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洛的网的故事(E·B·怀特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迈克尔·西姆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洛的网的故事(E·B·怀特传奇)》是一本关于美国著名文体作家(迈克尔·西姆斯)和儿童作家E·B·怀特的传记。对于一向奉行田园生活的怀特来说,本书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有关怀特成长、求学、工作、婚姻以及如何创作他享誉全球的知名童话《夏洛的网》的众多细节,本书不仅对这位文风严谨,治学考究的文体大家的田园生活做了栩栩如生的详尽叙述,更于全书的后三分之一详尽记录了其叱诧全球童书榜半个多世纪的《夏洛的网》一书的创作过程及其中各种让人深感趣味的小插曲。

内容推荐

迈克尔·西姆斯编著的《夏洛的网的故事(E·B·怀特传奇)》翔实而风趣地为读者描绘了美国文体大家、儿童文学家E·B·怀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羞涩敏感的童年,禀赋超群的学生时代,含蓄内敛的恋情以及忠贞不渝的婚姻……这一切都成就了他山高水长的文风和被人传颂不息的品格。怀特何以能写出“二十世纪最受爱戴的童话”《夏洛的网》?何以能一手奠定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在这里,你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到答案。

目录

序:翻译自己

第一部分:埃尔文

第一章:魔法乐园

第二章:畏惧

第三章:值得信赖

第四章:一个写作傻瓜

第五章:爱之梦

第二部分:安迪

第六章:奥林匹斯

第七章:与麻雀的对话

第八章:疯狂

第九章:像蜘蛛那样

第三部分:夏洛

第十章:梦幻农场

第十一章:有思想的老鼠

第十二章:预知

第十三章:谷仓

第十四章:织网

第十五章:赞歌

第十六章:一本了不起的书

第十七章:付梓

尾声:《夏洛的网》之后

试读章节

那位车夫说这些蛋铁定孵不出小鸡来。它们不是种蛋①,在马厩外的粪堆上拿着它们摇晃时,他坚持道。对埃尔文宠爱有加的父亲给孩子们买了一台孵化器和五十枚鸡蛋,就这三枚没孵出小鸡。埃尔文,一个刚刚蹒跚学步、人小耳大的孩童,激动地伸长了身子,踮起了脚尖,试图透过工作台的边角窥到及见证小鸡雏在壳内啄动、准备破壳而出的最初仪式。他不愿放弃那些剩下的鸡蛋——随后,他成为听见门外吱吱叫声的第一人。他冲到外面,欣喜地发现小鸡们靠一己之力孵化了出来,被人类拒绝在外的它们,单是借着粪堆天然的温度就成功了。那些朝四处小步疾走的小鸡们简直就是小不点,它们浑身上下湿嗒嗒、皱兮兮的,还饥肠辘辘地叽喳个不停。

这个宽敞的家坐落在纽约的蒙特弗农,而马厩就在屋后。二十世纪的头十年,那里(指马厩)是童年时代的埃尔文·怀特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浅灰色的外墙,竞至于让他们漂亮的大房子与厩楼里的山墙都相得益彰起来,方方正正的塔状尖顶则将风向标舞得和屋子前方的圆顶塔楼一般高。埃尔文喜欢那位于他上方的厩楼里干草的刺鼻味道,喜欢谷仓内穿过斜槽(负责将谷物送至下面的三间隔栏)的燕麦的尘土味道。他喜欢走进阴暗的马厩,穿过那扇马车门(在正门滑入左边的墙凹口时建造的),浸淫在马儿野性十足、令人兴奋的空气里。谷仓的前屋,也就是推拉门的右侧,安有一扇带四格玻璃的小窗,令屋内亮堂了不少;厩楼里也有一对类似的窗户,分立于高处门口的两侧,窗户向下敞开着,用于马车的装载或卸载。里面的角落处仍旧昏暗得不可一世,光线倾泻过来,落在干草堆上,将其变成了金色。谷仓外面,大门的左面是间格子围栏,旁边便是怡人的粪坑,它的温暖拯救了那三只小鸡。有时,车夫吉米·布里吉斯——埃尔文倾之慕之追随之的一个人——闻起来身上的马味比人的气息都浓,还混合着药膏和马具行头的气味。布里吉斯自己拥有一间楼上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干草。这附近的车夫多为爱尔兰移民,对埃尔文和他的伙伴们都很友好;他常常可以对一个朋友家的谷仓了如指掌而又无需进人朋友的家门。

年幼的埃尔文在马厩里喂养了各种动物,尤其是禽类;他养了一群鸽子、小鸡,一只火鸡,几只鸭子和鹅。他竭尽所能地照料着马儿,以及装有他毛茸茸的大眼兔的笼子。但并非那儿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怀特一家。观看一只误入迷途的猫(它有时会在马厩底下安营扎寨)的捕杀行为是埃尔文的一大喜好。而在隔栏四周鬼鬼祟祟并在下面筑窝的,则是给这一愉快画面添堵、带来破坏的窃贼——老鼠。埃尔文并不觉得对老鼠的爱恨交织有何矛盾可言.

从孩提时代起,埃尔文就发现,昏暗、刺鼻的马厩弥漫着生命、死亡与冒险三者间的浪漫联系,令人难以自拔。而它也是一处避难所,任由一个陷入沉思的小男孩兀自度过。年幼的他就为谷仓、马厩和农场赋予了象征意义。怀特一家有座玩具农场,它曾属于埃尔文妈妈的童年——一幅夜色浓浓的场景,深蓝天空下,皓月繁星照耀在牧民的农场上,还有玩具牛羊。她称其为“心目中的农场”。每年的十二月,她都会将这座宁静的微缩模型放在圣诞树下,在那个位置,埃尔文横卧在地毯上时,正好可以一边平视到模型的谷仓和放鸭子的池塘,一边猜测在它身后的那个被包装得五彩缤纷的圣诞礼物里面是什么东西。

在纽约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光里,马厩对于那些强壮不过老鼠的动物来说冷得有些过了。因为他母亲不肯让狗待在她漂亮、整洁的家里,埃尔文只得将他养过的众多狗儿中的第一只,即眼睛亮晶晶的、名为迈克的柯利牧羊犬,放在了常年阴湿的地下室。这只狗的床靠近老仆人的洗手间,埃尔文有时会偷偷跑下来借用那里的厕所,虽然他也会时不时从那里走过,悄悄地往煤仓里撒尿。将迈克安顿在阴冷的地方一事令埃尔文深感愧疚。不论他何时打开那扇大门,狗儿都会在楼梯的最高处迎接他、等候他,饱蘸情意的同时还夹带着灰烬和阴暗的味道。景况稍好时,家里就给迈克在谷仓支了张带羊皮衬里的床。它陪伴埃尔文经历了周遭地区的种种冒险,气喘吁吁而又乐不可支,还时常回过头来看几眼它的小主人。那些年,每当埃尔文顶着贝雷帽、粗花呢短裤和高帮纽扣鞋的行头放学回来,他都会看见迈克候在同一个汇合地点,等着护送他回家。有时,埃尔文会将迈克偷偷带入公共图书馆,在那里,当埃尔文在努力理解维吉尔抑或做其他作业抑或只是穿梭于各个书架之间时,迈克就会静静地躺在木地板上。这时,馆外一只狮子狗高亢的狂吠将一个睡意沉沉的寂静图书馆的春日夜破坏殆尽,迈克听到后立刻冲到窗台边,以低沉的吠声回应过去,回音响彻整座大楼——惊得旁边的一位白发老人停下了手里杂志的翻阅。P5-8

序言

翻译自己

当时,我和我的妻子还在缅因州,身处那间曾属于E·B·怀特的谷仓,与它的现任主人聊着天,说话间我后退了几步,试图找到一个更好的拍摄取景点,就在这时,我突然灵光一闪。转过身去,只见一根破旧的粗绳在眼前来回摇摆着,向上望去,绳索圈挂在谷仓门口一根横梁上的钩环处。然后我就意识到我所盯为何物了。

我朝那对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夫妇回过头去,他们在一九八五年怀特去世后买下了这座怀特农场。“这是——”

玛丽和罗伯特·加兰特微笑着点点头。“弗恩和艾弗里的绳索?没错。”

“这么说它也是真实的。”

我置身于这间曾激发过《夏洛的网》的创作灵感的谷仓。几年前,我读到过E·B·怀特的书信集,其中就有一封他给小学生写的回信:“起初我并不喜欢蜘蛛,但后来我开始观察其中的一只,并很快发现它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生物,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网家。我给它取名为夏洛。”

“等等,”我对着空旷的空间喊道,“这里真的有过一只夏洛吗?’’

这个疑问带我踏上了《夏洛的网》背后故事的发现之旅。我在想,是否真的存在一只夏洛,抑或它只是怀特在信中的演绎?因为那些灵感、发现和研究,怀特这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儿童读物之一应运而生,循迹而来,我很快得知,他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夏洛、威尔伯和坦普尔顿——但,那里的的确确有过一只蜘蛛,它既聪明又特别,正是它,激发了这本书的创作源泉。

罗伯特和玛丽·加兰特领着我们参观了谷仓底层,那里有怀特的猪圈,即“孕育”威尔伯的地方。映入我们眼帘的有羊栏和牛栏,有门口数不尽的球网蛛所织的网,通往林子的小径,还有那将艾伦湾和芒特迪瑟特岛上雾蒙蒙的凯迪拉克山尽收眼底的多岩牧场。我们在河畔的船屋里停留片刻。当我在怀特自制的板桌旁坐下时,我发现右侧的一张网里有只带花纹的褐色蜘蛛。

许多小说家都承认,他们创作的角色源自真实的个体,但我们很少去想,儿童幻想故事的作者可能也会这么干。沉着、勇敢的爱丽斯是以年轻的李德尔小姐为原型。《爱丽斯漫游奇境》中渡渡鸟的名字则揭示了刘易斯·卡罗尔对自己真名“道基森”一词发音结巴的问题。克里斯多夫·罗宾不仅仅是个真实存在的男孩,而且还的的确确,经常在米尔恩①家的大树洞里玩耍——而屹耳②的性情忧郁则是因为,克里斯多夫的玩具驴有根金属丝断了,导致它的头总是耷拉得很低。在比阿特丽克斯·波特①的绘图故事里,绝大多数人物也都是她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为在湖区的山顶农场,她是和兔子、鸭子一起度过的。

于是,当我们得知,E·B·怀特在创作这一最为风行的故事时始终遵循着一条他珍爱备至的格言:写作你所了解的,也许我们就不会讶异于此了。他在谷仓和厩舍那里度过了童年和成年的大多数时光,他了解他笔下的人物。他了解一间谷仓的泥土味和各种声音是什么样的,也了解所居动物的种类。怀特曾说,《夏洛的网》几乎不是一份发自谷仓的简单报告,而是他与那里大大小小的动物共同生活过的一种经历积淀。成年后,他回到谷仓,蕴藏在心的那些有关位于纽约蒙特弗农童年家中记忆的火苗就此点燃。通过对自己童年和成年时期最为怡人的环境的糅合、加工,怀特解决了美国批评家和散文家克里夫顿·费迪曼所称的“少年奇幻小说家长期面临的问题——如何去找到另一个兔子洞,而不是另一个爱丽斯”,从而一跃跻身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行列。

怀特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其对“人终有一死”的淡然处之,让我觉得尽管为拟人的论调所裹挟,却依然不失理智与冷静。对一位写作儿童奇幻故事的农夫来说,两种思考方式缺一不可。研究过程中,我对怀特个性的其他方面也着了迷。一个非常害羞的人,无论是幼年还是暮年,他都怯于发表公众讲话或对着麦克风说话——然而在无人注视的情况下,他却是野心十足,非跃跃欲试而不休。惧怕承诺、浪漫和直面交锋的他总把自己藏匿于动物身后,甚至在早年写给妻子的情诗和情书中也是如此。

《夏洛的网》就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这是因为纵观其漫漫一生,最受E·B·怀特待见的熟人就属动物了。他拥有不少朋友;他与编辑和其他同事们相处甚好;他婚姻幸福,是一位令人骄傲的父亲、继父,以及后来的祖父。但他仍愿意尽可能久的与动物们在一起相处。“这个男孩,”在描述孩童时代的自己时,怀特如是说,“对动物有种一见如故感,这是他对旁人不曾有过的感觉。”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不计其数的人却对E·B·怀特一见如故,迷恋至深。

这本令许多人手不释卷的书,满足了一项风行数年的文学传统——有关动物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说话的故事。从《伊索寓言》中那只忘恩负义的鹰到中世纪狡猾的列那狐,从十九世纪黑美人①的自传到二十一世纪浪漫鼠德佩罗②的追寻,会说话的动物们陪伴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当我们尚能与同类交流之时,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就无不为我们在人类黄金时期的童心不再而扼腕叹息。在《夏洛的网》中,这一迷失的时代便是童年。

“要记住,写作即翻译,”怀特在创作这一关于他谷仓里的动物的故事时曾给一名学生写道,“而有待翻译的作品就是你自己。”怀着那份热情与纠结、欣喜与畏惧,怀特最终将其汇成一本魅力非凡、受众不分年龄与国界的图书,而关于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夏洛的网》这个故事亦做出了一番探索。他清楚,移情乃一项颇具创造性的行为,是对他人现实世界的踏足。移情与好奇愉快地并存于他广袤的想象之中。在创作小说前,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蜘蛛的生活。“非常碰巧地,我发现,”他解释道,“现实同幻想可以成为不错的盟友。”

怀特自己也会强调说,传记写作常常就是一种翻译——对此他慎之又慎。写这本书时,我开始意识到,尽管我已下定决心,要将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描绘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人,他还是不能免俗地成为了一位我想讲述的一个特定故事里的人物。我没有凭空捏造;我竭尽所能地不去歪曲事实。然而就在我专注于他事业的特定之处,譬如他对自然史和务农的兴趣时,我不自觉地对他这种生活理念抛出了不乏偏见的言辞。举个例子,他作品中对政府和民权的提及少之又少,而除了他的童年,我也不去探究他与他家庭之间的任何深入联系。我纠结过要不要在提到怀特时带上他的名字,但这毕竟是一本有关他个人日常生活的读物,所以我处理如下:童年时管他叫埃尔文,成年后则以安迪称之——后者为他在康奈尔大学所获的外号,并从此沿用一生。这一传记式叙述体的取材来源多达数百种,但在每一个阶段,我都试图告诫自己一点:这些人并不知晓接下去将发生些什么。

E·B·怀特辞世二十余年后,其文化影响深远依旧。他的一些此前不为人知的散文被奉为文选标杆,而在散文评论家的眼里,他已同蒙田不分伯仲。学生们无不对《风格的要素》所述基本原理逐一划线。《夏洛的网》则远比《白鲸》或《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加广为人知,而且常常被评为“心爱读物”。有多心爱?《夏洛的网》已经售出数百万册;而根据美国畅销儿童读物的年度总结,它比《小熊维尼》还要畅销,这都是常有的事儿。《出版家周刊》曾做过一次由图书管理员、老师、出版商和作家们共同参与的关于“美国出版过的最佳儿童读物’,的投票,《夏洛的网》稳居首位。二○○○年,在一次“美国史上最畅销儿童读物”的问卷调查中,《夏洛的网》荣登榜首,《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也都位列前一百名。二○—○年,《夏洛的网》已被译成三十五种语言。自然而然,在世界的某地,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孩子和大人们打开这本书,翻到第一页,阅读它们的英语版或挪威语版或中文版或布莱叶盲文版:

“爸爸拿着那把斧子去哪儿?”摆桌子吃早饭的时候,弗恩问她妈妈。

那位车夫说这些蛋铁定孵不出小鸡来。它们不是种蛋①,在马厩外的粪堆上拿着它们摇晃时,他坚持道。对埃尔文宠爱有加的父亲给孩子们买了一台孵化器和五十枚鸡蛋,就这三枚没孵出小鸡。埃尔文,一个刚刚蹒跚学步、人小耳大的孩童,激动地伸长了身子,踮起了脚尖,试图透过工作台的边角窥到及见证小鸡雏在壳内啄动、准备破壳而出的最初仪式。他不愿放弃那些剩下的鸡蛋——随后,他成为听见门外吱吱叫声的第一人。他冲到外面,欣喜地发现小鸡们靠一己之力孵化了出来,被人类拒绝在外的它们,单是借着粪堆天然的温度就成功了。那些朝四处小步疾走的小鸡们简直就是小不点,它们浑身上下湿嗒嗒、皱兮兮的,还饥肠辘辘地叽喳个不停。

这个宽敞的家坐落在纽约的蒙特弗农,而马厩就在屋后。二十世纪的头十年,那里(指马厩)是童年时代的埃尔文·怀特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浅灰色的外墙,竞至于让他们漂亮的大房子与厩楼里的山墙都相得益彰起来,方方正正的塔状尖顶则将风向标舞得和屋子前方的圆顶塔楼一般高。埃尔文喜欢那位于他上方的厩楼里干草的刺鼻味道,喜欢谷仓内穿过斜槽(负责将谷物送至下面的三间隔栏)的燕麦的尘土味道。他喜欢走进阴暗的马厩,穿过那扇马车门(在正门滑入左边的墙凹口时建造的),浸淫在马儿野性十足、令人兴奋的空气里。谷仓的前屋,也就是推拉门的右侧,安有一扇带四格玻璃的小窗,令屋内亮堂了不少;厩楼里也有一对类似的窗户,分立于高处门口的两侧,窗户向下敞开着,用于马车的装载或卸载。里面的角落处仍旧昏暗得不可一世,光线倾泻过来,落在干草堆上,将其变成了金色。谷仓外面,大门的左面是间格子围栏,旁边便是怡人的粪坑,它的温暖拯救了那三只小鸡。有时,车夫吉米·布里吉斯——埃尔文倾之慕之追随之的一个人——闻起来身上的马味比人的气息都浓,还混合着药膏和马具行头的气味。布里吉斯自己拥有一间楼上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干草。这附近的车夫多为爱尔兰移民,对埃尔文和他的伙伴们都很友好;他常常可以对一个朋友家的谷仓了如指掌而又无需进人朋友的家门。

年幼的埃尔文在马厩里喂养了各种动物,尤其是禽类;他养了一群鸽子、小鸡,一只火鸡,几只鸭子和鹅。他竭尽所能地照料着马儿,以及装有他毛茸茸的大眼兔的笼子。但并非那儿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怀特一家。观看一只误入迷途的猫(它有时会在马厩底下安营扎寨)的捕杀行为是埃尔文的一大喜好。而在隔栏四周鬼鬼祟祟并在下面筑窝的,则是给这一愉快画面添堵、带来破坏的窃贼——老鼠。埃尔文并不觉得对老鼠的爱恨交织有何矛盾可言.

从孩提时代起,埃尔文就发现,昏暗、刺鼻的马厩弥漫着生命、死亡与冒险三者间的浪漫联系,令人难以自拔。而它也是一处避难所,任由一个陷入沉思的小男孩兀自度过。年幼的他就为谷仓、马厩和农场赋予了象征意义。怀特一家有座玩具农场,它曾属于埃尔文妈妈的童年——一幅夜色浓浓的场景,深蓝天空下,皓月繁星照耀在牧民的农场上,还有玩具牛羊。她称其为“心目中的农场”。每年的十二月,她都会将这座宁静的微缩模型放在圣诞树下,在那个位置,埃尔文横卧在地毯上时,正好可以一边平视到模型的谷仓和放鸭子的池塘,一边猜测在它身后的那个被包装得五彩缤纷的圣诞礼物里面是什么东西。

在纽约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光里,马厩对于那些强壮不过老鼠的动物来说冷得有些过了。因为他母亲不肯让狗待在她漂亮、整洁的家里,埃尔文只得将他养过的众多狗儿中的第一只,即眼睛亮晶晶的、名为迈克的柯利牧羊犬,放在了常年阴湿的地下室。这只狗的床靠近老仆人的洗手间,埃尔文有时会偷偷跑下来借用那里的厕所,虽然他也会时不时从那里走过,悄悄地往煤仓里撒尿。将迈克安顿在阴冷的地方一事令埃尔文深感愧疚。不论他何时打开那扇大门,狗儿都会在楼梯的最高处迎接他、等候他,饱蘸情意的同时还夹带着灰烬和阴暗的味道。景况稍好时,家里就给迈克在谷仓支了张带羊皮衬里的床。它陪伴埃尔文经历了周遭地区的种种冒险,气喘吁吁而又乐不可支,还时常回过头来看几眼它的小主人。那些年,每当埃尔文顶着贝雷帽、粗花呢短裤和高帮纽扣鞋的行头放学回来,他都会看见迈克候在同一个汇合地点,等着护送他回家。有时,埃尔文会将迈克偷偷带入公共图书馆,在那里,当埃尔文在努力理解维吉尔抑或做其他作业抑或只是穿梭于各个书架之间时,迈克就会静静地躺在木地板上。这时,馆外一只狮子狗高亢的狂吠将一个睡意沉沉的寂静图书馆的春日夜破坏殆尽,迈克听到后立刻冲到窗台边,以低沉的吠声回应过去,回音响彻整座大楼——惊得旁边的一位白发老人停下了手里杂志的翻阅。

翻译自己

当时,我和我的妻子还在缅因州,身处那间曾属于E·B·怀特的谷仓,与它的现任主人聊着天,说话间我后退了几步,试图找到一个更好的拍摄取景点,就在这时,我突然灵光一闪。转过身去,只见一根破旧的粗绳在眼前来回摇摆着,向上望去,绳索圈挂在谷仓门口一根横梁上的钩环处。然后我就意识到我所盯为何物了。

我朝那对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夫妇回过头去,他们在一九八五年怀特去世后买下了这座怀特农场。“这是——”

玛丽和罗伯特·加兰特微笑着点点头。“弗恩和艾弗里的绳索?没错。”

“这么说它也是真实的。”

我置身于这间曾激发过《夏洛的网》的创作灵感的谷仓。几年前,我读到过E·B·怀特的书信集,其中就有一封他给小学生写的回信:“起初我并不喜欢蜘蛛,但后来我开始观察其中的一只,并很快发现它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生物,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网家。我给它取名为夏洛。”

“等等,”我对着空旷的空间喊道,“这里真的有过一只夏洛吗?’’

这个疑问带我踏上了《夏洛的网》背后故事的发现之旅。我在想,是否真的存在一只夏洛,抑或它只是怀特在信中的演绎?因为那些灵感、发现和研究,怀特这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儿童读物之一应运而生,循迹而来,我很快得知,他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夏洛、威尔伯和坦普尔顿——但,那里的的确确有过一只蜘蛛,它既聪明又特别,正是它,激发了这本书的创作源泉。

罗伯特和玛丽·加兰特领着我们参观了谷仓底层,那里有怀特的猪圈,即“孕育”威尔伯的地方。映入我们眼帘的有羊栏和牛栏,有门口数不尽的球网蛛所织的网,通往林子的小径,还有那将艾伦湾和芒特迪瑟特岛上雾蒙蒙的凯迪拉克山尽收眼底的多岩牧场。我们在河畔的船屋里停留片刻。当我在怀特自制的板桌旁坐下时,我发现右侧的一张网里有只带花纹的褐色蜘蛛。

许多小说家都承认,他们创作的角色源自真实的个体,但我们很少去想,儿童幻想故事的作者可能也会这么干。沉着、勇敢的爱丽斯是以年轻的李德尔小姐为原型。《爱丽斯漫游奇境》中渡渡鸟的名字则揭示了刘易斯·卡罗尔对自己真名“道基森”一词发音结巴的问题。克里斯多夫·罗宾不仅仅是个真实存在的男孩,而且还的的确确,经常在米尔恩①家的大树洞里玩耍——而屹耳②的性情忧郁则是因为,克里斯多夫的玩具驴有根金属丝断了,导致它的头总是耷拉得很低。在比阿特丽克斯·波特①的绘图故事里,绝大多数人物也都是她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为在湖区的山顶农场,她是和兔子、鸭子一起度过的。

于是,当我们得知,E·B·怀特在创作这一最为风行的故事时始终遵循着一条他珍爱备至的格言:写作你所了解的,也许我们就不会讶异于此了。他在谷仓和厩舍那里度过了童年和成年的大多数时光,他了解他笔下的人物。他了解一间谷仓的泥土味和各种声音是什么样的,也了解所居动物的种类。怀特曾说,《夏洛的网》几乎不是一份发自谷仓的简单报告,而是他与那里大大小小的动物共同生活过的一种经历积淀。成年后,他回到谷仓,蕴藏在心的那些有关位于纽约蒙特弗农童年家中记忆的火苗就此点燃。通过对自己童年和成年时期最为怡人的环境的糅合、加工,怀特解决了美国批评家和散文家克里夫顿·费迪曼所称的“少年奇幻小说家长期面临的问题——如何去找到另一个兔子洞,而不是另一个爱丽斯”,从而一跃跻身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家行列。

怀特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其对“人终有一死”的淡然处之,让我觉得尽管为拟人的论调所裹挟,却依然不失理智与冷静。对一位写作儿童奇幻故事的农夫来说,两种思考方式缺一不可。研究过程中,我对怀特个性的其他方面也着了迷。一个非常害羞的人,无论是幼年还是暮年,他都怯于发表公众讲话或对着麦克风说话——然而在无人注视的情况下,他却是野心十足,非跃跃欲试而不休。惧怕承诺、浪漫和直面交锋的他总把自己藏匿于动物身后,甚至在早年写给妻子的情诗和情书中也是如此。

《夏洛的网》就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这是因为纵观其漫漫一生,最受E·B·怀特待见的熟人就属动物了。他拥有不少朋友;他与编辑和其他同事们相处甚好;他婚姻幸福,是一位令人骄傲的父亲、继父,以及后来的祖父。但他仍愿意尽可能久的与动物们在一起相处。“这个男孩,”在描述孩童时代的自己时,怀特如是说,“对动物有种一见如故感,这是他对旁人不曾有过的感觉。”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不计其数的人却对E·B·怀特一见如故,迷恋至深。

这本令许多人手不释卷的书,满足了一项风行数年的文学传统——有关动物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说话的故事。从《伊索寓言》中那只忘恩负义的鹰到中世纪狡猾的列那狐,从十九世纪黑美人①的自传到二十一世纪浪漫鼠德佩罗②的追寻,会说话的动物们陪伴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当我们尚能与同类交流之时,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就无不为我们在人类黄金时期的童心不再而扼腕叹息。在《夏洛的网》中,这一迷失的时代便是童年。

“要记住,写作即翻译,”怀特在创作这一关于他谷仓里的动物的故事时曾给一名学生写道,“而有待翻译的作品就是你自己。”怀着那份热情与纠结、欣喜与畏惧,怀特最终将其汇成一本魅力非凡、受众不分年龄与国界的图书,而关于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夏洛的网》这个故事亦做出了一番探索。他清楚,移情乃一项颇具创造性的行为,是对他人现实世界的踏足。移情与好奇愉快地并存于他广袤的想象之中。在创作小说前,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蜘蛛的生活。“非常碰巧地,我发现,”他解释道,“现实同幻想可以成为不错的盟友。”

怀特自己也会强调说,传记写作常常就是一种翻译——对此他慎之又慎。写这本书时,我开始意识到,尽管我已下定决心,要将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描绘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人,他还是不能免俗地成为了一位我想讲述的一个特定故事里的人物。我没有凭空捏造;我竭尽所能地不去歪曲事实。然而就在我专注于他事业的特定之处,譬如他对自然史和务农的兴趣时,我不自觉地对他这种生活理念抛出了不乏偏见的言辞。举个例子,他作品中对政府和民权的提及少之又少,而除了他的童年,我也不去探究他与他家庭之间的任何深入联系。我纠结过要不要在提到怀特时带上他的名字,但这毕竟是一本有关他个人日常生活的读物,所以我处理如下:童年时管他叫埃尔文,成年后则以安迪称之——后者为他在康奈尔大学所获的外号,并从此沿用一生。这一传记式叙述体的取材来源多达数百种,但在每一个阶段,我都试图告诫自己一点:这些人并不知晓接下去将发生些什么。

E·B·怀特辞世二十余年后,其文化影响深远依旧。他的一些此前不为人知的散文被奉为文选标杆,而在散文评论家的眼里,他已同蒙田不分伯仲。学生们无不对《风格的要素》所述基本原理逐一划线。《夏洛的网》则远比《白鲸》或《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更加广为人知,而且常常被评为“心爱读物”。有多心爱?《夏洛的网》已经售出数百万册;而根据美国畅销儿童读物的年度总结,它比《小熊维尼》还要畅销,这都是常有的事儿。《出版家周刊》曾做过一次由图书管理员、老师、出版商和作家们共同参与的关于“美国出版过的最佳儿童读物’,的投票,《夏洛的网》稳居首位。二○○○年,在一次“美国史上最畅销儿童读物”的问卷调查中,《夏洛的网》荣登榜首,《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也都位列前一百名。二○—○年,《夏洛的网》已被译成三十五种语言。自然而然,在世界的某地,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孩子和大人们打开这本书,翻到第一页,阅读它们的英语版或挪威语版或中文版或布莱叶盲文版:

“爸爸拿着那把斧子去哪儿?”摆桌子吃早饭的时候,弗恩问她妈妈。

后记

《夏洛的网》之后

自一九五二年《夏洛的网》出版之后,帮助E·B·怀特一起创作该书的同事们继续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蒸蒸日上。

第二年,《夏洛的网》被证明是哈珀兄弟出版的最成功的书籍之一,在那之后,一个公司的主管人员请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并向她提供了成人图书部的一个职位。他的这种行为好像在暗示,她投入如此多的激情和精力来出版儿童书籍,只不过是转向出版成人书籍的垫脚石,诺德斯特罗姆对这种暗示感到十分不愉快,就像她后来自己说的,她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才没有把餐桌上的东西都推到“对面那个爱炫耀的先生的腿上”。相反,她平静地向他解释说,她的工作就是出版儿童书籍。她坚持说,无法想象自己会为“死板、无聊、行将完结的成人”出版图书。

诺德斯特罗姆在她工作的领域最终成为一个传奇。她几乎为每一位儿童作家编辑过书籍,从萝拉·英格斯·怀德到谢尔·希尔弗斯坦①,还有她自己于一九六○年出版的童书《秘密语言》。在诺德斯特罗姆编辑过的书籍里,有一些创新很有争议,但她都勇敢地支持这些创新点:一九六五年出版的路易丝·菲茨休为女孩们写的《长长的秘密》里,第一次提到了月经;约翰·多诺万在他一九六九年的小说《我会到达那里,最好不虚此行》里提到了同性恋的经历;一九七O年出版的莫里斯·桑达克的《厨房之夜狂想曲》中描写了赤身的小男孩漂流而过;M·E·克尔在一九七二年出版的小说《丁奇·豪客抽海洛因》里以毒品为背景。很多忠诚的作家们的作品都获得了诺德斯特罗姆的支持,他们以给她起一些挚爱的昵称来回应。玛格丽特·怀斯·布朗把她称为“厄休拉·大漩涡②”,《弗朗西斯睡前故事》及其续集的作者罗素·霍本则管她叫“大熊星座③”。最终,哈珀一罗出版公司——哈珀兄弟出版公司后来的化身——给他们内部的传奇留下了自己的烙印——厄休拉·诺德斯特罗姆书籍。她在一九七三年退休,一九八八年丢下长期伴侣玛丽·格里菲思辞世,享年七十八岁。

伽斯·威廉姆斯成为二十世纪儿童书籍领域最著名的插图画家之一。一九四七年,他给《精灵鼠小弟》以及其他几本儿童书绘画插图成功之后,诺德斯特罗姆曾与他探讨为萝拉·英格斯·怀德的《小屋》系列书籍绘画一套统一的新插图。他当时向诺德斯特罗姆坦言自己更愿意绘画动物而不是人物,但他还是潜入研究,认填.准备,包括去拜访住在密苏里州罗基里奇农场的怀德,怀德当时已经八十岁高龄。这套书新的插图版本在《夏洛的网》出版之后的第二年面世。威廉姆斯也写了几本书,并为其绘画了插图。争议最大的一本是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图画书《黑兔和白兔》。让威廉姆斯大吃一惊的是,他为一只黑兔和一只白兔之间的浪漫爱情绘画的充满情调的有色插图,竟在亚拉巴马州被谴责为“主张取消种族隔离”,而那里的州立图书馆将该书从发行中撤了出来。

威廉姆斯继续为玛杰丽·夏普①一九五九年出版的受人欢迎的小说《救难小英雄》及其续集绘画插图,这些小说是关于老鼠碧安卡小姐和老鼠犯人互助社的故事。他的绘画杰作可能要数为乔治·塞尔登②的《蟋蟀奇遇记》及其续集所绘的漂亮插图,该书曾获纽伯瑞荣誉奖。当E·B·怀特在一九六九年完成他的第三本儿童书《吹小号的天鹅》时,他和诺德斯特罗姆都很失望地发现,那个时候已经非常受欢迎的威廉姆斯已经无法为该书绘画插图。(后来是由爱德华·弗拉斯钦诺为该书画的插图,他后来还为阿奇和梅海塔布尔的冒险作品《阿奇学》绘画插图,这本书之前没有出版。)伽斯·威廉姆斯于一九九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二O—O年,他为《夏洛的网》封面绘画的原图被拍卖,售价为十五万五千美元,比拍卖前的估价高出五倍还要多。他的其他四十一件原作,包括怀特故事里的其他肖像,也在那时被一起拍卖,总共卖价为七十八万美元。……恶。但他们对孩子们做出了让步,接受了一名学校老师组织班级来此参观的请求,参观这一《夏洛的网》的诞生之地。这所学校来自贫穷的内陆地区,学生们都参与了为此次旅行而进行的募捐活动。

加兰特夫妇出来迎接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他们领着师生们参观了养小猪的谷仓底层、羊栏,以及夏洛的网出现的地方——宽敞的门口。他们指出绳索秋千还挂在门口。很快,孩子们都来到了谷仓,他们坐在干草堆上,谷仓大门朝农场空地敞开着,牧场那头,艾伦湾的水花飞溅而下。加兰特夫妇通常会邀请乔和艾琳一起过来参加这些活动,但他们没有同意。这一天,乔正好来农场借某种设备。他遇到了这些孩子们,并讲了一点关于他父亲的事。玛丽·加兰特问他是否愿意读几段《夏洛的网》,然而乔拒绝了。他们于是打开了录音机,里面播着由作者本人朗读的《夏洛的网》。

玛丽和罗伯特·加兰特买下农场的初衷是因为其属于E·B·怀特,他们站在那儿听录音——安迪的声音硬朗、平和,夹杂着东北部口音——感觉岁月仿佛了然无痕。当他不经意间念到那些若干年前令其费尽心思得来的词语时,他的那些真实存在的动物们似乎回到了谷仓,傻呵呵的鹅和狡猾的老鼠,还有羊群、牛群和猪群。有那么一会,加兰特夫妇无法分清虚幻与现实,也无法区分谷仓那只激发了整个故事的蜘蛛和安迪在书本中创作的那只虚构的蜘蛛。

乔看到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坐在那儿,因着故事所代表的那种生活而欣喜若狂,而这种生活是他这样一个在谷仓里长大的孩子所能了解的——帮忙喂猪和挤奶,在绳上荡秋千,去到蓝山集市。他曾照料过小猪,它的死亡帮助启发了《夏洛的网》。最终,他顿了顿,然后告诉加兰特夫妇自己改变了心意,他愿意读一点书上的内容。他站起来,翻阅着书页,试图找到玛丽·加兰特关掉录音时读到的地方。他身边的孩子们仰起头,充满期待地等待着。接着,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朗读。仿佛录音未曾关掉,仿佛还是安迪本人在那儿讲故事。声音一模一样。

书评(媒体评论)

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本书让读者领略了美国文体大家E·B·怀特不为人知的生活,以及怀特是如何苦心研究并何以创作出了一部如此撼人的经典童话。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别于公众视线中的怀特,更让热爱美国文学的读者了解到了一部最为杰出的美国经典是如何诞生的。

——百部最佳童书网站

该书不仅讲述了《夏洛的网》的创作过程,更是一部美国大师成长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怀特成长与创作的点点滴滴,读来让人深思,引人回味又感触良多!

——《纽约时报》书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