定,然识力俭隘,观览又不周洽,不特于明清小说阙略尚多,即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博访。况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借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而旧本希觏,仅获新书,贾人草率,于本文之外大率刊落,用以编录,亦复依据寡薄,时虑讹谬,惟更历岁月,或能小小妥帖耳。而时会交迫,当复印行,乃任其不备,辄付排印。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鲁迅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就是此丛书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