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陶瓷科技考古(精)/材料科学与工程著作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吴隽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隽编著的《陶瓷科技考古(精)》共分8章,基本按照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顺序编写,力求相关专业的学生能通过本书对陶瓷科技考古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第一章主要论述陶瓷科技考古的相关概念、与考古学、科技考古学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发展简史等;第二章简要介绍古陶瓷相关遗址的调研、勘探与发掘;第三章介绍古陶瓷元素组成、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等分析方法;第四章从原料配方、成型、装饰和烧成等方面介绍古陶瓷的制作工艺;第五章简要介绍古陶瓷文物的破坏原因、破坏机制以及常见的古陶瓷文物修复方法;第六章介绍成分法与热释光法等在古陶瓷时空定位中的应用;第七章介绍陶瓷科技考古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第八章综述近年来陶瓷科技考古领域内若干焦点学术问题,例如陶器的起源、原始瓷的产地、瓷器的起源等,并对陶瓷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内容推荐

中国古陶瓷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技术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吴隽编著的《陶瓷科技考古(精)》按照陶瓷科技考古工作开展的顺序,全面、系统地介绍陶瓷科技考古各环节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如陶瓷科技考古的相关概念,古陶瓷相关遗址的调查、勘探与发掘,古陶瓷组成、结构及性能分析方法,古陶瓷制作工艺研究,古陶瓷修复技术,古陶瓷时空定位等,并对陶瓷科技考古学科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展望。

《陶瓷科技考古(精)》的出版将填补陶瓷科技考古在教材方面的空白,可作为陶瓷科技考古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使用,同时对广大科技考古工作者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陶瓷科技考古概述

 1.1.1 考古学与科技考古学

 1.1.2 陶瓷科技考古学

 1.1.3 陶瓷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

 1.1.4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

 1.1.5 陶瓷科技考古与传统陶瓷考古的联系与区别

1.2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及基本过程

 1.2.1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

 1.2.2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过程

1.3 陶瓷科技考古发展简史与研究现状

 1.3.1 陶瓷科技考古简史

 1.3.2 国内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古陶瓷相关遗址的调研、勘探与发掘

2.1 文献调研

2.2 传统考古调查

 2.2.1 地面踏查

 2.2.2 钻探

2.3 科技考古勘探

 2.3.1 遥感考古

 2.3.2 考古地球物理勘探法

 2.3.3 考古地球化学勘探法

2.4 遗址发掘

 2.4.1 田野考古照相

 2.4.2 田野考古测量

 2.4.3 田野考古绘图

 2.4.4 古陶瓷标本采集

2.5 水下考古

 2.5.1 水下考古简史

 2.5.2 水下考古的特点

 2.5.3 水下考古勘探

 2.5.4 水下考古发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古陶瓷科学技术分析

3.1 化学成分分析

3.2 显微结构分析

 3.2.1 光学显微镜在古陶瓷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2.2 电子显微镜在古陶瓷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3 物相结构分析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3.3.2 拉曼光谱法

 3.3.3 红外光谱法

 3.3.4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3.3.5 穆斯堡尔谱学分析

 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3.4 物理性能分析

 3.4.1 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

 3.4.2 色度

 3.4.3 白度

3.5 热性能分析

 3.5.1 热膨胀法

 3.5.2 差热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古陶瓷工艺基础

4.1 古代制瓷原料

 4.1.1 瓷石

 4.1.2 粘土

 4.1.3 长石

 4.1.4 石英

 4.1.5 其他原料

4.2 成型工艺

4.3 装饰工艺

 4.3.1 瓷釉装饰

 4.3.2 彩绘装饰

 4.3.3 坯体装饰

4.4 烧成工艺

 4.4.1 无窑平地堆烧

 4.4.2 升焰式圆窑

 4.4.3 半倒焰馒头窑

 4.4.4 平焰龙窑

 4.4.5 半倒焰连房窑

 4.4.6 景德镇窑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古陶瓷文物的修复

5.1 文物修复与保护概述

5.2 古陶瓷损毁的主要原因

5.3 古陶瓷残缺与补全的概念及认识

 5.3.1 古陶瓷残缺补全的意义

 5.3.2 古陶瓷补全的目的

 5.3.3 古陶瓷残缺补全的原则

5.4 古陶瓷修复常用工具和材料

 5.4.1 清洗材料和常用工具

 5.4.2 常见加固材料

 5.4.3 黏结材料和常用工具

 5.4.4 补全材料

 5.4.5 打底工具

 5.4.6 着色材料和常用工具

 5.4.7 上光材料和常用工具

5.5 古陶瓷修复所需条件和设施

 5.5.1 工作室需具备的条件

 5.5.2 工具室需配置的主要设备

5.6 古陶瓷修复与保护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5.6.1 图形资料整理

 5.6.2 清洗

 5.6.3 检测和加固

 5.6.4 拼合

 5.6.5 黏结

 5.6.6 补全上色

5.7 典型古陶瓷文物修复实例介绍

 5.7.1 素陶——良渚文化扁足陶鼎的修复

 5.7.2 越窑青瓷的修复

 5.7.3 紫砂壶的修复

 5.7.4 明正德青花黄釉盘冲口的修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古陶瓷文物的时空定位

6.1 古陶瓷文物时空定位的意义

 6.1.1 古陶瓷在中国文明以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

 6.1.2 古陶瓷时空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2 古陶瓷成分分析与时空定位

 6.2.1 成分分析技术应用于古陶瓷时空定位的理论基础

 6.2.2 成分分析技术在古陶瓷时空定位中的应用条件

 6.2.3 古陶瓷时空定位中的常用成分分析技术

6.3 热释光技术与古陶瓷测年

 6.3.1 热释光的发展简史

 6.3.2 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的基本原理

 6.3.3 热释光测定古陶器年代的方法

 6.3.4 热释光测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6.3.5 热释光在古陶瓷测年研究中的优缺点

 6.3.6 热释光在古陶瓷年代判别中的应用

 6.3.7 热释光测年方法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6.4 14C测年技术

 6.4.1 概述

 6.4.2 14C断代的基本原理

 6.4.3 常规的14C断代分析技术

 6.4.4 碳年龄的表达方式和误差

 6.4.5 14C断代技术的进展

 6.4.6 14C断代技术的应用

6.5 其他古陶瓷文物时空定位分析技术

 6.5.1 电子自旋共振

 6.5.2 考古地磁年代测定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陶瓷科技考古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7.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1.1 数据的代表值

 7.1.2 数据的离散程度

 7.1.3 数据分布形态

7.2 多元数据的降维

 7.2.1 主成分分析

 7.2.2 因子分析

 7.2.3 对应分析

 7.2.4 实例

7.3 样品的归类

 7.3.1 判别分析

 7.3.2 人工神经网络

 7.3.3 粗糙集理论

 7.3.4 实例

7.4 样品的分类

 7.4.1 聚类分析

 7.4.2 实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陶瓷科技考古中的若干前沿问题及展望

8.1 陶器起源的相关问题

 8.1.1 陶器的起源时间

 8.1.2 陶器的起源方式

 8.1.3 早期陶器的工艺特征

8.2 原始瓷与瓷器起源问题

 8.2.1 原始瓷与瓷器的器质判别

 8.2.2 北方地区出土原始瓷的产地

8.3 瓷釉的起源问题

 8.3.1 我国陶瓷釉的起源方式探讨

 8.3.2 我国成熟瓷釉的出现

8.4 钧窑的始烧年代

 8.4.1 北宋说

 8.4.2 金代说

 8.4.3 元代说

 8.4.4 总结展望

8.5 窑变及其产生机理

 8.5.1 窑变的含义

 8.5.2 窑变产生的原因

 8.5.3 窑变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8.6 陶瓷科技考古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