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朋友也要照顾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多年的好朋友也会翻脸,甚至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无视朋友的面子,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整天吃暗亏。
中国人爱面子,可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你说它是劣根性也罢,你说它是民族特性也罢,反正它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初涉社会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对人性的了解不深入,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年轻人步入社会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和人交往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几乎肯定会失去这个朋友,甚至会树敌,给自己带来损害。
小杨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乐于助人,但是同事对他却有点敬而远之。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小杨有个毛病,就是个性过分耿直,啥事都爱发表个人见解,而且不分场合,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和人据理力争,非要争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饶人,常常让同事很下不来台。这样令同事都不太喜欢他。有的人就找机会故意让他难堪。于是他感到委屈,以为别人故意和他作对。
实际上小杨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别人让你难堪,你首先不应该让别人难堪。他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却不考虑别人的情绪。随着年纪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与人愉快共处,首先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人相处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比让他损失什么利益都更让人不满。这时他才对自己年轻时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做法感到后悔,那让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朋友啊。
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别人有错,必须指出来时,他也注意场合和时间,而且表达时尽量委婉,给别人留足面子,使大家乐于接受他的意见,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子之外。 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
有一位推销员想让一家金属器具厂承接自己的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器具厂经营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每个月只领50元的生活费。
这位推销员谈到此业务后,厂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而我们有很多业务,要做这笔业务就得加班,还得支付加班费,这样我们不仅不盈利,可能还会亏损。”
显然,这个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工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待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没有盈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目前的企业有多少能盈利呢?能正常滚动就很不错了,至少因为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100多员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和一部分奖金,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表现得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仰在额前,说:“好,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谈判的突破口,从而使业务成交。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应邀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杂志评鉴工作。该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因为参与评鉴的都是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即便是这些人,也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令人疑惑的是,这位仁兄却能年年有此殊荣。在他快要退休时,他公开了自己多次被邀请去参加评鉴的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最关键的,他的职位也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面子。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他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为他能顾及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有的人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对面子问题嗤之以鼻,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吃暗亏。
做人智慧
中国人爱面子,地球人都知道。与朋友交往,更是撇不开面子的作用。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好朋友也会谈崩。如果你学会维护朋友的面子,你们之间的友谊必然会更进一步。
P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