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另册--那些鲁迅骂过和骂过鲁迅的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诸荣会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诸荣会的《另册--那些鲁迅骂过和骂过鲁迅的人》,一是指人一旦注入其中便不得翻身的那个【另册】,二十指有些人人生中不太为人所知的【另一页】,本书指的那个人便是鲁迅。

现代文学史一众作家与鲁迅的风流成怨!陈西滢、叶灵凤、高长虹、邵洵美、王人美、徐志摩、闻一多、徐悲鸿、李四光、刘文典、梅兰芳、段祺瑞,这些近现代史上众人皆知的人物,究竟与鲁迅有着怎样的“恩怨成见”?本书将告诉你。

内容推荐

诸荣会的《另册--那些鲁迅骂过和骂过鲁迅的人》一部用散文语体成成的专题性大散文,书中力图厘清那些骂鲁迅和被鲁迅骂的人的基本生平,以及与鲁迅的关系,尤其是与鲁迅论战的前因后果等;力图写出其人生的复杂性,为什么他们会“骂”鲁迅,或被鲁迅“骂”,“骂”与“被骂”究竟有无道理,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与评价?

目录

在巴黎

咎由自取之外

只是一不小心

美男也薄命

最后的生命之花

归去来兮“迟”

星光是怎样消退的

1921年的宿命

青大记“闻”

谁染霜林醉

人生只在有无间

在传闻逸事中永生

三人行双城记

舞台·莲台

试读章节

北京奥运会那年的春天,对于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来说,可谓是一个真正的春天,而就在这个春天里,我这个不懂英语,更不懂法语,且从没想过要出国去、能出国去的乡巴佬,竟然一不小心随“中国出版代表团”人模人样地来到了巴黎,并凭借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住进了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住下后又人模人样地来到巴黎的大街上溜达,一会儿便溜达到了著名的丰特努瓦广场。

翻译指着广场边一座器宇轩昂的建筑告诉我说:“那就是法国海军司令部!”这让我突然问没出息地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火烧圆明园”,想起了我那位“饿死不如一匹马”的倒霉老乡叶名琛……正当我一时沉浸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中时,翻译又指着一旁另一座更加器宇轩昂的建筑说:“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一般人可能都知道,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却并不知道其教科文组织总部却在巴黎,而我对此倒是早就知道,说来这都是因为一个人——想到此人,眼前似乎真看到了他似曾相识的背影——穿一件他常穿的白色西装,夹着一只公文包,其中等身材夹在人高马大、熊腰虎背的人群中显得另类而落寞,他就从我身边擦肩而去,走向那座器宇轩昂的大厦。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尾随着他走了过去,最后竟也走进了大门。

门内原来还有一个庭院,面积不大,但放眼望去,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元素应有尽有。隔着庭院的对面,三座呈倒“Y”字形的大楼,如同一位巨人优雅地张开着两臂,欲拥抱每一个走进庭院的人;院内的草坪上,林立的各国旗杆簇拥着一个巨大的金属结构的地球;最显眼的要算其中的一块石碑,上面用多种语言刻着教科文组织《组织法》的第一句话: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我们也走进了庭院,只是他总是先我们一步;我见他绕过石碑,进人了大楼。我们也走进了大厅,迎面是几尊不同颜色的青铜人物雕像,分别代表着教育、科学、文化等;继续登堂人室,只见他最后竞走进了一个房间,成了墙壁上的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的下方有一行小字: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陈源。

我终于证实了,这个似曾相识的背影不是别人,正是他——陈源教授。

——他真的是躲到这儿来了!

陈源的确算是躲到这儿来的,因为他最初来这儿,多多少少有点在国内混不下去的意思。

何以“混不下去”?

今天的一般国人,知道陈源这个人都是早年从中学语文课本里,从其中鲁迅的那些文章里;不过那里面他的名字叫陈西滢。因此,一般人最容易想到他在国内混不下去的原因便是他曾骂过鲁迅并被鲁迅骂过——两人相斗,其一是公认的“好人”,那另一人必然是“坏人”;鲁迅既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那么与他相斗的陈西滢便自然是渺小的、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

然而,陈西滢是1943年才出国的,鲁迅早在1936年就去世了——鲁迅在世时他都不怕、不躲,鲁迅去世后多年了,他反而“混不下去”要躲到国外去,这显然说不通。因此也可以说,陈西滢当年在国内多少有些“混不下去”或许是事实,但是其原因仅仅是骂过鲁迅和被鲁迅骂过,大体上也并非全是事实;至于说陈西滢的出国是因为红色的中国或中国的红色容不得他,那更说不通,因为新中国直到1949年才成立。

陈西滢出国的1943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而他却恰恰在这个时候出国,为此骂他的人曾说他是“躲避抗战”,但是他自己却解释说:

因对日战事孔亟,而英国方面乏人联络,获知陈源与彼邦名流有旧,乃设立中英文化协会,以陈源为会长……切实为双方作联系之工作。(转引自范玉吉《陈西滢文化心态初探》,见《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陈西滢所说的大体上是事实,即他在国内“混不下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外族的入侵,使得偌大的中国已无处安放他一张安静读书的书桌了,以至于不得不“书生报国”。如此情形让我们不能不想到他的好友胡适,早在1938年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时说过的一段话:

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能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8:07