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民间记事”?其实就是不代表主流的,纯系民间的视角,检视一年间发生的事。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作者向继东)收录了《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等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向继东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谓“民间记事”?其实就是不代表主流的,纯系民间的视角,检视一年间发生的事。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作者向继东)收录了《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等作品。 内容推荐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收录了《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30年坐堂审案,不如19个月“震撼教育”?》;《贵州部分公考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等作品。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的作者是向继东。 目录 向继东 人物 钱理群“告别教育” 附:理想主义者要学会毒蛇般的纠缠 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 学会在妥协中追求——对话韩寒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萧功秦:我更担心改革被锁定 “三多三少”杜润生 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 “人道主义是我诗中的红线” ——专访诗人部长吉狄马加 吏治 调查组要来了 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 乌坎事件调查 刑警支队的生意经 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 交通厅书记的牌局 30年坐堂审案,不如19个月“震撼教育”? 法院院长公开求证:我有何违法 “贪官刑满人编”真相调查 世相 砸车者蔡洋生存碎片 红色朗读者 狱侦耳目 可怜之刃刺向可怜之胸 ——执法大队副队长死亡调查 裸商——在国内赚钱,去国外安家 贵州部分公考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 上访农妇告赢精神病院 ——“被治疗”的吴春霞获10万抚慰金赔偿 永州“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始末 “承包”医疗纠纷 ——医患通吃的驻院安保公司 附:第三方就是公了变私了:“安保队长”齐红自述 白色巨塔里的血案 染色的中药 ——国家药监局“拆台”,药都身陷染色丑闻 底层 矿难的伤疤——一个矿工村的生存样本 凤凰向西20000米 不存在的村庄 留住女儿 一个智障患者的非正常死亡 六旬夫妇跳楼前的“洼地”生活 北京爱与病 环卫工人沈建国之死 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 ——一个“农二代”职校毕业生的来信 教育 “奇官”罗崇敏的新“折腾”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 馆陶县高三班主任之死 写历史,九○后有话说 沽售教授 “三无教授”请辞硕导 泄题2012:国家考试失守不止考研英语 附:启航为何裸奔冲锋 枪手在行动 ——南方周末记者卧底2012高考河南替考组织 附:买“枪”:两万五,上一本 “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许纪霖教授谈法国高考及中国教育问题 读书改变了什么 试读章节 2002年6月27日在北大的最后一节课上,即将退休的钱理群告诉那些眼含热泪送别他的大学生们,他在刚参加工作时有两个目标,一是去南师大附中教书,一是去北大教书。前者是他的母校,他要去那里完成未竟的梦想。 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却令钱理群始料未及。开课之前,南师大附中的老师和鼓动学生报名时说的一样:你们都向往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因为他已经退休了。他现在走到你们中间来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一开始,学生踊跃报名,不光报上了名的学生坐满座位,没报上名前来蹭课的学生们也在过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围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下去。 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丈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2005年,钱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再次试手,情形一模一样:一开始人很多,慢慢地就减少到二十余人。 钱理群不禁悲叹。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它反映了中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校长、教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在走进中学课堂之前,钱理群何曾预想到这样的冷清凄惨。他曾对自己的中学教学报以热望。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他谈到自己退休后投身基础教育的初衷:“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一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国民性的改造。说到最后还是人心的问题。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教了三十年最好的大学生。钱理群得出一个结论:“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改变人心。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但从中学生身上得到的反馈令钱理群始料不及,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用了“节节败退”来描述自己的中学授课经历。一次在台湾的座谈中,钱理群苦笑着回应那位给他写信的学生:“这位天真的中学生哪里知道,今天的大陆大学教育已经被绑上就业的战车,也迟早有那一天:凡是与就业无关的教育,都进不了大学的课堂!,, 你赶我,我偏赖着不走了 之所以走进中学课堂,除了青年时的梦想,这还是钱理群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执拗的“反击”。 开始介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在199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钱理群参与制定新课标。 “时任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找我,说我们要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讨论新课标,准备请你来做新课标专家组的顾问。他真是找了我三次,我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不懂教育。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找你,我们教育界已经推不动了,正因为你外行,借助外力才有可能推动,我就同意了。” 钱理群想着兹事体大,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大量写文章谈教育观念。“结果就触犯了其他利益,比如新课标要编新教材,那就触犯了出版社的利益。而且我的出现,对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权威构成威胁和挑战。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批了我整整半年。” 不久后,钱理群去福建讲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说钱教授您好好在北大待着,中学是我们的地盘,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通威胁电话激发了钱理群的犟脾气。“我脾气来了,我就不走了。我这回关心到底。”钱理群不仅讲,而且持续讲,而且比以前讲得更多。仅2007年11月份,钱理群就在福州、东莞、苏州、常熟、上海五地十五次大谈教育。 在1999年后,钱理群退出了教育部的官方序列,却不停在民间行动。“广东有一个老板要投资编一个课外读物,我就编新语文读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整整一大套,影响非常大;我还参加了清华大学高考改革试点,当时只要有人找到我做基础教育的事,我就去。” 钱理群以此明志:你要赶我走,我偏赖着不走了! 钱理群还陆续推出《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演讲录》、《做教师真难、真好》、《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中学讲鲁迅》、《小学生鲁迅读本》等七部著作,对基础教育进行持续发声;他其他的书里,亦不断提及有关中小学基础教育。 钱理群将自己的介人分为思想者和实践者两个部分。其中2003年出版的《语文教育门外谈》,是其思想者阶段的具体成果,他在该书中高举理想主义旗帜。提出教育目标,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刺激与批判。“我一开始就提我的教育理论,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学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然后我明确提出‘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思想。” 在《语文教育门外谈》的后记中,钱理群自己也表示不甚过瘾,“付出太多,收获却有限。特别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说的多是常识。” 著作一本一本地面世,这个倔强的老头在他的战场持续抛出投枪和匕首,却没有从他为之战斗的人们那里得到预想的回应。一些一线老师甚至向钱理群抱怨:“感觉你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是距离我们的教育实际差得太远。” 钱理群意识到,“在高举教育理想旗帜进行批判以后还要做第二步建设性的工作,我不仅是一个思想者,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者。” 同时,教育界一些专家发出质疑,“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有人说要把鲁迅从中学课本里撤掉;我就有点不服气,我就说退休之后我要去上课,争取讲鲁迅,而且是开课。” 受挫于城市,钱理群决定“离开中心”,转战“边缘地带、边远地区”。 钱理群首选的地点是自己曾经果过18年的贵州,他在那里度过了青春岁月,这也是一次寻根之旅。2005年,钱理群带了和朋友一起编写的乡土教材《贵州读本》,和“认识你脚下的土地”的课题,到贵州大专院校作巡回演讲。 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却意外受挫。钱理群和学生们谈民族文化传承,特别是民族语言的问题,但大学生们纷纷告诉钱理群,他们学了民族语言没有用。为了找份好工作,他们更需要学会如何熟练掌握汉语和外语。 “因此,他们向我这位北京来的教授提的问题是:如何学好英语?”钱理群在《我的教师梦》中回忆了这个尴尬的场面。 2006年,在给一个青年教师的回信中,钱理群写道:“我经常遇到‘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尴尬和悲哀,最后变成一种自我证明,无非是证明自己在坚守而已,而这不就成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吗?” 好在钱理群认识了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转向实践者身份后“屡战屡败”的钱理群,在清点自己的战绩时,常常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1999年,钱理群被中学教育界广泛批判长达半年,但这种曝光也增加了给他写信的教师人数。最多的时候,钱理群一年要给两百多个教师回信,“亲笔手写”。 这是钱理群在进人中学课堂之外的一种实践方式,并且成为日后介入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联系最早在年纪相仿的教师中开展,比如南师大附中的王栋生和福建一中的陈日亮,这些教师早已成名,并且是钱理群多年的朋友。但紧接着,一大批年轻的基层教师纷纷与钱理群牵上线搭上桥。这些联系,有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学生和朋友,更多是素不相识的笔友。P2-4 序言 何谓“民间记事”?其实就是不代表主流的,纯系民间的视角,检视一年间发生的事。 无论怎么看,2叭2年的“王立军滞留成都美领事馆”、“全国保钓反日大游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也许都称得上是“大事件”,无论以后怎么看,也许总有人会提起它。王立军最后被判刑15年,本想收文,但考虑到新华社独家披露此案的长文的影响力,也就罢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几乎成了“举国盛宴”,大小媒体狂轰滥炸,然所言大同小异。本书所收《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似还有些新意,也很实在,远比那些把莫言“当唐僧肉”来啃的泛泛之作要好。 “保钓反日大游行”成了2012年大事件,仔细想想还颇有些滑稽。你看那些所谓的爱国者,把自己同胞买来的车砸了,把“日资”商店砸了,最后谁买单?不言而喻。我这里特别推介《砸车者蔡洋生存碎片》一文。蔡洋何许人也?他是个21岁的泥瓦工,从南阳来西安,“吊在空中刷了两年墙”。那天下班。看到爱国的游行队伍来了,他参入进去,“砸穿西安日系车主李建利的颅骨,直到被誊察从家中带走他还不明白自己闯了什么祸”。报道说,“蔡洋曾在项目经理的奥迪车上撒过一泡尿,为此‘感觉很爽’。他想要得到更多,想证明‘我很重要’,但属于他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同样贫瘠。而喧嚣的游行队伍给他提供了宣泄的‘机会’……”读这样的文字,使我一下想起一百多年前义和团的拳民,其愚昧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为我们这个民族悲哀,一百多年了,我们在某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我们记得,“依法治国”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如今30多年过去了,又怎样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自已供职的媒体曾编发过《青年法官伍治东蒙难记》,说的是湘中某县一公安局副局长的枪被一伙蒙面歹徒抢去了,抢劫过程中歹徒遗落一件印有“冷江师范”的汗衫,于是此物成了破案的“唯一线索”。凡当地上过此校的所有人被传唤,交代此汗衫的下落,因某县人民法院青年法官伍治东说不清自己这件汗衫的去向,于是被收审,由县公安局转送到市公安局。伍治东被关押了一个多月,受尽各种刑讯逼供,甚至把鼠刺放进其腋下和裤裆……真是生不如死。当时的《南方周末》摘录此文,并加“编者按”祢:湘中某公安局拘留所比“渣滓洞”还“渣滓洞”!媒体披露后,伍治东仍未获释,直到“劫枪”的真凶另犯大案被抓,真相才太白干天下。不是说严禁刑讯逼供吗?其实在某些执法者眼里,只要能“破案”,一切都可用其极。再说重庆的“打黑”。缘何演变成“黑打”?就因为法制已沦为个别当权者随意所用的工具。收入本书的《狱侦耳目》、《法院院长公开求证:我有何违法》等,读来都是触目惊心的;还有《刑警支队的生意经》,更是让人想到法治离我们真的还很遥远…… 我常听人说,我们的国力如何如何了。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中国综合国力紧随美、日、德之后,上升至第四位了。并以2011年数字为例,军事力量世界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核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领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世界第一金牌数(体育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国拥有五座以上,如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青岛、天津等。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军事上与美国、俄罗斯形成世界军事大三角,超级大国地位显现,等等。这些成就也许是没错,但还应该看到另一面,国民的赞富差距甘益拉大,十亿农民和城市底层人们的生活亟待改善,只要读读收入本书的《凤凰向西20000米》、《六旬夫妇跳楼前的“洼地”生活》、《矿难的伤疤》、《北京爱与病》等,也许你会发现“另一个中国”!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富得令人炫耀的资本,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而不是回避。好在新当选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要“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日标”! 教育问题是这本年选持续关注的重点,连续五年都编有专辑。今年收了《“奇宫”罗崇敏的新“折腾”》,说的是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他真诚为学生“减负”,井在全省统一取消中考,但这一改革很快遭到上层的质问:“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汇报?”罗崇敏主张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即“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这显然是有眼光的,远比那些大而不当的空话套话实在,可实行起来力不从心。深圳巳故中学教师马小平,被北大教授钱理群称为“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马小平的理想就是:“要赶在灾难尚未毁灭人类之前,把能够应对这种灾难的一代新人给培养出来。”但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马小平的孤独和悲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年复一年,教育问题年年喊,却依然如故,因此才有高三班主任不堪重负而自杀,才有买人替考、“两万五,上一本”的咄咄怪事,才有高职评委开房收钱“沽售教授”,才有“国家考试失守”,“泄题”几乎成为今年的热词,于是才有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要求教育部长公开回应“泄题事件”…… 今夕何夕?读读这本书,也许知道一个大概了。是为序。 2012年11月16日,于长沙闲居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