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影工作室编著的《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是《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不仅介绍作品,也反映现实,反映现实冲突中人们的精神的焦虑和真实的命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清影工作室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清影工作室编著的《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是《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不仅介绍作品,也反映现实,反映现实冲突中人们的精神的焦虑和真实的命运。 内容推荐 清影工作室编著的《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汇聚清影工作室201 O年度放映的18部纪录片和16位导演的精彩访谈,其中包括—— 盛志民《再见乌托邦》:崔健、小珂、魔岩三杰,中国摇滚的爆发和覆灭 杜海滨《1428》:金狮奖最佳纪录片,凝固汶川时刻 王利波《掩埋》:昨日唐山,令日汶川,地震不可预测? 顾桃《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每个人都会在潮流中搁浅,每个人都会被时代放逐,鄂温克是每个人的故事 顾筠《永恒之火》:中国人的奥运会一中国人的奥委会官方纪录片一中国人的地下电影 《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 目录 顾长卫 序 冯艳作品 《秉 爱》 给了钱,你们建立起来的关系会马上瓦解 金铁木作品 《大明宫》 纪录片用历史感、文化感打动人 刘峰作品 《爱噪音》 年轻人觉得客户缺心眼、没文化,实际不是这样 盛志民作品 《再见乌托邦》 现在中国的音乐界基本是同谋的关系 杜海滨作品 《1428》 很多人说我们在利用灾难出名 王利波作品 《掩埋》 最基本的问题是要还知情权和话语权给大家 陈心中作品 《众生》 通过生活的点滴去感受灾后人们心灵深处的伤口 梁碧波作品 《三节草》 与拍摄对象相处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怎么拍片子 于广义作品 《小李子》 有些人把人当成了牲口来拍,那是绝对不行的 顾桃作品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 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本能和直觉 赵大勇作品 《南京路》 事实的存在是不能被你左右的 焦瑞青作品 《扇鼓·乐》 要保护非物质遗产的生存环境 顾筠作品 《永恒之火》 拍纪录片时你根本就不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穆肃作品 《寻子》《纹身》 我对“史诗”纪录片真的敬而远之 沈少明作品 《我是中国人》 纪录片具有当代艺术的功能 刘湘晨作品 《大河沿》《阿希克:最后的吟游》 把内心生命中所有的体验通过歌声呈现给你 清影工作室后记 《以影像温暖世界》 试读章节 秉爱选择了坚持与对抗。她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也只能成为亡命之徒了”。六年后,2002年,秉爱的儿子熊昌文写信告诉本片导演冯艳,他家仍然没有搬。初为人母的冯艳懂得了生活的“压力”,再次相遇,她更理解秉爱。冯艳并没有聚焦于‘‘钉子户”与村干部的对抗。农闲之余,她听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于是,片中又多了一条秉爱的生活经历线索,充满了生命体验的味道,成为片子的‘‘魂’’之所在。观众看到了一个丰满的、有灵肉的人物肖像。 不搬,对于秉爱,既是现实的考虑,也来源于她对土地的那份依赖和自信。村干部一次又一次来做动员,她坚持最多的是离“生产资料”近一点,“土能生万物”她说。土是最宝贵的,任何东西都能种,就是这块土地,“它能长经济,它也能长钱”。儿子熊昌文因为搬迁的事情影响了学习,秉爱叫儿子放宽心,她说,“没有移民的钱,我种地也一样能让你上大学”。“我只要还能动,就要在地里爬”。丈夫有病,儿女年幼,对她来讲能依靠的就只有土地了。她瞧不起那些去城里挣不干净钱的农村女孩,她笃定凭借双手终能过上好日子。 秉爱好像扎根在土地上的大树,好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巨人,只要站立在土地上,便有无穷的能量。 其他村民都搬走了,只有她的小屋立在江边。她一如既往地做饭、洗衣、锄地、摘柑橘,劳作着,生活着,妥协着,抗争着。对于“苦难史”,冯艳采取“采访+声画对位”的方式。江边的秉艳平淡从容,这个不施粉黛的农村妇女自有一种质朴之美;而晚上采访的画面极不清晰,冯艳选取了秉爱劳动时的场景,秉爱娓娓道来,生命缓缓铺开,画面由此多了些抒情的意味。 秉爱说,人要苦、要做。她的幸福是什么呢?父母做主把她嫁到相对富裕的江边,拆开了她和年轻时的男友。秉爱没有怨恨。她说:“人家说我嫁得男人撇,说我嫁了个没用的男人,我偏偏的,我要把男人、孩子捆到一起,把一家人捆得团团圆圆的。”她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决不随波逐流。 她也谈起自己的梦。“人的灵魂等于说是不能轻易地跟着别人走的”。秉爱说自己嫁过来十多年都梦到娘家,梦到跟妈妈一起干活,却从来没有梦到过现在的丈夫。“我起码跟他结婚20年、30年以后才能做梦到这儿来。”这样的讲述让片子多了些空灵与水灵。所谓“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展露无遗。冯艳对普通妇女的真实呈现,让观者认识了一个有尊严的人,也很好地回击了媒体对农民的妖魔化。秉爱的经历不免让人唏嘘并感到悲哀,但她的力与美更让人赞美和钦敬。在她身上有神性和古风。 研究者能从片中读到很多信息。移民问题、干群关系、女性主义……等等。比起宏大叙事,冯艳更偏向描述那些渺小的个人存在。社会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对这些个人经验和生活的描述,也是这个时代历史纪录的一部分。冯艳信奉小川绅介的话:拍纪录片到最后拍的都是人和人的关系,也就是拍摄者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她用平等、最富有感情的目光注视着秉爱,给了这个中国传统女性应有的平等和尊重,也呈现给观众一部有树之坚韧、水之柔美的作品。 片子的结尾,秉爱在沙滩上讲过去的故事。正说着,丈夫从远处走来。他从上衣口袋里掏柑子,掏了七八个,又在裤子口袋里掏。江水茫茫,两人坐在沙滩上擦着柑子,像极了两个孩童。这一刻,生活简单美好,生命纯粹真实。 P6-8 序言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以上略去好些字。 怎么写来都不如读这本书、看这些片子时带给我的感受感慨邪么的那个。假如这一小点记述也能充当另一种序? 不太想打扰你,也有点友助你。还跟你商量,抽空看下呗,你说呢? 后记 中国独立纪录片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惜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看到。即便是在互联网横行天下的时候,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好影片总是无法与好观众在惬意中相逢。正是在这种想法折磨下,我们开始准备做一个纯粹的纪录片放映,并且坚持一定要定时、定点、免费。看纪录片的观众实属不易,纪录片观影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放映条件都无法与商业院线相比,还有导演们自由的创作状态,总是让观众必须主动参与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努力给观众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一个免费欣赏的承诺。近四年来,虽然也有各种遗憾和不足,但这或许就是今天,这个转型时代,纪录片拍摄、放映和观看的魅力。 2009年4月25日,文津·清影·放映第一次正式放片,刘硕想的口号是“以影像关怀世界”,一句有理想有视野的话,美中不足的是“关怀”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或许应该改为“以影像温暖世界”。消息放出去的那几天,我们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邮件信息,从里面发现了老朋友,发现了校友,发现了同行,发现了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志同道合者。那一天,我们摆好了从“金五星” (北京著名的批发市场)买来的小椅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那些即将到来的观众,等待着纪录片带给我们的平凡和感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文津时代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放映场地,良友文化基金会成为我们的主要资助者,电影学院的张献民、张民两位老师、CNEX、栗宪庭电影基金、香港采风电影等机构和个人成为我们主要的片源,Elvita和她的生活便签给予推广上的大力支持。在这些没有任何回报的、无私的帮助下,我们把一部部优秀的纪录片带到了观众的面前,并且结识了一个个优秀的作者、一位位优秀的观众,这个世界温暖了我们,我们再把温暖通过纪录片传递开来。 放映的同时,我们也尝试对大部分作者进行采访,对作者与观众的交流进行录音,通过这些声音我们试着走进他们的创作理念,走进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最终听到了冯艳讲她“被抓”的故事,听到了林鑫讲仰视生活的态度,听到了顾桃讲敖鲁古雅和神鹿的关系,听到了盛志民讲摇滚与撒娇的区别,听到了张以庆讲《幼儿园》之后无法再拍纪录片的心情,听到了徐童讲东北的见闻,听到了蒋樾讲理想横行的年代……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一切,也希望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纪录片、纪录片作者及片中人物的真实存在,感受到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那份相对的宁静。纪录片就是生活,是值得分享的那部分生活,是直达人心的、温暖的影像记忆。 书评(媒体评论)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触摸到每一个冷静的镜头后那滚烫的灵魂,用星星之光拨开现实的黝黑。 ——尹鸿 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生命,纪录片温暖你的世界。 ——鲁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