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境界论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郝永刚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有限而短暂,如匆匆过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何处落定?《人生境界论》在综合了前人对于“境界”和“人生境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简约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生境界”的概念及其内涵,概括了人生境界的主要特征。在剖析了前人对于“人生境界层次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本书根据人生境界的结构将人生境界细分为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三个组成部分,并将“超越自我中心的程度”和“心灵自由的实现程度”作为划分人生境界层次的重要标准,并力图将这两个标准贯穿在论文的始终。本书由郝永刚博士著。

内容推荐

人生境界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所达到的境界,因此研究人生境界离不开对人生的关注。《人生境界论》立足于个体人生,深人地辨析了个体人生一般情况下身处的人生境遇,力求全面地揭示出了影响人生境界多样性和层次性的主要因素。在对人们“相似的人生境遇,不同的人生境界”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揭示中,《人生境界论》突出了“自我超越”在提升人生境界中的主导作用,指出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面对人生境遇之“实然”而在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中“应然”的指引下,不断地自我超越,自由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本书由郝永刚博士著。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人生境界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二、提高个体人生境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必要性

 第二节 前人成果综述

 第三节 本书写作的逻辑特点

第一章 人生境界之释义

 第一节 人生境界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境界”和“人生境界”概念的讨论

二、本书对于“人生境界”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人生境界的特征

一、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

二、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

三、人生境界是差异性与共通性的统一

四、人生境界是既成性与生成性的统

 第三节 人生境界的层次

一、关于人生境界层次的讨论

二、本书对人生境界层次的理解

第二章 人生与人生境界

 第一节 人生境遇与人生境界

一、社会时代状况是影响人生境界的基础要素

二、日常生活环境是影响人生境界的直接因素

三、性格和潜意识在深层次对人生境界产生作用

四、偶然际遇往往使人生境界产生非连续的变化

 第二节 人生境界与自我超越

一、相似的人生境遇,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自我超越是人生境界的主导力量

第三章 哲学与人生境界

 第一节 儒家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一、仁,从人从二

二、天德流行,尽性立命

三、尽善尽美

 第二节 佛教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一、万法皆空,诸法无我

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第三节 道家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一、吾丧我·无所待

二、体天道·任自然

三、由道而德,尊道贵德

 第四节 基督教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一、罪性与救赎

二、谦卑·忏悔·爱

三、与上帝合一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一、希望在实践之中

二、为人民服务

三、在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第四章 时代与人生境界观

 第一节 西方人生境界观的时代变迁

一、西方前现代时期人生境界观的变迁

二、西方近现代时期人生境界观的变迁

三、当代西方社会人生境界观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中国人生境界观的时代变迁

一、传统中国社会人生境界观的变迁

二、近现代中国人生境界观的变迁

三、当代中国社会人生境界观的现状

第五章 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超越

 第一节 提升人生境界的多种途径

一、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二、志在“仁义立身”的儒者

三、成就“佛法”的觉悟者

四、独为心灵自由的高士

五、作一名真正的基督徒

 第二节 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超越

一、向更高的思想境界超越

二、向更高的道德境界超越

三、向更高的审美境界超越

 第三节 超越的误区

一、将适应视为超越

二、将排斥视为超越

三、将超脱视为超越

四、将退行视为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

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它既体现于人的认知过程,又体现为人的情感过程,还体现于人的意志过程,它是人知、情、意的统一体。这里,“知”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直觉等认知心理过程,“情”指人的情绪、情感、情怀、情趣、情操等心理过程,“意”指人的意志心理过程,进一步延伸为一个人对未来的种种憧憬、向往、筹划、志向、志趣等等。

“人生境界是内在的统一的整体”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既体现于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领域,也体现于一个人的情感能力和情感的内涵,还体现于一个人意志能力和意志的方向。从能力上来看,一个人有很强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丰富健全的情感发生机制和远大的志向,意味着他有强大的心理能力。心理能力是人生境界的组成部分,但一个人认知的领域、情感的内涵和意志的方向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因为认知的领域、情感的内涵和意志的方向关联着一个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首先,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关联于他认识到的意义世界。例如,一个人有着很强的记忆能力、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但他却总是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的认知能力强,但认知的范围却十分有限,他的意义世界也因此十分狭窄。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关注起的民族、国家、人类等方面的人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超越于其日常生活中事物时,他的意义世界随之增大,人生境界才可能随之提升。

其次,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关联于一个人体验到的意义世界。例如,一个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心灵,但如果他的情绪、情感、情趣指向无法走出个人生活的感性世界,无法关怀更大的国家、民族、阶级等更大的社会共同体,无法超越感性自觉地用价值世界的法则来指引自己的情感发生过程,那么他的体验到的意义世界依然狭窄。只有当他体验到“大情怀”或“大情感”时,他的人生境界才能由此提升。

第三,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关联于他意志所向的价值世界。例如,一个人有着坚强的意志,强有力的目标感和目的性,但如果他的目的和目标仅在赚取财富,谋得权力的话,他意志所向的价值世界就不在一个高的水平,人生境界也因此并不高远,而当一个人远大的志向与道德价值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彰显出了人生境界的高尚。

人生境界是认识领域、体验内容和意志所向的内在统一体,但人们认识的领域、体验的内容、意志的所向在一个人那里并非总是完全一致。例如,一个人懂仁爱之道理,却缺乏深厚的仁爱情怀;一个人明觉到自己所为之事能促进社会和谐,但却无法体验到其中之愉悦。这意味着他们都尚未达到仁爱和谐的人生境界。相反,一个人有情感丰富,有恻隐之心,或者有本能的正义感,但如果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也不能言其达到了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一个人知道正义对于社会之重要,也有一定的正义之感,但却没有为社会正义而努力的意志,同样不能言其达到了正义的人生境界。

尽管人生境界是知、情、意的内在统一体,但相对而言,“知”对于人生境界的高低起主导作用。人生境界是“心灵感通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这个“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如果尚未被一个人所明觉和了解,往往难以产生稳定、持续的“情怀”和以一贯之的“价值行为”。一个人在对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晰的觉察之后,他的情感和意志的方向也因此更为明确,人生境界就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二、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

人生境界是内外的统一。“内”指的是人的心灵世界,“外”指的人的外在言行、气象和日常生活方式等方面。“内外的统一”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一个内在的知、情、意主导的,与外在气象和生活实践相合的内外统一的整体。

例如,一个经常为人民伸张正义的法官,深刻认识到社会公正对于有序社会的重要性(觉解),内心的信念可能是“致力于一个公正的世界”(意志),在德性方面对于自己的要求可能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意志),在实践中可能表现为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弱势群体,也可能是秉公执法,也可能是对于各种领域的不公正行为的纠正(行为),其外在气象可能是有浩然之气或威严庄重之风(气象)。在情感方面可能以“正义得到伸张”或“公正得到体现”为其人生最大的安慰或心情舒畅之源泉。(情感)。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他达致了正直的人生境界,他的人生是“正义人生”。

又如,一个爱心大妈,深深意识到世界离开了爱将无法存在(觉解),内心的信念可能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天堂来到人间”(意志),在德性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是可能“成为一个仁慈、博爱的人”(意志)在实践中可能表现为身体力行地照料和帮助他人的生活,也可能是关切和支持他人的发展,也可能是无偿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做义工(行为),其外在气象可能是绵柔之和风或眉目之慈祥(气象),在情感方面可能是在爱的行为中感受到了美好的体验,乃至很多人在爱本身中就感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情感)。那么可以说,她未来可能达致的是仁爱的人生境界。

再如,一个社区调解员对世界的认识是“这个世界基本是和谐的,不和谐只是例外(对世界的觉解),人生就是努力让世界更和谐的过程(对人生的觉解)”,自己的信念是“我要做一个和谐的使者”(意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尽其所能地去平息和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行为),而在每一次化解成功或看到和谐的局面后自己就感到莫大的愉悦,感到人生富有意义和价值(情感)。在外在气象上,他可能是表情沉静或温然,言语舒缓而有序,声音平静而理性等等(气象)。可以说,在“和谐”方面,他的“精神总体”是持续、稳定和前后一致的,这位调解员的人生境界的主色调是和谐,他的人生可谓是“和谐人生”。

一个内外统一的人可能是一个人生境界者很高的人。例如,一个儒者的境界,既体现于他懂得儒家学说(知),也体现于他拥有一种仁爱之情怀(情),还体现于他在待人处事的礼让恭敬等风范(行),更体现着他以仁义为理想,为之奋力地付出,乃至“生死以之”(意志、志向和理想),在面临重大的选择的时候选择了承担道义的责任,而非选择独善其身(行)。并且,他的人生态度还通过外在的气象表现出来,如儒者气象、圣贤气象等。

一个内外统一的人也可能是一个人生境界很低的人。例如,希特勒对于尼采的人生哲学十分推崇,认为世界应该是一个“超人”统治软弱者的世界,德意志民族是优等民族,是未来世界的“超人”(对世界的觉解),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理想),而他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着对他国的践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的摧残(行为实践),并由此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情感体验),他的歇斯底里、冷酷、邪恶的气象无一不与他的人生态度紧密关联。在这个方面他的知、情、意、行、气象等方面完全得到了统一,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希特勒有很高的人生境界。

尽管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但“内在”是人生境界的主导。人生境界的核心是“心灵感通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因此判断一个人人生境界类型和高低的依据依然以其“心灵世界”为主导标准。当一个人心灵感通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发生了变化,即使外在气象或言语行为尚没有很大的改变,人们也会认为他的人生境界有了变化。但是,当一个人刻意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或言谈举止,刻意地通过一些行为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实际上心灵世界并没有改变时,那么可以说他的人生境界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人生境界是由“内在”主导的内外统一的整体。P24-26

后记

本书的形成缘起于我长久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短暂,如匆匆过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何处落定?这个问题曾使我深陷迷茫,在对宇宙、世界、人类、人性的冥思中迟迟未能了悟。带着这个长久困惑的问题,我进入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攻读伦理学博士。经历了一段如饥似渴的读书生活后我领悟到,自己并非旷野之独行之人,恰恰相反,那些迷茫和困惑也正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迷茫和困惑,人生因此并不孤独。古今中外的那些伟大的先贤和智者,那些伟大的宗教和信仰的创始人,也正是在回应人类对意义的渴望和对价值的寻求而得以在世间彰显。就这样,为了回答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问题的追问,我开始人生境界主题的研究。

作为一个长期在管理学界的学者和企业界的管理者,能够攻读哲学的博士,已经是一种幸运,能够研究“人生境界”这样的主题,则更是一种生命的际遇。怀着对这一缘分的珍惜之情,心中也充满着深深的感恩。导师冯平教授从我人学起对我热情洋溢的鼓励始终是我写作的强大动力和能量的源泉。她对这篇论文的精心指导,使我得以完成了从一个对哲学的业余爱好者成为了今天的哲学研究者的转变,虽然过程艰难,但却步履坚实,而本书的写作不但不是我学术研究的终点,恰恰开启了我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我的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工科教授,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记得他办完退休手续后,竟将其所有的工科书籍全数秤卖,转而买了许多国学书籍认真研读。此时正值此篇论文的写作,于是就和父亲在人生境界这个主题上展开了许多次长时间的交流。父亲的许多人生感悟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许多观点,成为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有一次我们畅谈到一半,父亲忽然说:“你说像咱们父子这样的深度交流当今有多少呢?”我知道,父亲体会到的是一种父子间的天伦之乐,这些人生刹那间的体验将与这本书一起成为我美好的记忆。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的宝贝女儿澄澄已经快一周岁了。“澄”之意蕴,源于中国美学观念中的“澄怀观道”,要洞察世界的真相需要首先让自己的心灵澄静和空灵。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做一个洞彻世态而又心灵纯净的人,智慧而有德性,向这个世界展示一种人性之美。其实,这也何尝不是我对自己的期许和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期盼。女儿的降生使我的人生态度有了一个奇迹般的转变,曾经深层的忧患和孤独已渐行渐远,代之的是对人心的信心和行动的勇气。人生境界的问题是需要想清楚的,更是需要活出来的。生活平凡,念念已转。

2012年6月26日夜写于密云花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