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迪奥编著的《克里斯汀·迪奥自传》揭示了法国时装设计的传奇大师克里斯汀·迪奥,如何缔造全球最知名的顶级奢侈品牌。他设计的“新风貌”,颠覆了全球女性对美的理解。他的理念极大影响了当代世界女性时装潮流,他的特许授权商业运作模式更是开全球时装界之先河。他的一生,与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紧紧相连。世界各地的贵族名流、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和电影明星都对迪奥推崇备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克里斯汀·迪奥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克里斯汀·迪奥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克里斯蒂安·迪奥编著的《克里斯汀·迪奥自传》揭示了法国时装设计的传奇大师克里斯汀·迪奥,如何缔造全球最知名的顶级奢侈品牌。他设计的“新风貌”,颠覆了全球女性对美的理解。他的理念极大影响了当代世界女性时装潮流,他的特许授权商业运作模式更是开全球时装界之先河。他的一生,与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紧紧相连。世界各地的贵族名流、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和电影明星都对迪奥推崇备至。 内容推荐 《克里斯汀·迪奥自传》编著者克里斯汀·迪奥。 克里斯汀·迪奥于1947年推出的“新风貌”而声名鹊起。该自传生动而详实地介绍了一个伟大的时尚企业的诞生,以及背后的卓越推手,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风貌。 迪奥在《克里斯汀·迪奥自传》中详述了他的童年岁月、家庭、好朋友、最艰难的日子、突然的成功,以及设计灵感源泉和创作过程。 目录 前言 两个克里斯汀·迪奥 第一部分 克里斯汀·迪奥品牌的诞生 第1章 不情愿的女装设计师 第2章 自己的时装公司 第3章 新风貌 第4章 一个天真的外国人 第二部分 从创意到裙子 第5章 创意 第6章 从样衣到裙子 第7章 新时装系列的诞生 第8章 彩排 第9章 战斗前夜 第10章 时装表演 笫11章 时装的浪漫 第三部分 迪奥公司的秘密 第12章 时装模特儿 第13章 客户 第14章 国内扩张 第15章 从巴黎到纽约,再回到巴黎 第16章 进军伦敦 第四部分 我的冒险经历 第17章 早年生活 第18章 友谊和挫折 第19章 自画像 试读章节 我想,1945年底,克里斯汀·迪奥的冒险之旅开始的时候,我父母是否真正地了解我——我几乎都不了解自己。作为卢西恩·勒隆公司的设计师,我在高级时装设计圈里度过了愉快的十年,那是一段愉快的日子——一方面,我没有把我的设计付诸实践的责任,另一方面,我的工作也没有需要做出决策的压力。在战争末期,德国占领军撤退了,我被驱逐出境的妹妹也回来了(她的归来很突然,正如一位算命者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候做出的执拗的预言那样),我再次过上了我喜欢的、默默无闻的、安宁的生活。我生命中悲伤的一页就这么翻过去了。在崭新的、没有任何瑕疵的一页里,我只想记下幸福的事情。 我乐观的天性让我暂时忘记了我们还生活在可怕的战争的废墟上。周围到处都残留着战争的痕迹——损坏的建筑,被摧毁的村庄,定量配给,黑市,还有一点点,但让我感兴趣的——丑陋的时尚。帽子偏大,裙子偏短,夹克太长,鞋子过于笨重……最糟糕的是,那种像墩布一样丑陋的发型:骑着自行车的法国女人,额前的头发梳得高高的,后面的卷发一直垂到背上。 毫无疑问,这种年轻爵士乐爱好者(zazou)的风格是对占领军的无言反抗和对维希政府紧缩政策的抗议。由于缺少原料,羽毛和面纱被用来作为彰显尊贵的标识,像大革命的旗帜一样充斥着巴黎市区。但是作为时尚,我觉得这很让人讨厌。 我很不愿意看到战时的这种情况。由于缺少汽油,我们不得不步行去任何地方。但没想到,我们这些巴黎人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愉快的散步,因为这样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邂逅朋友,还能一路漫无目的地聊些八卦。 事实上,我是在罗亚尔得到好运气的。那天,我刚好走在从罗亚尔到圣·佛罗伦萨的路上。我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小时候的朋友,很久以前我们在格兰维尔的海滩上一起玩过,他现在是圣·佛罗伦萨加斯顿时装公司的总监。事实证明,他早就听说过我是一个设计师。 他用夸张的手势解释说,我们的偶遇真是美妙的巧合。加斯顿的老板马塞尔·布萨克当时想重建公司,急需一个可以把新生活元素融入设计的设计师。我认识这样的,可以担此重任、万里挑一的设计师吗?思索了一会儿之后,我很遗憾地告诉他我不认识这样的人……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当时我为什么就没想到介绍自己呢。 然而,命运没有如此轻易地放过我。我再次碰到了我海滩上的这位朋友,还是在从罗亚尔到圣·佛罗伦萨的人行道上,他仍然在寻找他要挑选的人才,而我也还是没想到要介绍自己。 在第三次遇到我的朋友之前,命运做了个小小的铺垫:我在勒隆的设计师同事皮埃尔·巴尔曼决定辞职,然后以自己的名字开了一个时装公司——事实证明,他非常成功。这件事促使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将来作了慎重的考虑。我在想,我是否真的缺乏个人抱负。在勒隆,我确实过得很愉快,和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但是我一直在为实现另一个人经济上的成就而工作。我在为别人创造性地辛勤工作,对勒隆的忠诚让我不好意思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当命运第三次把我带到那位还在苦苦招人的朋友面前时,就在同一条人行道上,我下定了决心。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我这是在选择我的终生事业,我大胆地说: “既然这样,你看我行吗?” 我还没来得及害怕,几乎脱口而出说了这句话。很快我就看到了我这种草率行为带来的可怕后果。首先,我得去见有名的马塞尔·布萨克(Marcel Boussac)——CIC(Comptoir de l'Industrie Cotonniere)公司的老板,这对我这样害羞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但这并不是全部,我还得跟一群对时装一无所知的商人打交道。“商业”这个词,因其险恶的本质,我一向对其心怀恐惧。其中最糟糕的是那种叫做“商业午餐”的东西。在此之前,我总是把午餐和无限美妙的食物联系在一起。如今,在见马塞尔·布萨克先生之前,我得先去和他的得力助手法约尔先生谈谈,他在这家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当我看到马约尔先生既没有穿着黑色夹克,也没有穿着条纹裤子和硬领衬衣,他马甲的兜里也不都是记事册、备忘录和自来水笔,而且和我一样,他也很喜欢自己的食物,我顿时就放松了。最棒的是,他没有用试探性的问题反复盘问我,也没有在我回答的时候扰乱我的思路。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性情温和的人,这让我很放松,在和我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拐弯抹角。更重要的是,他欣赏女性的优雅的美,因为他的妻子纳丁娜·皮卡德就很喜欢衣服。总之,他并没有把我对商业知识的缺乏当成我智力缺陷的一个表现。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也希望我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在这个艰难的世道上想从他那儿获取一个谋生职位的,却又很坦率的傻子。 事实上,我的确是那样看待自己的,而且用了很长时间才克服了自己这种复杂的想法。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这种自知之明,因为跟那些耗尽一生学习的人相比,我进入这一行的时间明显晚一些,而且除了自己的直觉,我并没有什么经历可以引导我的训练。也许正是这种自己永远是业余者的恐惧心理,才促使我最后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塑造了克里斯汀·迪奥——时装设计师这个人物角色。 当我和马约尔先生告别时,我们彼此对对方都很满意。我们一致同意,首先我需要参观一下加斯顿公司,对公司的运作有个了解。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推迟决定、拖延离开勒隆的绝好借口。P3-P5 序言 读者常常会把自传的作者看成是“从自己的过去寻求依赖”的人。但是,我从来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一方面,这暗示了作者需要依赖某种东西;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他的过去已经结束。我想再说明白点,我完全不需要从我的过去寻求帮助,而且对于我的过去,我也没有任何虚幻的怀旧情结。我坚信我最美好的记忆还没有到来,而且我的过去也才刚刚开始。 总之,克里斯汀·迪奥才九岁——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在我看来,最让我感兴趣的不是过去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将来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 看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这个世界有两个克里斯汀·迪奥:现在我说的克里斯汀·迪奥,是身为时装设计师的迪奥,是克里斯汀·迪奥品牌的迪奥,是蒙田大街30号的迪奥,是出生于1947年的克里斯汀·迪奥。为了介绍第二个、只有九岁的克里斯汀·迪奥,第一个克里斯汀·迪奥才决定写下这本书。现在第一个克里斯汀·迪奥已经谈论得够多了——虽然大多都不太准确,不过我觉得是该让世人知道他的真实情况的时候了。 不管怎么说,我担心,如果我等的时间太长的话,我本人也觉得离这个主人公越来越遥远了。就我来说,我觉得一个人早年的创业阶段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很不幸,现在我的主角已经度过了这一阶段,现在他已经步入了稳定期,很多时候他已经不再能理解和重现他当年的激情了。 总之,写这本书,我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顾虑重重,但最后我还是完成了整个作品——不含任何自负的笔调。对,自负!看到这儿,一些读者可能会笑了,他们会想,既然我写的是一本完全以我自己、我的生涯、我的事业为中心的一本书,那我不承认自己的自负肯定很奇怪。这里我要为自己申辩一下。我在本书中谈论的都是我知道的,而且是可信的内容。那些对高级时装及设计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兴趣来读我这本书的,当然他们也就不会真正理解和认同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本书中我没有涉及到任何不懂的专业知识——比如说抽象艺术或者宪法改革。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自负。 在如何处理两个克里斯汀·迪奥——作为公众人物的克里斯汀·迪奥和作为独立个人的克里斯汀·迪奥——之间的问题上,我真的不是特别自信。前者,也就是你在本书中会读到的,是一位有名的时装设计师,出生在蒙田大街一座辉煌的建筑里,他是集个人、裙子、袜子、香水、宣传册、媒体的照片以及时不时地引起全世界关注和变革于一身的集合体。 也许我应该完全以他为中心,不掺杂丝毫属于我的成分。因为我身上呈现的是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面:我于1905年1月21日出生于诺曼底的格兰维尔,是制造商亚历山大·路易斯·莫里斯·迪奥和他的妻子玛德琳·马丁的儿子。也是半个巴黎人和半个诺曼底人,虽然现在已经几乎不回去了,但我的诺曼底人的血统对我有着很深的影响。我喜欢生活中一切简单的东西,比如说几个老朋友的小聚会。我讨厌嘈杂和匆忙的东西,以及突发的、剧烈的变革。 但是压制那个羞怯的人物对我来说就像是欺骗,而且还会剥夺我故事中的一些个人色彩。 我的世界著名的同胞,居斯塔夫·福楼拜,曾经在法庭上用了一句很大胆的话来为他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辩护:“我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现在,另一个克里斯汀·迪奥也让我处在了相似的境地,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我也要替他辩护:“我就是他。”因为不管我喜不喜欢,是他用自己的创意表达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期待和梦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